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生命走的是曲線邏輯 就人類而言,最有邏輯觀念的是小孩子:他們可說是精確的邏輯動物。 「多就是多,少就是少」——說了就算。 當我們長大了、成熟了,我們便能超越直線邏輯。 然後我們會發現,少可能是多。 生命不是直線邏輯所能包納;生命走的是曲線邏輯,老是把事情翻來覆去的,而且常常在不知不覺中整個顛倒過來,例如: 和平主義者變成好戰份子。自由鬥士變成獨裁者。福惠變成詛咒。省力的工具變成難以忍受的負擔。幫助變成阻力。多變成少。 自我設限、自我節制、知所侷限——這是賦予生命、保護生命的動力。我們所需要的新經濟學必將基於以下的認知:經濟發展只能「到某種程度」;生命只能複雜「到某種程度」;追求效率或生產力只能「到某種程度」;使用無法再利用的資源只能「到某種程度」;完整人性對細密分工只能忍受「到某種程度」;以「科學方法」代替一般常識只能「到某種程度」; 新經濟學乃是真切的「限制法則」——實際上就是「解放法則」。 生命中沒有比發現曲線邏輯更美妙的事了。少即是多,其中蘊含強大的解放力量。需求越少,憂慮越少;憂慮越少,個人及超個人關係就會越好。不用加入瘋狂的爭奪大戰,不必賺許多錢。煙草若要課稅,而如果你不需要煙草——那又與你何干? 少即是多,聽來怪異,卻是明路。我們真正需要的非常少,只要有心,沒有不能滿足的。 --修馬克(E.F.Schumacher) ■作者簡介 古狄恩.范登布洛克(GoldianVandenBroeck) 作家、編輯。 ■譯者簡介 倪婉君 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碩士,曾任常春藤解析英語雜誌社編輯。 高志仁 台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研究所碩士,譯有《一條簡單的道路》、《卡夫卡》、《教宗的智慧》、《簡單富足》、《西方正典》等書。 梁永安 台灣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譯有《孤獨》、《Rumi:在春天走進果園》、《四種愛》等。 張培倫 國立台灣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譯有《康德》、《馬基維里》。 莊勝雄 中國文化大學英文系畢業。曾任台灣時報、(美國)遠東時報副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