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企鵝不可以飛: 打破框架, 遠離成人乏味症 | 誠品線上

Penguins Can't Fly

作者 Jason Kotecki
出版社 知己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誰說企鵝不可以飛: 打破框架, 遠離成人乏味症:如果夢想務實,就不是夢想,只是待辦事項。邊讀著《誰說企鵝不可以飛》,腦海中浮現一句話:「有些人30歲就死掉了,直到80歲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如果夢想務實,就不是夢想,只是待辦事項。 邊讀著《誰說企鵝不可以飛》,腦海中浮現一句話:「有些人30歲就死掉了,直到80歲才下葬。」這本書,就是讓我們起死回生的魔法書,翻開它,人生因而不同。 ●日韓音樂天后‧亞洲之星 BoA寶兒在韓國節目「家師父一體」中,特別提到本書對自己的影響。 不要急著變成大人 ★像四歲的小孩一天笑四百次。 ★塗顏色不要害怕超出框外。 ★沒關係,今天晚餐可以先吃甜點。 ★認真尋找快樂,就算工作中也不例外。 ★來一次雨中奔跑。 ★不用掩藏自己的真實年齡。 ★人生就像五彩繽紛的萬花筒,充滿無限可能。 ★誰說企鵝不可以飛? 【夢想危機百科】第一條目:成人乏味症 【你可以自我檢查】此症狀好發在21歲到121歲的民眾,最大的特徵包括:長期消沉﹑輕微鬱悶﹑害怕改變,某些極端的病例甚至無法微笑。 【症狀】:生活漫無目的,愛抱怨,對許多事情都感到憂心忡忡。過多帳單﹑排山倒海的責任感,不自覺生活變得越來越無趣……成人乏味症是可怕的傳染病,會將人變成殭屍般的蠢蛋。 【原因】世界上存在很多規則,規定,規矩,規範,準則,慣例……它們在你漸漸「變成大人」的過程中,一旦你習以為常,就以為世界本來就是這樣, 【舉例1】年齡。四歲小孩一天平均笑四百次,但成人只有十五次,誰規定變成大人之後,不能一天笑四百次? 【舉例2】月曆的慶祝日。沒有節日就不知道如何慶祝。但繳完房貸的那一天可不可以慶祝?第一次養毛小孩可不可以慶祝?失戀可不可以慶祝?只要有任何理由,誰說你不能慶祝? 【對症下藥】一個沒有想像,沒有憧憬,沒有熱情,沒有夢想的「大人」,聽起來是不是真的有點乏味,無趣?《誰說企鵝不可以飛》讓你練習克服第一步。我們不必天生反骨,也不需要每分每秒都鼓足勇氣。試試20秒打破一個規則看看。

各界推薦

各界推薦 ●Super教師 《故事學》暢銷作家 歐陽立中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傑森.寇特基傑森.寇特基 (Jason Kotecki)是插畫家、作家、演說家,自認是專業人士,可以提點大家,甚至提供許可。他也是丈夫、父親、蝙蝠俠粉絲、《星際大戰》觀眾,穿復古T恤,喜歡吃含糖麥片。傑森和太太金姆(前幼稚園老師)是「逃離成年」網站的主持人。兩人立志聯手打擊成人乏味症,相信擁抱童真,才能減少壓力,人生才能過得更有趣。這對夫妻鼓勵別人活出精采人生,與所愛的人共創美好回憶。除了靠繪畫啟發、取悅世界各地的人(書中所有插圖皆出自於他),傑森也是受歡迎的專業演說家。他曾到各大企業組織,分享可行的方法,教導人們找到平衡、避免壓力過大,發揮最大效率。他充實的演說內容不乏幽默、熱情,最能解救人生、工作陷入困境的人。傑森與家人住在風景如畫的威斯康辛麥迪遜,一家人喜歡到湖濱散步,只是太愛吃起司塊。林師祺林師祺政大英文系畢。曾任報社編譯、記者。疑為成人乏味症患者。譯有《失物招領》《後窗的女人》《惡鄰》《法國女人不會胖》《消失的夢田》《愛呀X美啊X人生哪》《如何當個巴黎女人》《史蒂芬金的14張牌》。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前言 009 1.你的行為舉止,當與年齡相稱 021 2.著色,必當塗於框內 027 3.一旦過了勞動節,不得穿著白色衣物 033 4.月曆沒特別標出,你們不可隨意歡騰慶祝 039 5.你不可先吃甜點 045 6.你不得在工作中找到太多樂趣 051 7.你不得跳進水坑 059 8.你不得在晚餐時間吃早餐 063 9.你當痛恨週一 067 10.你當吹噓你的人生日不暇給 073 11.你的聖誕餅乾就要有聖誕餅乾的樣子 077 12.你不可在牛奶裡吹泡泡 083 13.餐畢半小時後才能游泳 089 14.你的成功與否由他人論斷 093 15.度假時,你當玩遍所有活動、走過每個景點 097 16.你當清空盤中飧 103 17.出門前當換上乾淨內褲 107 18.一旦活動結束,必須立刻摘下名牌 111 19.皺紋不可出來見人 115 20.你不可質疑常識 119 21.你的子女應該參加一百萬種課外活動 125 22.別人不能看到你的座駕抖個不停 131 23.婚禮之後就不准穿婚紗 135 24.你當對現實低頭 139 25.不可搞得亂七八糟 145 26.特別場合才能動用精緻餐盤 149 27.你必掩飾一己之怪 155 28.不准帶香蕉上船釣魚 159 29.一定要清空收件匣 163 30.配偶不該換邊睡 169 31.隨時都得小心翼翼 173 32.唯有小朋友和高中高年級學生可以跟超大數字合照 183 33.不可翹課 185 34.求職就要找福利優渥的工作 189 35.不得在公共場合穿睡衣 195 36.你不得於子女身上塗鴉 199 37.行事不得荒唐 203 38.一定要鋪床 207 39.你當留心別人的想法 211 40.你應當得到許可 217 結語 223

商品規格

書名 / 誰說企鵝不可以飛: 打破框架, 遠離成人乏味症
作者 / Jason Kotecki
簡介 / 誰說企鵝不可以飛: 打破框架, 遠離成人乏味症:如果夢想務實,就不是夢想,只是待辦事項。邊讀著《誰說企鵝不可以飛》,腦海中浮現一句話:「有些人30歲就死掉了,直到80歲
出版社 / 知己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1795850
ISBN10 / 9861795855
EAN / 9789861795850
誠品26碼 / 2681851108008
頁數 / 240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15X19CM
級別 / N:無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這本書,就是讓我們起死回生的魔法書,翻開它,人生因而不同。

試閱文字

自序 : 該是勇於作夢的時候
要想融入大環境、避免遭人質疑、嘲笑或輕視,循規蹈矩絕對是個好方法。
但要活得精采繽紛,這個方法就沒那麼有效。

●前言
在加州的弗雷斯諾,不得騷擾市立公園裡的蜥蜴。
在印第安納州埃爾克哈特,如果理髮師威脅剪掉小孩的耳朵就算違法。
在紐約州,只要不涉及商業行為,女性可以在公共場合打赤膊。
雖然不太可能詳實追查,美國大概有好幾十萬聯邦、州級和市級法條,而且新法規更是不斷地被提出,這還不包括校規和業界行規。
說來也妙,儘管有這麼多明文記載的法律和法規,大家嚴加恪守的卻是根本不存在的規則。
用餐不可以先吃甜點。
襪子要穿成對。
大人要有「大人的樣子」。
大部分的人都不願意承認他們遵守的規定根本不存在,乍看之下,要想出有哪些都很難。話說回來,如果那麼容易想到,你一開始可能就不會遵照這些規定過日子(算我廢話)。問題就在於這些規定不易察覺,都藏在潛意識中。
透過經年累月的重複執行與遵從,這些規則烙印在我們心裡,根深蒂固,我們才會覺得稀鬆平常。它們往往偽裝成常識,這可就危險了。作家馬克‧史蒂文斯提醒我們,「這絕對不是前人傳承的智慧,只是慣例。歸根究柢,慣例就是自古以來都這麼做,理由只是因為大家都這麼做。」
自從呱呱落地以來,我們終其一生都飽受這些根本不存在的規定轟炸。
這些「規定」來自四面八方:麻吉閨蜜、一年級的老師、爸媽、祖父母、政客、作古的老白人,甚至是那些身上矽膠多過烘烤模具工廠的年輕時尚咖。如果我們想成功、受歡迎、拿好成績,或游泳時避免發生致命抽筋,都會聽從他們的建議。
我們遵循(常常是潛意識聽從)的原因有百百種,可能是天外飛來一筆、迷信,甚至純粹出於腦殘。
有些規定的緣由是出於實際考量,縱使日後物換星移,這些規定依舊流傳至今。例如鍵盤上的英文字母之所以排列得毫無章法,並非某個酒醉文盲的傑作。事實正好相反,一八七五年克里斯多福‧肖爾斯(朋友稱他為打字機先生)的新發明出了問題。只要打字員打太快,討厭的按鍵就會糾結在一起。因為無法解決這個問題,他認為最好的方法就是避免打字員打太快,所以他以科學的方式將字母按鍵打散,隔開最常用的按鍵。只有從一九八四年開始沉睡到今天的人才會有打字機按鍵糾結的問題,然而QWERTY的鍵盤配置大概永遠會繼續沿用。
我對這個題材產生興趣,是和妻子金姆首次啟動「擺脫無趣人生計畫」,當時她差點搞瘋某個可憐的服務生。她無視不能選甜點當頭盤的陳年「規定」,在義式連鎖餐廳「橄欖園」點巧克力千層麵當第一道主菜(後文詳述)。不久後,我便注意到各式各樣不存在的規定,堅持徹底打破常規的各路人馬也給我多所啟發。
嗯哼,有種毛病教人特別容易遵守不存在的規定。
就是「成人乏味症」。
成人乏味症是一種可怕的傳染病,會將人變成殭屍般的蠢蛋。相較之下,黑死病簡直是小兒科。
正式說來,成人乏味症常見於二十一到一百二十一歲的民眾,特徵包括長期消沉、輕微鬱悶、中度到重度壓力,通常害怕改變,某些極端病例甚至無法微笑。患者可能生活漫無目的、滿腹牢騷、對許多事情都感到憂心忡忡。過多的帳單、排山倒海而來的責任,或無趣的職場生活都可能導致病情加劇。一般而言,有此病症的人不是有趣的友伴。
欲深入了解這種恐怖疾病,並測試你是否罹患此疾,或想研究如何控制病情,請前往http://adultitis.org。
長久以來,成人乏味症一直不為醫界所注意,主要是因為大多能夠診斷和治療病人的醫師本身都患有成人乏味症,好一點是影響判斷力,最糟糕的狀況是根本不承認有所謂的成人乏味症。
然而此病真真切切的存在,所到之處造成一片殘缺、荒蕪和單調的人生。
要抵抗成人乏味症,最有效的首要步驟就是認清並打破那些不存在的規定。
因為遵守這些所謂的規定,正是確保人生宇宙糟到最高點的不二法門。
這是我女兒露西吃剩的巧克力糖霜碎片甜甜圈。
我從沒看過哪個大人是這樣吃,顯然她不知道如何妥當地吃完甜甜圈,至少現在還不知道。拍這張照片時,我心裡想著,又多了一件要教會她的事情。
不過,這也妙了。
甜甜圈警察並未破門而入,也沒有因為「錯誤的食用方式」吊銷她的甜甜圈食用許可。
有時我會問面前的觀眾,請他們舉例說明那些他們遵守的規定根本不存在。從來沒有人舉手說,「我不知道我為何這樣做,但我總是會吃完整個甜甜圈,即使有時候我只是想吃糖霜和碎片。」
真的有這種人,或許你就是。
我得到的反應的多半是靜默不語。人們很難想到哪些是不存在的規則,因為我們根本不曉得自己遵守這些規定;它們已經成為我們日常生活的直覺反應。
縱使本書只提到四十條,看過露西的甜甜圈之後,我認為實際數量可能多達幾百萬條。
我希望這本指南會提醒你,不要理會別人說不能先吃甜點、襪子非要穿成對,或是該怎麼吃甜甜圈。
我也希望讀者得到啟發,打破人生某些規則,為自己創造更精采的故事,將成人乏味症遠遠拋到腦後。
畢竟沒有法律規定書籍不能提供這種建議。

試閱文字

內文 : 1. 你的行為舉止,當與年齡相稱
在不存在的規定中,最廣為流傳的就是行為應該與年齡相稱。
我猜,這句話的來由是某名女性看到丈夫觀賞足球比賽時拿鞋扔電視,又或者是某個高中老師受夠學生在教室裡丟小紙球。
規則通常都包含了常識。就這個例子而言就是:「別再耍笨,你這個白癡。」
問題是一旦開始遵守,這條規則就分崩離析。就像大家所說:「我不知道怎麼樣才像大人,我又沒當過大人。」再者,我還沒找到哪本手冊精準描述到了一定年紀該是什麼模樣。舉例來說,哪些舉止行為是從三十七歲進入三十八歲之後該摒除的?我六十五歲時就會突然把恆溫器設成攝氏三十八度、下午四點吃晚餐、抱怨現在的小鬼穿褲子是什麼德性嗎?
顯然這條規則有大問題。
更糟的是這句話已經越界,把成人乏味症的鎖鏈套到許多人身上。為了要「行為舉止與年齡相稱」,舉凡被認定為幼稚的行為和態度,無論有用、沒用,通通都會被丟棄。我們更少大笑,聽到傻氣的笑話更笑不出來。我們壓力更大,因為我們全副注意力都留給所謂的「重要」事情。我們不再樂觀,反而變得更「實際」(其實就是悲觀,儘管我們不肯承認)。
真可惜。
因為我們急於拋棄的特質,正好能帶給我們無比渴望的人生。刺激、熱情、別具意義,而且歡樂快活。
據說四歲小孩一天平均歡笑四百次,成人則約十五次。這個統計數字的來源和正確性有爭議,但任何一個傻子都能告訴你,只要講到每天歡笑的程度,小孩和成人之間的差別之大可是天文數字。
你希望舉止行為像幾歲?
你可能心想:「聰明鬼,我四歲時,一天大笑四百次當然簡單,當時我不用上班、不必付帳單、更沒有小孩!」
首先,謝謝你認為我很聰明。說真的,我要是和你較真就傻了。我們的確比孩提時期有更多的壓力和責任,壞消息是你已經長大成人,好消息就是你可以決定長大成年的意義。
老牌火球男薩奇‧佩吉有個問題要問你:
「如果你不知道自己究竟幾歲,
你想當幾歲呢?」
如果你不快樂、疲憊、壓力大、無聊、沒有冒險精神,或感受到任何負面情緒,那就試著表現出相反的方式。快樂一點,表現得開心點。要有冒險的精神,更大膽進取。
哲學家暨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聲稱:「一般人以為感情主宰行為,其實兩者相輔相成;意志較能直接控制行為,藉由規範行為,就能間接調整情緒,而情緒較不受意志影響。」
的確,與其靠改變想法來調整行為,不如靠改變行為去影響思考模式來得容易。
從現在開始,與其表現得成熟穩重,還不如說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就做什麼樣的事吧。

2. 著色,必當塗於框內
自從可以握住蠟筆以來,大人就要你塗在框框裡。
只要你著色都不超出框框,大人就會拚命稱讚你,認定你是含苞待放、前途無量的藝術新秀。至於那些老超出框框的小鬼呢?呃,那就甭提了。
一旦能將塗在框框內這項技藝運用自如,接著就得確定顏色選擇得當,例如天空必須是藍色、大樹得是綠色等等。
這一切都是煙幕彈,根本無法訓練你成為真正的藝術家。(事實上,還適得其反呢。)目的只是教你順應習俗。
政府對國民、工廠對工人、老師對學生才會要求服從。大家因此遵守法紀、克盡職守,好好地塗滿考卷上的橢圓形,還不必問太多問題(最理想的狀況是一個也沒有)。可惜就目前局勢看來,政府已經變成窒礙難行的龐然巨獸、工廠紛紛關門大吉,學位價值之低更是前所未見。
框框裡著色也許是培養孩童精細動作技能的好方法。問題在於我們小時候不斷接收到著色不能超出框外的資訊,這件事情便會深深烙印在心裡,許多人終其一生都揮之不去。
因此你有份安穩、福利頗佳的工作時,就會懷疑是否該冒險接下夢想工作。有了好點子,付諸行動之前也會裹足不前;你不會背離常軌,也不會偏離社會現狀太遠。
看看我們開的車。一九○九年亨利‧福特說過:「顧客想要什麼顏色的車子都可以,只要是黑色就行。」二○○九年時─正好一百年後─最受歡迎的兩種車色是黑色和白色(第三、四名是灰色和銀色,正是前兩種車色的混合!)加上藍色和紅色,這六種顏色就包辦了百分之八十九的車輛。「其他」顏色只佔不到一個百分比。
我對幼教老師演講時,有幸在現場聽到麗莎‧墨菲(又稱嗚咿咕咿女士)的演說。她提到過去教學教到字母P的那堂課。
她攤開一張偌大的白紙,請小孩沿著紙張周圍(perimeter)坐下,她向小朋友解釋這個以「p」開頭的單字,他們完全不知道「周圍」是什麼意思。所有小孩終於坐定之後,她在紙張中間擺了一台爆米花機,倒進爆米花原料,然後插電,而且沒蓋上蓋子。所以機器開始運轉之後,爆米花當然到處飛,小孩都樂得要命。有個男生的牙齒中卡住一顆(piece,啊哈!又一個p開頭的單字!)所以麗莎教他如何挑出來(pick it out,另一個p開頭的單字!)小孩想再做一次,所以她照辦,大家又歡欣鼓舞地慶祝新鮮的爆米花,彷彿這輩子都沒看過,那堂課成了歡天喜地的派對(party,又是另一個p開頭的單字!)
下課後,所有學生都嘰嘰喳喳地對別人說爆米花有多好玩。大概一小時後,有個小女孩像是想起陳年往事地說:「麗莎老師,妳還記得有一次我們在一張大紙上爆開爆米花嗎?可以再做一次嗎?」
麗莎說到這件事時也承認,許多幼教專家一定會反對,因為這不在「表定課程」上,他們太注重完成每件事項。專家更在意待辦事項,反而忽略哪些事情更有助學習。
然而那一天在麗莎的教室,爆開爆米花更重要。
我因此想到,許多老師一味遵循預排的課表,這就如同遵循不存在的規則。道理就像著色時不能塗到框外。
我繼而發現,受害者不是只有老師。
多數人都會遵守進度,甚而有損他們的幸福。我們重視待辦事項可能勝過真心誠意地過日子。
你不必反覆使用同樣方法,以前向來怎麼做、或何時做這件事沒那麼重要。
家人玩桌遊玩到興頭上,慢點吃晚餐也無所謂。
發現一個意亂情迷的新祕境,也可以捨棄原本的詳細旅遊計畫。
為了好好享受美麗的夕陽而繞遠路,晚點抵達目的地也無傷大雅。
循規蹈矩對政府、企業和學校來說是好事。對你而言可不是。
對大人而言,擅長在框框內著色的唯一好處就是微乎其微的安全感。代價卻是無法發揮潛能,人生無聊至極。
耶穌。甘地。泰瑞莎修女。馬丁.路德.金恩。愛蜜莉亞.艾爾哈特。華特.迪士尼。哈莉特.塔布曼。約翰.藍儂。聖女貞德。喬治.華盛頓。這些偉大且最能激勵人心的歷史人物都有一個共通點:沒有一個肯乖乖遵守規定。
他們塗到框外的部分可多著呢。
你生來就特別、與眾不同,你的使命就是要醒目、突出,像星星般發光發亮。
不要害怕無視指示說明,不要害怕捨棄行程表,也別害怕大家甘於當壁花時,你卻上場跳舞。
就算別人都往東,也不要害怕獨自西行。
不要害怕著色超出框外。

4. 月曆沒特別標出,你們不可隨意歡騰慶祝
太多人依據月曆標示的節慶,才敢找理由慶祝。除非月曆特別標出哪一天,否則我們都不敢隨意辦派對。
月曆說今天是萬聖節,我們才敢變裝,才敢玩咬蘋果的遊戲。如果月曆顯示這天是國慶日,我們才敢烤肉、放煙火。月曆顯示這天是除夕,我們才敢熬夜、戴怪帽子,用紙樂器吹出鴨子般的怪聲音。
其實不同於大家所想,月曆不該主宰你的人生。
繳完最後一期房貸,應該慶祝。
放假前一晚,應該慶祝。
聽到寶寶第一次放聲大笑,應該慶祝。
只要你覺得有理由,那就夠了。
靠,你大可以規畫自己的節日。要是你想大肆慶祝,甚至可以上查斯日曆15去登記,但是這絕非必要。
我在奧蘭多的演講認識某位小姐,她提到她住在舊金山的兒子。他為了慶祝自己的生日,到處貼告示說「六月一日是海盜日」。他在火車上、電線杆等公共場所張貼告示。等到六月一日,他便看到有人戴眼罩,裝扮成海盜的模樣。
沒錯,舊金山比其他地方古怪。但是我敢打賭,你在公司、社區甚至家裡也能得到類似的效果。
原來只要一丁點兒想像力、
幾張海報和些許勇氣,
就能創造你專屬的節日。
知道嗎?你甚至可以把節慶換到另一天,我認識的某個家庭就這麼做。
凱文和他的家人是我大學認識的朋友。他們積極參與我那個教堂的事務,那些人很棒,善良、熱心又大方。那對爸媽的婚姻生活令人羨慕,而凱文也讓我想到當年的自己,一個頂著棕色鬈髮又有點害羞的少年。
我們本來失去聯絡,但是因為神奇的臉書,又再度取得聯繫。聽到二十三歲的凱文正在對抗血友病,我不禁感到難過。他在德州對付病魔,但是癌細胞漸漸佔上風,醫生宣布凱文可能只剩下幾週的壽命。
當時才九月,對於喜歡聖誕節勝過其他節日的凱文,這消息更是一大打擊。一家人心情沉重地回家,離開機場開車返家快接近社區時,他們看到奇特的景象。
那條街張燈結綵,歡迎凱文回家。楓樹上、大門口都掛著美麗的紅色蝴蝶結,鄰居家裡高掛聖誕燈飾和襪子,空氣中瀰漫著烤餅乾的香氣。後來凱文和父親彈吉他,領著親友在聖誕樹下唱聖歌。
太棒了。
後來凱文撐過「真正」的聖誕節,隔年新年才過世。他們一家人讓我見識到信仰和愛如何幫助人們挺過艱難的時期。至於我們應該哪天過萬聖節、感恩節或聖誕節?
他們提醒我,那也不重要。
所謂的月曆根本不完整,
每一天都是重要節慶,
只是多數日子該慶祝哪些事情都由你自己決定。

5. 你不可先吃甜點
假裝你才五歲,現在是晚餐時間。
如果我問你:「你今晚想先吃甜點嗎?」請問你是什麼反應?想都不必想吧?你大概會猜測這是不是益智問答,因為答案也太明顯了:
好啊!
小朋友都想在餐前偷吃餅乾,或是先吃蛋糕再吃胡蘿蔔。但是總會有媽咪、爹地或爺爺奶奶跳出來說:「不行,不可以先吃甜點,否則會吃不下正餐。」
可惡。
不爽的你在心中暗自決定,等你長大,你隨時想在哪裡先吃甜點都可以。等你長大,你就訂定自己的規矩。結果……大部分人都不記得自己上次先吃甜點是何時。你記得嗎?
金姆和我幾年前去了橄欖園餐廳,為了完成第十一個「擺脫無聊人生計畫」(做一件你小時候一定會遭到父母阻止的事情),金姆先點了甜點。服務生已經記下我點的焗烤義大利通心麵,聽到金姆說她要在主菜之前先吃巧克力慕斯蛋糕,對方彷彿看到金姆的耳朵冒出龍蝦。
服務生呆若木雞。每次回來幫我們補麵包都要說一句:「不敢相信妳竟然先點甜點。因為沒有人這麼做,沒錯,有些人只點甜點,但是沒有人這麼做,從來沒有!我問了廚房的同事,他們也沒聽過。只有妳……為什麼?」
金姆只回答:「因為沒有人說不可以啊。」
這件事在在證明我們如何害怕打破規則,儘管沒有任何可怕的後果。沒有,一個都沒有。也許我們害怕遭到服務生拒絕,或是怕她覺得我們是怪咖。或擔心媽咪從背後跳出來,罵我們不要耍幼稚,在大家面前讓我們丟臉。丟臉。
也可能是因為我們罹患嚴重的成人乏味症,
再也聽不到內心那個孩子的聲音。
我們從幼童時期就被教導要守規矩,多數規則是出於成人的善意,但是有些也出自大人的惡意。有些很實用(例如「友愛別人」),有些過時或莫名其妙(例如書中列出來的例子)。有些則是因為我們患了成人乏味症,所以想都不想就乖乖聽話。
我的朋友傑西開始先點甜點之後就上了癮,也認為這個舉動非常合理。
第一,餐廳隨時可以提供甜點,當你飢腸轆轆時,廚房忙著準備食物,你可以先吃甜點充飢。
第二,先吃甜點就不會飽到吃不下甜點。當你吃正餐吃到有飽足感時,可以隨時喊停,或是晚點再吃。然而如果吃正餐吃到飽,不是跳過甜點,就是堅持點來吃到撐死。先吃甜點就能確保你不會吃得過量,還能吃到甜食。
我很欣賞他的邏輯。
我要大家每餐都先吃甜點嗎?當然不是。我的意思是,為何不能偶爾先點甜點?(我知道你很想這麼做!)
我們再三思量還是不敢先吃甜點,更點出另一個更大的問題:你還固守哪些
毫無必要的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