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台達節能50% | 誠品線上

跟著台達節能50%

作者 王茂榮/ 邱文禮/ 林榮堂
出版社 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跟著台達節能50%:一般企業講到投入節能減碳,都會憂心此舉會增添經營成本與產線壓力,殊不知節能減碳除了有益環保,提升企業形象,更可為企業增加淨利,名利雙收。因為依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一般企業講到投入節能減碳,都會憂心此舉會增添經營成本與產線壓力,殊不知節能減碳除了有益環保,提升企業形象,更可為企業增加淨利,名利雙收。 因為依據統計,台灣工廠的能源使用效率偏低,有10%∼ 30%的能源被無端耗損,若能省下來,每年都有相同的收益,所以相較投資於產線,節能減碳也許是更具效益的。 企業會忽視節能的效益主要是缺乏能源管理系統,了解潛在的節能的機會點,且許多企業主以為投資節約能源改善,必須花費大筆金錢,或影響產線生產。 目前透過節能減碳降低溫室氣體的排放,已經是各國共識,也是企業必須遵循的規範,本書以台達電子節能實例與作者協助台灣企業節能30年的經驗,讓企業了解,只要有心為之,企業的能源使用效率要提升30%,或像台達電子一樣節能50%,應該是可以預期。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王茂榮現為茂榮能源服務管理顧問有限公司負責人、聖暉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獨立董事、康普艾節能科技及傑能系統工程等節能顧問,1996年獲中華民國十大傑出工程師獎。1988~2011年任職工業技術研究院,協助產業節能輔導工作。2012~2014年,受邀協助台達電子5年節省50%能源密集度計畫,達成目標後,轉為節能技術顧問。邱文禮現為康普艾節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傑能系統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曾任新加坡商康普艾遠東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負責人、台灣格蘭登福股份有限公司專業經理人,曾任經濟部能源局節能輔導專家、科技部科學園區節能節水技術輔導委員。林榮堂美國杜蘭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曾任工研院能資所電能組專案經理、工研院能資所所長室執行秘書。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序 企業節能,一舉多得 張培仁 工業技術研究院副院長 節能50%是企業創新力量的展現 鄭崇華 台達集團創辦人 打造永續競爭 沈榮津 經濟部部長 前言 企業另一條獲利之路 第一篇 企業主管必備觀念 1 企業節能幫助減碳又獲利 2 導入節能的雙重效益 第二篇 節能管理剖析 3 台灣企業耗能解析 4 節能50%關鍵因素 5 目標研訂與執行 第三篇 改善實例分享 6 空調系統節能 7 空壓系統節能 8 蒸汽系統節能 9 製程設備節能 結語 本少利多的最佳投資

商品規格

書名 / 跟著台達節能50%
作者 / 王茂榮 邱文禮 林榮堂
簡介 / 跟著台達節能50%:一般企業講到投入節能減碳,都會憂心此舉會增添經營成本與產線壓力,殊不知節能減碳除了有益環保,提升企業形象,更可為企業增加淨利,名利雙收。因為依
出版社 / 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4798186
ISBN10 / 9864798189
EAN / 9789864798186
誠品26碼 / 2681874874003
頁數 / 248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17X23CM
級別 / N:無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面對全球暖化與氣候變遷危機,
台達電子積極投入研發、創新,
致力提升產品能源轉換效率,
是台灣企業學習的典範。

試閱文字

內文 : 導入節能的雙重效益
節能減碳除了有益環保,提升企業形象,更可為企業增加淨利,名利雙收。
企業負責人日理萬機,竭盡心力想找出最好的營運策略,為企業增加利潤,而如果企業屬於能源大用戶,每年花在電力與燃料的費用,可能高達數百萬甚至上億元,加上面臨產業競爭,獲利減少,不妨思考在節能上稍作努力,相信會有意想不到的好處。

依據統計,台灣工廠的能源使用效率偏低,有10%~30%的能源被無端耗損,如果能夠省下來,以每年繳交1,000萬元電費的公司來說,每年即可省下100~300萬元,且每年都有相同的收益。相較投資於產線,節能減碳也許是更具效益。

被忽略的最佳策略
既然節能減碳除了有益環保,更可為企業添增利潤,是目前一般企業最值得投資的工作,為何大部分的經營者都忽略,究其原因如下:

一、缺乏能源管理系統,不知節能機會何在
我在輔導節能時,企業的承辦人員通常會認為廠內能改善的都做完了,再也擠不出節能的空間。

只是當我們進一步詢問:廠區內能源主要用在哪裡?各類設備的能耗是多少?主要耗能設備的能源效率多少?生產線上的能源使用是否合理?空壓管路是否有洩漏?洩漏量是多少?等問題時,往往得不到準確的答案。原因就是缺乏能源管理系統(Energy Management System, EMS),無從量化能源的使用狀況,以至於認為沒有節能的空間。

雖然有企業把找得到的節能機會點都改善了(多是公用系統),但由於缺乏能源使用的詳細資訊,即使還有很大的節能潛力(隱藏在廠區內的某些地方),因為不知道問題所在,就解讀為沒有節能的空間。
這部分隱藏的節能潛力約30%,以能源成本每年1,000萬元的工廠而言,等於每年損失300萬元的淨利,殊為可惜。

二、企業主的誤解
許多企業主以為企業投資節約能源改善,必須花費大筆金錢,或影響產線生產。

其實這是錯誤的認知,30多年來,我協助上千家企業節能,有不少案例是,只要找到隱藏的節能機會點,稍作調整或透過加強管理,就能避免浪費,每年最高可省下新台幣數百萬元。這些實例會在後面的篇章中分享。

由於某些隱藏的節能機會點,必須靠能源管理系統才能找出,就像醫師必須要有聽診器,才能診斷真正的病灶。

投資EMS成本 一年回收
EMS不需要投資大筆費用,就能有效協助企業找出節能機會點。依據以往經驗,投資EMS,大約一年即可由節能改善的成果回收,主因就是台灣企業的能源使用效率偏低,要節省30%的能源成本並不困難。

以近年來我協助節能最成功的台達電子為例,2009年,台達電子創辦人鄭崇華訂立5年節能50%的目標,當時業界均認為是不可能的任務。當年我從工業技術研究院(簡稱工研院)提前退休,恭逢盛會,接受此項挑戰。

第一步就是建立各廠區的能源管理系統,接著從資訊面、管理面及技術面著手,協助各廠分析診斷與改善,總共找出160多項的節能示範案例(Best Practice)。

終於在2014年底達到節能50%的目標,整個集團與2009基準年比,節省約1億9千多萬度的電、7億餘元的電費,減少了10萬餘公噸CO2的排放,等於蓋了258座大安森林公園,成果斐然。

台達電子是非常注重環保與節能的企業,即使經過多年的節能改善,後續仍繼續投入一套完整的能源管理系統,包含建立能源資訊系統、導入相關管理機制及節能技術,並落實執行。

依我協助台灣企業節能的經驗,只要有心為之,企業的能源使用效率要提升30%(即節省30%能源費用),應該是可以預期。

台灣的能源價格偏低,導致大部分企業主認為能源的成本占比不高,對節能的意願也跟著降低。其實,即使能源成本僅占5%,如果能夠導入節能措施,還是有效降低能源成本30%,等於每年多出1.5%淨利,且這些淨利,只需要企業自己落實節能,就能得到。如果就企業經營看,節能減碳屬於藍海策略的一環,值得企業主關注。


一個小動作,省下20%電費
企業導入節能最直接的利益是可節省能源的費用,最實際的案例就是台達電子,落實節能改善的結果,5年內集團的電力密集度減降了一半。

除了台達電子,我也曾協助過許多企業節能,不需要花費半毛錢,或僅需要少許投資,就可以獲得本少利多的節能實績。

以下分享幾個一本萬利的節能改善實例。

案例一:我在輔導節能時,常遇到辦公室或廠區內的冷氣太冷,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剛進辦公室時,因為冷氣剛開,室內還未降溫,一般人誤以為把溫度設定到最低,溫度會降得比較快。

其實這是無效的,因為室溫只要比設定值高2℃以上,冷氣設備就已經是百分之百輸出了,設定再低也不可能冷得較快。不過當溫控開關設定過低,導致後來室溫太低時,卻浪費了大量能源。這時,只需要順手把設定值轉回到27℃左右,即可節省不少電力,舉手之勞,就可節能減碳。

冷氣溫度每調高1℃,就可以節省約5%電力。如果平常室內溫度調到偏低的22℃,每年要付100萬元冷氣電費,若把溫度調高到人體感覺舒適的26℃~27℃,則可以節省20%以上的電費,每年即可節省20萬元左右的電費,省錢又減碳,何樂而不為?

類似的案例,在多年來協助企業節能的現場,碰過不下數百次,顯示這種問題非常普遍。即使是非常重視節能的公司,在辦公室或廠房內也常發現類似問題。

調低設定值,減少用電6%
案例二:曾協助許多設有潔淨室(無塵室)的工廠,調降因為假性需求所致,造成潔淨室內的正壓設定值過高。
改善方法只需要在監控的電腦螢幕上,調整正壓的設定值,或利用螺絲起子,調整控制外氣空調箱的設定值(針對無自動監控的空調系統),並花點時間量測外氣空調箱的改善效益,同時確認改善後的相關數據(包含正壓值、潔淨度、溫溼度變化等),即可在不影響產品良率的條件下,每年節省數萬至數百萬元的空調運轉費用(依潔淨室規模大小而異,一般可節省3%~6%)。

20幾年前新竹科學園區設有潔淨室的工廠,大都把正壓的壓差設定在2.5mm水柱的相對高度,我當年任職於工研院,除了配合節能專案計畫推動產業節能,也接受衛生署(現為衛生福利部)的委託,協助國內各大醫院檢測驗證正壓與負壓隔離病房。

正壓用於保護隔離,入住的是接受化療或燒燙傷等病人,避免受到細菌等感染;負壓用於感染隔離,入住的是患有肺結核等各種會透過空氣傳染其他人的病人。也因累積上百個案例的佐證,以及參考國外的研究報告,確認兩個房間的壓差只要超過7pa(約0.7mm水柱的相對高度),氣體從較低壓力側回滲到較高壓力側的比率小於1%。

易言之,若潔淨室的正壓設定在1mm水柱高度,即可確保潔淨室內的潔淨度;而正壓從2.5mm水柱高度降到1mm水柱高度,卻可節省外氣空調箱的風車、冰水泵,以及冰水主機等設備的能耗達空調用電6%。

我曾經輔導一家IC半導體測試工廠,潔淨室空調用電因為調降正壓設定值後,原本每年需要支付2,500萬元的空調電費,當年即節省約150餘萬元,相關類似的案例,不勝枚舉。

花小錢,效益卻很大
分享本少利多的節能改善實例:國內知名輪胎廠因原有廠區的空調溫度感測器設置地點不當,造成儀器誤判而讓所有空調設備運轉。經過診斷並調整到適當地點之後,除了室內溫度的控制更為精準,也因為不需要開太多的空調設備,一年可節省約500萬元的能源費用。而遷移溫度感測器的費用,僅需幾萬元。

另有個實例是,台達電子東莞廠裝設能源管理資訊系統之後,透過資訊系統的監控數據分析,發現工廠內的自動錫焊部門,即使是在休假日也消耗了7千多度的電力。

原因是應該關的錫爐設備並未按照規定全部關機,或是原本應在週一凌晨3點才預熱熔錫的作業時間,因為作業的員工投機取巧,在週日晚上8點就提前開機加熱,如此一來,員工便不需要在凌晨3點起床。如此便宜行事的結果,造成工廠一年多損耗35萬度的電力,相當於浪費百萬餘元的能源成本。

而本案因為透過資訊系統的監測,找出了節能的機會點。

為了避免浪費能源,以及免除作業的員工必須週一凌晨3點摸黑到廠開機預熱的麻煩,本改善方案僅加裝一套定時啟動的控制系統,並規定夜間值班的員工,啟動時到現場檢查確認,留意設備是否正常運作。花費雖然不多,每年即可節省百餘萬元的電費,以及熔錫加熱時,表面需要定期刮除耗損的錫渣,依據現場提供的數據,此部分節省的材料成本,比電費更高,所以節能改善一舉兩得。

從上述的實例看來,台灣企業仍有許多類似節能機會可以發掘。

要找這些節能機會點,可以透過能源管理系統,觀察工廠內在能源的使用是否有以下情形?是否有漏損、假性需求、重工虛耗等問題。魔鬼藏在細節裡,企業建立能源管理系統之後,只需要用心觀測,經常會找到許多被疏忽的節能機會點。

提升企業社會責任形象
透過節能減碳降低溫室氣體的排放,已經是各國共識,也是企業必須遵循的規範。

台達電子因為持續推動節能績效卓著,已連續9年入選道瓊永續指數「世界指數」(DJSI World),及連續7年入選「新興市場指數」(DJSI-Emerging Markets)。

道瓊永續指數為全球第一個追蹤頂尖企業的社會責任指數,也是最具公信力的企業永續評比。該指數的承辦單位,每年會邀請全球2500大企業,分成59類產業,依據環境、公司治理及社會三大面向,進行深度評析,是全球投資人在投資「永續經營企業」上的重要參考指標。

其中在環境面的營運效率中,以用電/用水、碳排及廢棄物等增減趨勢為主。在策略面,強調將永續性策略整合到企業經營理念中,當然,節能減碳即是最強而有力的代表項目之一。

此外,在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中,能源也是一項非常重要的議題。觀諸永續發展目標總共有17大項,而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目標就是:確保所有人都可取得負擔得起、可靠的、永續的,以及現代的能源。

企業投入節能減碳,不但在經營上具有實質的效益,對於企業社會責任的形象,也具有正面影響。

試閱文字

自序 : 序

節能50%是企業創新力量的展現
鄭崇華 台達集團創辦人暨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台達在2009~2014年5年之間,達成了單位產值用電密集度減半的目標;用簡單的比喻來說,台達每生產一美元的產值,所用的電只有過去的一半,節能50%。當時實際參與專案的王茂榮顧問,在協助台達達成此一目標後榮退,並持續在產業界貢獻他的所長。很高興今日他能整理出當初他在台達心得,並寫成一本書,讓更多的企業可以作為參考。

早在1995年,美國落磯山研究中心(RMI)負責人羅文斯(Amory B. Lovins),與德國伍珀塔爾大學(Uni Wuppertal)氣候環境與能源研究中心主席魏茨澤克(Ernst Ulrich von Weizsacker),所共同著作的《四倍數》(Factor Four)中即指出,當前在生產或消費的過程中,過度浪費了許多自然資源,若能有效並充分利用自然資源,同一份自然資源就可產出比目前多四倍的產值。節能50%,等同於將使用電力的效率翻倍,不但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運用在產品與解決方案上,同樣可帶來更多的競爭力。

王茂榮顧問在當時,先是幫助各廠區打下建立能源管理資訊系統(EMS)的基礎,讓各單位清楚揭露設備的能耗資料,以此作為節能改善的基準,同時針對空調系統、空壓系統、熱水系統的能源使用效率,給予許多改善意見。同一時間,台達第一線的工程師,也由下到上提出上千件製程改善建議,光是在達標節能50%的2014年,該年就節省了一億九千多萬度的電,電費支出少了新台幣七億多元。

除了製程上節能的改善,台達的產品效率也持續向上提升,目前幾乎所有產品效率達到90%以上,而過去八年來,台達也為客戶省下281億度電。近幾年,公司團隊也堅持不懈地研發多種能源解決方案,希望讓能源的運用、管理更智慧,以輔助達到更好的節能效果。

但是,若要將地球升溫控制在1.5℃或2℃以內,整個工業界必須要下更大的決心才行。正如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家小組(IPCC)2018年所發表的《全球升溫1.5℃特別報告》(SR1.5),工業部門必須在2050年前,相較2010年減少75%~90%的二氧化碳排放,地球升溫才有可能被控制,人類才可能永續在地球上生存,否則今日我們所見到人類文明繁榮的發展,終將因為氣候的反撲而曇花一現。

從台達的經驗看,當時著手執行的節能計畫,至今對各廠區的營運,仍扮演重要角色。像能源管理系統,影響台達後續投入用電資訊的監控與管理,有了這一套設備,廠區得以持續追蹤用電狀況,讓建築比同類型大樓更節能。從耗能系統下手、去除浪費,省下來的支出成本,等同於企業的資本,加以運用後為公司創造更多的益處。

如果能循著書裡提及的步驟軌跡走,企業要大幅度降低用電量,其實一點都不難。只要掌握好目標、建立完善管理體系,同時導入能源資訊透明化系統、落實計畫,事後再定期巡檢與評估耗能設備的運轉效率,任何企業都能夠締造節能50%,甚至是更高、更好的佳績。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