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腦看人生 | 誠品線上

從大腦看人生

作者 洪蘭
出版社 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從大腦看人生:邏輯性的思考和正確的價值觀是教育最基本的目標,小時候所看的書、所接觸到的事會形成我們對國家民族的認同、對人生的目的和對自己的抱負。小學和中學是人格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邏輯性的思考和正確的價值觀是教育最基本的目標,小時候所看的書、所接觸到的事會形成我們對國家民族的認同、對人生的目的和對自己的抱負。小學和中學是人格成長的時候,不可為了無足輕重的分數和文憑,犧牲了真正教育的本質。」--洪蘭要弄清楚「大腦為什麼比你先知道」,從來就不是一件簡單的事。舉凡人生哲學的體悟、道德品格的培養、文化修養的表現、生命價值的探索及持續學習的堅持,背後其實都與大腦的運作方式息息相關。這次洪蘭要以深入淺出的筆觸,解釋人生中關於「腦科學」的各種疑問,同時告訴我們--人生究竟怎樣過才能輕鬆自在,而不陷入大腦製造出的各種謬誤。《從大腦看人生》是以腦科學的各種實驗為基礎,結合五大人生課題以及對時事的評判,提醒讀者「終生學習」的重要。教育能夠改變命運,「活到老,學到老」不再是一句老生常談,而是創造人生旅途的無限可能。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洪蘭台大學士,加州大學河濱校區實驗心理學博士,曾在加州大學爾灣醫學院神經科及耶魯大學哈斯金實驗室做博士後研究,在聖地牙哥沙克生物研究所任研究員,並在加州大學擔任研究教授。1992年回台,先後在中正大學、陽明大學任教,並為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創所所長。現為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講座教授,台北醫學大學及清華、交大、陽明、中央四校聯合系統講座教授。近年來有感於教育是國家的根本,而閱讀是教育的根本,先後到台灣大大小小一千五百所以上的中小學做推廣閱讀的演講。十多年來致力於譯介認知心理學、神經科學及生命科學等領域書籍,已翻譯五十七本書,並在各大報章雜誌寫專欄。著作繁多,包括《講理就好》序列十本(遠流出版),《從收穫問耕耘,腳踏實地談教育》《歡樂學習,理所當然》《見人見智》《教育創造未來》《自主學習,決定未來》《打開大門,讓世界進來》(以上為天下文化出版)等書。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自序探究大腦,直視生命的意識提供政客騙選票的方法候選人為何敢開空頭支票?可被訓練的耐痛力大腦的奴隸性侵者的衝動,從大腦去解決吃得營養,預防犯罪道德執照的陷阱柴契爾夫人改革無效?希望是痛苦的擋火牆心跳慢犯罪率高?道德來自懲罰與故事「不准犯錯」讓我們更無知?是誰造就了鄭捷與張彥文?大腦為什麼比你先知道?「不專心」也是上天的祝福有「暴力基因」不必擔心找到回家的路「味道」決定來不來電演化追不上文明假久了也成真?你的大腦會騙你犯錯的是你,還是大腦?聰明大腦,學習是一輩子的事孩子哪知什麼是難?當虎媽的孩子長大後不一樣的親子共讀孩子怎麼學會說謊的?心智健全發展,勝過就讀明星學校耐心等醜小鴨變天鵝激發孩子的身體韻律節奏心快樂,身才會健康先思考,再做主學會「正直」,知識才有用老師揮教鞭,學生學更好聰明人,為什麼不成功?聰明閱讀,養出未來領袖數學學不好?先學習過生活音樂美術好處多,孩子教育不能等世界愈快,人才培育不能慢教育多了音樂,社會少了監獄善用大腦,讓生活過得更幸福讓學生對生命有期待運動助學習,快走最有效給下一代免於恐懼的自由餐桌上的民族性價值觀才是教育本質為了國家,你要出聲還給警察應有的尊嚴高捷廣播噪音,想起「自自冉冉」海洋子民的驕傲與哀愁從「信任賽局」學雙贏人生為什麼高薪買不到員工心?年輕時一定要努力儲蓄了解大腦,幫助自己也幫助別人時間換智慧,優雅老去又何妨?天的顏色看不見,不代表不存在老來動動手,大腦長出新細胞!拔刀相助,不是俠客專有簡單的快樂如何保持大腦年輕,遠離失智風險放下――飛往快樂的翅膀學習到老,細胞不死年輕不睡,老年失智媽媽抱一下,社會更美好動手兼動腦,老年不怕「下流」壓力大嗎?助人幫你減壓男人的心胸比較寬大?改變心態,讓你大變身不想被科技淘汰,請學會這四件事「溝通」是大腦發展良藥到美術館學「看」病的學問從大腦來探討「富不過三代」退休不悲觀,人生六五才開始高齡不等於老化,大腦可能更好用解讀大腦,找回文化的記憶寫字,不能被取代的價值我們的文化修養到哪去了?利他的大腦當醫學系輕忽國文……失而復得的福氣文質彬彬,然後君子文憑只是一張紙說外語讓人更理性?悠遊卡太養眼,孩子傷腦筋數位閱讀,大腦不愛用學習的熱情,對抗科技的冰冷

商品規格

書名 / 從大腦看人生
作者 / 洪蘭
簡介 / 從大腦看人生:邏輯性的思考和正確的價值觀是教育最基本的目標,小時候所看的書、所接觸到的事會形成我們對國家民族的認同、對人生的目的和對自己的抱負。小學和中學是人格
出版社 / 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4793723
ISBN10 / 9864793721
EAN / 9789864793723
誠品26碼 / 2681542618007
頁數 / 344
開數 / 25K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內文 : 學會「正直」,知識才有用


我曾去萊比錫附近的德國國家科學院參加一個研討會,開幕的壓軸是一九九三年諾貝爾獎得主羅勃教授(Richard Roberts)的演講。諾貝爾獎果然有號召力,那天下著傾盆大雨,又是晚上的六點半,還是很多人撐著傘、餓著肚子來聽,而且老少都有,不是只有年輕的學生,坐我旁邊的就是一對至少七十歲的老夫婦,德國人的求知欲的確不同凡響。


羅勃教授口若懸河、滔滔不絕的講述細菌比人類多不知多少萬倍,又無所不在,若能充分利用基因轉接的技術,可使細菌造福人類。話峰一轉,他談到知識份子的社會責任:受教育是個特權,不是每個人都能享受到的,世界上有很多人想念書而無書可讀,因此享受到這個特權的人有回饋社會的責任,要盡自己所能,使這個社會變得更公義。他呼籲每個受過教育的人都要常常記得這個恩惠,伸出手去幫助他人,底下的聽眾頻頻點頭。


在餐會上,我才知道這些諾貝爾獎得主做了很多本行之外造福人類的事,例如二○一○年諾貝爾經濟獎得主戴蒙教授(Peter Diamond),就曾經親自到緬甸去援救過翁山蘇姬(不過沒有成功);羅勃教授也為了被利比亞關起來的保加利亞護士和修女,親自到利比亞的首都,去面交一封有著一百八十九名諾貝爾得獎得主簽名的陳情書。當然格達費是不會接見他,但是憑著諾貝爾獎的光環,他見到了格達費的弟弟,面交了那封信,成功救出那群去非洲進行人道救援的護士。他說他從下午一直等到半夜,都不知道有沒有機會被接見,但是還是堅持等下去,因為親手交比請別人轉交有力量。


看到全球大部分諾貝爾獎得主願意伸出援手,為世界的不公不義發聲,真的很感動,當然更感動的是,羅勃教授竟肯大老遠的跑去利比亞管這個大多數人不會管的閒事。我看到愈是成功的人愈是謙卑,整整三天的會議,他都從早上九點坐到晚上五點,既沒遲到,也沒早退,會後跟我們一起用簡餐,也沒要求特殊待遇。他說只有站上了顛峰,回首來路時,才了解自己的成就其實是建立在很多人辛勤的研究上,難怪他演講最後一張投影片打出來的是密密麻麻所有貢獻者的名單。但是我最想知道的是:為什麼他們肯不辭辛苦的長途跋涉,去關懷那些跟他本人和研究都沒關係的陌生人?是什麼樣的教育使他們的人格如此崇高?我們怎麼樣可以教出像這樣的學生來?


最後發現:學生在青春期人格形成時,所看的書、所交的朋友、所接受到的教育非常重要。羅勃教授生在一九四三年,正是二次世界大戰英國最艱苦的時候,父親是黑手工人,他念的學校也不是牛津或劍橋,可以說完全不符合培養傑出人才的條件,但是他爬上了顛峰,所以我們沒有必要再迷信名校了。反而是在國、高中這個階段,應該大量施以人格和價值觀的教育,只有先是一個正直的人,學問對他才有用處,他對國家也才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