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行力: Take A Break 30分鐘高效能 | 誠品線上

30 Minuten: Umsetzungspower

作者 Marieluise Noack
出版社 英屬蓋曼群島商家庭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城邦分公司
商品描述 執行力: Take A Break 30分鐘高效能:待辦清單越來越長,看不到結案的一天?進度一再落後?專案做到一半要重來?做好時間管理和自我管理,把變化和意外也排入計畫!克服惰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 簡單易學,省時不費力,花最少時間獲得最大成果。◎ 30分鐘內可讀完。即使時間不夠,架構大綱與版面安排方便重點選讀。◎ 以強有力結構引導閱讀,文字清楚明白,理論融入生活,配合案例故事的印證,快速吸收實用技巧。◎ 目標導向,每章都從問題出發,刺激思考,配合頁碼檢閱,找到符合個人需求的解答。◎ 以顏色強調關鍵字,每章節還有圖示摘要,書末「快讀單元」總結全書重點,幫助理解、整理、消化,加深記憶。◎ 附有「自評表」歸納分析問題,擬出解決方案。「日常練習」或「自我實驗」的設計,將所學內容立即操作、應用與強化。待辦清單越來越長,看不到結案的一天?進度一再落後?專案做到一半要重來?做好時間管理和自我管理,把變化和意外也排入計畫!克服惰性,擺脫拖延症,讓成功手到擒來。用最短時間吸納最多知識精華30分鐘內你能學會--◎ 找出你個人的行事風格,用數字評量自己的意志、把握度、付出與收穫。◎ 規劃凸顯個人優勢的工作方式,排出執行的優先順序,確認能掌握的時間、物資和人力。◎ 鍛鍊耐力與韌性,規劃階段性目標,不斷檢驗進度與改進,腳踏實地完成計畫!你想執行一個計畫,但是計畫不是在著手之際停頓,就是卡在中途看不到結案日?許多好想法、重要任務一直掛在「待辦清單」上沒有劃掉的一天?欲達成的目標彷彿芒刺在背,讓你心生恐懼與不滿?這本偏重實務的書要告訴你執行力是怎麼煉成的。為你分析執行者有哪些類型,你又屬於哪一類,執行計畫的品質與速度如何運作得又快又好,哪些是工作時經常會遇到的障礙,如何按照自己的特性制定出合理的計畫與執行策略、克服困難、完成那不可能的任務。本書還會告訴你,好的執行計畫應具備哪些必要條件,訂出執行表有哪些關鍵步驟,什麼才是達到高績效的有效策略。系列特點:◎ 德國最暢銷系列,選題多達150種,銷量突破500萬冊◎ 網羅職場諮商專家、知名講師、超級暢銷書作家,傾囊相授◎ 《明鏡週刊》、《焦點》、媒體與電視台強力推薦◎ 德國企業最愛的員工訓練教材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瑪莉露薏絲.諾奧克 (Marieluise Noack)二〇〇三年成立了一家顧問公司,專門教導個人、團體與公司行號如何明智地行動,做對的事,輕鬆、堅定不移地達成目標。她採用「焦點解決諮商」,可協助人在短期內迅速找到問題解決之道,有效地落實計畫。■譯者簡介許嫚紅曾旅居德國數年,喜愛德文,鍾情蘊藏於這門語言之中的邏輯,以及由此建構而出的世界觀。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前言1. 你的個人策略1.1 行事風格的類型1.2 綜觀全局1.3 把「待辦」改成「我要做」2. 準備好要開始了?2.1 確認態度2.2 確認立足點2.3 確認資源3. 沒有計畫,一切是空談!3.1 規劃與事物有關的計畫3.2 制定改變行為的計畫3.3 像河流一樣迂迴前進4. 堅定不移4.1 強化耐力4.2 成功的信念4.3 進度倒退的因應之道快讀單元

商品規格

書名 / 執行力: Take A Break 30分鐘高效能
作者 / Marieluise Noack
簡介 / 執行力: Take A Break 30分鐘高效能:待辦清單越來越長,看不到結案的一天?進度一再落後?專案做到一半要重來?做好時間管理和自我管理,把變化和意外也排入計畫!克服惰
出版社 / 英屬蓋曼群島商家庭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城邦分公司
ISBN13 / 9789864771837
ISBN10 / 9864771833
EAN / 9789864771837
誠品26碼 / 2681421362007
頁數 / 144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19X12.8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內文 : 每個人擁有的資源都是有限的,不論是力氣、時間、金錢,還是精神。因此我們必須在現實考量下,將想做的事按照輕重緩急排出先後順序,然後安插進通常早就滿載的日程表裡。問題是,我們必須執行的計畫從來都不只有一個或兩個,因為不管在職場上或私人生活裡,永遠都有堆積如山的工作等著你。除此之外,還有層次更高,規模也更大的計畫:學習新事物、徹底扭轉人生的決定,或是他人或「命運」為我們做的安排。
要把這一切全都打點妥當,專心處理好每項工作,就必須仔細盤算手上的籌碼。唯有這樣,我們才能不斷朝目標邁進,順利抵達終點。其中關鍵便是綜觀全局,這一步也是做規劃前必須完成的前置作業。
這裡的重點在於:所謂綜觀全局並不是單指某個特定的視野,而是共有五種不同的切入視角,透過各個面向之間的互補與呼應,我們才能確實將計畫執行到底,因為每種方式都直接影響了另一種的成效。

 鳥瞰:這種方式呈現的視野不但全面,而且即時,能明確指出前往目標的路徑。
 見樹不見林:這種視角能夠掌握最新的,和即將發生的細節。
 重要性與動機監測:目標不見得會一直維持相同意義,同樣的,對目標的嚮往或動機也都可能發生變化。
 資源儲備:確定哪種資源是當下執行計畫最需要的,並且確認有效掌握資源儲備狀態的方法,以便及時補給填充。
 彈出式警報:用來察覺哪裡出了差錯,以及問題可能是由什麼人或什麼東西所引起的,可說是執行過程中的安全系統。

在進一步介紹這些綜觀全局的方式之前,請記得你個人所屬的行事風格。你會發現,自己採取行動的方式取決於你從哪個視角切入觀看全局。或許到目前為止,你一直習慣以某幾種特定方式掌握概況,忽略了其他面向。不過這種情況很快就會改變了!
鳥瞰
這種方式掌握的視野不但完整,而且全面:除了正在執行的計畫,目前生活裡的所有動靜也都一覽無遺。儘管我們習慣將職場上的計畫和私底下的自己切割開來,但其實應該將真實的自我一併納入考量。透過俯瞰的視角,我們可以看出事物之間如何相互連結、影響,進而發展出目標導向的策略。鳥瞰的方式能幫助我們因應無法預見的突發狀況,不僅是單純的對症下藥,更提供了一個讓人通盤思考的機會,在必要的時候做調整。
鳥瞰的好處在於能看清一切,讓我們得以分辨孰輕孰重,自行操控。
見樹不見林
我們都聽過「見樹不見林」這種說法。採取這種做法的人沒有選擇先從俯瞰角度瞭解概況,而是一開始就從細節著手,慢慢揀選出重要項目。
然而這種視角和鳥瞰一樣重要!透過鳥瞰,我們可以掌握的細節包括:在哪裡?用什麼方法?做什麼?誰來做?什麼時候?見樹不見林的目光則聚焦在影響決策與規劃的因素。至於是哪些因素,下一章會有詳細的介紹。
重要性與動機監測
並非所有計畫都同樣具有重大意義,我們對目標的嚮往或是動機也可能變化。因此,在執行計畫的過程中,必須一再停下來檢視該項任務的重要性和自己的動機。這麼一來,你就能迅速察覺,哪些目標就現階段來說更加重要。同時,你也能藉此確認自己是不是走在正確的道路上。最重要的是,即便你發現自己失去動力,也能及時找到取代的因應方案,繼續順利推進。
接著,你可能會面臨一個問題,也就是重要性和動機之間的明顯差異:某項計畫可能相當重要,不過你卻提不起勁著手進行;又或者,你對某項計畫躍躍欲試,但在整體考量下,這項計畫卻遠不如其他計畫來得重要。這種時候就該採用見樹不見林的角度,也就是進一步思考其價值:為什麼這項計畫意義重大(或無關緊要)?為什麼你對執行這項計畫顯得興致缺缺?又或者迫不及待要大顯身手?回答這些問題有助於提升計畫的價值,或是執行方式的調整,但也可能讓你做出終止計畫的決定。
資源儲備
前面已經提過,對絕大多數的計畫來說,最重要的資源無非是我們所擁有的時間、動機,以及力氣。不過有些計畫還需要其他的關鍵資源,像是經濟條件,或是同學、客戶和同事的支持。所謂資源,就是為了讓計畫順利進行必須投入的所有東西。許多人雖然擁有十足動力,卻沒有考量周邊因素,或者條件是否允許。想想我們從樹木所觀察到的:少了陽光、養分和水,樹木就無法生長。

展開計畫前,必須釐清執行計畫需要用到哪些關鍵資源。倉促起頭的後果常常是被迫中斷計畫,因為在執行過程中才發現少了重要的資源。

不過,光是在一開始確認資源完整與否還是不夠,因為執行過程中存在許多變因,必須隨時留意資源消耗的狀況,並且一再檢查,才能在必要時及早因應。
跳彈式警報
為了確保一切順利進行,最後我們要從預防的角度檢視計畫,因為「凡事總有萬一」!
很多時候,我們會在事前就擔心自己應付不來,因為一路上可能充滿阻礙,或者只要事情沒有照計畫進行,就會頓然失去勇氣。為了避免上述情況發生,從一開始就得好好思考跳彈式警報的問題:有誰或者什麼東西可以在中途發出警訊?我們又該如何因應?
設計跳彈式警報時,你必須意識到自己是其中一項重要因素。因為許多計畫失敗的原因,並不在於他人或周遭條件不允許,而是我們自己搞砸的。就這點來說,認識自己的行事風格是絕對必要的,因為唯有如此,才能找到有效的應對辦法。
跳彈式警報主要用來指出可能出錯的地方,倒不是要讓人成天為了潛在問題變得「緊張兮兮」,而只是要確保一切萬無一失,更加堅定自己繼續向前的決心——不論迎面而來的是什麼。這種設置的好處是:越早掌握狀況的人就越有轉圜餘地,思考更多應變對策;當事情發展不如預期,也可以更快做出反應。備有B計畫的人一般都老神在在,因為他們早就設想了因應措施,不致在兵荒馬亂之際才要隨機應變。他們知道:聰明的人會事先做好準備!
不過要注意:要是你的行事風格屬於需要安全感的類型,那麼任何干擾都可能造成威脅。建議在釐清干擾因素的同時,也一併準備因應的方案。如此一來,不但執行起來會更有餘裕,也能化危機為轉機。
要同時兼顧多項計畫就必須掌握所有進展的概況,不同的切入視角能助你一臂之力,順利達成目標!
把「待辦」改成「我要做」
只要談到如何達成目標,最常被提出討論的就是執行的步驟和實際上該完成的事(To-dos)。這些當然是重要的面向,不過,其實多數人都犯了一個嚴重的思考謬誤:

很多人認為,要達成目標就是一口氣列出所有待辦事項——這無異是給自己製造更多麻煩!

事實上,「待辦」(To do)所衍生的不良效應反而阻撓了目標達成:這個字眼裡暗藏了不太妙的「我還得做這件事」!這表示,要達成目標就得再努力加把勁,隨之而來的就是沉重的壓力,而壓力會逐漸引發抗拒。待辦清單越長,內心的抗拒就越強烈。這時候,與你終日纏鬥的就只剩永遠做不完的事情、人皆有之的惰性,還有擺盪在堅持與放棄之間的游移不定。這麼一來,目標反倒把人壓得喘不過氣來。如果真的想把事情做好,就必須徹底轉換原本的心態:把「待辦」改成「我要做」。只要換個說法,就能創造出更多讓人前進的動力。「我要做」帶有宣示意味,也就是和自己做一個約定,把「要去做這件事」的意志,和個人對計畫或議題的責任整合在一起。
「我決定自己要做的事!」
「我自己選擇了這項任務。」
「我要採取這一步。」

你可以利用下面這句說明有效目標的短語,以及由此推導而出的簡易公式,讓自己的動能全面施展開來:

有效目標就是SMART(聰明的):
S = 以「簡單」(simple)、積極的方式呈現(「我會做」、「我可以」)
M = 具體且可測量(measurable)
A = 有吸引力(attractiv)
R =(自我)可實現的(realizable)
T = 排定時程(terminated)★

一開始規劃任務的方式,幾乎就決定了在接下來的過程中,你會幹勁十足還是舉步維艱。不過由於我們對「我其實還得……」早就習以為常,以至於身處逆境渾然不覺。
學習用「我要做」的心態來面對那些別具意義的計畫。其實有個簡單的訣竅,就是不要再列下任何待辦事項,而是試著寫張「我要做的清單」(I-will-Liste)來取代。英文的will有「我將會」的意思,比起德文的wollen(想要)更加合適。因為想要達成目標,你將會採取必要的行動。
這份「我要做的清單」必須由你一肩扛起:你自己決定要做什麼,或者不做什麼。馬上試試看!在紙上寫下「我要做」,取代「待辦」做為清單的標題,然後具體說明:「我要做……」
就達成目標來說,個人的特質和心態是最關鍵的兩項因素。
找出自己的行事風格,並且善用其中的優勢。
如果你知道自己的缺點,就試著改善或調整。
綜觀全局很重要,能讓你輕鬆無慮達成目標。
把「待辦」改為「我要做」,因為「我要做」聽來有宣示個人強烈動機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