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譯韓非子: 領導者的經營聖經 | 誠品線上

超訳韓非子: リーダーの教科書

作者 許成準
出版社 知己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超譯韓非子: 領導者的經營聖經:新世紀商業戰場,孔子擺一邊,孟子拋後面,韓非擺中間;該是「法家」當道,教你如何利用人性縱橫商場,無往不利!《韓非子》的箇中魅力,連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新世紀商業戰場,孔子擺一邊,孟子拋後面,韓非擺中間;該是「法家」當道,教你如何利用人性縱橫商場,無往不利!《韓非子》的箇中魅力,連始皇也瘋狂!利用《韓非子》透澈人心的精隨,一本在手,受用無窮!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爭鳴大放,法家也名列其一。他們認為,人類的行動往往「被慾望與利益所驅使」;就像肚子餓就會想找東西吃、疲倦了就想休息、會被懲罰就避免去做、若有獎賞就積極進取……善用人類容易被利益奴役、恐懼責罰的心理狀態,引導、統理部屬是最容易上手的方式。透過古籍經典全新解讀,讓韓非子飛越時空,教授組織管理的超級密技!本書將韓非子的領導者超級祕笈分成十大部分:Step 01領導者必須先掌握的自己的權限Step 02領導的關鍵是善用人類的本性與慾望Step 03容易被利慾薰心的人,就要利用賞罰來使役Step 04建立完善的制度與原則,才能使人臣服Step 05讓部下與團隊的利害關係一致,才能共同跨越困難Step 06拉高警戒心,別讓小人有任何乘虛而入的機會!Step 07培養用人的眼光,建立有效率的團隊Step 08一己之力是有限的,要讓「法」策動他人替你辦事Step 09掌握情報讓領導者如魚得水Step 10如何與同事建立關係◎ 歷史經典的全新解說,當古代的名人遇上現代的企業團隊,將會迸出什麼驚奇的火花?集法家學說大成的《韓非子》,其思想與現代領導學有許多不謀而合之處,另外,《韓非子》也運用了大量譬喻、例證,讓讀者能夠快速了解其思想意涵◎ 作者許成準在解說中,加入許多淺顯易懂、人們知之甚詳的經濟、社會事件為例子,帶領讀者將古典思想代入現代社會,讓思考方式更加深化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許成準西元2000年於KAIST(國立韓國科學技術院)工學研究所畢業。因有遊戲製作、VR系統製作、裝置藝術等多樣經驗,也涉獵組織運作、領導學的研究,在食用商業與領導相關的著作等身。著名的作品有:《超譯 孫子兵法》、《超譯 君主論:向馬基維利學習帝王學》、《超譯 論語:向孔子討教處世之道》(書名皆為暫譯)等書。■譯者簡介Mofu 茉芙熱愛日本文化的譯者搭檔,曾於日本企業擔任口譯員、隨行翻譯。為了挑戰自我,縱身跳入文字翻譯的奇想世界,從此流連於譯界,無法回頭。尤愛文學小說、輕小說、散文、傳記、旅遊文學。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前言第一章 權力對領導者而言至關重要擁有權力,便能居處上位「法」與「術」,而後生「勢」領導者的行動,其後盾為地位與權力沒有權勢則無法成為領導者別樹立不必要的敵人從正評中製作盾牌抵禦責難獲得權力的秘訣Tips光憑努力是無法獲得回報的第二章 利用制度管理一般大眾政治意指治理「平凡人」的方式法,護國之器也以人類的本性治理天下以責罰與獎賞使役人民確實實行法治方能安定國家一己之力是有限度的高端、普通、差勁的領導者杯水車薪是無稽之談多數人厭惡依法統治不利用法理統治國家,則奸臣橫生Tips人治與法治第三章 使役人們的是獎賞與懲罰嚴峻的賞罰制度能使國家強盛嚴刑峻罰,將會是最受用工具從輕量刑只會讓人心存僥倖以刑制刑建立清楚明白的賞罰制度指使部下法眼無霾及時處罰才是上道Tips人類被恐懼所驅策第四章 法則要這樣建立!法如明鏡,映照萬物比起箭矢,以網捕鳥才是上策鑽漏洞者必定存在革新陋習與陳規勢在必行制定通俗易懂的法則根據立法而獲致成功,是耗費時間的不能只取制度的益處廉直之人不可求,要求人才清廉才是正道Tips人們遵從規矩的理由第五章 組織與下屬的利害關係一致化領導者與下屬的利益相悖僅利用利害關係區使他人行動以利益使役他人(1)以利益使役他人(2)只要能獲得利益,也甘願做討厭的工作領導者要充分掌握人心的動向防範奸邪於未然接納人的本性Tips加班的益處第六章 領導者應對下屬提高警戒下屬掌握的權力為亂源所在只能留下無能部屬的流程居酒屋前的猛犬將眾多意見互相檢討與比較制定責任的範圍,禁止越權行為透過測試,觀察下屬是否值得信賴Tips人類的好惡第七章 團隊在何種情況下會面臨失敗別再紙上談兵,正視現實吧依賴仁義與慈愛會招致滅亡過度信賴下屬的領導者很危險過分溫柔的領導者很危險貪圖小益,失以大利別錯過使組織毀滅的前兆鷸蚌相爭,兩敗俱傷大國的統治,要像烹魚一樣Tips不敗領導者的抉擇方式第八章 任用人才與識才的眼光錄用的人才會左右組織的命運用人不能單憑表面印象相同事情可能蘊含不同動機B級的人才不會帶來A級的人才權力不是智者的專有物比起獲得人才,如何用人更為困難在必要時刻借用凡人的智慧Tips《法》等同機械,《術》是使用方式第九章 必須確實掌握情報的理由君王掌握情報的方法領導者不能暴露真實的想法領導者別人下屬爬到頭上領導者應要了解當下的狀況壞事就是壞事犯錯沒有向上傳達是不對的忠言總是逆耳Tips上司開的無聊玩笑話第十章 下屬對待領導者的應對方式無法獲得信賴就無法提供建議手腕高明的人能取得對手的信賴比起自知,要讓他人理解更難利用他人的真心話說服他人言行會根據關係而產生相異評價盡力的人犯了小錯,評價仍會上升失去信賴是件再簡單不過的事別留在一個不需要自己的團隊後記

商品規格

書名 / 超譯韓非子: 領導者的經營聖經
作者 / 許成準
簡介 / 超譯韓非子: 領導者的經營聖經:新世紀商業戰場,孔子擺一邊,孟子拋後面,韓非擺中間;該是「法家」當道,教你如何利用人性縱橫商場,無往不利!《韓非子》的箇中魅力,連
出版社 / 知己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4433865
ISBN10 / 9864433865
EAN / 9789864433865
誠品26碼 / 2681539257004
頁數 / 192
開數 / 25K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內文 : 前言

「若是能見到這本書的作者,便死而無憾。」
中國歷史上首位一統天下的秦始皇,一邊手持書卷,一邊如此嘆息道。
而那本書正是你現在拿在手中的《韓非子》。
能讓秦始皇這般大人物如此讚嘆不已的《韓非子》,究竟是怎麼樣的一本經典呢?
在這邊跟各位分享一個小故事。
有一位講師,他演講的對象都是各個企業的經營者,每當他跟經營者單獨兩人談話的時候,必定會向對方提出這個問題。
「如果要你選一本古典文學當作經營聖經的話,你會選哪一本?」
大家總會不約而同地回答:「《孫子兵法》吧。」或說:「當然是《論語》!」
確實《孫子兵法》或是《論語》在現代的經營者之間都算相當有名的古典文學,不過這位講師想要了解他們真正的想法,於是他會接著這麼問。
「你真的會選這本書嗎?請老實告訴我,我不會告訴別人的。」
對方會稍微停頓一下,才緩緩回答:「……其實是《韓非子》。」
這樣回答的經營者,令人意外的占了絕大多數。
經營者們會試圖隱瞞也不是沒有原因的。《韓非子》和孔子強調仁義以及慈愛被彙集而成的《論語》不同,寫下《韓非子》的韓非是位提倡嚴令統治的思想家。
在《韓非子》中,光是描寫一個組織的領導人該如何掌握權力,就占了不少篇幅。因此,同樣以澈底的現實主義廣為人知、義大利尼可洛•馬基維利著作的《君主論》,也使兩者經常被放在一起比較。
相較於孔子給人溫順的印象,韓非子給人較為冰冷的形象,這也並非難以理解了。對於經營者而言,不願在大庭廣眾之下表示自己喜歡《韓非子》,無非是想避免替自己塑造出「冷淡、嚴肅」的印象。為此,只能表面上向他人表示自己愛讀的書是《論語》、《孫子兵法》,而私底下卻奉行《韓非子》的思想。
韓非子(公元前280~233年),將法家的思想集大成的人物。《韓非子》一書並非由他一人所完成的著作,還有許多韓非子學派的學者也參與其中,才誕生了這本法家理論的曠世鉅作。光是憑靠這本書就能深入了解他們主張的法家思想。
在中國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爭鳴大放,其中之一就是法家。
在西元前五世紀,各種思想不斷如雨後春筍般出現,也誕生了不少名留青史的思想家。各國的君王為求在亂世中安頓國家,不斷向思想家們尋求優秀的統治方式,因而形成了「諸子百家」、「百家爭鳴」的盛況局面。
較有代表性的思想家有孔子、莊子、老子、韓非子等等,他們各自的學說則被分類為儒家、道家以及法家。當時迎來全盛時期的儒家,最大的對手就是法家。
許多的君主都爭相採用奉行法家思想的學者,因為法家的學說比起任何一種統治理論都更能達到富國強兵的目標。法家正如其名,強調以法治理,簡單來說就是要「系統性的管理」。
「只要先有一個良好的系統機制,接著完全按照這個機制去運轉的話,就算不是領導者或是非常有能力的人,也能夠讓這個組織成功。」這就是法家的思想家們最基礎的想法。
相較於對手儒家,法家的特點更易於理解。
儒家主張的統治理論是透過禮儀或是社會規範來表現出「仁義」,這樣才能治理好國家。換句話說,領導者必須要先樹立良好的榜樣,才能夠感化下屬。領導者對底下的人表現出仁義、慈愛的態度,這樣一來他們也會以忠誠來回應領導者,進而創造出一個良好的循環,這就是最終目的。也就是說,儒家的理論是建立在「性善說」上:人性本善,只要用仁義去接觸,一定能喚醒下屬的善良本性。
但法家的理論卻是建立在「性惡說」上,與儒家完全相反。
法家認為,說到底人類就只是「為了欲望與利益才會行動的存在」。簡單來說,就像肚子餓就會想找東西吃、疲倦了就想休息、會被懲罰的事情就避免去做、想盡辦法獲得獎賞。所以壞事就用懲罰來禁止、利用對獎賞的渴望來引導他人的行動,用這樣的方式來統治。法家認為善用人類的本性,這樣的做法是最自然的,在他們的眼裡看來,用「仁義」來統治有違人類本性,說是偽善也不為過。
在儒家之中,有位叫荀子的思想家也同樣主張「性惡說」。不過他認為人還是可以經由教化而改變,這點倒是與孔子等人的想法毫無二致。所以荀子的想法雖然在儒家中獨樹一格,仍被分類在儒家。
其實韓非子在年輕時,曾是荀子的弟子。對於人類本性的想法雖與荀子相同,但對於本性的處理對策卻與其師想法不同。法家的理論認為,不該去改變人類的本性,而是利用人類的本性去統治。
若儒家的做法是教育人們「不可竊取他人之物」,那「毫無例外的嚴懲犯人」「對於告發者給予獎賞」,就是法家的做法。當然藉由教育來提高民眾的水準也是相當重要的政策,不過眼下要防止東西被偷的話,哪種做法比較有效、比較有可行性,就不言自明了。
在信奉《韓非子》之中最有名的人物,就是在本書一開頭被提及的秦始皇。
當時秦始皇與韓非子相遇,正巧是他將呂不韋給流放、要準備稱霸全中國的時候。話說回來,秦國本來就是個重視「法」的國家,對本身就抱持相同想法的秦始皇而言,理解這套理論輕而易舉。
秦始皇十分想讓韓非子加入自己麾下,於是他暗自盤算,對方既然身為韓國的貴族,那麼若有發生什麼事情,勢必會被當成和平使者派遣而來,因此秦始皇佯裝要向韓國進攻。果然不出所料,韓非子做為使者被派來並且覲見秦始皇。秦始皇終於見到韓非子,自是龍心大悅,但當時非常受秦始皇重用的李斯以及姚賈,這兩位重臣卻認為自己的地位會因韓非子而受威脅,最終讓他背負汙名,逼他走上絕路。
但韓非子死後,並未讓秦始皇放棄法家,反而更變本加厲的想要消除法家以外的思想,他下令把其他思想:如儒家等等的相關書籍給燒毀、並大肆屠殺那些學者們,這一連串的行動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焚書坑儒」事件。
儘管秦朝帝國最終因皇帝自身的惡政而趨向衰落,不過再怎麼說,他也是歷史上第一位信奉法家,並且統一了廣大中國大陸的皇帝,光是這點就足以替《韓非子》的實用性以及統治理論背書了。
《韓非子》這本書物最初是寫給想要治理好國家的君王,不過其內容直接放到現代工作上來運用也是通用的。身為經營者,不論企業規模大小都一定擁有下屬。若是想要閱讀一些與領導能力相關的教科書的話,那就參考看看最古老聖經《韓非子》吧。
實際上《韓非子》共有五十五章節,始於給君王的忠告、法與賞罰、引用古文、對儒家的批評等等內容非常充實。由於《韓非子》是經由許多人的協助才完成的,所以章節前後的連貫性並不大。另外,若非對春秋戰國時期有一定的了解程度,有些部分在閱讀時可能會較難理解。
因此,本書《超譯韓非子》特將原文的內容依照主題再次分類,重新編排成十個章節。並且為了讓各位讀者更容易理解,除了翻譯得更簡單以外,也會帶入一些現代商業的案例進行更詳細的解說。
筆者至今為止也有替《孫子》、《論語》、《君王論》等多數古典文學研究翻譯,但是從未見過像《韓非子》這般得以在現實生活中「派得上用場」的書籍。
誠摯希望這本書能夠在各位讀者的人生中成為一本有用的書。

內文摘文

第一章  權力對領導者而言至關重要

翻閱長久以來人們所熟讀的諸子百家之書,總是記載著摒棄野心的美德。然而,韓非子卻光明正大地推崇「在上位者勢必要有野心」的想法。常言道:「沒有權勢的話,就難以有所成就」、「再有能力,沒有權力就無從發揮」等……
把《韓非子》與尼可洛‧馬基維利的《君主論》相互比較之後,前者更有這樣的傾向,君主抱持著野心並非全然都是負面效果,反而該說是件理想的事。
本章主要針對權勢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取得權力的手段加以說明。

◆擁有權力,便能居處上位【功名篇】

再有才能而沒有權勢,即便是賢能,也無法統帥非賢德之人。僅僅一呎長的木頭,扎根在高山上就能俯瞰深壑,並非樹高木巨,而是有了生長在高處的優勢。
誠然,連往昔的暴君──夏桀都能成為君主統治天下;才德如堯的在上位者,如果沒有權力,連三戶人家都無法治理。

「那個人明明就很優秀,為什麼安於卑微的地位呢?」不管是誰,周圍或多或少都會出現這樣的人。或者相反地,你是否也曾對某個人抱有:「為什麼那麼無能的人,僅僅只是掌控權力,就能坐擁崇高的地位?」這樣的疑惑呢?
比起能力強弱,一個人能否握有權力,最重要的是他對於權力的渴望程度。
美國理工系著名大學麻省理工學院(MIT)也懊惱地聲明「畢業生們能力相當優秀,但卻都才高低就,沒有在適當的位置,對應他們的能力」。
多數人只想繼續待在自己的專業領域裡深入研究,不諳政務似乎也是可預見的結果。
話雖如此,比起失去掌握權力的機會,放棄成為具有影響力的人,對於社會來說或許更是種損失;就算他們再怎麼天資聰穎,對於人文學科的研究或是領導能力所下的工夫仍遠遠不足。
「要待在多低的地位我都無所謂,只要能繼續在這個領域盡力付出就好了」、「我對升遷沒什麼興趣,我只想要安於現狀」……這種思維模式作為美德或許是被人稱頌的,但也可能是統治階級為了方便管理,而灌輸給我們的固有觀念也說不定。千萬不要忘記這個重要的事實:只有野心勃勃的人才能成就大事。

◆「法」與「術」,而後生「勢」【定法篇】

曾有人詢問韓非子:「申不害與商鞅的理論,何者才能為國家帶來益處?」
韓非子回答他:「這個問題是無從比較的。如同你問我『衣服與食物之於人,哪一個比較重要?』是一樣的。申不害主『術』,商鞅主『法』。『術』是根據賢人的才能授予官職,以績效論賞罰,這是一國之君最重要的權能;『法』則意指政府明文頒布的律法,論功行賞,犯法則處以罰則。兩者都是帝王統治天下必備的條件,缺一不可。

韓非子之所以被當成法家思想的代名詞,正因為他作為法家最後一位思想家,並且是將法家理論發揚光大的人物。而在韓非子之前的法家,共分為三個系統。
首先是商鞅所重視的「法」,這是根據「法律體系」實施的統治。
第二個是申不害主張的「術」,簡單來說便是「選用合適的人才」。
第三個則是慎到推崇的「勢」,也就是「掌控權力,並且維持自身地位」。
舉例來說,一間餐廳的主廚要求廚房人員必須遵守調理的流程、食材的管理方法、收拾善後的作法,諸如此類的規定,這就是所謂的「法」;而挑選出擁有良好衛生觀念、擅長料理並且認真的廚房人員,這就是「術」;擁有給予廚房人員獎金還是懲處的決定權,則是主廚所掌握的「勢」,這也是本書最初論述的部分。在毫無權力的情況之下,是無法將「法」及「術」運用自如的。
不管是哪套作法,對於一個組織的運作而言都是不可或缺,因此去理解韓非子為何會說「這沒辦法拿來比較的」,並非難事。

◆領導者的行動,其後盾為地位與權力【難勢篇】

慎到曾言:「飛龍騰雲,盤蛇駕霧,然而一旦雲開霧散,他們便因失去騰空飛行的憑藉,而淪落為蚯蚓、螻蟻之輩了。
同樣地,賢能之士之所以屈服於愚鈍之人,正是因為愚者掌握權力、地位崇高使然。我從而得知,權勢足以依賴;道德與智慧則不足以讓人臣服的。

翔龍是人類憑空想像的生物,祂的能力依據不同的國家也沿伸出各種設定,然而這裡所指的龍,是乘著雲朵在空中翱翔的龍。龍因為有了雲的依憑,才得以在空中飛行;一旦萬里無雲,龍也會從高空墜落,只能像蚯蚓般在地面蠕動。不用說,龍意指優秀的人,而雲則是權力的比喻。
說到權力,大部分的人首先會聯想到公司的執行長(CEO)或是政治家;然而,其真面目就是在生活中常見的「主導權」。舉例來說,就算是組成人數寥寥無幾的搖滾樂團,握有主導權的人也算是領導者。
世界知名的重金屬樂團「金屬製品」(Metallica)之所以能夠走到今天,正是因為身為鼓手的拉爾斯‧烏爾里希確實發揮領導者的能力。事實上,烏爾里希的演奏技巧遠遠不及他的高名氣。樂團組成之際,擔任吉他手的詹姆斯‧海特菲爾德就曾以「他演奏得太爛」為由,拒絕加入樂團。烏爾里希也承認,自己作為一名鼓手,實力的確稱不上一流;且身為一名由卓越的演奏家所組成的樂團之領導者,包括自己與周遭的人們卻認為他的演奏實力尚待加強,這點著實有趣。
但這樣的情況卻其來有自,除了「金屬製品」樂團創始之初,是由烏爾里希找齊所需成員以外,他也身兼樂團的會計。他憑藉著這兩點獲得了主導權,時至今日他在樂團裡仍擁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這個案例明顯地告訴我們,「勢」與個人能力無關,而是主導權的問題。

◆沒有權勢則無法成為領導者【內儲說篇】

中山國的宰相樂池,曾率領百車出使趙國。出發時,他挑選了一位才能出眾的食客,交由他全權領導,但列隊卻在途中就分散騷亂了。
樂池問:「我如此信任你的智慧,將領導權交付予你,但這下子又是怎麼回事?」
食客回答:「我想您並不懂統帥眾人的方法。在您一眾食客中,我年少位卑;身分低下的人指揮身分崇高的人,會引發混亂是理所當然的事情。若,您也同時授予我行賞責罰的權力,人們定然遵從我的指揮。」言罷,便辭別樂池。

我曾經遇過與原文非常類似的事情。
某家遊戲公司碰上了一個相當棘手的問題,那便是程式設計師們不肯聽從團隊領導者的指揮。雙方意見大相逕庭,設計師們屢屢和團隊領導者產生口角。最初,公司認為是領導者的領導能力有問題而將他替換掉,但是這個問題卻始終存在。
於是我向遊戲公司的社長提出建議,請他嘗試看看「先設定好每個團隊的年薪總額,再由團隊領導者分配設計師們的年薪」。結果非常成功,再也沒有人忤逆領導者。賦予領導者賞罰的權限,藉由這樣的方式才終於確保了他的權勢。
誠然,這只是非常手段,若要持續應用,則必然要有相應的配套措施。然而當時,能夠瞬間解決這個困擾公司已久的問題,也是個不爭的事實。
一個組織在委任幹部時,最常犯的錯就是,儘管提高了他的位階,卻沒有給予他該擁有的賞罰權限。雖說是團隊的領導者,若只是有名無實的職稱,那麼終將會出現無法認同他、爬到他頭頂上的人。
不管多強勢的人,一旦知道自己薪水任由對方擺布,也就不敢輕舉妄動了。除了控管薪資的方法,還有許多賞罰的方式。就像這個例子,人們經常以為是領導能力的問題,其實大多數只是領導者的權限問題罷了。

◆別樹立不必要的敵人【解老篇】

這個世界的凡人眾多,而聖人稀少。
少數無法戰勝多數,是必然的道理。
與天下的多數為敵,絕非明哲保身以求長壽的道路。因此,聖人勢必謹慎行事,非動干戈。

俗話說得好,「寧得罪君子,莫得罪小人」。
所謂的小人意指庸俗之人。若是不慎得罪君子,他可能會寬宏大量的諒解你的行為,但小人就絕對不會原諒你了。他們只要稍微覺得自己的利益受侵犯、或是遭受到侮辱,就會永遠咬著這件事不放,等著隨時報復你也說不定。
話說回來,作為一名任憑他人予取予求、面對無理要求也沒辦法說「NO」的人,應該是件蠻令人困擾的事情。最好的方法就是讓自己成為「按自己原則做事」的人。如果照著一定的原則做事,在小人眼裡看來,你的行動就很容易預測;既然能夠預期到你的下一步,就算無法達成他們的要求,也不至於心懷怨恨。這是成為一位優秀領導者的條件。
有一位時事評論家在電視訪談節目爆紅之後,工作邀約如雪片般從四處飛來,行程表也滿到難以控管。在他成名以前還不成問題,但聲名大噪後一切卻開始走了樣,從未間斷的電話不僅為日常生活帶來困擾,甚至因為時間無法配合而推託掉工作時,還會被人揶揄:「成名後就開始耍大牌了呢」。
他意識到不改變現狀的話,討厭自己的人只會繼續增加、名聲也會持續下跌。
於是他訂下規則,面對演講或者撰文的邀約時,先以郵件將自己閒暇的時程表開誠布公;倘若時間上能夠相互配合,則在詢問報酬後,再評估是否接受這份工作。
正因為平等的對待每個人,再也沒有出現任何抱怨的聲音。
就算無法回應所有的要求,避免與人為敵的方法比比皆是。

◆從正評中製作盾牌抵禦責難【內儲說篇】

如果箭矢從一個明確的方向射過來,就用鐵板製作一道障蔽,只朝著那個方向全力抵禦便行;假如箭矢從四面八方而來,就必須建造全方位無死角的鐵壁防禦。
君主也如同防禦各處而來的箭矢一樣,敵人並非一眼可見,所以更該做好萬全的防備。

思想家‧孔子的弟子們將尊師的教誨彙編成冊的《論語》之中,留下名為叔孫州仇的人物對孔子口出惡言的記錄。孔子好說歹說也是被世人評價為「世界四大聖人」的人物,即便在中國當時的朝代,他也是聲名遠播的聖賢,就連這樣的人物也會遭人惡言相向,這點相當值得深思。
像孔子一樣的聖賢都會與人結怨,更何況是平凡人類的我們,要完全不立樹敵的活下去,猶如天方夜譚。在原文中,韓非子以「從四面八方而來的箭矢」比喻的是來自眾人的毀謗和忌妒、以及責難…等。尤其成為引領眾人的領導者時,更容易遭遇這樣的狀況。
那麼該怎麼預防呢?唯一的方法就是,提高周遭的人們對自己的評價。若是在周遭的人之中,討厭我、喜歡我的人各占百分之五十的話,那可能有點危險;相反地,若是厭惡我的人占百分之二十,而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喜歡我,那情況會變得如何呢?就算那百分之二十的人朝著我放箭,必定會有人跳出來打抱不平說:「他才不是那種人!」
話說,若是博得良好的評價而四處取悅他人,這樣的做法反而會引起反效果。除了會出現待人不公的控訴外,身為領導眾人的上位者,做這些事情也太費力了。所以正確答案和前項一樣,只要按照自己原則處事即可。
照著明確基準的原則去對待他人,就不會出現控告待人不公的人,更能夠取得信賴。如此以來既能夠避免得罪他人,不行諂媚之事也能獲得正面評價,面對他人的不正當攻擊時也能藉此保護自己。

◆獲得權力的秘訣【說林篇】

魏國的周趮對著齊國的宮他說道:「替我向齊王轉達『若能假齊國之力,幫助我獲得魏國重用,我就按照你(齊王)的想法治理魏國吧』!」
宮他如是說:「這可不成。這種說法只是向我王暴露你在魏國無權無勢,我王絕不可能大費周章地幫助一位在魏國毫無權勢的人,以致於招惹魏國的怨恨。倒不如這麼說:『只要齊王將他的期望告訴我,我就會按照他的想法有所作為』如此一來,齊王肯定會認為你是魏國的掌權者,更甚者同時獲得齊國與魏國的助力對吧。」

雖是有點骯髒的手段,不過這邊說明的,便是獲得「勢」的訣竅。
「勢」,誠如雪人;一個看起來毫無權勢的人,不會有人願意對他言聽計從,但換成看起來相當有權有勢的人,在他的周遭會源源不絕地出現願意協助他的人,並且讓他的勢力愈來愈龐大。舉個比較極端的例子:若是在A地得到的權力,也能夠在B地獲得認同,那就等於輕鬆握有兩倍的權力。
有種詐騙手法被稱為「龐氏騙局」;這種詐騙手法先是宣稱高獲益的投資方式,勸誘被害者出錢投資後,再利用資金支付利息給被害者們,於此同時又一邊引誘更多的人出來投資。一旦親眼目睹有人確實從中獲取利益,難免萌生自己也來投資看看的想法,「龐式騙局」就是利用這樣的心態,吸引更多的人投資。
史上最高詐騙金額的「龐氏騙局」,出自一位名為伯納‧馬多夫的男人之手,據聞總額高達五兆日幣,也另有六兆日幣的說法。
馬多夫先是成功說服電影導演史蒂芬‧史匹柏,以及演員的凱文‧貝肯出錢投資,並且打著兩人的名號去詐騙更多人。令人訝異的是,被害者名單之中竟包含蘇格蘭皇家銀行以及野村證劵,甚至還有許多大有來頭的日本保險公司。
他頂著那斯達克證券交易所(NASDAQ)董事長的頭銜,四處對史蒂芬‧史匹柏等頗負盛名的名人或是金融專家設下騙局,係因他將已身擁有的權力,充分地應用在詐騙的手法上。
雖是罪不可赦的犯法行為,但在知曉權力本質的事情上卻是很好的案例。

(tips)光憑努力是無法獲得回報的

普遍而言,我們稱頌不拘泥於權力與致富的人品德高尚。比起執著於名譽等物,更該專注於自己該做的事情上;這種說法對孩子的教育也許不壞,然而,長大成人後若是落入了相同的思維模式裡,則不能指望自己能夠以領導者之姿獲得成功。成就大事以至於對社會造成一定影響力的人們,也都曾為了獲得權力而勤奮不懈,無一例外。
例如,身為慈善事業家赫赫有名的世界首富比爾‧蓋茲,他的成功並非待在自己的領域中一點一滴努力而來,而是為了獲得更堅實的權力與財富,不斷鬥爭的結果。
那股慾望不能只針對競爭對手,也該指向自己的至親。比爾‧蓋茲與好友保羅‧艾倫創立了微軟公司,最初兩人的持股比雖為50:50,在公司上了軌道以後,比爾‧蓋茲不斷向董事會強調自己之於公司的貢獻程度,並持續爭奪保羅‧艾倫的股權,最終兩人的持股比變成65:35。比爾‧蓋茲主張的根據在於,程式語言「BASIC」被成功地移植,成為公司的受益源;但相較之下,更加重要的作業系統「MS-DOS」問世的艾倫,才是微軟的最大功臣。
簡言之,比爾‧蓋茲能夠比起保羅‧艾倫掌握了更強勁的權力,倚靠的並不是自身的能力,而是受權力的渴求所驅使。從而可見,比爾‧蓋茲的成功不單單只是埋頭苦幹,他更是積極地企圖獲取相應的報酬。這也展現了:徒有實力,不見得能成就相符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