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當代教育社會學 | 誠品線上

圖解當代教育社會學

作者 施信華
出版社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圖解當代教育社會學:一、系統化圖解教育社會學,脈絡化貫穿古典與當代二、旁徵化社會學與教育學,博引化教育議題與實務三、推廣化教育系所學習者,效能化準備教檢與教甄教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一、系統化圖解教育社會學,脈絡化貫穿古典與當代 二、旁徵化社會學與教育學,博引化教育議題與實務 三、推廣化教育系所學習者,效能化準備教檢與教甄 教育社會學乃學習教育學門之基礎性、理論性、實務性與綜效性之學科,但若以教育學看待社會學恐未達其精髓之鑰,倘以社會學看待教育學又恐未能貼近教育現場與實務。加上教育社會學其理論基礎與古今交錯之眾家理論甚繁,倘單以教育社會學理論觀察教育事件、評析教育議題而未能與時俱進,因而讓學習者摸不著邊際,而徒呼負負。今以《圖解當代教育社會學》一書,集作者於國中、高中、大學任教二十載的教育實務經驗與心得,提供參考。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施信華現任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師資培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 (2011年〜迄今)臺中市110年國民中學候用校長 (2021年〜迄今)臺中市立大甲工業高級中等學校數學科教師 (2018年〜迄今)經歷社團法人臺灣數學計算機教育學會籌備處發起人 (2017年)臺中市立東山高級中學教務主任、總務主任及圖書館主任臺中市立豐南國民中學教務主任、學務主任及資優班教師中華民國斐陶斐榮譽學會榮譽會員 (2009年)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與技術學系哲學博士Ph.D. (2009年)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第1章 教育社會學基本概念 第2章 教育社會學理論基礎 第3章 教育與社會化的發展 第4章 教育與政治關係 第5章 教育與經濟發展 第6章 教育與文化影響 第7章 家庭、階級與教育 第8章 教育機會均等的實踐 第9章 學校文化與組織變革 第10章 教師社會學的發展 第11章 教學特質的分析 第12章 課程社會學的分析 第13章 性別平權教育與族群教育 第14章 社會變遷與教育改革

商品規格

書名 / 圖解當代教育社會學
作者 / 施信華
簡介 / 圖解當代教育社會學:一、系統化圖解教育社會學,脈絡化貫穿古典與當代二、旁徵化社會學與教育學,博引化教育議題與實務三、推廣化教育系所學習者,效能化準備教檢與教甄教
出版社 /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5225438
ISBN10 / 9865225433
EAN / 9789865225438
誠品26碼 / 2682007222005
頁數 / 240
開數 / 20K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3X17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內文 : Unit 1-1教育社會學的重要性
教育在人類社會發展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也是國家整體社會進步的基石之一,社會有無窮的動能推進教育的發展,而教育穩定與持續的進步,是整體社會永續發展的基因。聯合國開發計畫署(The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 UNDP)指出:「永續發展的基本目的,就是創建一種能夠使人長期享受健康和有創造性的生活。」
一、教育提供社會需求的重要性
進步的社會結構,提供「基本人類需求」(basic human needs)、「社會福祉」(foundations of wellbeing)及「機會」(opportunity),教育提供並滿足了上述三種需求。因此,教育社會學是探討教育與社會之間相互關係的科學,是運用社會學的觀點,評析教育制度與現象,並充實社會學與教育學理論與實務,藉以提升教育品質,促成社會進步。雖然,教育社會學是一門介於教育學與社會學的邊際性學科,但其重要性在於能夠發現教育問題,提出解決教育問題的方法與策略。
二、社會促進教育品質的重要性
教育社會學除了從社會學的角度掌握教育的現象,亦將理解教育的焦點對準在社會的因素上,透過教育社會學能夠對於各項公共議題提供一種整合性的思維。因此,不論每個生命個體社會化過程、國家權力於教育場域的彰顯、教育與經濟的發展、家庭與階級複製的議題、教育機會均等,對於教育改革的推動與實踐,再再都顯示,教育社會學舉
足輕重的學科地位。
三、教育社會學為教育理論的重要基礎
教育社會學是探究教育與社會之間相互關係的學科,運用社會學的觀點與概念分析教育相關議題,以充實教育學與社會學的理論,並以此提升教育品質,促進社會進步。因此,教育社會學的研究與知識可提供教育決策者重是影響教育的社會因素,並且教育社會學的知識可以幫助教育工作者了解其自身的角色與任務。教育社會學的研究領域相
當廣泛,從教育目的、學制系統、學校組織、課程內容、教學方式、教師社群,到教師角色與地位、班級活動、師生關係、學生次文化、評量與考試等,甚至當前的教育改革等議題,都是教育社會學的探討與研究的對象。
四、 教育社會學在鉅觀與微觀面向的重要性比較
(一) 鉅觀的重要性
1. 教育制度存在社會結構的限制。
2. 教育目標的爭議與社會的期望。
3. 社會階層影響教育機會不均等。
4. 社會變遷左右教育改革的方向。
5. 社會化歷程與學校教育的不足。
(二) 微觀的重要性
1. 學校的科層體制存在各種角色的合作與排斥。
2. 學校的願景、文化影響校長領導與課程發展。
3. 學校正式課程與潛在課程是教學內容的實踐。
4. 班級組織與經營深刻影響學生的生活與學習。
5. 教師教學的策略與作法影響教育品質與創新。

Unit 1-2社會學觀點的教育學
社會學(Sociology)是研究社會的一門科學,所以學術界也將研究社會現象及議題的部分,泛稱為社會科學(The Science of Society)。社會學的本質有社會中的個人、社會結構、社會變遷、社會問題及社會控制等面向。社會學的研究在於現代社會中的各種生活型態,或是當前社會的演進過程,不但注重描述現況,也關注社會變遷。因此,社會學之於教育社會學可說是運用社會學的觀點分析教育制度,進一步能解決教育問
題,最終能夠提升教育品質,促進社會發展的重要理論與實務之基礎。
一、 法國人孔德(A. Comte)是社會學的濫觴
孔德認為人類知識的進化從神學演進至玄學,爾後至科學,其主張用科學驗證的方法,以客觀的方式對於社會現象進行分析與解釋,也是將社會學成為實證科學的開始,人稱社會學之父。
二、 英國人斯賓塞(H. Spencer)的有機比擬論
斯賓塞把達爾文的生物學充分應用在社會學和教育哲學之中,其認為人類歷史與社會一直在進化,而且也遵循「物競天擇、優勝劣汰、適者生存」的進化法則。在生存競爭中,每一個體都應當主動去適應環境,能更好地適應環境與社會,比不能主動去適應社會更易於存續和發展,而他的學說也影響了涂爾幹的思維。
三、 法國人涂爾幹(E. Durkheim)的社會分工論
涂爾幹描述社會團結與社會分工為一種社會現實,而分工是指兩個人以上存在連帶感,分成「機械」與「有機」兩種,泛稱集體意識。道德能維繫集體意識,而法律是藉由道德的實踐性而維持團結的方式。其終身致力於改進教育體制,主張教育型態會隨社會的環境而變化,所以教育制度和社會制度有著密切關聯,因此,人稱教育社會學之父。
四、 德國人馬克思(K. Marx)的經濟決定論
馬克思主張社會是在統治階級與勞動階級間不斷的階級鬥爭中發展而成,認為國家是為維護統治階級的利益而運轉,而經濟結構決定社會生活與相關層面,並且是衝突不斷的根源。並且認為資本主義將物極必反,勞動階級必因思想的解放,取代資產階級,而勞動人口也將成為社會主角,帶動國家經濟的發展。
五、 德國人韋伯(M. Wber)的科層理論
韋伯主張宗教的影響是造成東西方文化發展差距的主要原因,並且強調新教倫理在資本主義、官僚制度、和法律權威在社會上重要的角色,推翻馬克思認為資本主義的經濟因素,其認為宗教扮演了關鍵因素。韋伯認為資本主義的精神是擁護追求經濟利益的理想,試圖以最小的努力賺取最大的利潤,認為工作不應當超過正常的分量。再者,韋伯
提出科層組織是一種效率高的結構,因為在知識和技能的基礎上,使組織內人們的行為理性化,具有一致性和可預測性。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一、系統化圖解教育社會學,脈絡化貫穿古典與當代
二、旁徵化社會學與教育學,博引化教育議題與實務
三、推廣化教育系所學習者,效能化準備教檢與教甄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