達標: 芝大商學院教授親授, 意想不到的激勵課 | 誠品線上

Get It Done: Surprising Lessons from the Science of Motivation

作者 Ayelet Fishbach
出版社 叩應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達標: 芝大商學院教授親授, 意想不到的激勵課:與其精算食物的卡路里,不如知道「燃燒這一餐需要走路幾分鐘」,才有助於減肥!想要鼓勵自己開始跑步,請直接喊出「我要五小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與其精算食物的卡路里,不如知道「燃燒這一餐需要走路幾分鐘」,才有助於減肥! 想要鼓勵自己開始跑步,請直接喊出「我要五小時內跑完馬拉松」! 目標心理學告訴你,設定對了,就能輕鬆把目標化為行動! \首部全方位剖析「目標心理學」的重要著作!/ \行為科學領域名家投入20年研究,帶你精準達成目標!/ .為什麼設定困難的目標,反而能幫助你提早完成? .日本教授如何用「萬步計」設定量化指標,帶起全球健康風潮? .誘因是激勵自己的關鍵,但什麼情況下「減少誘因」反而更好? .「杯子半滿」和「杯子半空」的心態,如何影響你持續下去的動力? 要達到任何目標,若不能用科學方法激勵自己前進,你恐怕移動不了半步! 很多書都在談如何激勵和影響他人,但如果你最想影響的人是自己呢? 你該從哪裡使力?碰到障礙和令人分心的事物,要如何堅持下去? 當你面臨的責任、需求與渴望多到應接不暇,該以哪一個任務為優先? 不管是面對工作、家務或人際關係,為自己制定和實現目標都是件難事。任教於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既是心理學家也是行為科學家的艾雅蕾.費雪巴赫,投入20年研究「目標心理學」,邀請你將激勵學的原理運用在自己身上,掌握成功改變行為的4大關鍵元素,輕鬆驅動自己不斷前進! ▲ 關鍵1──選一個目標 無論你是行家或新手,都要從正確設定目標開始。 ▲ 關鍵2──保持動力 你可以回顧進展並展望尚未做到的事,看看自己有沒有進步。 ▲ 關鍵3──兼顧多重目標 別的目標可能會拉著你朝反方向走,要學會訂下先後次序,找到平衡之道。 ▲ 關鍵4──善用人際支持 單靠自己達成目標本就不容易,萬一有人擋路就更困難了。善用人際支持,讓別人來幫你一把!

各界推薦

各界推薦 安琪拉.達克沃斯/《恆毅力》作者 卡蘿.杜維克/《心態致勝》作者 亞當.格蘭特/《給予》作者 洪 瀞/《自己的力學》作者、成大副教授 洪培芸/臨床心理師、作家 愛瑞克/《內在原力》作者、TMBA共同創辦人 鄭匡宇/激勵達人 ──盛讚推薦! 如果你喜歡丹尼爾.康納曼的《快思慢想》和理查.塞勒的《不當行為》等行為經濟學大作,那你就不該錯過《達標》──一本富含樂趣,將振奮與擢升你「內在動機」,目的在於幫助你達成多重「人生目標」的書。 ──洪 瀞/《自己的力學》作者、成大副教授、雙寶爸 找對目標很難,更難的是「保持動力」,不是嗎?艾雅蕾.費雪巴赫的社會心理學背景,幫助你借力使力,進而改變你的困境。立即閱讀,你就是激勵自己的大師。 ──洪培芸/臨床心理師、作家 費雪巴赫擁有超凡的敘事能力,再加上扎實的學理根據,讓此書輕鬆好讀,同時又令人信服。極力推薦給每一位渴望實現目標、想要活出更好人生的讀者們一起共讀! ──愛瑞克/《內在原力》作者、TMBA共同創辦人 關於激勵,常有酸民會說:「那只是心靈雞湯,騙人的、沒用!」但打從我第一次接觸到激勵的相關書籍和理論,就知道它一定有用!而且,它等於是用最小的成本,就能發揮最大的效益。激勵改變了我的人生,相信它也能改變你的人生。 ──鄭匡宇/激勵達人 沒有人對目標心理學的認識比艾雅蕾.費雪巴赫更深。 ——安琪拉.達克沃斯/《恆毅力》作者 這本令人欲罷不能的著作,讓我們看到如何透過改變自身處境和改變看待自身處境的眼光,激勵自己達成人生中的目標。 ——卡蘿.杜維克/《心態致勝》作者 費雪巴赫是激勵學界領先群倫的專家,在這本引人入勝的著作中,她讓讀者看到如何縮短想法和行動之間的距離。 ——亞當.格蘭特/《給予》作者 每個人都希望擁有達成目標的動力與信心,也希望自己能夠達成目標,但多數人卻事與願違。費雪巴赫勾勒出一套常保動力肌肉發達的鍛鍊課程。 ——法蘭西絲卡.吉諾/《莫守成規》作者 本書帶領你認識有效達標的絕招,把你從日常生活大大小小的挑戰中解救出來,實現難如登天的目標,一圓你可能截至目前為止都圓不了的夢想。這是一本必讀之書。 ——溫蒂.伍德/《習慣力》作者 本書讓你明白為什麼有時那麼難拿出動力,也讓你明白要怎麼做才能激發出更多動力。不只文筆慧黠、讀來有趣,最重要的是超級實用! ——尼可拉斯.艾普利/《為什麼我們經常誤解人心?》作者 費雪巴赫提供了一個大師級的工具箱,人人都能用箱中工具強化自己的動力,並用那股強大的動力追求人生目標,也更有效地實現。她教給我們一套人生在世不可不知的激勵術。 ——托里.希金斯/哥倫比亞大學心理學教授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艾雅蕾.費雪巴赫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行為學及行銷學教授,曾任激勵學研究學會會長,專攻社會心理學、經營管理學和消費者行為學,是激勵學和決策學方面的專家。畢業於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1992年從該校取得心理學學士學位,1995年以優異的成績取得心理學碩士學位,1999年同樣以優異的成績取得心理學博士學位。她於2002年加入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的教學陣容。發表過逾百篇論述,文章散見各心理學及商業期刊,研究常見於《華爾街日報》《芝加哥論壇報》、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和全國公共廣播電台(NPR)等媒體,並獲選為《紐約時報》年度矚目觀點(Annual Year in Ideas)。費雪巴赫教授是幾項國際獎項的得主,對人類動機具有突破性的研究,為她贏得實驗社會心理學會的最佳論文獎和獎勵青年學者的研究生涯軌跡獎,以及傅爾布萊特教育基金會獎。2006年,她獲頒芝加哥大學教學卓越教務長獎。費雪巴赫教授成長於以色列的集體農場,也服過義務役。兒時的特殊環境,讓她培養出細膩觀察人類行為的目光,並且從小就自認是個業餘心理學家。進入芝加哥商學院以後,她致力於研究讓人們過得更好的方式,包括如何找到內在動力、自律、設定目標、從失敗中學習、增進耐心;關於人生中那些難以達成卻值得付出的事,諸如職業成就、人際關係、健康飲食、運動、存錢……她都有奠基於科學實證的見解,並提供具體可行的方式,帶領每個讀者優化人生。作者官網:http: ayeletfishbach.com祁怡瑋英國格拉斯哥大學創意寫作碩士,曾任職於學校、出版社,現從事中英文筆譯工作。個人網誌:https: ewaychyi.medium.com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前言 一封激勵自己、改變自己的邀請函 PART 1 選一個目標 CH 1 目標不是苦差事 CH 2 訂個數字吧 CH 3 誘因是門大學問 CH 4 內在動機(以及你為什麼應該給自己更多樂趣) PART 2 保持動力 CH 5 有進展就有動力 CH 6 半滿的杯子和半空的杯子 CH 7 中途障礙 CH 8 從負面反饋中學習 PART 3 兼顧多重目標 CH 9 如何做到一心多用? CH 10 自制力 CH 11 耐心 PART 4 善用人際支持 CH 12 旁人的加持 CH 13 追求共同目標 CH 14 目標造就幸福關係

商品規格

書名 / 達標: 芝大商學院教授親授, 意想不到的激勵課
作者 / Ayelet Fishbach
簡介 / 達標: 芝大商學院教授親授, 意想不到的激勵課:與其精算食物的卡路里,不如知道「燃燒這一餐需要走路幾分鐘」,才有助於減肥!想要鼓勵自己開始跑步,請直接喊出「我要五小
出版社 / 叩應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1344201
ISBN10 / 9861344209
EAN / 9789861344201
誠品26碼 / 2682174927000
頁數 / 352
開數 / 25K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0.8X14.8X1.9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自序 : 前言 一封激勵自己、改變自己的邀請函
在魯道爾夫.拉斯伯(Rudolf Raspe)一七八五年的故事集《吹牛大王歷險記》當中,虛構的男爵說了許多想像的故事,內容圍繞著自己的足智多謀。在其中一則故事裡,他意外將手中的斧頭丟到了月亮上,於是他用生長神速的豆子養出長長的豆莖,長到讓他可以沿著豆莖爬上月亮拿回斧頭。在另一則故事裡,男爵槓上一隻鱷魚和一隻獅子,他巧妙地躲開攻擊,讓獅子一頭衝進鱷魚嘴裡,逃過一劫。還有一則故事說他把手伸進野狼的喉嚨,長驅直入抓住這頭野獸的尾巴,把野狼從裡到外翻了過來,就像把手套翻面似的。
而最著名的故事,或許是男爵騎著馬,陷入一大片沼澤裡。馬兒越陷越深,男爵四處張望,苦思如何脫離這險境。他冒出一個奇特的主意,男爵抓住自己的豬尾巴(當時流行的一種男士長辮髮型),靠著拉自己的頭髮,把人和馬雙雙拖出泥淖。
就算只是一種比喻,要靠拉頭髮把自己拉起來,怎麼想都不可能。撇開男爵打破的物理定律不談,我們都對類似的處境似曾相識。你可能今天一早硬是把自己拖下床,或是在吵架吵得正激動時叫自己冷靜。你可能意識到自己喝多了,逼自己離開派對現場。在面臨人生的重大轉折,像是搬到陌生的城鎮、展開新事業、開始或結束一段感情時,你勢必也得拉自己一把。男爵把自己拖出泥淖的故事,儼然成為人生諸多自我激勵時刻的寓言。
要達到任何目標,乃至於保有人生中你所珍惜的東西,事事都要經過一番努力。若不激勵自己前進,你恐怕移動不了半步。
我在二○二○年中疫情期間提筆寫作本書,就跟多數人一樣,我擔憂、心煩,勉強保持動力。過去幾個月來,我學會不要把任何一件事視為理所當然,無論是我的健康、工作、孩子們的教育,還是和朋友喝杯咖啡。然而,即使我熱愛自己的工作,我還是越來越難保持動力。為了寫一本關於自勵的書,我就從激勵自己提起筆開始。
所以,你要如何激勵自己呢?
一言以蔽之,答案就是—靠改變你的情況。
若是將一位心理學家、一位社會學家和一位經濟學家集合到一個房間裡,「透過改變情況來改變行為」可能是他們唯一會有共識的基本原則,至於其他的,大概都會引發激烈的唇槍舌戰。這是行為科學的一條基本原則,也是激勵學許多研究發現的基礎。
激勵學相對年輕,幾十年前才誕生。但隨著大眾對於環境如何激發個人成長越來越感興趣,這門學問也在短時間內發展神速。
我們常使用激勵學的觀點來激勵別人。企業設下組織目標,激勵員工努力工作。老師稱讚學生有進步,激勵他們繼續下去。醫護人員鼓勵病患遵從醫囑。關心環境的能源公司分享低耗能的做法,鼓勵大家節約能源。無論是對學生、同事、客戶或同胞,我們對如何激勵他人已經發展出一套又一套寶貴的見解。
而這些見解也能夠用來激勵自己。
你可以透過改變情況來改變行為。舉例而言,你可能知道自己肚子餓了的時候看到什麼就吃什麼,所以,如果你想開始吃得健康一點,先把冰箱塞滿新鮮蔬果,就不失為一個好辦法。還有一個辦法是告訴家人你想吃得更健康,下次你又伸手去拿甜甜圈,他們就可以叫你為自己說過的話負責。你也可以在心裡改變食物的意義,面對奶香濃郁的甜甜圈,你要把它想成「有害食物」而非「美味食物」。這些策略(容後詳述)各不相同,但都有一個共同點:它們改變了你的情況。冰箱塞滿蔬果,改變了你伸手拿點心時的選項。告訴家人你想吃得更好,改變了你負責的對象。催眠自己說甜甜圈是有害的,則改變了這個蓬鬆炸物在你心目中的形象。
在本書中,我會用科學案例說明如何借助激勵學的觀點來引導和駕馭自己,而不受制於自己的欲望。我會和你分享成功改變行為的四大關鍵元素:
首先,你要選一個目標。無論是決心找到真愛,還是立志練成雙手倒立,也無論你是行家或新手,你都要從訂下目標開始。
其次,你要在前往目的地的途中保持動力。你可以透過別人給你的好評和負評,以及回顧已有的進展和展望尚未做到的事,看看自己有沒有進步。
第三,你必須學會兼顧多重目標。別的目標和渴望可能會拉著你朝反方向走,你要學會管理這些目標,訂下先後次序,找到平衡之道。
最後,你會學到如何善用人際支持。單靠自己達成目標本就不容易,萬一有人擋路就更困難了。相形之下,若是讓別人來幫你一把,追求目標就會變得比較容易。
了解這四大元素還只是其中一步,你也要釐清你的成功食譜中缺了哪一味食材。你不必為缺了胡椒的菜餚加鹽。所以,舉例而言,在你覺得已經得到支持的情況下,尋求人際支持便無助於提升你的動力。你的問題可能不在人際支持,而在於對自己的目標提不起勁。若是如此,你要做的是找到火力全開的辦法,把內在動機的火力開到最大。
本書分成四部,分別處理成功食譜的其中一項食材。
第一部著重於如何訂下強大又具體(但不要太細)的目標,以激勵自己衝向終點。
第二部教你如何保持動力,用正確的方式檢視自己的進度,同時避開「中途障礙」。
第三部說明兼顧多重目標的最佳做法,剖析該在何時以哪一個目標為優先。
最後,第四部教你如何和別人互惠互助,大家一起走在達成目標的路上。
別忘了,每個人的問題都不一樣,沒辦法用單一策略一網打盡。本書歡迎你依據個人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策略,為自己量身打造改變行為的辦法。我會在每一章結尾列出幾個問題,引導你自創一套個人專屬的改變之道。在回答這些問題時,除了思考你想達成的目標,也要衡量你個人特有的情況,包括機會和障礙在內。
本書是一封邀請函,邀請你將激勵學的原理運用在自己身上。你會學到如何建構目標系統、不同類型的目標如何影響你的達標方式,乃至於人常在何時何地裹足不前。但最重要的是,你會學到如何靠拉自己的頭髮,將自己拖出泥淖。

試閱文字

內文 : CH 1 目標不是苦差事
愛麗絲問:「可不可以請你告訴我,接下來我該往哪走呢?」
柴郡貓答:「那要看你想去哪裡了。」
這段摘自路易斯.卡羅知名童書《愛麗絲夢遊仙境》的對話,讓我想起在我的管理課上很受歡迎的一項練習。每年,我都會給商學院的學生分組,請他們想像自己搭乘水上飛機,剛剛意外墜機了,各組要自行決定從機上搶救哪些物品,他們必須靠這些物品在野外求生。我的學生有兩套方案,一是選擇火柴、斧頭之類的紮營物品,在原地等待救援;二是選擇指南針、地圖集之類的導航物品,離開原地尋求救援。
結果學生常常不假思索,沒先決定目標是要走還是要留,就開始亂挑一通。不知道目標是什麼,容易做出自相矛盾的決定,換來的就是一堆亂無章法、用途不一的雜物,到頭來,什麼也做不了。
在旁觀者眼中,愛麗絲和我學生的失誤或許顯而易見,但許多人都會犯一樣的錯。
若不選好一個指出特定方向的目標,你有可能在原地兜圈子,腦袋裡冒出什麼就做什麼,即使這個舉動和你才剛採取的行動相抵觸。你可能在決定節食的同一天報名馬卡龍烘焙課,或是在開立儲蓄帳戶的同時貸款買新車。
我們為自己設下的目標是強大的激勵工具。目標不只為你指出特定方向,也拉著你朝那個方向前進。一旦訂下目標,它就會策動你的資源,讓你付出腦力、體力、金錢、時間和人脈去實現它。
想想「成為父母」或「轉行」的決定,這些目標都需要你長期持續投入心力。「吃得更健康」或「多運動」之類的目標則需要意志力和自制力。就連表面上看起來直截了當的目標(領養一隻小狗回家不是很好玩嗎?),長久下來,事實也可能證明這麼做的代價很高。然而,撇開代價不談,一旦訂下目標,你就會願意投入資源和付出代價。
強大的目標拉著你朝最大的願望邁進,你就會覺得這值得付出代價。為了要拉得動你,目標必須像是一種嚮往,而不是一件苦差事。舉例而言,登上聖母峰是一種嚮往,但行前的山訓則是一件苦差事。同理,攻讀法律是一種嚮往,但準備律師資格考試則是一件苦差事。為人父母是一種嚮往,但如果只是因為怕將來後悔才生小孩,生兒育女就成了一件苦差事。這些例子說明了制定目標的三個陷阱:
一、把這個目標當成實現另一個目標的途徑,而不是最終的目標。
二、訂下太過明確或具體的目標,而不是一個抽象的目標。
三、把目標放在「你想避免什麼」的脈絡之下,而不是放在「你想達成什麼」的脈絡之下。
凡落入這三個陷阱中的任何一個,目標的力量都會減弱。

◤訂下目標,而非途徑
說到要訂下感覺像是「嚮往」而非「苦差事」的目標,英文俚語用「緊盯獎品」(keep your eyes on the prize)來形容追求目標就很有道理。強大的目標是你渴望達到的狀態,而不是為了達到那個狀態的途徑。
想想外出用餐這件事吧。你可能毫不猶豫就在餐廳點了一杯十二美元的雞尾酒,但如果要付十二美元請泊車小弟幫你停車,你可能就要想一想了。為了免付停車費,你甚至可能繞著那個街區開好幾圈。你不想付停車費,因為停車費本質上是途徑,你透過這個途徑進入餐廳,坐在你看中的餐點前。同理,運費和禮品包裝費是途徑,送你朋友一件完美的生日禮物才是目標。我們不喜歡付這些費用,許多人寧可為禮物多花一點錢以換取免運費的服務。一般而言,我們想把資本投入在目標上,而不是投入在途徑上。正因為商人知道我們不喜歡為途徑付出,所以許多網路商店就把運費計入產品定價中,營造免運費的錯覺。
在設定目標時,別忘了這個實驗的教訓,記得要從「得到什麼好處」而非「付出什麼代價」的角度訂下目標。例如將目標訂為「找到工作」就好過「應徵工作」,「擁有一棟房子」好過「存錢付頭期款」。找到工作和擁有一棟房子都是令人嚮往的結果,填履歷表和存頭期款則是換取這些結果的努力過程與代價。實現目標是興奮的,完成這些過程則是苦差事。

◤訂下抽象目標
想像你在找工作,你可以將這個目標定義成「探索職涯新機會」或「瀏覽徵才廣告並寄出應徵資料」,這兩者是對同一個目標的不同定義。「瀏覽徵才廣告」是具體的描述,說明了你要如何探索職涯新機會。「探索職涯新機會」則是抽象的描述,說明了你為什麼要瀏覽徵才廣告。雖然兩者描述的是同一個目標,激勵作用卻有高下之分,具體的描述著重於行動面,目標就成了苦差事;抽象的描述著重的則是這些行動背後的意義。
抽象目標捕捉到行動背後的目的,凸顯出你要得到的是什麼,而不是你為此必須採取的行動。抽象目標指出了你要前往的終點,而具體目標指出的只是通往終點要走的路,亦即途徑。
一旦養成抽象思維法,不管是任何目標,追求起來都不會像是一件苦差事。以抽象的眼光看待日常生活,著眼於行動背後的目的與意義,你思考特定目標的方式也會變得較為抽象。
為測試這條原理,心理學家藤田健太郎及其研究團隊召集受試者,請他們回答一系列抽象(為什麼)或具體(如何)的問題,藉此將他們區分為抽象思維者或具體思維者。舉例而言,受試者要回答「你為什麼保持身體健康」或「你如何保持身體健康」。
回答完幾個諸如此類的問題之後,受試者思考目標的方式也會跟著改變,有些變得比較抽象,有些變得比較具體,端看他們回答的是哪一系列的問題。回答「為什麼」這系列問題的受試者投入資源追求目標的動力更強,更努力達成目標,舉例而言,他們在練握力時會更用力。
當然,抽象目標也有壞處。若是太過抽象,目標就變得模糊不清,以至於無法採取具體作為,難以追求。
不忘將達到目標需採取的行動考量進去,才是抽象得恰到好處的目標(例如「改善情緒健康」就好過「變快樂」),你可以馬上知道下一步怎麼做(例如「開始接受心理治療」)。這樣的目標讓你比對現況和你渴望的狀況,如此一來,你才能擬定從甲地去到乙地的行動計畫。

◤肯定句好,還是否定句好?
外出用餐時,將目標訂為「吃得健康」比較好,還是「不要吃垃圾食物」比較好?
比賽時,將目標訂為「贏」比較好,還是「不要輸」比較好?
肯定句目標也稱為「趨近型目標」,這個目標是你想達到的狀態,它拉著你朝健康飲食或贏得比賽靠近。否定句目標也稱為「迴避型目標」,它讓我們遠離自己想要避免的狀態。本質上,像這樣的目標其實是「反目標」。
顧名思義,趨近型目標意指我們朝目標邁進(接近渴望得到的結果,縮短和目標的距離),迴避型目標則是我們刻意遠離反目標(迴避不想得到的結果,拉開我們和反目標的距離)。
將目標和途徑混為一談,或是把目標訂得太具體,都有可能讓追求目標變成一件苦差事。同理,把目標訂為「反目標」也可能有一樣的作用。如果你想贏得校內籃球比賽冠軍,「贏球」的趨近型思考模式就比「不要輸球」的迴避型思考模式更激勵人心。
迴避型目標足以得到反效果最著名的例子,來自有關壓抑念頭的研究。有時候我們會想甩開某個念頭,像是努力叫自己忘掉辦公室裡不愉快的爭執、不要再滿腦子想著前任了,抑或是將腦海裡繚繞不去的惱人旋律拋諸腦後。最近,我兒子日以繼夜勤練小提琴,他的老師要他練日本作曲家兼教育家鈴木鎮一的作品,我雖然樂見小犬的琴藝有所長進,但每當練習結束,我總是迫不及待想將那歡快的旋律趕出腦海。
這番矛盾掙扎讓我想起丹尼爾.韋格納(Daniel Wegner)做的經典實驗。韋格納的實驗很簡單,他募集一群受試者,請他們「不要去想白熊」。然而,聽到他特別提到「白熊」,這些受試者怎麼也無法不去想。換作是你,有辦法不去想嗎?無論你是叫自己別去想你的同事、前任,還是一隻白熊,壓抑念頭的企圖就是一個迴避型目標,你想遠離「想一件不愉快或不該想的人事物」的反目標。
壓抑是出了名地困難,你越是不想去想,腦袋就想得越厲害。刻意壓抑,反而讓念頭更加浮出檯面。之所以如此,有一部分的原因在於,為了確認念頭壓下去了沒,你得問問自己是不是還在想它。每一次確認,就會再次喚起那個討厭的念頭。正因其諷刺之處,這種現象才被稱為「諷刺的心理控制」。壓抑對人來講是一大挑戰,並不好玩。壓抑是件苦差事。
雖然迴避型目標比較像是苦差事,也因此激勵作用較弱,但訂下這種目標不見得就沒有激勵效果。對某些人和某些處境來說,迴避型目標是很有效的。
有些人(姑且稱他們為「趨近型人物」吧)特別受到趨近型目標的吸引,對趨近型目標的反應比較強。玩遊戲時,他們抱著贏的希望。用心理學的術語來說,他們有很強的行為趨近系統。有些人(姑且稱他們為「迴避型人物」吧)則能忍受迴避型目標,並對迴避型目標反應較強。玩遊戲時,他們抱著不要輸的希望。所以,用心理學的術語來說,他們有很強的行為抑制系統。
要釐清你是趨近型還是迴避型的人,不妨問問自己以下兩組敘述何者符合你的情況:「當我想要一件東西時,我會全力以赴」「當我看到機會出現,我會很興奮」,還是:「我擔心犯錯」「別人的批評或責備很傷我的心」。如果你會全力以赴,那你就是趨近型人物。如果你怕犯錯、怕受到批評,那你就是迴避型人物。
有時候,是你的處境決定了你要追求趨近型還是迴避型目標。若覺得自己握有掌控權,你比較會去追求趨近型目標。所以,如果你是老闆,你可能希望受人愛戴,這是一個趨近型目標。但如果你是實習生,你可能希望自己不要惹人厭,這是一個迴避型目標。
對迴避型人物或置身於迴避型處境的人來講,迴避型目標一樣有激勵你採取行動的作用。
為了說明迴避型目標和趨近型目標適合什麼情況,心理學家托里.希金斯(ToryHiggins)將目標分為「應然目標」和「理想目標」。應然目標包括你必須做的一切,像是把門鎖好以策安全、負起照顧家庭的責任等等。理想目標則是你希望或渴望、但不一定要做的事,像是讀這本書或攻讀商科學位。追求應然目標時,以避免損失為努力方向才是合適的。追求理想目標時,則以得到收穫為努力方向較為合適。
舉例而言,當你的目標是保障自己的安全(應然目標),你就可以用「避免人身和財物的損失」來激勵自己。當你的目標是加入合唱團(許多人的理想),則可以用「駕馭某個音域」來激勵自己練唱。
還有,雖然趨近型目標一般而言較為刺激,但迴避型目標卻可能讓人感覺較為迫切。為具體說明,請嘗試完成以下造句:
A、我必須避免______________(填入你的答案)。
B、我想要達成______________(填入你的答案)。
現在,比較一下A與B。前者是迴避型目標,可能感覺較為迫切,但較不愉快。後者感覺較為愉快,而且更容易長期堅持下去。
所以,把目標訂為「不要輸」,可能比「要贏」感覺更為迫切,你會對「不要輸」的目標更快做出反應。但長久下來,你會對「要贏」的目標有更大的耐力堅持下去。
最後,趨近型目標和迴避型目標追求起來的感覺也不一樣。實現趨近型目標會帶給你滿足感、成就感和躍躍欲試的感覺,沒能實現趨近型目標則會帶來傷心、失望的感覺。舉例而言,工作上獲得升遷,我就會有成就感。
相形之下,實現迴避型目標則讓你鬆一口氣,你會有平靜和放鬆的感覺,沒能實現迴避型目標則會導致焦慮、恐懼和愧疚。舉例而言,今年去做乳房攝影(為了避免罹患乳癌而設下的應然目標),檢查結果為陰性,讓我鬆一口氣。
激勵學告訴我們,人的喜怒哀樂是很有用的,這些情緒是激勵作用的感覺系統,它們為目標提供了回饋。面對你所追求的目標,一旦心情好,你就知道自己有進展。一旦心情不好,你就知道進度落後了。這種回饋來得很即時,也很好懂。
在追求終極目標的過程中,這些感受本身也是額外的誘因或迷你目標。當我們覺得滿足或放鬆,這些感受便發揮了獎勵的作用。同理,焦慮、愧疚等負面情緒則有懲罰的作用。人之所以有動力追求目標,不只是因為想達成目標,也因為達成目標(或只是有進展)的感覺很好,而失敗的感覺很糟。於是,情緒成了強大的誘因,人甚至會用情緒來激勵自己。你會選擇在「對」的時機感覺良好。假設得知自己即將拿到一份工作,你會先壓下心中的興奮之情,直到結果正式公布為止。你說不想空歡喜一場,但實際上,你是在等待「對」的時機(誘因相關內容詳見第三章)。
整體而言,區別趨近型目標和迴避型目標的意義在於,一旦釐清哪一種目標對你或你的處境較有激勵作用,你就知道如何設下最有效的目標。撇開個體差異不談,一般通用的原則是:對多數人而言,在多數處境之下,趨近型目標(例如追求成功和健康)都比迴避型目標(例如避免失敗和生病)的激勵作用更強。所以,在設定目標時,你應該從趨近型的肯定句思考,以此為基礎做調整,而不是採取迴避型的否定句。

◤問問自己
目標的力量很強大。一旦訂下目標,你會迫不及待想實現它。目標影響你的行為,目標拉著你前進,所以,你不該輕忽設定目標這件事。
如何設定目標,決定了目標的力量。在你眼裡,實現目標若是苦差事,而非令你興致勃勃的趣事,這個目標的激勵作用就減弱了。要訂下「不是」苦差事的目標,不妨從思考下列問題開始:
1 你訂下目標了嗎?對你來說,這是正確的目標嗎?你的目標是否適合你這個人?對於你想成為的人而言,這是最好的目標嗎?你可不會想把目標的內容搞錯。
2 你如何對自己定義你的目標?相對於達成結果所需的途徑,你能否將注意力放在想要達成的結果上,以振奮你追求這個目標的情緒?
3 你的目標是否抽象得恰到好處?能夠讓你兼顧目標與行動,既不忘你要去哪裡,也不忘要如何去到那裡。
4 相較於避免你不樂見的負面狀態,你能否以趨近正面狀態、獲得身心愉快的方式來設定目標?你或許覺得迴避反目標的需求較為迫切,但趨近型目標對你的激勵作用可能更大。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要實現夢想,看100本勵志書,不如了解「目標心理學」!
用科學方法,輕鬆將目標化為行動!

★沒有人對目標心理學的認識比艾雅蕾.費雪巴赫更深。
——《恆毅力》作者安琪拉.達克沃斯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