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用一輩子的全能筆記術 (完全攻略版) | 誠品線上

情報は1冊のノートにまとめなさい (完全版)

作者 奥野宣之
出版社 知己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活用一輩子的全能筆記術 (完全攻略版):分類、整理,完全沒必要!日本筆記之神壓箱寶筆記術!筆記本就是「自己的分身」簡單‧持續‧自由三大保證系列累計銷售量突破500,000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筆記本就是自己的分身:做過什麼樣的工作 有過什麼樣的生活 讀過什麼書 去過什麼地方 想過什麼事,你可以用筆記本來展現自己的風格。◎筆記術是知性生產術:輸出前得先輸入,365天隨時帶筆記本,只有動手剪貼整理過的情報才能活用。◎筆記術是對自己的思考致敬:不是因為想了才寫,而是因為寫了就會想,即使記錄的時候很無聊的事也寫下來,久而久之重讀後一點一滴回顧自己寫的內容,會發現自己的成長與改變,有時候更會得到鼓勵與勇氣。分類、整理,完全沒必要!日本筆記之神 壓箱寶筆記術!筆記本就是「自己的分身」簡單‧持續‧自由三大保證系列累計銷售量突破500,000冊!不只整理筆記,也整理工作目標;不只整理工作目標,更整理未來人生!缺乏創意、發想一成不變的人,請務必嘗試本書的技巧!貼上去,留存當時的「空氣」;寫下來,自己可以創造源源不斷的「題材」。筆記本是「大玩具箱」,越整理越快樂!數位工具做不到,親自寫,親自貼,讓「舊情報」變成「新資訊」,「雜亂垃圾」變成「創意點子」。簡單→一冊在手,隨時隨地只帶一本就夠了!持續→完全不需要整理分類,一元化效果加倍。自由→筆記本就算改朝換代也不怕,隨自己喜好選擇各種尺寸的筆記,心情隨時更新。要怎麼寫?→獨家蔥肉串備忘錄寫法,記錄「自己的聲音」等於做「自我採訪」要怎麼貼?→一切先貼了再說,準沒錯。什麼情報對自己有用?→不用想是不是用得到,只要感情的針一觸動就寫,就貼吧。當每個人都在滑手機,但你不知道其實很多情報與資訊一滑就滑走了,你以為數位得到更多的情報,實際上失去更多資訊!本書最簡潔的概念:不需要拘泥任何形式與分類,全部記在一本筆記本就好。按照這個「懶人式」的方法,記筆記變得外意輕鬆而有成就感!整理筆記也整理人生,這種習慣越早養成越棒!目標讀者:1. 總是分類、整理筆記困擾的你。 本書讓你打破筆記術的迷思。2. 常常被提案、截稿追著跑,恨自己「腦袋資料庫」資訊過少的你。本書收錄12種書寫祕訣,10種剪貼技巧。 3. 天生就是「筆記狂」,享受用筆記紀錄人生的你。本書獨家收錄「什麼都能貼的封箱膠」「A4紙黏貼法」「風琴夾製作法」招數。4. 在工作上,想要成為「點子王」的你。從生日會、結婚典禮、結婚紀念日、中秋節烤肉會……日常生活都可以練習的筆記術。5. 想要透過寫筆記來整理思緒的你。「蔥肉串備忘法」「備忘的事項符號化」「可一眼看出使用空間的區隔線」多種紀錄撇步很好學。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奧野宣之一九八一年生於大阪府。於同志社大學文學院修習新聞學後,曾服務於出版社與擔任報社記者,因《活用一輩子的全能筆記術》正式踏上寫作之路。獨創的資訊整理術、知性生產術贏得上班族群的支持。之後出版的《活用一輩子的讀書筆記術》《活用一輩子的筆記術》等系列累計銷售量突破50萬本,成為暢銷書! 運用記者的經驗,除了在網路、雜誌等媒體上發表文字,並以「筆記術作家」的身分活躍於各大媒體與公開演講。包含有助於工作的筆記術、文具活用法、如何深入閱讀的讀書法、可充實人生的lifelog技術、讓旅行出遊變得更有趣的旅行筆記術等,涉獵的主題五花八門十分廣泛。興趣是探訪古墳與自然觀察,順便進行拍照。不僅是工作,就連家庭生活和興趣也都奉行筆記術的生活態度,經由NHK,TBS等電視台的報導而引起廣大迴響。 其他著作有:《活用一輩子的旅行筆記術》《知性生產訓練》《「處方」式讀書術》《三本新書練就「個人見解」》等。The Appleseed Agency經紀公司網站:http: www.appleseed.co.jp ■譯者簡介張秋明專職翻譯家。筆記整理狂熱者。手作的筆記本不下20幾本,利用身邊的各種素材,將旅行與生活的體驗,徹底實行屬於自己的Lifelog。譯作大田出版:村上龍寓言小說《盾》、奧野宣之筆記系列《活用一輩子的筆記術》《活用一輩子的旅行筆記術》。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序章 資訊必須簡單才好用完全版發行前言何以「知性生產術」不能持續任何人都能靠「單一筆記」活用資訊「簡單」「持續」「自由」三大優點第1章 只須一本筆記本就能造就的「知性生產系統」所有資訊都存入筆記本中因為收集在筆記本裡所以能成為素材隨時隨地「一冊在手」紀錄、參閱毫不遲疑因為零壓力所以創意無限因為「混在一起」所以容易成為線索根據生活模式選擇大小配合用途挑選筆記本的樂趣自己動手整理過的資訊才能活用第2章 集中一冊的「3大原則」所有資訊都存入筆記本中筆記本就像個「大玩具箱」只要一元化就一定「存在」「事後再貼」的解決法使用「日期標籤」按時序列紀錄每寫滿一本便「改朝換代」因為容量無限所以能夠自由發想筆記本就像「卷軸」以「索引化」取得存入的資訊第3章 有效地存放資訊的「寫法、剪貼法」寫法的祕訣清楚描繪出輪廓縮寫採「羅馬拼音去母音法」經常備忘的事項採符號化私下的紀錄也盡可能保存自我採訪的「蔥肉串備忘法」來自日常小疑問的「發現」可一眼看出使用空間的「區隔線」加上標題便於搜索為日後補筆留下空行用不同的筆顯示「狀況別」轉變心情的「精選地段」使用法在背脊和側邊寫上編號剪貼祕訣就算只是「先剪貼再說」也能看出行動和狀況用紀念品保存交談的內容 A4資料直接貼上報導只剪貼「段落」加深對剪報內容印象的標示工夫來自報紙的「基礎資料」從週日報紙剪貼「時事整理」和「書評」讀書紀錄可用書腰和訂書單來補足用照片補強紀錄什麼都能貼的封箱用膠帶第4章 製造創意素材的「生活記錄」(Lifelog)用Lifelog留下「真實人生」因為類比所以能留住「原味」決定開始「記錄log」記錄日常生活的三大好處人生因為記錄更有趣將收集的素材變成知性生產的題材多樣性素材產生的「意外性組合」筆記本是「自己的分身」過程比結果重要第5章 活用素材的「知性生產術」創意乃「既有要素的重新組合」輸出前得先輸入將稀鬆平常的素材做成美食步驟(1)素材的「收集」輸出從備忘開始跨越「自己也覺得無聊」不是因為想了才寫,而是因為寫了才思考備忘是對自己的思考致敬將私下的紀錄轉化成取材備忘從讓人眼睛一亮的東西思考「好的本質」抱著課題意識持續記錄發想步驟(2)「咀嚼」所收集的資訊從漫無目的地重讀中有所發現用補筆「匍匐前進」到創意達陣交叉對照出「思考的線索」步驟(3)咀嚼素材的「發酵」運用卡片的「重組法」使用大張紙的「移植法」利用影印的「剪貼法」步驟(4)(5)從「eureka」到成果的「具體化」因為動手做讓思考得以前進相信憑個人感覺做的筆記本第6章 可自在參閱筆記本的「索引化」九成可用類比檢索十年後也能找得到的「數位檢索」索引資料採用摘要方式附錄 %充分運用筆記本的創意集筆記本的量身訂製想要擁有的文具結語

商品規格

書名 / 活用一輩子的全能筆記術 (完全攻略版)
作者 / 奥野宣之
簡介 / 活用一輩子的全能筆記術 (完全攻略版):分類、整理,完全沒必要!日本筆記之神壓箱寶筆記術!筆記本就是「自己的分身」簡單‧持續‧自由三大保證系列累計銷售量突破500,000
出版社 / 知己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1794495
ISBN10 / 9861794492
EAN / 9789861794495
誠品26碼 / 2681338692006
頁數 / 240
開數 / 25K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內文 : 自己動手整理過的資訊才能活用
在自己喜歡的筆記本中收入喜歡的資訊。
如此一來,筆記本將不再只是工具而已。就像讀千遍也不厭倦的愛書一樣,在自己心中的存在感也會與日俱增。
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比方說,取出筆記本稍微翻個幾頁,裡面充滿了前不久想到的創意點子、看過之後很喜歡的書或電影的感想、想要休假的心思、愉快的體驗、完成一項大工作時的紀錄等。
這一切全都是想要「收入筆記本中」的資訊。
書寫的字跡飽含了當時的心情;資料、紙張等「實物」的味道、觸感等等也讓人回想起當時歷歷在目的情景。
例如我之前寫完的第一百八十七冊筆記本中依序收入了以下的資訊:
‧北海道開往大阪的夜車搭乘經驗記—搭乘最喜歡的夜車時的心情等。
‧ 和小孩玩時發現到的事—獨特的言行舉止、想法等。
‧ 報紙書評《明治神宮》—「以古墳為意象的森林」等,讓人對建造者的想法產生關心。
‧ 報紙社會版報導「東京迪士尼樂園三十週年」—附有開園以來的年表。報導了三代同樂的家庭,「TDL可謂現代日本的象徵」的說法頗耐人尋味。
‧ 報紙書評《廣角相機》—新商品論的書。感覺「比起產品本身更重要的是周遭環境」的觀點很有趣。
‧ 火車便當「牡蠣飯」的照片—因為看起來很好吃的樣子,照片的吸引力不容小覷。
‧ 謝函的草稿—貼上手寫的備忘文字。在行駛的電車車廂裡突然想到「對了,該寫信謝謝那個人」。
大致說來,當時的我對鐵路旅行、育兒、寺廟神社、明治時代、主題樂園、現代史、照片、便當、新商品、書信等東西感興趣。
然而即便是我也會對如此的前後不相連貫感到驚訝。事實上人的頭腦裡面或許也跟這筆記本一樣的混沌吧。
作為知性生產的素材,就是像這樣天真無邪的關心和思考的紀錄。因為每一個都是自己所寫所選的、非常有趣的資訊,所以可以充滿信心地加以使用。
大約兩個禮拜前為了找尋網路連載文章的寫作靈感,我重讀了收入在這筆記本中的報紙書評。我沒有直接引用其中文字,但對於理解膾炙人口的新商品論有什麼樣的論點和課題,倒是受益良多。
夜車的搭乘體驗則考慮或許可用在寫「出差的樂趣」「國內旅行的魅力」「電車上的閱讀」等文章時,目前則只是跟朋友聊旅行時會提到,不過也曾想過將來或許會有想像不到的使用方式吧。
東京迪士尼樂園的歷史,在讀論及一九八○年以後的社會學書籍時,重讀後應當有所幫助,今後在寫到東京這片土地時似乎也能用得上。
像這樣收入筆記本的資訊,包含重要的和細微末節的都各有其活用之處。實際上過去我的著作也都是充分運用這些筆記本的結果。
寫稿時心裡想著「有沒有適合放進這一段的案例呢」,突然想起從前覺得有趣而收入筆記本中的訪談錄,重讀之後發現十分合用。類似這樣的活用實例不勝枚舉。
而且因為是自己動手記錄的關係吧,收入筆記本中的資訊總是比較難忘。就算整個都忘記了,多少還是留存在腦海的一隅。
所以經過一段時日,可能會想起收入筆記的「那東西可以用」,或是在不經意重讀筆記本時發現「可用在那個工作上」!
抱著這樣的知性生產迴路,只要持續不斷地動,不但可解決日常的小問題,有一天也能抓住成大事的創意。

筆記本就像個「大玩具箱」
就算資訊雜七雜八擠成一團,也請務必遵守「一元化」的原則。
因為只要守住一元化,就能百分之百找到目標的資訊。
為了說明這一點,請想像小朋友收拾玩具的畫面。
想像小朋友的房間裡,玩具散落一地。有的大到必須用雙手才能捧起,有的小到可放在手掌心中。形狀有像小顆的橡實、有扁平像撲克牌或拼圖、也有圓球狀等不一而足。
到底該如何收拾這些玩具呢?
要收進櫃子還是抽屜裡嗎?
不,只要把它們一一放進一個大玩具箱裡就行了。
這就是「一元化」的概念。
或許有人覺得很亂來吧。的確如果根據大小或用途進行分類、整理上架,不僅看起來賞心悅目,心情也會很舒暢。不過「一元化」有比分類、整理更好的優點。
優點之一是可大幅節省整理所需的時間。不用多想,只需要將玩具一一丟進箱子裡,當然不花時間。
其次是找尋目標玩具時,很明確知道「東西就在箱子裡」。
若是進行分類、整理完後,一旦在分類的地方找不到標的物時,就會不知道該從何處下手了。
比方說,蔬菜造型的積木是要劃分為「家家酒類」還是「積木類」呢?還是「以上皆是類」?一旦決定後還得記住,否則到時候就會發生「這裡也沒有」「那裡也沒有」,到處都找不到的狀況。而且玩過之後還得放回原處,這也是避免打亂分類所必須付出的努力。
相對地,所謂的「大玩具箱」,就很明確地意味著「所有玩具都收放在其中」。
例如就算是像一顆橡實或是一片拼圖那樣不起眼的小東西,也必定存在於箱中,只要一件一件翻出來看就絕對找得到。
日常生活中想要留存的資訊,從長篇大論到隻字片語不一而足,總之先放進筆記本再說。

A4資料直接貼上
企業往來時最常用到A4文件。
以下簡單說明該資料的存放方法。
貼在A5筆記本上時,因為A5是A4對摺的大小,所以直放的資料只要上方或下方裁掉1公分後對摺,就能完整貼在筆記本上不會凸現出來。
問題是使用這種方法,不攤開來看不到資料內容,而且每次都要動刀剪很麻煩。因此可以採用以下的「變形三摺法」。
(1)對摺時,稍微錯開兩、三公分。
(2)將較長的一邊對齊摺線後反摺。
(3)貼在筆記本上時,將反摺的部分向上以便於辨識內容。
如此一來,只需翻開筆記本,就能看到四分之一大小貼在上面的資料。
這種做法就能把A4資料直接保存下來了。
健康檢查的結果、薪水單、公司內部通知、自己所寫的企劃案等一張薄紙的資料,也就能以這種方式給永久保存下來。
此外像是用PowerPoint製作的會議資料,與其直接貼上,不如摘取重要部分剪貼下來較好。因為一次貼太多不會想看,反倒是只剪貼重要的部分,自然會想要一再重看。

什麼都能貼的封箱膠帶
「封箱膠帶」可將用糨糊貼不住的東西黏貼在筆記本上,是很方便的利器。使用這種膠帶也能將落葉、花朵、貝殼、硬幣、木片等東西貼在筆記本上。
雖然會變得凹凸不平而不好書寫,但能夠將物品收放在筆記本裡就是最大的好處。比方說「不知道某國錢幣握在手上的感覺如何」之類的事很難上網搜尋,只有實際觸摸才能真有所感。
至於要如何使用封箱膠帶,才能將想收放的東西做成如下「真空包裝」,步驟是:
(1)將剪斷的膠帶黏著面向上攤開。
(2)輕輕地擺上想要貼的東西,並用手指按壓以免產生氣泡。
(3)慢慢地將膠帶貼在筆記本上。
如此一來,紙張之外的小東西也能和筆記本一元化收放進來。
比起數位相機拍攝的照片或是掃描的資料,實體的東西絕對能傳遞出更多的訊息。
包含了備忘文字、照片、實體東西所構成的採訪與旅行紀錄,在撰寫報告和遊記時將會成為最棒的資料。

不是因為想了才寫,而是因為寫了才思考
而且寫的時候覺得「無聊」,其實並非壞事。例如我有過這樣的經驗。
因為讀了報紙上有關沖繩美軍基地問題的報導,所以剪貼在筆記本上,並寫下「為什麼
硬要把基地蓋在沖繩,真是過分」的感想。
才剛寫完,心中就泛起「真是……有夠無聊。同樣說這種話的人,不管是電視還是網路上多得數不完……」的想法。
同時也開始思考「究竟該如何解決這樣的問題呢」?
「好幾萬人認為不公平,為何不被理睬呢?」
「基於公平負擔的觀點,如果自己住的城市被設置基地,我能接受嗎?」
「問題是其他國家的軍隊要派駐日本到何年何月?一百年之後仍存在嗎?」
「歷史上,遠東地區是如何維持軍事平衡的呢?」
因為一個接著一個的疑問湧現,我仍簡單地寫了下來。
像這樣寫下看似無聊的東西,卻成為深入思考的契機。
如此複雜的問題,大概不會有「只要做○○就萬無一失」的解決對策吧,但我也不認為「因為無法歸納出每個人都能認同的答案,所以想也是白想」。
一個人提出好點子而改變世界的例子,在歷史上比比皆是。
書寫等於思考。不是因為想了才寫,而是因為寫了才思考。
經過一次又一次的思考,創意就在不遠的前方。

用補筆「匍匐前進」到創意達陣
重讀筆記本時盡可能要留下痕跡。
在心有所感的頁面貼上標籤紙也是一種方法。我則習慣重複使用第3章介紹的標示線(畫底線、波浪線、方框)。因為有時手邊可能剛好沒有標籤紙,但筆通常都會帶在身上。
因為筆可依場所、心情變換使用,通常我會用不同的筆把呼應當時的關心點給標示出來。於是就會產生類似下列的各種想法。
「這場座談會的紀錄,我已經讀了三遍以上。」
「標示過這麼多次的報導應該可以用在哪裡吧?」
「這個點子很重要, 乾脆也抄寫在最新的筆記本上吧!」
新增的點子、閱讀剪報的新發現等在舊有資訊上的補筆,應使用跟備忘文字不同的筆。如此一來之後就能一眼看出補筆的部分。
如果沒有可補筆的空間,雖然有點麻煩,可寫在半透明的模造紙或標籤紙上再貼上去。因為普通的標籤紙會蓋住原來的備忘文字。
將廣告郵件所用有透明窗口的信封,裁下窗口部分備用,可用來代替模造紙,很方便。
重讀筆記本裡的資料時,也能寫上新的想法。就像是以不同角度觀察同一個東西,有時寫的時候會變成完全不同的看法。
以前曾經從雜誌剪下翻譯《卡拉馬助夫兄弟們》的龜山郁夫所寫的文章。理由很單純,因為覺得很棒。我被杜斯妥也夫斯基「不到三十歲就因叛逆罪被宣告處死刑,並發配到天寒地凍的西伯利亞」等波瀾壯闊的人生和堅毅的耐性深深感動了。
可是重讀這篇剪報時,我有了不一樣的發現。因為我突然覺得他或許不是為了抵抗逆境而成為大作家,而是因為身處逆境才成為大作家的吧,所以我有了如下的補筆。
大作家誕生自獨居的牢獄之中。
遭遇到不合理狀況的逼迫時,
人類真正的力量才得以發揮。
如必經的人生儀禮,「寒冬」自有其必要。
就這樣這個「杜斯妥也夫斯基,好樣的!」的感想於是發展成一小篇「論述」。
這個發想在很多方面也能提供思考的線索,比方說事業論或是人生論等等。沒有必要跟苦難硬是過不去,有時極其艱難的困境也會有成就某種事的一面。
就像這個例子,收放進筆記本中的資訊,經過一段時日再拿出來重讀,咀嚼之後發展出新的創意。
同樣的備忘文字和資料,每一次的看法不同,得到的感受也會不一樣。透過寫下之間的差異或是在資料的不同地方畫上底線,讓思考「匍匐前進」。因為這樣的補筆,可從資訊滿載的筆記本中一點一滴得到可用的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