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片盒筆記: 最高效思考筆記術, 德國教授超強秘技, 促進寫作、學習與思考, 使你洞見源源不斷, 成為專家 | 誠品線上

How to Take Smart Notes: One Simple Technique to Boost Writing, Learning and Thinking

作者 Sönke Ahrens
出版社 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卡片盒筆記: 最高效思考筆記術, 德國教授超強秘技, 促進寫作、學習與思考, 使你洞見源源不斷, 成為專家:本書告訴你howtotakesmartnotes.聰明的筆記不是堆積資料,而是幫你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本書介紹德國社會學家魯曼(Niklas Luhmann)的卡片盒筆記法。魯曼一生寫過主題不同超過70本專書、400篇以上的論文,甚至過世後他遺留的手稿經人整理,又出版了6、7本專書。如此驚人的產出,都源自他發明的聰明卡片盒筆記法。"

各界推薦

各界推薦 【全球化專業菁英實用推薦!】 Ada筆記女王 瓦基 閱讀前哨站 朱騏 數位產品經理 江前緯 Hahow好學校共同創辦人 吳元平Podcast《星箭廣播》主持人 牧羊妮 《Notion人生管理術》作者、迪卡儂電商共同創辦人 林威宇 財報狗產品經理 邱奕霖 圖解力教練 侯智薰 生產力專家、雷蒙三十創辦人 張永錫 時間管理講師 湯志傑 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 詹雨安 Heptabase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 鄭緯筌 「我愛寫筆記」社群創辦人 蕭景宇 小金魚的人生實驗室主筆 【國際化菁英口碑推薦!】 ★這本書不只影響了我做筆記的方法,甚至影響了我的思考流程。如果你想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我相信這本書一定能夠幫助到你。林威宇╱財報狗產品經理 ★這本書是我讀過最精彩、紮實、充滿洞見的筆記和寫作專書,它會讓你重新認識筆記和寫作的精隨。瓦基╱閱讀前哨站 ★如果你也跟我一樣熱愛學習,期望能更好地管理你的知識,這本書不會讓你失望!詹雨安╱Heptabase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 ★卡片盒筆記…可以跟許多的數位筆記工具結合,產出效率大幅提高!朱騏╱數位產品經理 ★寫作時可以即時檢索需要的資料,讓寫作靈感不中斷…讓我體會到卡片盒筆記對於創作者、社群經營者的強大功效。張永錫╱時間管理講師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申克‧艾倫斯 Sonke AhrensSönke Ahrens 德國學者,現於德國杜伊斯堡—埃森大學教授教育哲學。曾任教於慕尼黑的德意志聯邦國防軍大學。除了本書之外,他另著有《實驗與探索:世界揭示的形式(Experiment und Exploration: Bildung als experimentelle Form der Welterschließung)》一書,收入「當代教育哲學理論」叢書內。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作者全球正體中文版序 推薦序 書寫與學習 1. 關於寫作,你需要知道這些 1.1 好的寫作其實很簡單 1.2 卡片盒 1.3 卡片盒筆記系統操作方法 2. 關於寫作,你必須這樣做 2.1 寫論文的步驟 3. 關於寫作,你需要的一切東西 3.1 工具箱 4. 開始前,請記得這幾件事 四大基本原則 5. 原則1:寫下來是唯一重要的事 6. 原則2:簡單最重要 7. 原則3:沒有人是從零開始 8. 原則4:讓工作帶領你往前 六個寫作成功的步驟 9. 寫作成功步驟1:各自分開與相互串連的工作項目 9.1全神貫注去做每個工作項目 9.2 「多工」的缺點,由卡片盒筆記來拯救 9.3 卡片盒筆記幫助你對每個工作項目投入正確的專注力 9.4 卡片盒筆記幫助你邁向順暢的專家之路 9.5 用卡片盒筆記增強你的記憶 9.6 讓卡片盒筆記幫助你降低做決定的次數 10. 寫作成功步驟2:為了理解閱讀 10.1閱讀時,手上拿著筆 10.2保持開放的心態 10.3找到重點 10.4學習怎麼閱讀 10.5從閱讀中學習 11. 寫作成功步驟3:聰明的卡片盒筆記 11.1以一次寫一條筆記為目標 11.2在頭腦外思考 11.3不是用硬記來學習 11.4把永久性筆記加入卡片盒 12. 寫作成功步驟4:發展想法 12.1發展主題 12.2聰明做連結 12.3比較、修正、區別 12.4自組一個思考工具箱 12.5把卡片盒當做一個產生創意的裝置 12.6在卡片盒裡思考 12.7在侷限中催生出創意 13. 寫作成功步驟5:分享見解 13.1從腦力激盪到卡片盒激盪 13.2從由上往下,到由下往上 13.3跟隨你的興趣就搞定 13.4完成,然後檢視 13.5放棄規劃,成為專家 13.6真正去寫 14. 寫作成功步驟6:養成習慣 後記 附錄:全球率先獨家收入:魯曼教授卡片盒一瞥,兼論筆記軟體 參考書目

商品規格

書名 / 卡片盒筆記: 最高效思考筆記術, 德國教授超強秘技, 促進寫作、學習與思考, 使你洞見源源不斷, 成為專家
作者 / Sönke Ahrens
簡介 / 卡片盒筆記: 最高效思考筆記術, 德國教授超強秘技, 促進寫作、學習與思考, 使你洞見源源不斷, 成為專家:本書告訴你howtotakesmartnotes.聰明的筆記不是堆積資料,而是幫你
出版社 / 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573295082
ISBN10 / 9573295083
EAN / 9789573295082
誠品26碼 / 2682160545003
頁數 / 336
開數 / 菊16K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1X14.8X1.8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導讀 : 從豐富的素材開始              瓦基╱閱讀前哨站
   
    你是這樣做筆記的嗎?
    你把生活當中讀到的、聽到的、學到的資訊,寫在一本又一本的紙本筆記裡,儲存在一份又一份的數位檔案裡。你在每本書裡面畫了一堆螢光線、在便利貼上面寫了一堆重點、在瀏覽器裡面收藏了一堆待讀文章。你創造了一堆分類,歸類了一堆檔案。結果,真的要用時,你卻找不到真正派得上用場的東西。
    你是這樣寫作的嗎?
    老師似乎教過我們,寫作就是要拿出一張空白紙,先定出一個文章主題,然後寫出大綱,接著再去尋找相關的資訊,把每一個段落陸續填滿。到頭來你卻發現,自己只是在重複填鴨式教育的過程,把一堆你不感興趣的資料,塞進一個你已經充滿成見的框架裡面。結果,你卡住了,你不但寫得不開心,你還不斷拖延自己的寫作計畫。
    以上這兩種老派的方法,完全扼殺了筆記和寫作的真正樂趣。
    幸好,你正在讀的《卡片盒筆記—最高效思考筆記術》這本書,即將翻轉你對寫作和筆記的認知。
    本書作者Sönke Ahrens寫這本書的靈感,出自於一位德國的社會學家魯曼(Niklas Luhmann)。魯曼在他的一生總共出版了70本書和400篇論文,探究的主題橫跨了多個跨學科領域:社會學、生物學、數學、電腦科學。而且,這些著作在當代學術界都佔有一席之地。他對知識的廣泛興趣、高產出的能力、源源不絕的洞見,全源自於他發明的「卡片盒筆記法」。
    作者在這本書裡詳盡解析了卡片盒筆記法背後的原理和步驟,並以科學證據說明了這套方法為何有效。這本書是我讀過最精彩、紮實、充滿洞見的筆記和寫作專書,它會讓你重新認識筆記和寫作的精隨。
    我之所以對這本書抱以如此盛讚,是因為我在過去三年間,於「閱讀前哨站」部落格發表過一百八十篇讀書筆記,每週發表一篇的頻率背後,正是高強度的筆記習慣和寫作紀律。在閱讀此書時,我的心中產生無數的共鳴,同時也獲得了許多新的震撼,尤其當我將卡片盒筆記法融入我的寫作流程時,更感受到以往不曾體驗過的樂趣和動力。
    你會從這本書裡學到什麼呢?我認為有以下三種最重要的啟發:
    簡單易用的筆記系統。一個好的筆記系統不該添加多餘的功能和選項,它們會盡可能把複雜和分心的元素移除,留下唯一重要的功能:思考。只有當你完全信任系統,你才真的知道所有事情都被處理和紀錄了,然後才能讓腦力專心在手邊的任務上。卡片盒筆記法會幫你降低大腦負擔、讓自己思考得更好。
    每一則筆記在未來都有用處。當你知道自己當下寫的筆記,對未來可能有「用處」時,你就更容易放手去寫。你不會覺得有任何時間被浪費掉,你不再覺得自己白費功夫。你知道的是,你只是「借用」了未來你期望在某個時間點會發生的「靈感」,在這個時候被你捕捉下來而已。卡片盒筆記法會幫你寫出更多有用的筆記。
    從豐富的素材開始寫作。就像我們在烤肉的時候,要點燃第一塊木炭是最難的。可是,一旦木炭開始燃燒,要維持炭火就容易許多。我們要在身旁準備好各種大小的木炭,用來維持穩定的燃燒。寫作就如同「烤肉生火」,你必須先把筆記準備好,擺放在唾手可得的位置,接著替文章起一個頭,然後讓筆記成為你的燃料,視情況增添柴火,讓寫作的過程維持熱度。筆記的素材愈豐富,寫作的靈感就愈旺盛。卡片盒筆記法會幫你寫出更精彩的文章。
    學會卡片盒筆記法,讓你從豐富的筆記開始思考,從豐富的素材開始寫作。所有豐富的知識表達,一開始都源自一則筆記。

試閱文字

內文 : 一個人不用寫下來就能思考,那是不可能的。(Luhmann 1992, 53)
 
書寫與學習
 
    每個人都會寫點東西,特別是從事學術或研究的人。若我們想要記住某件事情,不論是一個想法也好,還是一個引文或者研究成果,最好的方法就是寫下來。當我們想要整理自己的想法、想要跟別人交換想法的時候,也必須寫下來。學生考試的時候當然需要用寫的,但即使是在準備考試的階段,第一個動作也是拿起筆跟紙(就算是準備口試也是如此)。我們會寫下來的,不單單是「擔心沒記下來就會忘掉」的事情,更包括「我們想要記憶」的東西。所有要用到頭腦的,都是先從做筆記開始。
 
    「書寫」在學習、研讀、研究的過程中扮演了最核心的角色,可是我們對寫作這件事卻很少思索過,這點還頗令人驚訝。即便有討論到寫這件事,焦點也多半放在「長篇的作品」上面,如一本書、一篇文章,或者是必須繳交的研究報告與論文(如果你是學生的話)。乍看之下是很合情合理,因為這些事情的確會造成極大的焦慮,讓我們痛苦最久。於是,絕大多數為學者、學生所寫的工具型書籍或學習指南也只把重點放在「寫出來的內容」上,卻沒提到平常必須要寫下來的筆記。而筆記,才是我們寫作當中最重要的部分。
 
    目前市面上相關的書籍大致分為兩種。第一種是關於寫作形式的規範,包括書寫的結構、風格、如何正確引用資料等。另一種是偏心理層面,告訴讀者如何在自己發瘋、你實驗室老闆或出版社不肯延期之前,把自己該寫的長篇寫完。上述書籍都有一個共通點,那就是:寫作的起點,是一張空白的紙,或者空白的電腦螢幕。
 
    但是在面對一張白紙或空白的螢幕之前,還有一個最重要的步驟被忽略了:做筆記。大家似乎也沒有瞭解到,如果可以讓自己寫出來的東西更有組織更完整,書寫的結果會大不相同。教你寫作的書籍其實都忘了,寫作的起點,遠遠早於「面對著空白螢幕開始打字」這個動作,而且把論點寫下來只是整個寫作過程中最不重要的部分。
 
    本書主旨就在於填補這些空隙,告訴你如何有效率地將自己的想法和發現寫成具有說服力的文字,同時建立起一個很有效、又能互相連結的筆記寶庫。這個豐富的筆記寶庫可以讓你好好利用,使你的寫作更容易、更有樂趣,還能長期持續地學習,不斷產生新的想法。而最重要的是,如此一來,你每天都可以寫出東西來,不會讓計畫停滯不前。
 
    「寫作」這個動作不是發生在研究、學習或研讀之後,而是這整個過程的媒介。也許就是因為這個緣故,使我們很少仔細思考關於書寫這件事,包括日常的書寫、寫筆記、擬草稿。寫東西就像呼吸一樣,對於我們所做的一切至關緊要,但正因為我們常常在寫,所以沒有特別在意。不過,再厲害的呼吸技巧也無法讓我們的寫作有什麼不同、讓我們每天的寫作更有成效。但我們如何把自己所讀到的、還有我們做了什麼,做成筆記記下來,等到我們面對空白螢幕或紙張的那一刻,就會造成極大的差異。當然,對那些會寫聰明筆記的人來說,不會有什麼差異,只要能夠聰明地寫筆記,就永遠不會有寫不出來東西的煩惱。
 
    筆記不受重視還有另一個原因:我們就算亂寫也不會立刻收到負評。而正是因為亂寫筆記也不會立即受挫,因此我們不覺得需要有人教我如何寫筆記。根據圖書市場的運作,某領域沒什麼需求的話,也就沒什麼好出書的。於是學生跟作者驚慌地面對空白螢幕時,只能去找書架上各種關於寫作的現成工具書籍來參閱,而出版商也順應大眾需求,出書的重點只放在如何面對這種為時已晚的窘境。
 
    如果我們筆記做得沒有系統、沒有效率,或根本不對,很可能表面上看不出有問題,但等到交稿期逼近,整個人才開始大恐慌,可是又無法理解為什麼有些人可以一方面寫出很多高品質的東西,一方面每次約他喝咖啡都有時間。儘管如此,我們依舊有可能看不清楚問題在哪——問題在於,優良的筆記方法跟拙劣的筆記方法,真的會帶來天差地別的效果。「有些人就是那麼厲害啦」、「寫東西本來就很難嘛」、「過程難免都是痛苦的」等等說法只會阻撓我們去探究「到底成功的寫作策略跟其他不佳的方法有什麼不同」。
 
    正確的問法應該是:在我們開始動筆之前的幾個禮拜、幾個月,或甚至幾年,我們可以做些什麼不同於以往的事情,讓我們可以達到最好的狀態,不必太費力便可以寫出不同凡響的報告?
 
    很少有人會覺得寫簡訊或電子郵件給朋友很痛苦,也很少人會因為不知道如何正確引用資料、因為有心理障礙,所以就完全不敢寫作,畢竟引用文獻資料的正確規則很容易查到。既然如此,為何還有這麼多人交不出論文、報告?
 
    大多數人是因為很瑣碎的原因在痛苦,例如空白頁的迷思:一般人覺得很難下筆,是因為他們相信(因為他們已經被洗腦),寫東西要從空白頁開始。如果你覺得自己沒什麼東西可以寫在這個空白頁上面,那你當然會恐慌。你把一切知識與資料存在大腦裡,這樣是不夠的,要真正寫出來才是最難。也因為這個緣故,所以優異又多產的寫作必須要奠基於好的筆記方法。比起搜索腦袋裡有哪些資訊然後在腦袋裡把它們組合起來,把自己已經寫下來的東西連結為完整的內容,可真是超級無敵容易的。
 
    結論是,報告的品質與撰寫的難易度,取決於你在決定題目之前,做了什麼與寫作有關的事情。如果成功寫作的關鍵在於事前的準備(我百分之百相信是這樣),那麼這就意味著大多數的寫作指南或寫作教學工具書籍只能幫助你亡羊補牢:教你正確地使用官方準則把破損的羊圈修補好,問題是此時羊兒早已不知跑到哪裡去了。
 
    記住這點,你就不會訝異:原來在學術界成功的最重要因素,跟頭腦智商無關,而是跟每天怎麼進行工作的方式有關。事實上,高智商與學術成就並沒有明顯的關聯性,至少智商超過一二〇就沒什麼相關了。確實,具有一定的智力可以幫助一個人進入學術殿堂,況且如果你連智力測驗都過不了,那也無法解決以後唸書會遇到的問題。但是一旦你進入了大學,高智商既不會讓你特別傑出,也難保你不會失敗。不論智力為何,真正會造成顯著差異的是另一個因素:一個人會以多大的自律與自我控制來完成指定的任務(Duckworth and Seligman, 2005; Tangney, Baumeister, and Boone, 2004)。
 
    你是怎樣的人一點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做了什麼。若能完成指派的任務,而且是用聰明的方法完成,那麼成功就是指日可待。乍聽之下,這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好的一面是,我們可以不太在意自己的智商多少,同時運用個人意志力使自己更自律,這些是我可以掌控的。不好的一面則是,我們其實並沒有這種掌控力,我們無法單憑意志力就達到自律或自制。我們知道,意志力是一種有限的資源,很快就會耗盡,也無法長期提升太多(Baumeister, Bratslavsky, Muraven, and Tice, 1998; Muraven, Tice, and Baumeister, 1998; Schmeichel, Vohs, and Baumeister, 2003; Moller, 2006)。畢竟,誰會想讓自己那麼辛苦呢?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正體中文版率先譯自原著2022年春季內容全面增訂版
收入作者獨家洞見〈魯曼卡片盒一瞥〉最新專文
解說如何將卡片盒使用在筆記軟體上。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