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香流動: 品茶的遊戲
作者 | 解致璋 |
---|---|
出版社 | 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清香流動: 品茶的遊戲: 「對我來說,茶道是生活的藝術,也是一種自由的遊戲。」--解致璋茶,是十分古老的飲料。對許多人來說,喝茶也是生活中最尋常不過的事,然而對某 |
作者 | 解致璋 |
---|---|
出版社 | 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清香流動: 品茶的遊戲: 「對我來說,茶道是生活的藝術,也是一種自由的遊戲。」--解致璋茶,是十分古老的飲料。對許多人來說,喝茶也是生活中最尋常不過的事,然而對某 |
內容簡介 「對我來說,茶道是生活的藝術,也是一種自由的遊戲。」--解致璋 茶,是十分古老的飲料。對許多人來說,喝茶也是生活中最尋常不過的事,然而對某些人而言,喝茶則不光是為了解渴,而是追求一種解渴以外的東西,那不僅涉及眼耳鼻舌身五官細致的感受,甚至可以反映時代的生活文化與美學態度。 中國唐代的陸羽寫下世界上第一本茶書,將喝茶提升到「品茶」的境界;之後日本人將綠茶發展出一套嚴謹完整的茶道文化儀式,美學家岡倉天心喻之為「審美的宗教」;而英國人則以紅茶開啟了下午茶的世界性風潮。今天,我們更是有幸,能在台灣享受品飲烏龍茶獨特的樂趣,並且親身體驗多元繽紛的烏龍茶道美學正逐步開展成熟。 烏龍茶是台灣生活文化的代表。我們的茶葉製工獨特,品種花色繁多、品嚐起來香氣和韻味變化萬千,既有綠茶鮮爽的滋味,又有紅茶甜醇的特色。泡茶的方式,因此更需看茶泡茶,靈活的來對應。烏龍茶多樣的風貌,使得台灣茶人更能展現豐沛的創造力,這正也是台灣生命力的潛力和特質 本書即是茶人解致璋二十年實踐探索台灣烏龍茶品飲美學的心得筆記,由攝影家廖東坤等人掌鏡,平面設計家霍榮齡美術規劃,歷時三年製作完成。作者深富中國藝術素養,不管是談空間茶席、說茶器茶儀、論品茶生活、爬梳飲茶的流變………,書法、繪畫、園林、禪學等藝術與哲學觀點穿梭交融,靈光處處令人驚喜共鳴,而其文字亦簡約純致,耐人咀嚼。書中百幀茶席影像,涵概了季節的變化、晨昏的光影、晴雨的不同紀錄,搭配詩詞禪語,更是意象豐富,細膩動人,令人悠然神往。 這不是一本飲茶的工具書,書中沒有絕對性的數字與步驟,但對於品茶這個結合了多重領域的生活藝術,卻有精彩的演繹與分享,為台灣的烏龍茶道展現出獨到的美感視野。作者邀請大家,在生活中展開茶的五感之旅,藉由空間的塑造、茶席的佈置、茶具的選擇與搭配、泡茶的過程及品茶的體會,培養觀照自我,從容自在的定靜氣度,感受分享的愉悅。 一杯茶是靜心的源頭、是生命的滋味、是光陰的流轉、是創造的遊戲。一席茶是洞見的入口,是台灣與世界的心靈對話,當我們開始這樣的旅程,視野也將更加的遼闊與自在………。◎聯合推薦(推薦人按姓氏筆劃排列)tittot琉園創意總監/王俠軍資深演員/李立群佛光大學藝術學研究所所長/林谷芳食養山房負責人/林炳輝卡希納家飾董事長/林憲能 獨立策展人/張元茜國立中正文化中心董事長/陳郁秀知名作家/舒國治李國鼎科技發展基金會董事長/楊世緘洪建全基金會董事長/簡靜惠
各界推薦 點我看活動頁! 「茶看似小事,卻承載著豐厚人文。而台灣茶藝原管領華人世界的風騷,更有堪與日本茶道、韓國茶禮分庭之勢。然以藝入茶,其殊勝固在貼近生活,不足處則難免有玩物之虞。解致璋此書在美感上既不遠人,境界上更以藝攝道,是茶事極高明而中庸的體現,有心人經此也必將因之得到更深的觸發。」--文化評論人、佛光大學藝術學研究所所長/林谷芳 「台灣人喝茶,就像西洋人喝咖啡,展現出一種動人的庶民文化。從茶藝、茶道,發展為今日獨特的茶文化,其中不但精緻度向上提升,也融入了藝術元素,充滿美學創意與高度質感。學藝術出身的解致璋老師,以深刻的文字搭配美麗的照片,將所有形式與內涵統攝於一書,為台灣茶文化留下重要的切面,讀來如喝茶一般,令人感到平和歡喜、身心自在。」--國家文化總會秘書長、國立中正文化中心董事長/陳郁秀 「我幸運的隨解致璋老師參加了數次茶會,感受到大家在準備茶會時的專注和愉悅,也享受了品茶時的美與感動。能夠從繁忙的生活與工作裡暫時跳脫,進入品茶的「遊戲」境界,真是幸福。解老師處事為人的修養和對美的賞析創造能力令我敬佩,究竟是修為影響了茶道?還是茶道影響了修為?抑或是相互激盪精進?相信看完了本書後即能領會。」--財團法人李國鼎科技發展基金會董事長/楊世緘 「致璋的美不只是外表的甜美柔和,而是出自內心的那股安靜沉潛,她是一位美學的踐行者,她演戲、喝茶、經營茶屋,成為茶道典範、都是 『如一』的自在、自如、自然。致璋是一位行者、一位生活家、實實在在的踏著每一天每一個腳步。『清香流動』是致璋的品茶遊戲,是遊戲,其實是致璋在告訴我們她的『生活禪』。」--洪建全基金會董事長/簡靜惠 「清香流轉,解老師以茶為引,點撥出華人品茶美學,更直指心法,讓習茶者對茶文化有個正確入門之度,進而延伸出豐厚本土人文意涵,間接影響台灣文化創意產業之一片遠景,是個人的深化,也是整體社會的提升。」--食養山房負責人/林炳輝 「在台灣,人人喝茶。但怎麼喝,用何樣簡潔的茶具,怎麼不沉溺在狂買紫砂壺的迷思中,怎麼不去千方百計屯老普洱茶、老千兩茶、老六安茶等等,才是最深得箇中三昧的課題。」--知名作家/舒國治 「衷心感謝解致璋老師多次蒞臨前後象空間指導,感受到她對茶文化的深度解析,對空間詮釋更讓人尊敬,是文化界與藝術界的大家。遊走在《清香流動》著作裡,對茶空間真實感受如見眼前,輕鬆隨境、順緣而成,何嘗不是一種享受。」--前後象主人、卡希納家飾負責人/林憲能 「解老師將她對茶相關的一切知識、經驗、品味,甚至於理念及美學價值,毫不保留的娓娓道來。一邊閱讀,一邊回味起過往兩整年向她學習茶道的點滴,好意與善念不斷湧出。」--獨立策展人、亞洲文化協會台北代表/張元茜 「致璋是我三十多年的老友,大學還是搞話劇的死黨,幾十年來,大約都知道對方在幹什麼,所以對她還真不是一般的了解。她用功,美感能力強,做事細心,實實在在。這本書肯定有以上特點,不信你看完了,再想想我說的這些話。」--舞台劇、電視劇、電影資深演員/李立群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解致璋曾任台北春之藝廊展覽企劃及藝術書房經理。曾開設清香齋茶屋及清香書院。現從事台灣烏龍茶道的教學。 1988年,解致璋於繁華的台北東區隱巷中開設清香齋茶屋,以靜謐幽雅的空間氛圍,為己為人打造出十丈紅塵中的一片清靜,不但是許多文人雅士的約聚之地,更有無數國外媒體專程來台採訪報導。1993年,在經營清香齋行有餘力之時,創辦清香書院,邀請專家、教授、藝術家,廣開人文、藝術乃至自然生態課程,期以民間講學之精神深化台灣文化厚度,成為當時極具特色的學習空間。近年來,清香齋轉型為茶道教室,解致璋以開放性、創造性和體會性的教學方式,研究發展台灣的工夫茶,改進心法,注入傳統藝術精神,逐步建構出台灣烏龍茶的品茶美學。此外,並不定期籌辦各種雅集與茶會,足跡遍及台灣各地、日本京都、加拿大溫哥華,以及中國的蘇州、上海、無錫、杭州等地。
產品目錄 無由 游於藝 靜心泡茶【集一】品茶的環境 茶席 茶具的選擇與搭配 宜興紫砂壺壺承蓋置茶杯杯托蓋杯茶盅茶則茶匙小茶罐茶盤茶巾潔方水方煮水壺&茶爐茶花花器茶點心榭籃 【集二】品茶泡茶的三要素 泡茶用水煮水浸泡的時間好喝的感覺自己喜愛的口味神祕的平衡點茶味的濃淡喉韻洞見的入口茶有真味【集三】無窮出清新飲茶的流變唐/煮茶宋/點茶明/泡茶工夫茶茶的起源茶葉的分類烏龍茶的製造工序買茶茶葉的香氣與滋味茶葉的保存台灣茶葉的故事後記:人間萬事消磨盡,只有清香似舊時
書名 / | 清香流動: 品茶的遊戲 |
---|---|
作者 / | 解致璋 |
簡介 / | 清香流動: 品茶的遊戲: 「對我來說,茶道是生活的藝術,也是一種自由的遊戲。」--解致璋茶,是十分古老的飲料。對許多人來說,喝茶也是生活中最尋常不過的事,然而對某 |
出版社 / | 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9573263869 |
ISBN10 / | 9573263866 |
EAN / | 9789573263869 |
誠品26碼 / | 2680380711000 |
頁數 / | 176 |
開數 / | 16K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級別 / | N:無 |
內文 :
對我來說,茶道是生活的藝術,也是一種自由的遊戲。我們可以在茶道裡體會孔子說的「游於藝」的境界。
在這富裕而又不安的時代,把我們的情感寄託在茶味上,隨著優雅的茶香遨遊吧。我們愉快的嬉戲,尋找我們的寶藏。它隱藏在日常生活之中,微妙不易察覺的地方。而發現的過程是十分單純的。在累積經驗之後,喜悅總是伴隨著美感一起出現。
茶道的真誠表現在茶湯的美味之中,氣韻生動的茶湯擁有不能抵擋的魅力,帶給忙碌的心靈極大的安慰。茶道是可以讓人解除疲勞,身心得到休息的地方。
回到寧靜的源頭和創造的生命力,也許是茶道的無用之用。
茶具的選擇與搭配實在變化多端,奧妙無窮,十分有趣。因為它所牽動的細節很多,所以沒辦法簡單地做什麼定論。
從最寬廣的層次來看,所有的茶具都有它的局限性,同時,也有它的可能性。我們常用一句似非而是的話來討論這種情況:有局限才有創造。當然,這主要是針對有功底的玩家而言,或者願意下功夫的人而言。
由於許多玩伴實事求是的精神,帶起一股探尋各種可能的朝氣,常常顛覆了我們過往的品茶經驗。有時從並不是什麼茶具的選擇與搭配名貴的茶壺中泡出令人驚嘆的茶湯,有時從看起來不香的茶杯中飄散出神祕而又奇妙的幽香……,使得我們藉以不斷地拓展我們的視野與心胸。
我們搭配茶具的時候,通常會從泡什麼茶開始想。把茶泡得很好喝,發散出教人感動的魅力,永遠是茶主人最核心的課題,那也是和我們一起品茶的朋友最期待的事。
我們先選好茶葉,然後依照茶性和自己喜愛的口味,挑選最適合的茶壺、茶杯和茶盅。其實泡茶的茶具除了茶壺外,還有蓋杯也經常用來泡茶。而茶壺,又有瓷壺、陶壺、宜興紫砂壺……等等不同材質的茶壺,它們泡茶的效果都不相同,各有各的優點。我們可以用同樣的茶葉做對照,分別以蓋杯、瓷壺、陶壺、紫砂壺來泡茶,仔細比較茶湯的風味後,銘記在心上,以後便可以隨著心情、季節的溫度、各種茶葉的特質,靈活地選擇不同的茶具來使用,以求達到最滿意的效果。
即使同樣是紫砂壺,或瓷壺,由於茶壺的大小、器形、胎土厚度……等等因素的差異,每一把壺泡出來的茶湯滋味又都不一樣。如果我們試一試,用同樣的杯子品嚐,而用兩把紫砂壺泡同樣的茶葉,就可以感覺出茶湯的風味有明顯的差別。
茶杯對於茶湯的香氣和滋味的影響也是很大的,茶杯的力量足以改變茶湯的風味。假如我們用同一把壺,泡同樣的茶葉,而用兩組不同的杯子來品嚐,茶湯的風味應該就不同了。這個法則,在換了茶盅的時候,也是一樣的。
換句話說,茶壺、茶杯、茶盅共同締造茶湯的風味,每一件茶具的特質都直接影響茶湯最後的風貌。我們在搭配茶具的時候,多做一些對照的功夫,就可以找到茶葉和茶具之間最和諧的關係。不過記得,每次只能更動一個條件,才能得到清楚的印象,否則感覺就會模糊不清。在搭配茶具時,還要考慮品茶的人數多寡,茶壺所泡出來的茶湯,和茶杯的數量、大小容量比例要相當。
泡淡茶時,搭配大點的杯子,喝起來比較有滿足感;泡濃茶時,適合選用小杯品啜。
我不是學者,只是一個實做的人,也可以簡單的說是一個行者。
這些多半是自己的一點體會,也有部分是先有了體會,後來讀書時,碰到前人的經驗,高興地拿來印證自己平日所想的,記下來,便成了可以給朋友作為參考的筆記。
喝茶是大家都喜歡的事。喝得精,喝得講究,細細地喝,叫做品。我們現在說一個人的品味很好,意思是他的鑑賞力很好,眼光很高,而顧名思義,品味是從味覺開始的。
我一直認為功夫靠累積,累積許多人的功夫就產生了文化的厚度,這是自然而然的結果,強求不了,也不能速成。反過來說,一個地方,有許多人喜歡做同樣的一件事,做得踏實、深入、精彩,慢慢就會出現一批有功底的玩家,這個領域要它無趣也很難。
飲茶藝術與一般藝術最大的不同之處,就在於它是普通人的一種生活方式,或生活的態度,或生活的樣貌。可以從幾個層次去思考與看待。
二十多年前,朋友們為台灣的飲茶藝術取名茶藝,我個人以為在茶藝中再注入精神境界,就成為茶道,因為道藝一體本來是中國的傳統藝術精神。
台灣出產世界上稀有的好茶,為了要跟朋友一起好好地品嚐這種珍貴的茶,我們佈置環境空間、插花、欣賞音樂、擺設一些不矯飾的、仔細選擇的茶具……,漸漸地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促使這種「遊戲」得以發展的要素是我們愛美,並且想要創造的天性。雖然在我們這塊土地上缺乏足夠的審美教育,但我們自己在茶道藝術裡發現了彌補心中缺憾的方法。同時,茶道也引領我們的內心往平靜、寬廣、安詳的境界追尋。
對於我們而言,茶道意指滿足。滿足於單純的生活,及這種生活中不凡的美感。通常,我們不知道原來擁有那麼多可以使自己快樂的能力,而且還能把這樣的快樂分享出去。只是抱著樸素的初心,便帶給我們所經歷的事一種內在的品質,一種新鮮的活力和創造力,結果體會到這種不斷開展、顯露的經驗……,每當我們接近那個極限,自然就會知道還有什麼。
這是不是鈴木大拙所指出的,「中國人所創造的,日常裡活著的禪」?
那麼,清香便可以繼續流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