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人的藝術: 施助與受助的心理歷程 | 誠品線上

Helping: How to Offer, Give, and Receive Help

作者 Edgar H. Schein
出版社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助人的藝術: 施助與受助的心理歷程:施恩教授的著作總是能發前人所未出,具有十足的啟示與指標作用。不管是洗腦、職涯發展、組織文化與領導、過程諮詢等重要的組織心理學議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施恩教授的著作總是能發前人所未出,具有十足的啟示與指標作用。不管是洗腦、職涯發展、組織文化與領導、過程諮詢等重要的組織心理學議題,他總能開創出有趣的主題,對理論與實務多所貢獻。本書施恩教授先提出問題:什麼叫做助人?為何助人不見得總能夠獲得欣賞?甚至變成一種雙方間的傷害?再由學理上去剖析,指出深層的理論基礎,例如:從社會經濟學的觀點與戲劇理論,來論述人際關係的本質,並由此闡明幫助的歷程、施助者與受助者的種種角色,以及其中可能出現的諸般陷阱。作者強調幫助的介入始於探詢,這種探詢事關重大,是建立與維持幫助關係的關鍵。由於在幫助的過程中,受助者總是處於較為低下的地位,所以施助者的謙遜與真誠就變得極為重要。接著,再舉出許多實際案例,一一詳細剖析,並將兩人間的幫助,擴展至層級更高的團隊與組織,最後,再提煉出一些原則作為總結,並據以作為實際運作的指引。本書特色什麼叫做幫助?為何提供幫助不見得總能夠獲得欣賞?甚至變成一種雙方間的傷害?本書提供改善和提升助人情境的理解,和技巧的精闢洞察與有效作法。施恩教授的著作總是能發前人所未出,具有十足的啟示與指標作用。不管是洗腦、職涯發展、組織文化與領導、過程諮詢等重要的組織心理學議題,他總能開創出有趣的主題,對理論與實務多所貢獻。本書施恩教授先提出問題:什麼叫做助人?為何助人不見得總能夠獲得欣賞?甚至變成一種雙方間的傷害?再由學理上去剖析,指出深層的理論基礎,例如:從社會經濟學的觀點與戲劇理論,來論述人際關係的本質,並由此闡明幫助的歷程、施助者與受助者的種種角色,以及其中可能出現的諸般陷阱。作者強調幫助的介入始於探詢,這種探詢事關重大,是建立與維持幫助關係的關鍵。由於在幫助的過程中,受助者總是處於較為低下的地位,所以施助者的謙遜與真誠就變得極為重要。接著,再舉出許多實際案例,一一詳細剖析,並將兩人間的幫助,擴展至層級更高的團隊與組織,最後,再提煉出一些原則作為總結,並據以作為實際運作的指引。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艾德•施恩(Edgar H. Schein)曾就學於芝加哥大學、史丹佛大學(心理學碩士,1949)和哈佛大學(社會心理學博士,1952)。自1956年起在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學院(MIT Sloan School of Management)教書,並在1978年被授予斯隆管理研究院教授,現任榮譽教授。■譯者簡介黃鴻程 博士學歷復旦大學管理學博士輔仁大學心理學博士英國 Sheffield Hallam U.人力資源碩士現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進修推廣學院執行長Career就業情報專欄作家、資深顧問亞太國際勞動人權促進協會理事長財團法人快樂陽光文教基金會董事長經歷天明中醫藥業集團執行顧問 統博國際經營顧問(股)資深顧問中華民國工商建設研究會 第十屆副祕書長南亞技術學院企管系專任講師 兼城中校區副執行長清雲科技大學工管系專任講師兼進修部副主任嚴玫珊東吳大學政治研究所公共行政碩士陳熙東吳大學英國語文學系王韻嵐東吳大學英國語文學系江佳蔓台灣師範大學應用華語文學系江宜潔南亞技術學院企業管理系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1、什麼是助人2、經濟學與戲劇--人際關係的本質3、助人關係中的不平等與模糊性4、助人猶如戲劇:三種助人的角色5、謙遜探詢:建立和維持助人關係的關鍵6、探詢歷程的應用7、團隊合作:持續的互惠助人8、幫助領導者與組織中的案主9、原則和提示

商品規格

書名 / 助人的藝術: 施助與受助的心理歷程
作者 / Edgar H. Schein
簡介 / 助人的藝術: 施助與受助的心理歷程:施恩教授的著作總是能發前人所未出,具有十足的啟示與指標作用。不管是洗腦、職涯發展、組織文化與領導、過程諮詢等重要的組織心理學議
出版社 /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1217024
ISBN10 / 9861217029
EAN / 9789861217024
誠品26碼 / 2680633833008
頁數 / 192
開數 / 20K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推薦序 :

這是一本自管理角度出發的書,但是其中所援用的案例卻不止於此,還擴及到生活中的不同
面向與角色,也釐清了我們一般人對於「助人」可能的迷思。    
我們生活在互助的社會,彼此依賴與協助是自然而然的、也是必要的,許多的學生希望進入助人的專業,但同時也懷抱著許多錯誤的想法,認為只要學會助人就可以
發揮功效,但是「助人」之學問大矣!學習專業助人之前,除了要學會自助、求助之外,還需要了解與學習「有效」的助人方式,才可能讓受助者與助人者都有良好
的感受、雙贏的結果,這些都不容易!    
有些助人的工作是職責所在(像是上司要協助下屬做好工作、發展公司業績),有些助人的工作是因為「關係」(像是家人與朋友),有些助人工作是提升自我價值
(像是可以讓自己成為更好的人),有些助人工作是生命任務使然(像是將助人當作一生的職志與意義所在),但是有更多的助人工作是自然天成、不問原因的(只
是因為助人而助人),而助人者都希望自己的協助可以「到位」、真正幫助了對方。譬如父母親希望可以讓孩子生活更好,所以安排了許多才藝課程讓孩子參與,卻
沒有去考慮孩子的想法或意願,搞得雙方都很忙碌、卻彼此討厭;有教師想要增進學生的人際關係,鼓勵學生參加活動,卻讓學生覺得自己隱私被侵犯、沒有決定
權;有路人好心協助車禍騎士去就醫,卻被騎士指稱是肇事者,好心路人情何以堪?閱讀這本書之後,希望讀者可以學習到更多助人背後的影響脈絡,也更了解助人
「到位」之方。

邱珍琬 屏東教育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教授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