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代價: 追求繁榮、效率、正義、永續, 沒有白吃午餐 | 誠品線上

The Price of Civilization: Reawakening American Virtue and Prosperity

作者 Jeffrey D. Sachs
出版社 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文明的代價: 追求繁榮、效率、正義、永續, 沒有白吃午餐:當1%的人口擁有社會四分之一的財富經濟出了什麼問題?歷史的一個陰錯陽差,我們直到今日還在承擔它的苦果。執迷的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當1%的人口擁有社會四分之一的財富經濟出了什麼問題?歷史的一個陰錯陽差,我們直到今日還在承擔它的苦果。執迷的腳步已經走到懸崖邊緣,還要繼續往前大步邁進嗎? 數十年來崇尚鬆綁解禁的結果讓我們見識到,政府如何自甘墮落,變成為利益團體跑龍套的角色,而國家菁英又是如何運用其聰明才智,在體制裡鑽營套利,追逐個人財富和權力。這場漫長、昂貴而又痛苦的自由主義經濟實驗證明,極端的自由主義無法許諾一個效率、公平、永續的文明社會。自由市場和政府一樣,不是定於一尊的經濟萬靈丹。文明崩壞的此刻,我們已然明瞭,有形或無形,文明社會的建立和維護都要付出代價。現在,讓我們重新思考:誰來為文明買單? 本書以美國為鑑,透析大崩壞的源頭和真相:當市場看不見的手失靈,金權的黑手趁機囂張肆虐,政治淪為服務利益團體的工具,經濟變成為富人量身打造的提款機,造成社會貧富不均、公義淪喪、短視近利、基礎建設凋敝、環境惡化。 繁華可能失而復得嗎?薩克斯認為,自由主義不是經濟效能的保證,只有回歸「混合型經濟」,讓政府和市場相輔相成,才是發展的長遠之道;而金字塔頂端1%鉅富的公民責任,以及其餘99%經濟弱勢的群眾力量,是導正市場機制與政府權能的關鍵,也是重建經濟正義,再造效率、公平、永續社會的契機。 金權政治、消費主義、產業空洞化、競爭力衰退、社會貧窮化,這些問題不單是美國獨有,反觀此刻的台灣,也正在上演這種種亂象與危機。薩克斯的診斷和處方,此時更值得這片土地上憂慮未來的人借鏡與思考。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傑佛瑞‧薩克斯(Jeffrey D. Sachs) 早慧的天才型經濟學家,經濟學界的傳奇人物,當代發展經濟學的泰斗。二十八歲時即獲聘為哈佛終身職教授,是哈佛史上最年輕的經濟學教授之一,現任哥倫比亞大學地球研究所所長、聯合國千禧年發展計畫特別顧問。 薩克斯具備深厚的人道關懷與強烈的使命感,貧窮問題與永續發展是他深切關注的經濟主題。他從醫生妻子的工作得到靈感,自創「診斷經濟學」,認為經濟學家解決經濟問題,應該像醫生問診般,在第一線觀察現象,抽絲剝繭,才能探究問題真正的根源,尋求長遠的解決之道。因此,他的經濟研究不是寄託於學術的象牙塔,而是親自深入世界最混亂而困頓的角落,與各國政府及國際組織合作,解決錯綜複雜的政治、社會及經濟問題。他至今已診斷過數十個經濟體,從而奠定他的崇高聲譽及地位。 他是U2合唱團主唱波諾(Bono)盛讚的「人民的經濟學家」,曾兩度獲選為《時代週刊》全球百大影響力人物。廖月娟1966年生,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比較文學碩士。曾獲誠品好讀報告2006年度最佳翻譯人、2007年金鼎獎最佳翻譯人獎、2008年吳大猷科普翻譯銀籤獎。譯作繁多,包括《賈伯斯傳》、《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告別之前》、《狼廳》、《雅各的千秋之年》、《孕》等。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導讀 不付代價,哪來文明?──薩克斯論述對台灣的啟示 高希均 推薦序 台灣更應閱讀反思的一本經濟之書! 南方朔第一部 大崩壞 第1章 為美國經濟危機把脈 第2章 失落的繁華 第3章 自由市場的謬誤 第4章 政府背棄公眾利益 第5章 分裂的國家 第6章 新全球化 第7章 分贓政治 第8章 心靈危機第二部 繁榮之路 第9章 有心有感的社會 第10章 再造繁榮 第11章 文明的帳單 第12章 高效能政府的七個習慣 第13章 新世代,新希望 致謝 延伸閱讀 注釋 參考文獻

商品規格

書名 / 文明的代價: 追求繁榮、效率、正義、永續, 沒有白吃午餐
作者 / Jeffrey D. Sachs
簡介 / 文明的代價: 追求繁榮、效率、正義、永續, 沒有白吃午餐:當1%的人口擁有社會四分之一的財富經濟出了什麼問題?歷史的一個陰錯陽差,我們直到今日還在承擔它的苦果。執迷的
出版社 / 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3202899
ISBN10 / 9863202894
EAN / 9789863202899
誠品26碼 / 2680813300009
頁數 / 353
開數 / 25K
注音版 /
裝訂 / S:軟精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內文 : 自由主義者的極端
  自由主義者不贊同政府透過課稅的力量促進公平或效率。他們認為這世上唯一重要的倫理價值就是自由,意謂每一個人都不該受到他人或政府的干涉。這種哲學就叫自由主義,主張個人除了尊重他人的財產和自由,對社會沒有任何責任。
  根據自由主義者的思維,國家不該由社會責任來治理,而該受制於自由市場的力量與出於自願的私人契約,政府只需維護法律與秩序,包括保護私人財產。由於政府只該管理軍隊、警力、監獄和法院,因此稅賦應該砍到最低。自由主義者認為,連修馬路或其他基礎建設都不是政府課稅的理由,這些投資留給自由市場就好。
  自由主義者認為,課稅等於是政府向人民敲詐。但大多數人並不同意這樣的看法。雖然我們付稅會心疼,但如果課稅有適當的法源,稅收用得誠實而有理,我們還是願意承擔繳稅的義務。而自由主義者卻想免除富人所有的社會責任。這支自由主義思想派別主要建立在三個論點之上。首先,就道德層面而言,自由是最崇高的價值,每個人都有自由的權利,不該受到干擾,也應該免於課稅、法規和政府其他要求的侵犯。第二,就政治和實用的層面來說,只有自由市場能保護民主,免於受到政府的獨裁統治。第三是經濟層面:單靠自由市場就足以確保社會繁榮。
  自由主義雖然承諾可為世人帶來自由、民主與繁榮,其實只是個偉大的幻影。我們可從歷史經驗和經濟理論得知,光靠自由市場無法確保效率和繁榮。如果沒有政府,我們將沒有高速公路、安全的生活環境、公共衛生和科學發現等賴以發揮生產力的憑藉。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徵稅並不會危害到民主。事實上,賦稅重的北歐國家,政府施政品質和肅貪成效都比美國來得好。我們也可從經驗和道德傳統得知,雖然自由是重要價值,卻不是唯一重要的。如果我們只能從二者擇一:使億萬富翁有免於繳稅的自由,或是以稅金來照顧貧窮、饑餓的兒童(如發放食物券),大多數的人應該會選擇救助快餓死的兒童,認為這件事比億萬富翁免繳稅的自由更重要。
  自由主義者為了逞一己之欲,對所謂社會公平的理念嗤之以鼻。這種無所節制的貪婪在美國非常流行,但它無法帶來真正的自由,只會助長企業犯罪和欺騙的行徑。這不是通往民主之路,只會形成特殊利益宰制的政治生態。這也無法帶給我們繁榮,而是讓大多數的人薪資停滯,只有極少數的人擁有無法計數的財富。所幸,大多數美國人都不認同極端的自由主義哲學。儘管如此,富有的自由主義者還是可透過遊說、宣傳和資助競選活動在政壇呼風喚雨。

市場與政府的翹翹板
  自從亞當‧斯密論述自我組織的市場以來,市場與政府之間的適當平衡何在,一直是經濟學家幾個世代以來的辯論主題。這場激烈論戰已經延燒超過兩個世紀,以下是我整理出來的五個結論。我想,這些結論仍值得我們這個時代參考。
  首先,就涵蓋眾多生產者與消費者的生產部門而言,我們應該依賴市場力量,讓市場競爭大行其道。這是海耶克的主張,而且論點很好。市場也有優良特質,例如分權化、尊重個人意願、不需大費周章地協調一大群人共同合作。市場可迎合個別消費者的喜好。如果食物可以在市場機制下順利從農場送到城市人家的餐桌上,就儘管讓市場自由運作,不需中央計劃機關插手管理農場生產、食物的處理、運輸和分配。為了營利,農場、麵粉廠、運輸業者和超級市場自會供應消費者所需(蘇聯就曾由政府管控食物的生產與分配,結果造成基本糧食經常短缺)。
  其次,市場的公平與永續才是政府該負責的,包括社會裡的所得重分配。市場力量造成薪資升降,能有效引導工作者參與需要用人的部門,退出勞力過剩的部門,卻也可能造成所得分配不公。很多人因為產業蕭條或工作技能落伍而陷入窮困,或者我們今天這一代因為消費太多的自然資源,讓未來世代承擔昂貴的代價。因此,政府進行課稅與所得移轉必須審慎規劃,幫助那些真正無能為力的人,以保護未來世代的福祉。
  第三,我們應該了解,科學知識與科技是公共財,該由政府和私部門攜手積極倡進。二十一世紀的知識社會不是單憑市場力量創造出來的。美國非常重視知識累積與傳播,因此挹注大量經費在研究發展、公共教育、電子治理和開放原始碼之上,以補專利與智慧財產權的市場體制之不足。專利與智慧財產權就像雙面刃,讓知識生產者在獲利的誘因下努力工作,但我們也要了解,它們也會造成一時的壟斷,引發藥價高昂、研究瓶頸(某種知識因專利保護而無法取得)和數位落差等問題。
  第四,由於經濟生活變得愈來愈複雜,政府的角色也變得更多元。我們在二十一世紀面對的各種經濟問題,如何從1789年的憲法去找尋答案?當然,我們的開國元勳具有真知灼見,如湯瑪斯‧傑佛遜(Thomas Jefferson)所言:「地球屬於現今所有的生存者。」這意謂我們該因時制宜,重新審思我們的生存環境,特別是在這麼一個全球快速變遷、環境威脅不斷、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社會。
  第五,我們應該了解市場與政府應扮演什麼樣的角色依國家不同而異。我們不應指望美國、歐洲、中國、印度等國適用同樣的平衡點。像巴西、中國、印度等正在崛起的經濟體,政府應該多致力於彌補科技差距。至於已經領先的國家(如美國)則該多分配一些資源給尖端研究與發展。因此,中國應趕快迎頭趕上,而美國也必須努力不懈,才能保持科學與科技的領先地位。這些都不是光靠自由市場經濟就可達成的。

追求平衡的市場經濟
  總而言之,現代市場經濟是人類社會的驚人發展。地球上有數十億人、十億戶以上的人家,在幾百萬家公司工作,各自追求自我利益,利用勞動時間和自然資源生產資本財(如機械和建築)。但是光靠市場本身無法達成社會的三重底線,也就是效率、公平和永續。市場體系必須和政府機構互補,才能完成以下目標:提供公共財(包括基礎建設和科學研究等)、規範市場、確保所得重分配的公平性、使窮人提高長期生產力以擺脫貧窮,以及為了未來的世代保護脆弱的地球資源,促進環境的永續經營。這些任務都不簡單,每個世代的地球人都得發揮巧思和創造力,才能面對時代的挑戰。

(本文摘自第3章「自由市場的謬誤」,更多精彩內容,請詳閱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