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大變革: 南環經濟帶如何重塑我們的世界 | 誠品線上

Global Game Change: How the Global Southern Belt Will Reshape Our World

作者 John Naisbitt/ Doris Naisdbitt
出版社 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全球大變革: 南環經濟帶如何重塑我們的世界:南環經濟帶的新興經濟體,已經不再是以西方世界為核心的體系中,被壓在底層的配角。他們現在正在統一口徑,建立新的同盟,努力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南環經濟帶的新興經濟體,已經不再是以西方世界為核心的體系中,被壓在底層的配角。他們現在正在統一口徑,建立新的同盟,努力在國際社會創造更平等的互動模式。在過渡時期,許多問題懸而未決,而我們處理問題時應該更加靈活機動。這是一個提出質疑的時代,也是一個發展新戰略,制定新目標的時代。―約翰・奈思比 「南環經濟帶」一詞,是由趨勢大師約翰・奈思比與夫人桃樂絲,綜合其長期研究提出的創新概念。奈思比夫婦以其多年來觀察中國的心得,融合當代國際社會變化,提出大膽預測――包括中國在內的南環經濟帶諸國,將主導二十一世紀的發展格局。其中,實力最強的中國將是這場大變革的重要領導者。和平崛起的中國,是南環經濟帶國家中的要角,也是世界經濟成長的動力來源,其所主張的「絲綢之路經濟帶」、「海上絲綢之路」以及「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等大戰略,更引領二十一世紀的未來發展。過往以西方歐美國家為核心的發展模式,將因中國興起而出現變化:政經局勢由單一核心獨大,轉變為多核心共同發展。一個更加開放與兼容並蓄的「南環經濟帶」,是全球發展無法忽視的代表。 這是一場既深且廣的全球大變革,牽涉範圍涵蓋所有國家,無人能置身事外。多極化將取代單一國家獨霸的歷史軌跡,全球局勢將在人類的協同合作當中,創造輝煌的全新篇章。這本書是奈思比夫婦穿越了五大洲、深入考察上百個國家與城市,以及與各界精英進行無數訪談後的心得結晶。在這風起雲湧、瞬息萬變的時代,這本書可以幫助讀者很快的抓住那些主導二十一世紀人類未來的關鍵趨勢。台灣別無選擇,只能做好準備,告別以西方為核心的那個時代,迎接由非西方國家組成的南環經濟帶全面崛起的大時代。中央研究院院士 朱雲漢趨勢大師約翰・奈思比與桃樂絲・奈思比夫婦在其新作《全球大變革:南環經濟帶如何重塑我們的世界》一書中,維持其一貫的全球大視野,探討二十一世紀的「南環經濟帶」(包括亞洲、非洲與拉丁美洲)如何重塑世界經濟格局。其中作者討論的重點之一,就是中國大陸如何藉著「一帶一路」的大戰略與對外投資,把南亞、中亞及西亞國家發展的需求與中國大陸經濟實力相結合,未來十年將是中國大陸對全球經濟影響最顯著的時刻。另外,我們將看到的三大現象包括:全球發展天平將偏向新興經濟體、新興市場公司將成為全球商業的主要力量,以及國際貨幣制度將變成多幣種體制。相信讀者看完這本書之後,對於未來全球經濟的趨勢一定會有更清楚的了解。政大經濟系教授 林祖嘉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約翰・奈思比(John Naisbitt)世界著名未來學家,2013年度中國政府「友誼獎」、第五屆中華圖書特殊貢獻獎得主,擁有人文科學、科技等領域的19個榮譽博士學位,南開大學、天津財經大學、南京大學、雲南師範大學及莫斯科國立大學客座教授。曾任美國甘迺迪政府教育部副部長、詹森總統特別助理,馬來西亞戰略與國際研究所榮譽國際研究員。1982年出版的《大趨勢》一書,銷量已經超過1,400萬冊,奠定其做為未來學家的堅實地位。2009年,在多年深入調查中國的基礎上,出版了《中國大趨勢》一書,在全球廣受好評。他每年都會周遊世界數次,幾乎在全球各大型企業都發表過演講。其著作有《2000年大趨勢》、《全球弔詭》、《亞洲大趨勢》、《Mind Set!奈思比11個未來定見》、《中國大趨勢》、《全球大變革》(以上均由遠見天下文化出版)。桃樂絲・奈思比(Doris Naisdbitt)全球社會、經濟、政治趨勢觀察家,奈思比中國研究院院長,北京外國語大學、東北師範大學、吉林大學、南開大學、雲南大學、雲南師範大學及莫斯科斯科爾科沃空中大學客座教授。獲韓國釜慶大學榮譽博士學位。做為享譽海內外的專家和暢銷書作家,曾在中國出版《中國大趨勢》、《對話中國模式》、《創新中國》、《成都調查》,專著《梅琳:我的中國》、《勇敢追夢》等書。 曾擔任位於維也納的希格諾(Signum Verlag)出版社負責人,力邀多位世界知名作者加盟,其中即包括約翰・奈思比,任內更將業務範圍拓展到整個德語世界。 桃樂絲・奈思比著重以教育和經濟雙核心,來觀察與研究國家的發展趨勢,她在《中國青年報》的專欄「名師大講堂」有各行各業的支持者,許多學生、老師及家長都從中獲得了中肯的建議與指導。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導讀 南環經濟.中國戰略 高孔廉導言 洞悉未來,因勢利導第一章 南環經濟帶:由新興經濟體成為全球參與者第二章 亞洲、非洲、拉丁美洲:新經濟聯盟和新國際組織第三章 中國:扭轉乾坤第四章 治理:執政環境持續改變第五章 城市的天下結語 擺脫舊思維,擁抱新變革附錄 中共第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歷史意義

商品規格

書名 / 全球大變革: 南環經濟帶如何重塑我們的世界
作者 / John Naisbitt Doris Naisdbitt
簡介 / 全球大變革: 南環經濟帶如何重塑我們的世界:南環經濟帶的新興經濟體,已經不再是以西方世界為核心的體系中,被壓在底層的配角。他們現在正在統一口徑,建立新的同盟,努力
出版社 / 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3207207
ISBN10 / 9863207209
EAN / 9789863207207
誠品26碼 / 2681038026002
頁數 / 312
開數 / 25K
注音版 /
裝訂 / S:軟精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內文 : 【導讀】南環經濟・中國戰略

國民黨大陸事務部主任 高孔廉
奈思比是著名的趨勢大師,1982年就以《大趨勢》一書暢銷全球。其後多年均有新作問世,包括1990年出版《2000年大趨勢》,1996年出版《亞洲大趨勢》,2009年出版《中國大趨勢》等,著作等身,觀察入微、分析走向及趨勢,深為業界廣泛閱讀參考。事實上,處於目前多變的世界格局,每個人,特別是高階主管,必須了解趨勢走向,才能選定正確的方向,掌握機會,避開威脅,做出正確決定。
這本新書是作者夫婦兩人合作,先生是美國人,太太是歐洲奧地利人,兩個人文化背景不同,拋開固定的思考模式,擦撞出觀察的火花,他們除了對母國的了解外,近年長時間居住在中國,旅行各國,大處著眼,細微觀察,完成此一鉅著。
自從兩個世紀前的工業革命以來,世界各國經濟版圖形成南北及東西的對比,北方或西方是經濟發達的富裕國家,南方或東方則是較落後的開發中國家,但根據作者的觀察推測,南環經濟帶即將崛起,翻轉過去版圖。
此外許多研究顯示中國已成為世界經濟成長的引導,野村證券曾在2012 年估計世界經濟成長動力四成來自於中國,本書則引述瑞士信貸預測,2020年中國的影響將增加到一半。
中國這條龍在1949年之後,睏睡了四十年,完全不知外界發生了什麼變化,直到1992年鄧小平南巡廣東深圳,確定了走向改革開放的市場經濟。這二十多年來,每年以10%的速度成長,速度之快冠乎全球,以致2014年GDP的經濟規模已位居世界第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以購買力平價換算,調整物價因素後,已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製造業產量世界第一,出口貿易世界第一,外匯存底4兆美元,也是世界第一。
儘管中國崛起展現了這些實力,但其在國際組織中的影響力卻不成比例,例如世界銀行由美國主導,美國投票權超過15%(因為通過決議需85%,所以美國等於擁有否決權),中國只有5%。亞洲開發銀行則由日本主導,因為2009 年以前,日本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歸納本書,綜合而言,中國近年來積極思考如何以其經濟實力,扮演第三世界的領導角色,因此從策略布局的角度思考,以世界市場經濟的實力,政軍影響力,放眼全球發展。具體來說,他們的動作包括:
一、一帶一路,習近平於2013年在哈薩克倡議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後來又推動「海上絲綢之路」,兩者目標是結合中、南亞各國,由中國扮演老大角色,甚至企圖由此開闢石油進口的新路線,避免途經麻六甲海峽被美國扼住咽喉。目前已設立絲路基金400億美元,當然一帶一路的基礎建設及沿途城市化與貿易的商機,是值得台商關注的發展。
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簡稱亞投行),2013年10月習近平在印尼倡議成立亞投行,目前已有三十餘國表達參加意願,儘管美國從中阻撓,但其歐洲盟友,例如英、法等國均已有意願參與。亞投行成立後,當然對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有排擠作用。對中國而言,他可與亞洲開發中國家結為盟友,壯大強國實力,甚至透過基礎建設,輸出其高速鐵路及高速公路等技術,以及投資生產過剩的鋼鐵、水泥等物資原料,可以說是一石多鳥之計。
三、金磚銀行:包括中國、俄羅斯、印度、巴西、南非,都是土地廣大,資源豐富的國家,除了俄羅斯外,都是南環經濟帶的國家,中國的優勢不僅是金融,也透過投資,取得所需的資源。
四、以上這些金融面的努力,還有一個更重要的目的是打破美元獨霸的地位,美國自2008年起的次貸風暴,影響全球金融,接著推出貨幣量化寬鬆政策(QE),大印鈔票把全球拖下水,如今歐日各國學著推出QE,美國卻收回,造成美元升值,各國貨幣貶值,金融的動盪完全是美歐所引起,各國陪著受罪。中國的金融動作,也包括與各國簽定換匯及推動貿易人民幣計價,人民幣逐步國際化等,希望除美元外,建立多幣種體系,藉此改變「西方獨霸」為「多核心世界觀或世界」的格局。本書引用世界銀行的報告「多極化新全球經濟」,也證明此一趨勢。
就個別內容來看,本書前言敘述南環經濟帶的興起,並認為一個國家發展潛力決定於教育與經濟。教育是發展經濟的基礎,也是幫助公民獨立進行政治選擇和決策的重要手段。這個論點我覺得非常正確,也值得我們深思。我常說,教育是要提高一個人的視野,並培養正確判斷的能力。身處目前資訊爆炸的時代,不能人云亦云,必須要能判斷正確的資訊,否則反而誤了大事。
本書其中一個標題「西方霸權的窮途末路」,一看標題我嚇了一跳,但看其內容則是指未來,我深有同感,因為政客正在動搖歷時兩百年的西方民主根本。西方民主有滿足私欲工具的危險,政客和選民都各謀其利,這是深深值得警惕的事。
本書第一章敘述南環經濟帶的興起,龐大的中產階級快速成長,預計未來十年,超過六成五的中產階級會生活在亞洲,2016年亞太地區就成為最大的航空運輸市場。這個占全球人口80%的經濟帶必將是明日商機所在。
第二章介紹了非洲、拉丁美洲、亞洲許多國家經濟的現況,可供有意進軍南環經濟帶國家的企業參考。但作者在本章提出一個觀念,即最終會實現全球經濟一體化,他的論點是新興經濟體成長較快,已開發國家則較慢,此消彼長,於是長期而言會一體化,但我認為這項過程必然非常漫長,而且在過程中,新興經濟體的弱勢產業必然抗拒,造成政治及社會的問題,而非純經濟問題。
第三章介紹扭轉乾坤的中國,特別是它的對外投資。本來中國大陸在1980 年代,外匯極為困難的時候,積極招商引資、提供優惠,各地方政府全民招商,全國則是辦招商比賽。招商及經濟成長成為各地方領導政績評比的重要項目,但曾幾何時,中國大陸外匯存底快速增加,吸收外資已轉為選擇性的接受,而不是全盤照收,另一方面也在積極對外投資。尤其是國有企業配合政策向外戰略性投資,取得資源。但近年也有許多民營企業進軍海外,做策略性投資,不僅買企業,買電影文創、買品牌,也買房地產。據本書統計,2005至2013年中國對外投資達6,880億美元,而且引用《金融時報》報導,估計單2017年一年,對外投資將達2,000億美元,幾乎達到台灣一年GDP的四成以上。中國的對外投資是鋪天蓋地,連南北極都涉入,目標在其豐富的礦產和能源資源。而北極更有航運的價值。
第三章也提到中國大陸市場雖大,但因其資訊封閉及管制,很多情況是看得到吃不到,德國《時代週刊》2014年指出,中國是美國網路公司的惡夢,由於各種行政管制,加上中國大陸的民粹主義,外國產品服務都受到層層限制。另一方面因為中國大陸市場大,數位網路進入門檻低,也造就了許多網路霸業,如阿里巴巴、騰訊、暴風影音,聚美優品(化妝品電子交易平台),鐵血網(軍旅知識網站)等
本書第四章是談到治理,世界上並沒有一個絕對優良的治理模式,相對而言,民主仍比專制要好。本章作者提到民主的根本原則是人民當家做主,少數應該服從多數,數人頭總比數拳頭好,但多數有時卻不一定站在對的一邊,這時透過教育提高視野,養成正確判斷能力很重要。
本書第五章談到城市化,作者指出城市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動力,有了它,政治、經濟、文化、創新等活動才能產生聚集效應,自然產出生產力。中國大陸的整體經濟政策這一年來也做了大幅調整,例如成長策略不再依賴外銷及投資,改為擴大內需。此外更是大力推動城市化,2014年3月國務院公布「國家新型城鎮規劃2014-2020」,城市人口比例由2013年的54%,提高到2020年的60%為目標。城市化必將增加公共投資,而農村人口移入城市,也將帶動消費成長。在其規劃中列舉基本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及資源環境等三大類重要指標,下又列出十六細項指標。
這本鉅著提出南環經濟帶概念,而且提到亞洲、非洲、拉丁美洲的新興經濟體。此外,中國在世局轉變中扮演重要領導的角色,包括一帶一路的倡議,連結東亞、東南亞、中亞、非洲、歐洲,也藉由絲綢之路基金,亞投行的成立,甚至連結拉丁美洲、巴西的金磚國家開發銀行,打破美元獨霸局面,把人民幣推向國際。在經濟建設上,他的看法與中國大陸政策不謀而合,皆主張城市化,以聚集效應提高生產力,他當然也推祟教育所扮演的角色,並提及網路及新媒體。全書值得細細品味研讀,啟發思維。

【內文試閱】
1982年出版的《大趨勢》一書以下面這句話結尾:「生活在這個時代真是太棒了!」
書中點出的大趨勢就是美國經濟重心由北向南遷移,正是今天經濟重心在全球由北向南遷移的預演。書中指出:「儘管由北向南遷移聽起來像是一個非此即彼的選擇題,其實並非如此。」當時不是,在現在的全球格局下也不是。全球經濟大勢的改變,其實是一場全球性的大開放,南、北兩個半球的各個國家都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新發展機會。
對南環經濟帶諸國而言這個過程就像掀開簾幕,揭示了一幅全新的世界格局畫面,而這些國家在這幅畫面中的位置也不同了。這些國家愈來愈自信,也愈來愈相信自己的未來發展潛力,他們為促成這樣的轉變而努力,也想方設法從中獲益。而北環經濟帶,也就是西方世界諸強,其實應該將南環國家經濟地位的改變看做是擺脫暗淡前途的機會。無論從經濟上還是文化上來講,這場變革都是一場讓大家變得富足的盛事。我們不由得再次感歎,生活在這個時代真是太棒了!
我們所描述的這場變革不可能一蹴而就,其過程中也勢必會有曲折。這場全球大變革將會在21世紀上半葉完成,以西方為核心的世界終將轉變成為多核心的世界;我們是這一過程的見證者,也是參與者。跟其他所有重大變革一樣,這場變革的根源還是自我調整以適應形勢變化的需求。通常來說,思維方式的變化會慢於事件的發生。但是,千萬不要低估這場變革的深度和廣度。從19世紀80年代開始,美國就一直是全球最大的經濟體。過去幾十年間,它與西方盟友一起統治著全球經濟。西方文明趾高氣揚地攻占了各個大陸,將西方生活方式、西方商業慣例、西裝和西餐傳播到了世界各地。西方世界的人口數量只占全球人口總數的12%,但是卻占有全世界75%的財富。
在未來幾十年裡,我們看待世界的方式將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世界不再由西方國家和非西方國家構成。全世界將共同見證南環經濟帶的崛起。南環新興經濟體將不再是西方世界的附庸,他們愈來愈清晰地認識到了自己的潛力,一定會團結協作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南環經濟帶最具活力,同時也最具影響力的國家當然是中國。然而,它也只是這個橫跨三大洲的龐大經濟圈中的一個國家而已。
然而,西方人在情感上很難輕易放棄以西方為核心的世界觀。就像理智無法控制感情,大腦與心臟之間的聯繫似乎被阻斷了。西方人甚至普遍否認21世紀世界呈現多核心化的可能性,也不肯正視南環經濟帶的崛起。
我們當然也沒能對以西方為核心的世界觀完全免疫,我們就是在這樣一種心態中成長的。但是以西方為核心的世界觀和多核心的世界觀是無法並存的,要真正摒棄以西方為核心的世界觀,西方人需要放下道德和經濟上的優越感。其實,想要維持這樣的優越感已經愈來愈難了,許多不明顯的裂痕已經變得非常醒目。無論是觀察經濟年成長率和人均收入的停滯不前、高失業率、日漸萎縮的中產階級,還是西班牙、葡萄牙和希臘各國高達50%的青年失業率和高昂的公共債務,都很容易看出來西方世界正在經歷一個困難時期。
是不是真的存在史蒂芬.金(Stephen D. King)所警告的那條通往「反面烏托邦」的道路?或者,是不是像尼爾.弗格森(Niall Ferguson)所說的那樣,西方社會正在進入一場「大衰退」?或者,像沃爾特.拉克爾(Walter Laqueur)所擔心的那樣,歐洲正面臨「歐洲夢的終結和歐洲大陸的衰落」?又或者其實我們正置身於一條能夠讓所有國家都受益的大開放通道當中?解構未來世界經濟趨勢。南環經濟帶國家將會大放異彩,而這個世界也會擁有多個核心。我們是這段歷史的創造者,同時也是見證者。

南環經濟帶重塑21世紀世界格局
南環經濟帶這個說法,並非是我們在一個陰雨綿綿的早上百無聊賴之際想到的。其實這個想法是在幾年間逐漸醞釀形成的。在這幾年裡,我們所考察的國家的心態都在漸漸發生改變:自信心愈來愈強,儘管問題重重卻對前途非常樂觀,民族意識愈來愈強,對西方的崇拜愈來愈弱,對新興經濟體的成就倍感自豪。隨著開創自己未來的自信心覺醒,創業精神也被喚醒。這種心態的改變有多種表現形式,通常那些在廣闊背景之下的小變化燃起的星星之火,會呈現燎原之勢—開辦古巴私人家庭餐館,柬埔寨旅館員工因為薪資問題而舉行的罷工,巴西貧民窟裡自發建立的創業機構,哥倫比亞愈來愈濃郁的藝術氛圍,南非創業精神的迸發,中國農民自創的私人職業培訓,以及偏遠地區中學生使用流利的英語採訪我們。我們結合自身經歷來閱讀德語和英語的各種國際媒體資源,包括書籍、報紙、雜誌、網站,以及私人和公共研究公司、全球性研究機構和組織發布的資料。
比如,我們在世界銀行2011年的調查報告《多極化:新全球經濟》中讀到:「現代歷史上,從來沒有出現過眾多發展中國家站在多極化經濟體系最前沿的情況。毋庸置疑,在今後二十年裡,新興經濟體將對全球經濟和地緣政治形勢產生深遠影響。」
在寫作《亞洲大趨勢》期間,我和桃樂絲形成現在這樣一個寫一個編輯的合作模式。也是從那時候開始,我們開始關注全球經濟重心的轉移,先是從發達的西方國家經濟體轉移到亞洲新興經濟體,然後從21世紀初開始,進一步向拉丁美洲還有非洲轉移。從那時起,我們就一直看著新興經濟體的發展勢頭一日勝過一日。與此同時,西方國家的發展速度卻逐漸放緩,經濟日漸衰落。在21世紀的前五十年,這樣的變化和南環經濟帶的偉大開放,將會是世界的主要故事。
彼得森國際經濟學院的資深研究員阿爾溫德.蘇布拉馬尼安(Arvind Subramanian),甚至將我們這個時代稱為「全面增長的黃金時代」。他堅信「從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開始的全球經濟增長黃金期,基本上還在延續」,而且「全球經濟黃金時代還將繼續」。
粗略檢視一下南環經濟帶各經濟體的情況,我們就能感受到全球局勢的改變、新時代的到來、經濟形勢的變化、社會變革以及競爭格局的變化。
無論我們是否樂見,毫無疑問,多核心世界格局中的領導者是中國。中國在西方世界和新興市場的影響力都愈來愈大,儘管心有不甘,西方世界也只能承認這一事實。在短短三十年裡,中國就成長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同時也是全球最大製造商和第一大貿易國,更將成為全球最大消費市場。中國已經成為許多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國家,以及許多西方國家最大的貿易夥伴。
在今後五年內,根據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全球財富報告》,新興經濟體財富增長的一半將會由中國貢獻。城市化以及城市經濟群的戰略規劃,都有效支撐其經濟增長。許多中國城市的國民生產毛額,比某些國家的國民生產毛額還要高。
2011年世界銀行發布的一份報告指出,到2025年,將會出現一個多極化的世界,無論是發達經濟體還是新興經濟體,都具有相當的經濟影響力。報告還指出,「向經濟力量分布,更加鬆散的新經濟秩序的過渡正在進行」,主要有下述三種經濟發展趨勢:

1.全球發展的天平由發達經濟體偏向新興經濟體。
2.新興市場的公司成長為全球商業的重要力量。
3.國際貨幣制度逐漸演變成多幣種體系。

要理解新興經濟體的轉型過程,西方世界必須壓抑西方思維,設身處地瞭解當地的具體情況和文化。中國人創造出京劇,阿根廷人酷愛探戈,這些都不是偶然的結果。
摘自〈第一章〉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