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溝通窘境: 用3個問題培養獨立思考的員工 | 誠品線上

仕事を円滑に進めるには、まず上司が部下に質問しなさい: 最高の結果を引き出す質問型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

作者 青木毅
出版社 聯合發行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打破溝通窘境: 用3個問題培養獨立思考的員工:「比如說呢?」、「為什麼?」、「所以這代表什麼意思?」主管透過三個魔法般的問句,讓時下的員工也會「自動自發、獨立思考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比如說呢?」、「為什麼?」、「所以這代表什麼意思?」主管透過三個魔法般的問句,讓時下的員工也會「自動自發、獨立思考」「我希望下屬工作的時候幹勁十足、精神奕奕!」「我希望下屬自動自發,不斷成長!」「我希望團隊開朗快樂、同心協力,達成無數個目標!」想必上司在想的總是這些事吧?實現這些願望的關鍵是什麼?就是「提問」!而且是上司對下屬「提問」!上司的提問可以激發下屬的力量,讓他們卯足全力,這樣一來就能結合每個人的力量,凝聚成一個可以達成無數目標的團隊,以這種提問為中心的對話法則就稱為「提問型溝通」。「提問型溝通」必須要理解的事:溝通是從對他人產生好感(興趣)開始,接著透過提問,對他人的回答產生認同,並不斷重複這個過程。以下的「提問步驟」中,每一步都會用到這個循環。解決問題的提問步驟:現況(問出對方的情況與心情)願望(問出對方想怎麼做)問題(問出實現這個願望會遇到什麼問題)解決方法(問出應該要怎麼做才能解決問題)行動階段(整理解決問題依序需要採取的行動是什麼)如果日常溝通不易,就代表這種方法不堪用。然而本書提供的這種「方法」人人都可以做到,而且立即見效。在業務這個領域中已經有三萬人實踐「提問型業務」並且確有成效,而且不但適用於上司與下屬,也可以讓家庭或夥伴之間的溝通產生變化!在職場上因為夥伴的幫助,上司與下屬的關係也改變了。上司與下屬的關係很難經營,下屬不是客人也不是家人,是同伴卻不是朋友,我們只是有志一同在同一間公司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上司是負責統領下屬的領導人,這些隊員都有自己的想法,領導人要整合、領導他們前往同一個地方談何容易?但是只要有「提問型溝通」就能夠整頓好一個團隊。如果你也能活用「提問」這個夥伴,就一定能帶著下屬前進,因為提問可以激發所有人的意念與能力,並且使團隊共同邁向成功!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青木毅(AOKI Takeshi)Realize Corporation董事長、一般社團法人提問型溝通協會理事長。在餐飲業、服務業、不動產業工作後,進入了美國人才教育公司代理店。在超過千名的業務員之中獲得連續五年累計業績第一名佳績,1997年調到領導人部門代理店,1998年成為個人成績以及代理店成績的全國冠軍,並在世界大會上獲獎。2002年自立門戶,創立Realize Corporation(本公司位於京都府),進行企業經營者、幹部、個人的人才教育、能力開發與教練學相關的諮詢、研習、演講。2008年開發提問型溝通(訓練法),受到大阪府的職員、府警察邀約開始推廣提問型溝通。2008年又以自己的銷售技巧開發出提問型業務。在提問型業務的諮詢上,已經獲得只要三個月就能明顯提升業績的好評。2015年成立一般社團法人提問型溝通協會,開始推廣適合公司與一般人使用的提問型溝通。主要著作包括《「三句話」就能讓業績成長的提問型業務》(「3つの言葉」だけで売上が伸びる質問型営業,ダイヤモンド社出版,暫譯)、《頂尖業務的50個最強問句:世界銷售冠軍告訴你,懂提問就能當場成交》、以及最近的著作《9成的顧客需求都是問出來的!》。■譯者簡介陳幼雯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序章 為什麼下屬的工作停滯不前?01不聽下屬言,想讓下屬聽話照做的上司02要下屬看著自己心領神會的上司03灌輸自身經驗與想法的上司04掉書袋的上司05開口就提當年勇的上司06對下屬的煩惱感同身受卻無計可施的上司07喝酒套交情卻只會激勵下屬的上司08提出建議後不聞不問的上司第一章 許多上司都不懂的「人的行動原則」與「必修的指導步驟」09每個人的觀點與看法都不盡相同10人都想按照自己的方式行動11人都想用自己的方法解決問題12只要有具體的解決方法,人就會採取行動13上司的職責是什麼?14上司必修的指導步驟第二章 為什麼上司對下屬提問,工作就會順利無礙?15提問要由上司問下屬16上司對下屬提問就能給予明確的指示與指導17「提問」可以培養出獨立思考、自己找出答案的下屬第三章 上司要對下屬提出什麼樣的問題呢?18上司要透過「提問」與下屬「溝通」19了解溝通等級20調整溝通等級21加深溝通等級,解決問題(現況、願望、問題、解決方法、行動階段)22加深溝通等級,深入問題核心23活用模擬表單找出解決方法第四章 要怎麼做才能成為擅長「提問」的上司?24時時謹記人的行動原則25提問型溝通的訓練要從平常做起26模擬後再行動27回顧進步過程,建立自信並找到改善方法28聽從各路專家的建議(向專家取經)29覺得自己成長的時候,上司和下屬都要為自己開心30要把「知道」變成「做得到」第五章 我就是這樣變成「提問型」上司的31「不聽下屬言,想讓下屬聽話照做的上司」變身成「具體對下屬提問的上司」!32「要下屬看著自己心領神會的上司」開始仔細對下屬提問了!33「灌輸自身經驗與想法的上司」變身「多問少說的上司」!34「掉書袋的上司」變成「有條有理引導下屬找出答案的上司」!35「開口就提當年勇的上司」變身成「用心聆聽的上司」!36「對下屬的煩惱感同身受卻無計可施的上司」變成「不哀不嘆,正能量突然湧現的上司」!37「喝酒套交情卻只會激勵下屬的上司」變成「認可、稱讚、提供思考線索的上司」!38「提出建議後不聞不問的上司」變成「提出建議後持續關注的上司」!後記

商品規格

書名 / 打破溝通窘境: 用3個問題培養獨立思考的員工
作者 / 青木毅
簡介 / 打破溝通窘境: 用3個問題培養獨立思考的員工:「比如說呢?」、「為什麼?」、「所以這代表什麼意思?」主管透過三個魔法般的問句,讓時下的員工也會「自動自發、獨立思考
出版社 / 聯合發行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4757046
ISBN10 / 9864757040
EAN / 9789864757046
誠品26碼 / 2681589775008
頁數 / 240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1X14.7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自序 : 【作者序】

前言

「我希望下屬工作的時候幹勁十足、精神奕奕!」

「我希望下屬自動自發,不斷成長!」

「我希望團隊開朗快樂、同心協力,達成無數個目標!」

想必上司在想的總是這些事吧?

實現這些願望的關鍵是什麼?就是「提問」!而且是上司對下屬「提問」!

「喔!今天很有精神喔,發生了什麼好事?」「你很有幹勁喔!情況怎麼樣?」

提問就從一早的簡單寒暄開始。

「喔?為什麼會有這麼好的點子?」「原來如此,你想怎麼解決這個問題?」接著是工作上的提問。

「我需要借助大家的力量!這個問題要怎麼解決呢?」開會時也可以提問。

一整天隨處都有提問的出場機會。

但是上司的提問可以激發下屬的力量,讓他們卯足全力,這樣一來就能結合每個人的力量,凝聚成一個可以達成無數目標的團隊。

以這種提問為中心的對話法則就稱為「提問型溝通」。

首先請各位快速瀏覽八個上司採用提問型溝通的前後變化。

為了「序章 為什麼下屬的工作停滯不前?」而煩惱的上司會搖身一變,成為「第五章 我就是這樣變成『提問型』上司的」!

但是其實他們並沒有做出什麼驚人之舉,他們只是在日常生活中「提問」而已,不過提問也是需要一些「訣竅」的。

這個訣竅就是「提問型溝通法」,而且其實執行起來並不困難,實行起來相當容易。

畢竟如果日常溝通不易,就代表這種方法不堪用。這種「方法」人人都可以做到,而且立即見效。

在業務這個領域中已經有三萬人實踐「提問型業務」並且確有成效,而且不但適用於上司與下屬,也可以讓家庭或夥伴之間的溝通產生變化!

希望閱讀這本書的你也能在未來的工作與人生路上盡情體會「提問型溝通」的樂趣!而且保證一定有效!

青木毅

試閱文字

內文 : 序章 為什麼下屬的工作停滯不前?

相信很多上司都在煩惱為什麼「下屬的工作一波三折」,問題的癥結點想必不勝枚舉,可能是下屬的工作態度,也可能是下屬的工作方式,然而身為上司的你,你的任務就是要培育下屬,讓組織的工作照原訂計畫進行。我在序章會先羅列「無法培育下屬,部署內部工作不如預期」的八種典型,你是不是也在這八種上司之列呢?


01不聽下屬言,想讓下屬聽話照做的上司

上司:「之前那個案子的進度如何?」
下屬:「雖然有些進展了,但是●●這部分還是很不順利。」

上司:「唉,我知道了,你就這樣做!」

你是否信任下屬,對下屬「提問」?

這種上司只會姑且聽一聽下屬的話,接著就會要下屬聽從自己的做法。他們總是分身乏術,所以會特別在意工作進度,就算他們無意如此,卻總是不問清楚具體情況,直接提供自己的意見。

因為這些上司忘了自己原本的職責是「培育下屬」了。你是不是也在不知不覺間把下屬當成「完成分內工作的機器人」了呢?

這個例子中的上司想必產生了「反正你一定不會順利」、「反正你也做不出什麼結果」、「反正就是這麼一回事」這種「反正如何」的負面情緒,但是其實一開始就很能幹的下屬反而寥寥無幾,培育下屬就是上司的職責。

此時上司總會想起過往的經驗,往往容易脫口說出「我當時這樣做就順利多了」、「這樣做很有效」、「這樣做最好」這些話。

但是這樣一來下屬永遠不會成長,下屬只能單方面聽上司的意見,再也不會自己思考。


02要下屬看著自己心領神會的上司

下屬:「不好意思,請問●●該怎麼做?」
上司:「你要先自己想吧!」
下屬:「啊,對不起!我自己想想……」

你是不是在逃避培育下屬的責任呢?

「每個人都要靠自己的力量學會怎麼做事。」

很多上司都用這種指導方針面對下屬,可能是因為他們過去的上司也是這樣教導他們,所以他們什麼都不教,認為「就是因為辦了研習和培訓,下屬才會沒有成長」。這種「做中學」的想法並無不可,但是在實際「做」的時候上司依然只要下屬「邊看邊學」,不進行任何指導——這樣一來,下屬也不會成長。

近年來上司的工作量也增加,他們必須親臨第一線還要管理下屬,「球員兼教練」的情況越來越多,這樣的上司會覺得「我沒有時間做細部指導」,他們也可能認為「下屬找我商量會額外增加我的工作」,無論如何,這都代表上司逃避了「培育下屬」的職責。

其實這種類型的上司大多都沉默寡言,他們不知道要怎麼表達與說明。

這類上司偏偏很容易說「看我怎麼做跟我學」,讓下屬邊看邊學,還問下屬「懂了嗎」。但是下屬根本不覺得上司教了什麼,當然也不可能明白。結果下屬回答「我不懂……」的時候,上司就怒火攻心,大罵「你是哪裡不懂」。上司和下屬的溝通有礙,結果陷入工作更沒有進展的惡性循環之中。


03灌輸自身經驗與想法的上司

下屬:「請問●●應該怎麼做呢?」
上司:「依照我過去的經驗就是●×●,懂嗎?」
下屬:「嗯……不是很懂。」
上司:「咦?為什麼這麼簡單的事你也不懂呢?」

每個下屬的程度不盡相同

下屬的工作進度不如上司預期的例子想必很多,這也是在所難免的,因為下屬不如上司資深,許多工作都是第一次接觸。

想當然下屬會問「這應該要怎麼做」,這一種上司和頁14的例子剛好相反,他們會根據自己的想法和經驗拚命回答,但是下屬卻聽得一頭霧水……結果上司還是會火冒三丈心想:「為什麼這種事你都不懂呢!」

會產生這樣的結果是因為上司想灌輸自己的想法和經驗給下屬,這些想法和經驗並沒有理論或方法論的根據,充其量只是上司的主觀感覺,下屬當然也無法理解。

結果上司教不好、下屬聽不懂,反而讓上司挫敗連連,最後又會惱羞成怒大罵「為什麼你就是不懂」。


04掉書袋的上司

下屬:「之前說的報告資料應該要怎麼呈現比較好呢?」
上司:「你知道logical thinking嗎?●×●×……你就依照這個理論呈現。」
下屬:「不好意思,我不知道什麼是logical thinking……」

上司:「咦?為什麼?」

說話時不顧慮對方的程度

資淺的下屬不知道工作要怎麼進行的時候,常常會找身為上司的你商量。

此時有的上司完全不顧下屬自身的情況或心情,只會高談闊論,把自己在媒體上的所見所聞,或者以前學過的知識直接講給下屬聽。上司可能會覺得只要有理論說明就能深入淺出,但是下屬卻聽得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原本他就是不明究理才會找上司商量,結果聽了聽不懂的理論又更茫然失措。

下屬為工作煩惱的時候,自有他所煩惱的脈落存在,上司套用自己知道的理論解釋,下屬也無法理解。

找上司商量的下屬通常都想解釋具體情況,上司就應該鉅細靡遺問出這個煩惱的脈落和他的心情,帶領他解決問題。

這種上司的內心深處都認為:「上司這一號人物,無論下屬有什麼疑問,都必須給予正確答案。」

他們太過看重上司這個「角色」,這種「執著」反而會加深彼此之間的鴻溝。


05開口就提當年勇的上司

下屬:「我一直見不到對方,沒辦法說上話。」
上司:「喔,這種時候就要說『我是新人,必須收集大家的名片,拜託了』,當時我啊……」
下屬:「喔,好……」
下屬聽不進「上司年輕時的豐功偉業」
有些上司很喜歡對下屬說:「我們年輕的時候啊……」

接著就開始滔滔不絕講自己過去做的事與經驗,「雖然被別人拿水桶潑水,我還是不屈不撓去了」、「我可是下跪了很多次」……他們喜洋洋地把自己年輕的故事當「豐功偉業」一樣說嘴。

然而開始這種話題之後,下屬只會覺得煩不勝煩,心想「又開始了,這件事我已經聽三次了……」。下屬絕對不會說出口,但是心中肯定是這樣想。

上司會想講「年輕時的豐功偉業」是因為他們先入為主認為「我都能做到,這個時代的下屬也必須多多努力」。他們受限於「現在的年輕人都光說不練,沒有行動力」的刻板印象,無意了解自己的下屬。

不解決下屬的煩惱,工作就會停滯不前,然而他們不聽下屬的話,不試著了解下屬,只想灌輸自己的經驗給下屬,這樣一來上司與下屬之間的距離也永遠不可能縮短。


06對下屬的煩惱感同身受卻無計可施的上司

下屬:「不管我試了幾次都不順利,應該怎麼辦呢?」
上司:「這個嘛~真的很不順利耶~」
下屬:「照現在的方法繼續做應該也不會改善。」
上司:「你說得也是~好難啊~」

不要「同情」下屬,要「同理」

我前面談的是「不聽下屬言的上司」,不過當然也有上司會「認真傾聽下屬說話」,傾聽是非常值得讚許的行為,但是有的上司在聽完之後只會回說「喔,真的耶,我懂,這也是難免的」,上司如果「聽太懂」、「理解太多」就會不自覺開始同情下屬。

一旦開始同情,就會覺得「傷腦筋,該怎麼辦呢」,與下屬一同苦惱,卻提不出任何解決方案。結果下屬就會說「係長,可以請你做嗎」,把工作推給上司,或者轉而拜託上司說「公司現在的方針讓我沒辦法好好工作,可以請係長您拜託課長改變這個方針嗎」。

這樣反而會讓下屬轉嫁工作責任,所以上司必須抱持著「和下屬共同解決問題」的心態。


07喝酒套交情卻只會激勵下屬的上司

上司:「唉呀~工作上真的有很多困難啊。」
下屬:「是啊。」
上司:「雖然很辛苦但也只能放手一搏了!一定會有好結果的!」
下屬:「喔,是……」

大部分的上司都陶醉於「激勵下屬」的自己

在居酒屋有時候會聽到上司對下屬這樣說。

「嗯,那真的很辛苦,不過還是只能加油了。」

「只要努力一定會有成果的。」

他們聽了下屬的話之後,只會一直說「加油吧」為下屬打氣。這種上司不只醉酒,還會自我陶醉。但是他們又會覺得:

「我就邀下屬去喝酒,想想辦法吧。」

「我要為下屬打氣讓他們重新振作。」

他們只是不知道要怎麼給予建議,因此也說不出什麼有建設性的話、提不出什麼解決辦法,只會跳針地一直重複「加油吧」這種套句。

這種上司是真心想要解決下屬的煩惱或問題才會帶下屬去喝酒。但是他們不知道真正的建議方法是什麼,所以不斷跳針地喊「加油」,想當然下屬也會漸漸不再和上司去喝酒,結果上司和下屬之間的鴻溝又更深了。


08提出建議後不聞不問的上司

上司:「聽好了,你就先這樣做試試看!」
下屬:「好,我知道了。」
上司:「那之後就拜託你了,好好做啊。」

光是大發雷霆,下屬也不會採取行動

在下屬找上司商量時,有些上司會提出建議,但是由於他們自己也分身乏術,所以很多人提出建議後就不再關心下屬的後續行動,他們可能在提出建議之後就心滿意足了。

提出建議的上司往往會以為「下屬會照我說的做」,但是下屬的地位在上司之下,上司說「試試看這樣做」時他們都會回答「我知道了」,但是就算他們知道要怎麼做,也未必真的有辦法這樣做。

就算上司提出建議,下屬如果不採取行動的話,工作一樣是停滯不前。就算勉強採取了行動,他們如果沒有心領神會,事情一樣不會順利,結果上司就會怒罵「我都提出建議了,為什麼還不做!」、「為什麼幾乎都沒有進展!」。

就算下屬覺得「原來如此,我用這個方法試試看」,在他能「得心應手」之前還是需要花費一些時間。身為上司的你不也是如此嗎?所以上司應該要調整心態,關心下屬的後續動作,給予更多的建議。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