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無極限, 孫子兵法打造你的全勝思維 | 誠品線上

人生無極限, 孫子兵法打造你的全勝思維

作者 吳順令
出版社 英屬蓋曼群島商家庭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城邦分公司
商品描述 人生無極限, 孫子兵法打造你的全勝思維:《孫子兵法》是一部解決問題的經典每個人都想要贏!但我們有贏的方法、知道贏的代價、懂得贏的境界嗎?《孫子兵法》對「競爭」提出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孫子兵法》是一部解決問題的經典 每個人都想要贏! 但我們有贏的方法、知道贏的代價、懂得贏的境界嗎? 《孫子兵法》對「競爭」提出經典三問── ◎最先考慮:「怎麼打才會贏?」 定義問題,接著準備、比較、設定目標、評估勝算,最後運用「勝利八法」在競爭中取得勝利。 ◎從反面思考:「贏的代價是什麼?」 以相反的角度看問題,有利就有害,確認「贏」必須付出的代價後,才做決定。 ◎超越對立思維:「一定要打才會贏嗎?」 化解衝突,「不戰而屈人之兵」是最高境界,從「求全」角度切入,打破思考慣性的盲點,激發生命最大潛能。 本書幫你讀透《孫子兵法》,學習人生全勝思維。 兵法即人生,人生即兵法,這是一本從現代生活看《孫子兵法》的書。 每個人的一生都必須解決大小輕重的無數問題,透過孫子的啟發,我們能快速掌握處理問題的原則,加上願意改變的心,再難的事相信都能迎刃而解, 讓你在職場工作、經營管理、投資理財、競爭比賽,達到「先勝」、「易勝」、「必勝」、「全勝」的成功局面!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吳順令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博士,臺北大學名譽教授。曾任朱銘美術館館長、臺北大學學務長、臺北大學中文系系主任。主要研究領域為兵法、中國哲學、美學。對藝術家好奇,就親自參與藝術工作;不願意紙上談兵,就下場投資股票、房地產;不了解受刑人的內心世界,就到監獄裡為他們上課;愈是不懂的,愈要親身去了解,是一個不放過任何人生問題的人。孔子、莊子、孫子、尼采、畢卡索……是他討論問題的朋友,棚下的絲瓜是他感受生命力的朋友,深信人生之樂,在於每天對問題的探索又前進一步。Facebook:兵法快遞https: www.facebook.com theartofwarexpress

商品規格

書名 / 人生無極限, 孫子兵法打造你的全勝思維
作者 / 吳順令
簡介 / 人生無極限, 孫子兵法打造你的全勝思維:《孫子兵法》是一部解決問題的經典每個人都想要贏!但我們有贏的方法、知道贏的代價、懂得贏的境界嗎?《孫子兵法》對「競爭」提出
出版社 / 英屬蓋曼群島商家庭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城邦分公司
ISBN13 / 9789864778911
ISBN10 / 9864778919
EAN / 9789864778911
誠品26碼 / 2681908106001
頁數 / 320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1X14.8CM
級別 / N:無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孫子兵法》是一部解決問題的經典



每個人都想要贏!

但我們有贏的方法、知道贏的代價、懂得贏的境界嗎?

試閱文字

推薦序 : 〈專文推薦〉

努力創造自己的舞台,改變自己的命運



侯崇文

前國立臺北大學校長



好友吳順令教授,也是臺北大學多年同事,最近完成大作《人生無極限,孫子兵法打造你的全勝思維》,因我剛出版了犯罪社會學相關書籍,和此著作很有關聯,特邀我作推薦。

吳教授熟讀中國文學,精通文史,融會貫通,將知識與當代社會融合,這是本社會學,人生哲學,也是企業管理學,成功地給了我們為人處事的許多指引,更是企業建構藍海策略,追求競爭力不可不讀的一本書。

《人生無極限,孫子兵法打造你的全勝思維》,吳教授以放牛班學生為例,告訴我們,只要努力,一定可以拿錦標,走出精彩人生。吳教授是位教師,深刻體認教育在於改變人,激發潛能,讓人更好,這是教育的本質,也是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故希望這本書從這目的出發,讓我們每個人都能夠超越自己,使不可能成為可能,尤其是讓那些弱勢者,被欺壓的,不敢抬頭的,能勇敢地抬起頭來,只要他們夠努力,就可以超越自己,走出自己的一片天。

我自己應該就是「人生無極限」很好的例子,來自嘉義鄉下,小學成績並不好,但還是因著自己的努力,力爭上游,出國留學,完成了博士學位,而逐步走出自己,也在此勉勵大家。的確,人的生命歷程並非永遠,一個人的一生會出現許多變化,有的由壞變好,有的則由好變壞,這些轉變一直在人的身上發生,並非如心理分析學者所說的,小時候的經驗就決定人一生的大半輩子。這種成長過程的變化,社會學者稱之為「生命歷程轉換」,也告訴我們,人的一生充滿許多生命歷程的機會與挑戰,吳教授的這本書則要我們正向思考,用自己的努力來創造自己的舞台,改變自己的命運。

我讀社會學,社會學的第一課就是生活、適應,這是歐洲社會學的核心,由史賓賽(Herbert Spencer)的適者生存法則開始了人類社會的研究;生活、適應也是美國芝加哥學派社會學的重心,主要在探討人類都市社會競爭過程、結果與影響,這些都和吳教授在書中提到的理念一致。吳教授強調:人的一生,有許多困難,我們一路走來,會有許多無助,可能是社會制度造成的無助,也可能是競爭下的無助,或大環境改變的無助,這就是生活與適應的問題,是人類要面對的第一個功課,也是不能逃避的功課,只是,如何解決這生活與適應的問題,我是從社會學知識中找答案,吳教授則是從古典軍事名著《孫子兵法》中找答案,其實我們很多想法是相通且不謀而合的。

讀了《人生無極限,孫子兵法打造你的全勝思維》後,我看見四個重點,是邁向成功的要素,在這裡和大家分享。

第一、影響人一生的,還是態度與觀念。孫子說:「在戰爭面前,請收起你輕蔑的態度,你才有資格詢問戰爭。」也就是說,態度不對,就無法贏得戰爭,尤其面對各種競爭,我們要有必勝、全勝的決心,如此,就沒有打不贏的戰爭。企業管理也常說,態度決定人的高度,只要我們態度對了,就能掌握自己的未來,立於不敗之地。社會學也強調態度與價值觀的重要,這是古典社會學者韋伯(Max Weber)行動論的主張,他說人類給予其行動一個理性的定義,這可以很有力量,可以影響你自己,你的社會關係,以及你的未來。價值觀、態度關係著你的一生,而自信更是支撐著成功的關鍵。

第二、道就是刀與劍。孫子所談的兵法強調要以「道」作為基礎,「道、天、地、將、法」這是其戰略思想。道是一種信仰、價值、是非對錯觀,是為人處事,政策決定之依據,而如果是戰場上的將軍,有了道,有好的個人修養,做戰略決策時將會處變不驚,不急不躁,可以贏得勝利,所以,道是致勝工具,是刀與劍。而就社會學而言,道是一種凝聚共識,凝聚共同情感的力量,它不是來自個人軀體一種自私的、本能的東西,道是社會性的、利他的,是一種能夠引導大家的共識和共同情感,讓多數人接受的力量,道也在於促使文化、社會制度發揮功能,成就勝利的關鍵因素。

第三、實踐才有改變現狀的機會。《孫子兵法》強調實踐與行動,成功的路是努力得來的,不是想出來的,只有真實的去做、去執行,並配合戰略思維與技巧才能取勝,這就是實踐的力量。簡單地說,理論必須屈服於行動之下,只有真實的行動,才有改變現狀的機會。如果你天天研究投資、了解投資,也知道如何投資,但沒有行動,這樣你還是在原地踏步,滯留原地。我長期協助教育部推動防制霸凌工作,期間我提出「和解圈」的做法,就是事件的當事人和相關人,大家圍個圈圈對話、解決問題。我曾經以實際行動成功幫助一位中輟生,當時,我主動邀集對話,請了那位中輟生的監護人,他的班級導師,以及兩位同學,校長出席會議。過程中,這位中輟生沒有講太多話,他只是低下頭,眼淚一直掉,但我知道,這位中輟生知道對錯了,且也在這樣對話的過程中,找到支持的力量。後來,校長告訴我,這位同學已回到學校,完成了學業,後來升學時也進入理想學校,積極表現自己。如果我當時沒有行動,可能就看不到這位中輟生的改變。

第四,最後,也是最重要的,要有愛。吳教授在書中說:「沒有愛,不成世界」。孫子對戰爭提出三問,其中的「一定要打才會贏嗎?」,告訴我們,如果能用更為開闊的心胸原諒、寬恕,並化解衝突,就可以帶來更多可能性,然後立於不敗之地。教育上,面對學生間發生的違規或衝突,我們可以用嚴格的管教,例如:記過懲罰,或者我們可以忽略不作為,也可以無條件的支持、放縱,但教育專家告訴我們,最好的方法是重建與修復衝突當事人的關係,也就是用愛來改變,用愛為每個人帶來更大的可能。我離開臺北大學校長工作後寫了《校園中的愛》,我想要告訴大家,校園中要有愛,要看到愛,這是我治校最重要的理念,愛是學習的基礎,是教育的核心價值,校園有了愛,學生才有學習的可能,沒有愛就沒有學習。我們要用愛來參與這世界,贏得這世界。

吳教授用《孫子兵法》告訴我們如何生活,如何制勝,我用我的社會學眼睛看到四個重點:第一,影響人的一生,還是人的態度與觀念;第二,道就是刀與劍;第三,實踐才有改變現狀的機會;最後,也是最重要的,要有愛。相信《孫子兵法》還有很多充滿價值的思考,也有許多可運用之處,希望吳教授繼續鑽研,讓我們認識更多《孫子兵法》的時代運用。

這本書是吳教授一生的精華,智慧的成果,也是一本正向思考勵志之書,本書還具有歷史與文學價值,值得擁有,也鼎力推薦。





〈專文推薦〉

沒有《孫子兵法》克服不了的人生戰役



林家振

台新金控台新證券董事、美國Andra Global私募基金合夥人、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兼任教授、台灣大學科技政策與產業研究中心研究員



世界海軍戰史上的經典教材,近代史上第一次亞洲人打敗歐洲人、第一次黃種人打敗白種人、第一次亞洲農業國打敗工業革命後的歐洲工業列強,終結於一九    五年對馬海戰的日露戰爭(日俄戰爭),戰程中種種令戰史學家與軍事家翻轉專業知識的逆轉情節,都指向了當時日本帝國領導海戰與陸戰的各級將領,雖然都是明治政府選赴美國、英國、法國、德國、俄羅斯等先進國留學,也是當時足以進入東京帝國大學就讀的時代菁英,對《孫子兵法》的精確掌握與應用。

中國春秋時代,在求師鬼谷子的路上結拜為兄弟的孫臏與龐涓,由於鬼谷子看穿兩位師兄弟內心的正邪善惡,在龐涓提早下山後,才以孫武為孫臏先祖的傳承理由,將龐涓也是當代其他策士朝思暮想的《孫子兵法》傳與孫臏,即使後來孫臏下山後受龐涓臏刑近乎半殘,並在龐涓監視下流落市井撿拾殘羹剩飯,但仍因巧妙運用《孫子兵法》,安然遁走齊國後,在圍魏救趙策略下,拯救趙國,繼而實現當年與龐涓的結拜誓言,讓魏國駙馬兼大將軍龐涓「夜走馬陵道、萬箭穿心」。

據日本學者考證,《孫子兵法》係八世紀於唐帝國留學的吉備真備攜回日本,並經歷代漢學家與兵學家多所評註解析。日露戰爭的準備期,曾經擔任過台灣總督並長眠於台灣的明石元二郎,就巧妙地使用《孫子兵法》「用間」,在帝俄後方鼓舞各受帝俄壓迫的民族反抗沙皇,不但讓帝俄內外交迫,分心戰事,在戰爭中促成受帝俄壓迫的猶太家族羅斯柴爾德(Rothschild family),慷慨節囊認購於倫敦發行的日本戰爭公債,補上日軍的緊急金援,並成為日後的歐陸首富,更埋下蘇維埃革命,推翻帝俄沙皇的種子。日本海海戰前,世界海軍公認的海軍戰神東鄉平八郎,率領帝國聯合艦隊從佐世保軍港出發前特地攜帶《孫子兵法》隨行,精準判斷露國艦隊既不走津輕海峽,也不會經過宗谷海峽,於對馬海峽以《孫子兵法》之「以逸待勞,以飽待飢」,以T字形戰法近乎全殲歐洲最強之俄羅斯波羅的海艦隊。

在關鍵的陸戰上,慘烈的清國旅順軍港旁二○三高地之戰,日軍的慘重傷亡,讓我們體會到《孫子兵法》所述仰攻的困難,與俯攻的先天優勢,但陸軍攻下二○三高地後迅速建立砲兵觀察所,全殲旅順港內的俄羅斯太平洋艦隊,又讓我們體會到孫子所述「通、掛、支、隘、險、遠」,六種地形搭配六種敗因的巧妙之處。偕同第四任台灣總督兼關東軍參謀長兒玉源太郎攻下二○三高地的第三任台灣總督乃木希典將軍,更於戰後以私費出版素行的《孫子諺義》贈友。

很幸運地生於現代的我們,不用龐涓的用盡心計,巧取豪奪,也不用親炙傳奇人物鬼谷子,就有機會看到吳順令博士的大作《人生無極限,孫子兵法打造你的全勝思維》,只讀原文沒有註釋的孫臏可以圍魏救趙,間接看翻譯本的日本將領們可以擊敗當代號稱不可戰勝的哥薩克兵團和波羅的海艦隊,那可以拜讀學習以熟悉語言,又有精彩演譯分析的吳博士作品的我們,又有什麼克服不了的人生戰役呢?





〈專文推薦〉

最深奧的兵法書



周俊勳

紅面棋王



本書作者吳順令老師是我太太圍棋學生的家長,有緣進一步認識之後才發現吳老師學識淵博、出口成章令人敬佩;後來我很幸運地有機會每週和吳老師學習書法,每一次的書法課除了學習毛筆的運用及不同書帖的臨摹外,更會和我聊到許多古今中外的歷史故事,透過這些故事和我分享人生道理,更點醒我一些看不破的盲點。

我從小就很喜歡看與歷史相關的戰爭故事、尤其是春秋戰國、三國的故事都深深吸引著我,看著這些故事,我最崇拜的就是在背後籌謀劃策的軍師,其中我最喜歡諸葛亮和劉伯溫,這次閱讀吳老師的《人生無極限,孫子兵法打造你的全勝思維》後,才發現原來還有比諸葛亮和劉伯溫更偉大、更厲害的戰略家。

雖然我這幾年因為擔任圍棋精銳隊總教練後,已經比較少參加比賽了,如果還是選手的話,就可以把《孫子兵法》融會貫通用在圍棋比賽之中,一定可以提升勝率。

我從七歲學棋,十四歲渴望成為最優秀、最強的職業棋士。在黑白的世界裡,目標確定了,就是全力以赴,但常常會陷在失誤的懊惱中,以致無法專注,而失去優勢;本書提及孫子說:「計利以聽,乃為之勢」,目標、計畫、完全接受、全心全意的專注,無論過程如何,都不要排斥,持續專注在目標,創造自己的優勢,真是很好的提醒!

《孫子兵法》是中國歷史上最深奧的兵法書,吳老師用中外知名的人物、淺顯易懂的方式來解釋《孫子兵法》的奧義,並且帶到人生的層層關卡,更容易讓人理解其中的意涵。這本書適合已經成功的人細細品味,更適合還未成功的人深究學習,用《孫子兵法》來開創新的思維,希望每一位朋友看完此書後能更接近你的成功目標。

試閱文字

內文 : 第壹部 你要的是一個位置,還是一個未來?
人沒有辦法選擇出生的地方,但人可以選擇發揮自己的舞台。是大鵬鳥就要高飛九萬里,是大魚就不會安於小池塘。
孫子名武,春秋時代齊國人,但卻在吳國發光發亮,你會問,春秋霸主不是齊國嗎?晏子說齊國臨淄的人多到「張袂成陰,揮汗成雨」,齊國是當時的世界中心,難道不是最好的發展舞台,為何孫子偏偏要跑到一個南邊的小國吳國求發展,很不合常理。
而且,孫子不只是身居當時的世界中心,他的家世也非常顯赫,祖父孫書是武將,父親孫憑是文官,祖輩族人田穰苴被齊景公封為大司馬,在齊國,田、鮑、高、國四大家族中,勢力是最龐大的一族。這樣的家世背景,再怎麼說,都屬於人生勝利組,在齊國要飛黃騰達,應該不是難事。
但是,凡事一體兩面,看似一片大好前程的背後卻是暗潮洶湧,在權力的驅使下,四大家族惡鬥,尤其田穰苴的戰功,激起其他三族的危機感,在齊景公面前挑撥,田穰苴終於被免官而死。看到齊景公的是非不分與狹小器量,敏銳聰明的孫子察覺到一場腥風血雨即將到來,他知道,這不是他安身立命的沃土,他當機立斷,決定要離開齊國,另謀發展。
以當時的國際大勢,春秋五霸去掉齊國,還有楚國、晉國、宋國、秦國幾個大國,吳國只是個南蠻小國,孫子竟然選擇這個地方落腳,的確出人意表,他應該是看到了吳王的企圖心與求才心切。據《吳越春秋.闔閭內傳》描述:「闔閭元年,始任賢使能,施恩行惠,以仁義聞於諸侯。仁未施,恩未行,恐國人不就,諸侯不信,乃舉薦伍子胥為行人,以客禮事之而與謀國政。」有心就有力,他判斷,這是一片待開發的處女地,這就是他的戰場,一個可以恣意翻騰的大海。
❖面試大戲上演:吳宮教戰
透過伍子胥的推薦,孫子把寫好的十三篇兵法獻給了吳王。吳王閱罷,如獲至寶,急著想要見見這位軍事奇才,於是在吳宮安排了一場面試。
據司馬遷《史記.孫子吳起列傳》的記載,這場面試,不是口頭問答,也沒有筆試,而是真槍實彈的演練,吳王闔閭想測試一下孫子,是真有本事,還是只會紙上談兵。於是對孫子提出一個要求,要他在吳宮實際演練兵法,而且給他一個難題,演練的對象是宮中一百八十個婦女。孫子二話不說,接受了這樣的面試方式,於是一場驚心動魄的吳宮教戰就展開了。
司馬遷《史記.孫子吳起列傳》寫孫子的部分總共四○六字,其中寫孫子戰功的只有二十字,其他就集中寫這場吳宮教戰,可見這場吳宮教戰的戲碼多麼吸引人,讓大史學家司馬遷願意不顧一切地刪掉孫子其他人生篇章,就只看這場面試大戲,中國歷史上的君臣面試,其精彩程度,恐怕無人能出其右了。
演練開始,孫子把這一百八十個宮女分成兩隊,以吳王兩個寵姬為隊長,並發給每個宮女一支長戟做為兵器,首先,孫子叫他們指著自己的心、左手、右手和背部,然後告訴他們,這是代表四個不同的方向,心代表的是前進的方向,左手代表的是左邊的方向,右手代表的是右邊的方向,背代表的是後退的方向。孫子交代完畢,演練就開始,孫子怕這些宮女沒有記清楚,所以把號令重複了三次,叮嚀不可犯錯。並把斧鉞等刑具搬出來,準備對不守紀律的人按軍法處置。看似簡單地交代幾個動作,但已經可以感受到戰場上的肅殺氣氛。
一切就緒,孫子發出第一道向右看的號令,沒想到這群養在深宮之中的婦女,從來沒有看過這種場面,也沒有意識到這是戰場的演練,以為是一場宮中的遊戲,大家笑鬧成一團,孫子見狀,並沒有馬上軍法處置,而是再給大家一次機會。他說:「約束不清楚,教令不熟悉,這是將軍的錯,現在,我再把教令重複一遍,大家聽清楚,不可再犯錯,犯錯就要接受軍法處置。」
三令五申完畢,孫子再下令擊鼓,發出向左的號令,沒想到這群宮女依舊不當一回事,繼續笑鬧成一團。孫子板起臉孔,對一百八十個宮女訓斥說:「第一次犯錯我來承擔,第二次號令已經很清楚,你們卻不遵照執行,這就是你們的錯了。」軍中犯錯,就必須接受軍法處置,於是把兩位隊長,也就是吳王寵姬,拖出來,準備問斬。「吳宮教戰」這齣戲碼,醞釀許久的高潮出現了,本來在上面悠哉悠哉看好戲的吳王,臉色大變,嚇得從座位上跳了起來,趕快叫身旁的人傳令下去,請求孫子說:「我已經知道將軍會用兵了,請你高抬貴手,不要殺他們,我沒有這兩個寵姬,可是食不知味啊!」瞬間,主客易位,一個接受面試的人竟然逼得主考官求情。
第一道難題出現了,孫子要不要手下留情?老闆跟你求情,你要不要賞臉?不賞臉,後果會如何?你怎麼衡量?很多面試者,在這個節骨眼恐怕不敢違抗主試者的要求,給個台階下就是了,再原諒一次,或乾脆找一個替代的方式,譬如「斷髮代罪」之類的把戲,應付過去就算了。
但是,孫子不買帳,還義正詞嚴地對吳王說:「您既然任命我為將軍,那麼就應該遵守戰場規矩,戰場的規矩就是:『將在軍,君命有所不受』。」說完,一聲令下,兩個寵姬人頭落地。吳王跌回座位,收回了看戲的心情。孫子繼續演練,馬上遞補第二人選為隊長,再次擊鼓發出號令,這一次,這群宮女不論前後左右,跪地起立都中規中矩,再也不敢嬉笑打混。
孫子演練完畢,請吳王下來驗收校閱,並自信地對吳王說:﹁這支軍隊已可以為您赴湯蹈火,完成您所要求的任務。﹂但吳王並沒有從校閱臺走下來,只有揮一揮手,叫孫子收兵,回賓館休息。孫子看到吳王的態度,失望地說:﹁原來國君只是喜歡我的軍事理論,並不是真心想讓我付諸實踐啊!﹂孫子這句話有激將的味道在裡面,他當然知道吳王現在的心情,但為了吳國的霸業,為了自己的未來,他都必須在吳王的傷口灑鹽,必須再賭一次,他要測試吳王的底線,好決定是否留下來。
幸好,吳王經過心情的沉澱,恢復了理智,知道孫子果然會用兵,於是馬上任命他為將軍。此後,孫子幫吳王完成了平定西邊的楚國,威震北方的齊國和晉國的大業。

當伯樂不簡單:吳王
這場吳宮教戰,我們看到什麼?
首先,看吳王,吳王想要稱霸,需要人才,他從十三篇看到了孫子這個人才,表示吳王識貨,想當年韓信在楚漢相爭的舞台上遊走,項羽看不到,劉邦也看走眼,要不是蕭何,一匹千里馬可能就消失在歷史的洪流了。吳王看到了孫子,就這一點必須肯定他是伯樂。
伯樂的面試有創意,口試、筆試老套沒用,要真槍實彈,而且要練宮女,一群最不像軍人的宮女,不要以為這是鬧著玩的,內行人一看就知道,這是強將手下無弱兵的測試,要測就要徹底,吳王很懂得測試三昧。
當孫子堅持要殺吳王的兩個寵姬時,吳王提出反對,這是人情之常,誰會對自己所愛的人即將被殺而無動於衷,更何況這只不過是一場面試演練,何必當真,更不要說,我是吳王,你是來面試的,連錄取與否都還在未定之天,當然要聽我的話才對,我才是決定者,你不是,至少現在不是。吳王萬萬沒想到,他這一番推論都沒有辦法阻擋孫子的決心,堂堂一個吳王卻救不了自己的寵姬,而且是栽在一個看起來根本什麼都還不是的面試者手上,其心情之沮喪與憤怒可想而知。他本可以殺了眼前這位不受教的面試者,但是他沒有,他坐下來了,靜靜地看孫子繼續練兵,當下,你能不佩服眼前這位吳王的理性和高EQ!
演練結束,吳王沒有下來驗收,揮揮手叫孫子回賓館休息,看起來風度還是不夠,又被孫子搶白一頓,但是吳王沒有生氣,吳王不是不在意驗收,而是他看完孫子的演練,他已心知肚明,眼前這位年輕人,的確是他要的人,他是一個真正能帶兵的大將軍,孫子已經過關,孫子被錄取了,驗不驗收已不重要。

我準備好了:孫子
再來看孫子,孫子是來接受面試的人,但跟很多面試者不同的是,他不是來求官的,他是想找一個真正能發展的舞台,所以他是一個被測試者,也是一個測試者,他要測試眼前這位會決定他未來人生的人能不能信任,所以這次面試的底線很清楚,不容許有一絲一毫的模糊空間。
首先,他接受所有面試的形式,他成竹在胸,就如他十三篇的口氣,沒有打不贏的戰爭,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他自信能面對一切的挑戰。實戰演練,沒問題,練宮女,沒問題,就來吧!第一回合,吳王和孫子打成平手,都展現了霸氣與自信。
練兵開始,孫子熟練地進行基本動作的練習,看起來稀鬆平常的基本動作,卻成為司馬遷浪費筆墨的重頭戲,凸顯了基本動作的重要性,戰場上的作戰能力都是從基本動作開始,就像一個武林高手一定是先蹲馬步,一個圍棋高手一定是先排定石。對孫子來說,基本動作是基礎,更是一種態度。
更重要的是透過這個基本訓練,他要練團體合作、練紀律,《孫子兵法》十三篇的第一篇〈計篇〉談到敵我雙方實力比較的七個項目中,其中就有兩項是關於紀律的部分,一是「法令孰行」,一是「賞罰孰明」,所以孫子開始練兵,看似平淡無奇,卻蘊含重要的戰爭觀念。當宮女不能服從,教令不能實行時,孫子一定要處理,否則軍紀不能維護,戰爭也不用打了,所以違法者當然要斬。
但是斬吳王的寵姬,這不是那麼容易的決定,孫子內心沒有一點猶豫,沒有一絲恐懼嗎?以他只是一個面試者,沒有任何依靠,竟然敢做出這麼大的決定,真的讓人為他捏一把冷汗,但孫子知道,這就是測試,測試就要徹底,沒有模糊空間,要徹底,這個會惹來殺身之禍的險一定要冒,不這樣做,就不能測出吳王的底線,不能了解吳王內心最深處的想法,也不能確知是否可以在未來的生涯當中充分展現自己的作戰理念,如果不堅持原則,這個面試就會是失敗的面試。
其次,他也要告訴吳王,一個將軍的職權必須被尊重,「將在軍,君命有所不受」,這是一個大原則,有權無責與有責無權都不對,皆會影響戰爭的勝負。尤其一個將軍面對瞬息萬變和爾虞我詐的戰場,必須能隨時做出戰略戰術的調整,對戰爭利害的判斷,能有通盤的考量,該進該退,該攻該守,都必須視戰場的變化而定,不能執一不變,所以孫子要讓吳王知道這一點:在政治上的決策,你做主,但當將軍的棒子交到我手上,戰場上的決策就是我負責。殺吳王寵姬,除了捍衛紀律,也在捍衛將軍的權責。
第三點,他要告訴吳王,戰場上的勝負,必須全國上下一條心,國君展現決心,將軍展現能力,士兵展現紀律,三位一體,才能保證打勝仗。如果國君不能犧牲個人的私情,來成全一個軍隊的紀律,那將軍就無法帶兵,士兵也將因無紀律而不能打仗,國君不能犧牲寵姬,就是表示要犧牲紀律,孫子知道今天吳王不能犧牲寵姬,明天戰場上將會犧牲更多無辜的百姓。
第四點,孫子要告訴吳王,我是一個有能力的將軍,而且我也準備好了,就像第二次世界大戰,英軍受到德軍瘋狂的轟炸,邱吉爾(Winston Churchill)領導英國人對抗軸心國的侵略,他說了一句話:「我一生都在為這一刻做準備。」我想孫子也有這樣的自信,所以孫子不妥協,不接受吳王的要求,就是要讓吳王知道,只有這樣才能訓練一支能打勝仗的軍隊,這是一個將軍的責任與本分。孫子最後果真以一支訓練有素,能赴湯蹈火的軍隊,擺在吳王面前,證明了這一點。

都是贏家
面試最後,當吳王不願意驗收校閱,再被孫子嘲諷一頓,這是此次面試的另一高潮,如果吳王真的不能放下自己的私情,可能這場吳宮面試就此告終,沒有下文,也沒有孫子後半段的人生了。所以孫子再用激將的嘲諷語氣來點醒吳王,希望他能恢復理性,這招看似傷口灑鹽的險棋,其實張力已弱,因為吳王在寵姬被殺時都沒有動怒,還能把面試進行完畢,表示他早有定見,知道眼前這個人是他未來的事業夥伴,孫子講什麼都不重要了,但是孫子希望能得到一個確定的答案,所以也必須再挑戰一次吳王,只是他不知道這場面試,其實早已結束。
這場吳宮教戰的面試戲碼,逼出了吳王和孫子的潛能,逼出了帝王將相的風采,吳王退,展現了霸王的氣魄與決心,孫子進,展現了將軍的堅持與大無畏,一進一退,都是贏家,這才叫面試,這才叫出場。
面試是交鋒,面試是原則的確立,面試是共同理想的追尋,一場面試,決定春秋,一場教戰,濃縮一本兵法,孫子的面試為我們樹立了典範。


第貳部 成功路徑圖是走出來的,不是想出來的
石油大王洛克斐勒(John D. Rockefeller)豪邁地說:「如果把我剝得一文不名丟在沙漠中,只要一行駝隊經過,我就可以重建整個王朝!」他的自信來自他心中有一條成功路徑圖。
成功路徑圖,是每一個成功者的思考路徑,是他對人生體悟的軌跡。成功路徑圖是每個成功的人自己努力的成果,不能複製,因為每一個步驟背後都有成功者深厚的人生哲學,就像法國大文豪雨果(Victor Hugo)說的:「即使你成功地模仿了一個天才,你也缺乏他的獨創精神。」但成功路徑圖卻可以學習,你只要徹底了解成功者背後的精神, 融會貫通,跟你自己的生命做連結,它將成為你的養分,這就是大科學家牛頓(Isaac Newton)說的:「如果說我看得比別人更遠,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孫子是一個不世出的兵法家,明代茅元儀說:「前孫子者,孫子不遺;後孫子者,不能遺孫子。」孫子具有承先啟後的地位,唐代詩人杜牧說:「自武死後凡千歲,將兵者, 有成者,有敗者,勘其事蹟,皆與武所著書一一相抵當,猶印圈模刻,一不差跌。」意思是孫子所體會的成功路徑圖,具有永恆性與普遍性,印證千年以來戰場勝敗的原因,跟孫子所言就像同一個模子印出來,完全一致。孫子這座兵法寶藏,自古以來吸引了各行各業的高度興趣,每個人都想透過他的成功路徑,一窺其堂奧,啟發自己的智慧,帶來精彩的人生。
孫子的成功密碼藏在十三篇裡面,但他的成功路徑圖卻在第一篇〈計篇〉就開門見山地告訴了我們。透過〈計篇〉的路徑圖,可以進入孫子的兵法世界,是開啟孫子兵法世界的一把鑰匙。
孫子〈計篇〉的路徑圖有八道程序,像大廚出菜,少一樣,調換一個順序都不行。這八項是: 
定義:問題是什麼? 
準備:準備什麼?
比較:我會贏嗎?
選將:誰來執行?
目標:方向在哪裡?
執行:要怎麼打?
詭道:如何弱敵?
廟算:整體評估。

❖ 定義:問題是什麼? 
「定義」是為了讓我們清楚所面對的問題,以做有效的因應。就像醫生診斷病情,必須精準,沒有模糊空間,否則就不能對症下藥。
孫子在十三篇的第一篇〈計篇〉一開始就為戰爭下定義,為戰爭定錨,開啟整部兵法的論述方向,他說:「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孫子從四個面向來定義戰爭,一是國家的大事,二是關係著國家百姓的生死存亡,三是救亡圖存的方法,四是謹慎的態度。這四點讓我們知道戰爭的重要性,殘酷的本質,必須要有萬全的準備和最嚴謹的態度,不可以有一絲一毫的大意。這是孫子成功路徑圖的起手式。 

❖ 準備:準備什麼? 
「準備」是解決問題的必要條件。準備的內容隨著需求的大小而不同,你不必拿來福槍打蒼蠅,當然你也不可能拿蚯蚓來釣大白鯊。莊子說,到郊外遠足,只要帶一天的糧食;到三十里外,就要準備隔夜糧;到百里外,就要準備三個月的糧食了。戰爭是國家大事,準備當然是最高級,孫子說:「故經之以五事,校之以計,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曰法。」
道,就是全國百姓不計個人生死,願意追隨國君上戰場。天,就是指天色的明暗,天氣的冷暖,和四季的更迭。地,就是指不同地形的理解與因應之道。將,必須具備「智、信、仁、勇、嚴」五德。法,是整合人力、物力的組織制度。道,是人心的力量;天、地,是大自然的力量;將,是人才的力量;法,是制度的力量。這五個部分組成了一個最具有競爭力的戰鬥團隊。孫子以將為主宰,以道為圓心,以天、地為座標,以法為半徑,畫出一個勝利的同心圓。 

❖ 比較:我會贏嗎? 
戰爭是兩股勢力的對抗,強者勝,弱者敗。比什麼?孫子說比七計:「主孰有道?將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眾孰強?士卒孰練?賞罰孰明?吾以此知勝負矣。」誰的國君比較得民心?誰的將帥本事大?誰能佔到天時與地利?誰的法令能確實推行?誰兵強馬壯?誰的士卒訓練精良?誰的賞罰分明? 
這七計是從「道、天、地、將、法」五事演變而來,差異在把五事的「天」、「地」結合為一項,把「法」分解成四項,「道」仍舊排第一位,但「將」已從第四位提昇到第二位。這個區別,表示戰前的準備和實戰的比較著重點不同,戰前的準備,天時地利很重要,是先決條件,所以排在前面,而戰爭要開打了,戰場就交給將軍了,所以將軍的重要性馬上提到前面,而且戰場上的攻防,需要人力、物力的配合,此時組織制度的運作就要派上用場,所以佔的比例就高了。 
韓信被劉邦封為大將軍,馬上提出有名的〈漢中對〉,比較了劉邦、項羽兩個人的優劣,激勵了劉邦的信心,拉開了楚漢相爭的序幕。孔明被劉備三顧茅廬感動,馬上提出〈隆中對〉,對曹操、孫權和劉備三個人做了一番比較,也展開了三國競爭的大戲。 

❖ 選將:誰來執行? 
經過五事的準備和七計的比較,確定我有優勢之後,就要選一個可以上戰場的將軍了,如果萬事俱備,卻找不到一個可以勝任的人去執行,那這些準備也就白搭了。有一戶人家帶回一隻貓,準備要應付日益猖獗的老鼠,老鼠們聚集在一起商討對策,七嘴八舌之後,有一隻老鼠提出建議:「只要在貓的脖子上掛一個鈴鐺,以後聽到鈴鐺聲,大家就可以閃了。」老鼠們都覺得這個建議太好了,但你看我,我看你,卻沒有一隻老鼠敢去幫貓掛鈴鐺。將軍上戰場,捍衛家園,就是執行這個「掛鈴鐺」的艱鉅任務。
孫子對於「選將」有一個特別的要求,就是強調國君與將軍的理念要一致:「將聽吾計,用之必勝,留之;將不聽吾計,用之必敗,去之。」孫子認為,如果國君能認同將軍的帶兵理念,將軍才能打勝仗,並接受這個重責大任,帶領軍隊打勝仗,反之,因為不同的理念會影響指揮的一致性,雙頭馬車一定會招致失敗,將軍就不能接受這項任務。 

❖ 目標:方向在哪裡? 
「救亡圖存」是戰爭的主要目標,這個目標不能打折,所以孫子說:「計利以聽,乃為之勢。」就是指所有行動都必須聽任這個目標。 
俗話說:「不知道港灣的船,再大的風對它都沒有意義。」美國作家梭羅(Henry David Thoreau)說:「光忙是不夠的,螞蟻也很忙。我們必須自問:我們在忙什麼?」 
戰國時代,群雄並起,魏王想要攻打趙都邯鄲,成就霸業。大臣季梁急忙從旅途中折返勸阻,他告訴魏王:「我在路上遇到一位要到南方的人,卻駕車往北走,我跟他說方向錯了,他卻回答說:『我的馬跑得很快,我的盤纏很多,還有一位很會駕車的馬伕,不用擔心。』但他不知道這些條件越好,離目的地就越遠。今天大王您想成就霸業,應該取信於天下,而您卻仗著強大的軍力去攻打邯鄲,想要擴充土地,贏得聲名,這樣的舉動越多,恐怕離您的目標就越遠,就像這位『南轅北轍』的人一樣。」《西遊記》中,那個動不動就嚇得跌下馬來,魂飛魄散的唐三藏,被他的徒弟孫悟空 
罵得很難聽:「師父莫要這等膿包行麼!」但是本事很大的孫悟空、豬八戒卻動不動就要 拆夥,就要放棄西天取經,只有唐三藏意志最堅定,朝著既定目標前進,從沒動搖過,就 是這種對目標的不離不棄,才能經歷八十一難,順利取經回國,完成任務。 

❖ 執行:要怎麼打? 
目標確定,也找到了理念一致的將軍,任務就交給將軍了,成功路徑圖由紙上談兵進入「執行」階段,也就是如何佈局造勢、馳騁沙場了。戰場瞬息萬變,真假訊息難分,這也是執行過程當中最困難的地方。所以孫子特別提出一個「權」字,他說:「勢者,因利而制權也。」權就是權變。 
春秋五霸之一的宋襄公和楚國的泓水之戰,雖然他有先到戰場的優勢,但是他堅持君子風範,不趁人之危,所以當後到的楚軍正要渡河,兵法上這是最好的攻擊時機,他卻放棄了,當楚軍渡河,還沒有整隊完畢,又是一個大好的攻擊機會,他又放棄了,這一連串的錯失良機,造成最後大敗,自己還受傷,不久就去世了。這個結局,不管司馬遷如何以「修行仁義」想幫他圓這個錯誤,但錯了就是錯了,宋襄公因為不懂以權變維護國家百姓的利益,造成不可彌補的傷害,不符合孫子的作戰原則,一個固執己見,不顧國家利益的國君,如何讓人同情? 

❖ 詭道:如何弱敵? 
孫子說:「兵者,詭道也。」用兵作戰,是一種詭詐的行為,這句話說明了戰爭的特質。「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佚而勞之,親而離之。攻其無備,出其不意,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有能力作戰,要假裝沒有能力;想要用兵,要假裝不用兵;要向遠處用兵,要假裝在近處;想要在近處用兵,就要假裝從遠處。用利益引誘敵人,趁敵人混亂取勝;敵人力量充實,就要防備他;敵人兵力強大,就要避開他;激怒敵人,然後擊敗他;對敵人謙卑示弱,讓他驕傲;敵人安逸,就要讓他疲勞;敵人團結,就要離間他。攻擊敵人沒有準備的時候,打擊敵人不在意的地方,這是兵家取勝的祕訣,不可事先傳授。 
戰爭為什麼需要使用詐術?因為兩軍對戰,為了保證獲勝,一定要攻擊敵人最虛弱的地方,這叫「避實擊虛」。使用詐術就是讓敵人變虛弱的方法。 

❖ 廟算:整體評估 
「廟算」就是整體的評估,前面七項條件俱足,最後再做一個確認,這是成功路徑圖的最後一項,孫子說:「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於無算乎?吾以此觀之,勝負見矣。」戰爭不能賭,所以整體評估要在開戰之前做,而且要謹慎地做,孫子說最好在太廟裡做,太廟是安置國君歷代祖先的地方,在太廟做有莊重、隱密、安靜、可以深思熟慮的好處,也是對祖先的尊重與負責任的表現。 
得算多就是勝算多,可以出兵;得算少就是勝算少,不能出兵;無算就是沒有勝算, 那就完全不用考慮了,當然不能出兵。孫子說:「我就是用廟算來判斷勝負的。」 

❖ 雖為八項,實為一項 
孫子以廟算總結,把前面七項做綜合評估,表示勝負不是片面的算,而是整個系統的算。必須兼顧本末先後的順序,兼顧平時準備與實戰過程的變化,兼顧敵我實力之比較,並了解戰場詭道的特質,才能做出一個整體的可行性評估,以做為戰與不戰的依據。所以,孫子成功路徑圖雖分為八項路徑,但其實是一項。宋代蘇軾認為:畫竹子時胸中要有完整的竹子,然後才能下筆,他說:「當今畫竹的人,一節一節、一葉一葉地畫,哪裡還有竹子呢?」「一節一節地畫」、「一葉一葉地畫」,看不到全貌,掌握不到整體的生命力,畫出來就不會像竹子。相同地,把孫子的八項路徑圖分開看,也不能真正地掌握孫子的整體思維,必須融會貫通,胸有成竹,才能了解《孫子兵法》的精髓。 

❖ 人生的得算與失算 
《孫子兵法》十三篇以〈計篇〉開始,〈計篇〉又以「廟算」作結,可見孫子以「算」做為戰場勝負的天秤,他可說是一個戰場的精算師,但從成功路徑圖中,第二項「五事的準備」和第三項「七計的比較」,都以「道」列為第一要項來看,孫子精算的背後是以「道」為依歸的,這是關鍵,必須先確認。誠如明朝方孝孺〈深慮論〉所言:「人的智力能夠算到的東西是有限的,智力算不到的,就是天道,那才是一個大寶藏。」台南市天公廟有個「一」字匾,旁邊有一段文字:「世人枉費用心機,天理昭彰不可欺,任爾通盤都打算,有餘殃慶總難移。」所有的算計都應建立在這個天理上,如果不循此道,自欺欺人,恐怕人算不如天算,枉費心機,到頭一場空。
孟子說:「魚與熊掌不可得兼,必須捨小就大,生命和道義不可得兼,要捨生命就道義。」這是孟子的算。莊子說:「我寧可當一隻自由快樂的野雉,雖然要花很多時間找食物,也不要當一隻被養得肥肥的家雞,卻失去了自由。」這是莊子的算。兩人算得正義凜然,算得逍遙自在,可謂「得算」。 
很多人「得算」,但也有很多人「失算」,拿破崙(Napoleon)這麼厲害的角色也會兵敗滑鐵盧,項羽戰無不勝,也會兵敗垓下。韓信會算項羽,但不會算自己,會算一場戰爭的勝負,但不會算自己的一生,昧於時勢,不知道急流勇退,最後連命都保不住了,就這一點看,張良知道「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早早離開是非圈,就比他高明多了。 
大意失荊州,是關羽的失算。「機關算盡太聰明,反算了卿卿性命」,這是王熙鳳的失算。 
為什麼人生多失算?或許懂得回歸道,回歸生命的本質,才能真正的「得算」。《三國演義》卷頭歌,楊慎說:「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眾生無明,不知利害,天天計較,天天算,如流水過淺灘,嘈雜而奔忙,卻不知浪花千條終歸是水,從〈計篇〉成功路徑圖的精算,我們應該知道怎樣安排自己的人生了。 

兵法快遞
準備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沒有停止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