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教育模式: 全球化視角 | 誠品線上

Chinese Education Models in a Global Age

作者 Julia Kwong/李軍/郭琳媛/鄭勝耀/W. James Jacob/黃光國/周憶粟/王丹/李枝秀/鄧蔚玲/宋可音
出版社 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華人教育模式: 全球化視角:在全球化時代中,隨著中國大陸的經濟崛起,與各地華人在國際學習成就評比(如:PISA等)的特殊表現,引起世界各國學者重新檢視過去華人圈「應試」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在全球化時代中,隨著中國大陸的經濟崛起,與各地華人在國際學習成就評比 (如:PISA等)的特殊表現,引起世界各國學者重新檢視過去華人圈「應試」與「背誦」等充滿教育偏見的討論。其中許多新興議題,更在國際上備受矚目,例如:兩岸四地中學生之所以能在PISA中屢次奪魁,難道只是他們擅長考試?近年來各地盛行的世界大學排名,對華人高教有何影響?3.0版的中國高教代表了哪些值得世人關注的改變?當孔子遇到杜威,中西方教育會迸出什麼火花?華人移民是如何在海外傳遞華人教育與文化火種?至於網路時代又將如何改變華人的學習習慣? 這些有趣的議題,經由數十位中外學者的探討,透過他們自身局內人與局外人的角度,深入淺出的分析與比較兩岸四地、美、澳、紐、菲等各地華人教育的異同,可謂當前國際上類似主題的重要著作之一。

各界推薦

各界推薦 http: www.psy.com.tw ec99 ushop20128 GoodsDescr.asp?prod_id=46031&parent_id=117&category_id=146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周祝瑛(Chuing Prudence Chou)為國立政治大學(NCCU)教育學系教授,教育部公費留學生,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校區(UCLA)比較及國際教育博士,美國傅爾布萊特資深學者,政大學術優秀獎得主。曾任國際期刊如:Higher Education Policy、Chinese Education and Society等專刊主編與編輯委員。先後在臺灣政大、日本東北大學與秋田國際教養大學、奧地利維也納大學與中國大陸華南師範大學等授課,並指導過來自臺灣、大陸、美國、英國、法國、聖露西亞、哥倫比亞等碩博士論文。周教授長期關心臺灣教育改革與全球教育發展,除經常發表媒體教育評論,並著有《誰捉弄了台灣教改?》、《愛在紐西蘭》、《比較教育與國際教改》、《翻轉性別教育》、《網絡效應與青少年教育》以及Cultural and Educational Exchange in Rival Societies(衝突地區的文教交流)、Chinese Education Models in a Global Age(華人教育模式:全球化視角,中、英文版)、Taiwan Education at the Cross-road(十字路口的臺灣教育)、The SSCI Syndrome(SSCI 症候群)等書。詳見個人網站http: www3.nccu.edu.tw ~iaezcpc index.html。Email:iaezcpc@nccu.edu.tw錫東岳(Jonathan Spangler)目前擔任亞太政策研究協會祕書長與南海智庫主任,並於2018年取得國立政治大學亞太研究博士學位學程國際關係組的博士學位。主要研究興趣為亞太區域安全、海域爭端與兩岸關係,特別著重於研究不同國家的外交政策與亞太區域政治趨勢起伏間的關係。具有超過十五年的教學經驗,曾經教授過的課程涵蓋國際關係、教育、永續發展與其他等多元領域。出版過的專書與專題報告書,以及發表過的學術文章、分析與評論、參考資料和其他著作等皆獲得不同領域的決策人員、研究人員、學生與媒體的認可並予以引用。此外,亦是一位熱愛越野賽跑的愛好者與業餘登山家,並已取得山難搜救和野外急救的合格認證。無論從事何種工作與活動,一心所繫即是對社會盡棉薄之力及帶來正面影響。Spangler博士來自美國科羅拉多州,近十多年來分別在拉丁美洲與東亞國家學習與工作,自2010年起在臺灣生活與工作。詳見個人網站 jspangler.org 。Email:jsymmetry@gmail.com魯嬪文(Wendy Lu)畢業於復旦大學外文學院,臺灣政治大學亞太研究碩士。目前就職於上海高頓教育集團。Email:pinwenlu514@hotmail.comJulia Kwong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學榮譽教授,加拿大皇家學會會士,著有Cultural Revolution in China€'s Schools May 1966-April 1969(1988)和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Corruption in China(1997)等著作。Email:chak-sin.kwong@umanitoba.ca李軍(Jun Li)現任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教育學院教育政策與領導學終身教授、全美國際與比較教育學會書系《全球視野中的教育》(紐約州立大學出版社)首任編輯;香港教育研究學會前主席、香港比較教育學會前會長。Email:jun.li@uwo.ca郭琳媛(Linyuan Guo-Brennan)加拿大愛德華王子島大學教育學院教授Email:liguo@upei.ca鄭勝耀(Kent Sheng Yao Cheng)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師資培育中心教授Email:kentcheng@ccu.edu.twW. James Jacob美國曼菲斯大學教育領導學系教授兼系主任Email:wjacob@pitt.edu黃光國(Kwang-Kuo Hwang)國立臺灣大學心理學系特聘教授,亞洲本土及文化心理學會會長。長期致力於結合東、西文化,以科學哲學作為基礎,發展本土社會心理學。Email:kkhwang@ntu.edu.tw周憶粟(Yisu Zhou)澳門大學教育學院助理教授Email:zhouyisu@umac.mo王丹(Dan Wang)香港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Email:danwang@hku.hk李枝秀(Zhixiu Li)澳門大學教育學院碩士研究生Email:stephanie-lzx@163.com鄧蔚玲(Weiling Deng)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校區教育學院博士候選人,研究領域包括:比較與國際教育、教育哲學、中國教育近現代史、跨文化研究、女性主義研究、新媒體與社會運動。Email:weilingdeng1989@gmail.com宋可音(Ko-Yin Sung)美國猶他州立大學中文學系副教授兼系主任。研究範圍包括:漢語學習策略、學習動機、漢字習得以及電腦輔助教學。Email:Koyin.Sung@usu.edu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第一篇 當過去遇到未來第1章 嵌入式發展:中國大陸的教育變化╱Julia Kwong第2章 中國大學3.0模式:傳統、現代與前瞻╱李軍第3章 拓展課程智慧和視野:對教師在新課程改革經歷的闡釋╱郭琳媛第4章 臺灣課後補救教學政策與社會公平之研究╱鄭勝耀、W. James Jacob第5章 學術自我殖民與高等教育危機:臺灣與中國大陸的對比╱黃光國第6章 本土社會科學的視域:由文化「復健」到文化「復興」╱黃光國第二篇 當東方遇到西方第7章 從PISA 2012比較兩岸四地中學生的學習方法╱周憶粟、王丹、李枝秀第8章 變化中的中國高等教育:較量西方╱鄧蔚玲第9章 中文母語和非中文母語的教師教學差異之比較╱宋可音、蔡筱梅第10章 擺盪在考試傳統文化與改革之間:實習教師的現實震撼╱王秀槐第11章 全球化、本土化與兩岸化中的臺灣公民教育╱周祝瑛、楊雁斐第12章 臺灣線上教育之影響評估╱錫東岳、梁瀞文第13章 紐西蘭的華人教育模式╱何艾馨、王宇第14章 菲律賓華文教育改革:以僑中學院為例╱蔡藝術第15章 澳洲中國大陸移民家庭兒童教養之研究╱笪微微、Anthony Welch、王震華第三篇 當理論遇到實踐第16章 引領全球改革的中國教師教育模式╱李軍第17章 當杜威遇到孔子:實用主義vs. 新愛國主義╱Gulbahar Beckett、趙娟娟第18章 兩岸大學評鑑之比較研究╱周祝瑛、蔡晨雨第19章 中國大陸數學之教與學╱趙明明、陳高偉第20章 儒家教育理念對中國數學教與學的影響╱王兆云、王光明第21章 紐約市中英雙向式雙語教育的個案研究╱許雅寧第四篇 結語第22章 全球化時代的華人教育模式:迷思或現實╱錫東岳、姒依萍附錄附錄一 「全球化時代中華人教育模式」的探索歷程╱周祝瑛附錄二 從大學評鑑看兩岸學術自我殖民與高教危機╱周祝瑛附錄三 當東方遇到西方:華人教育呈現何種景觀--訪臺灣政治大學教授周祝瑛╱楊桂青

商品規格

書名 / 華人教育模式: 全球化視角
作者 / Julia Kwong 李軍 郭琳媛 鄭勝耀 W. James Jacob 黃光國 周憶粟 王丹 李枝秀 鄧蔚玲 宋可音
簡介 / 華人教育模式: 全球化視角:在全球化時代中,隨著中國大陸的經濟崛起,與各地華人在國際學習成就評比(如:PISA等)的特殊表現,引起世界各國學者重新檢視過去華人圈「應試」
出版社 / 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1918358
ISBN10 / 9861918353
EAN / 9789861918358
誠品26碼 / 2681665542005
頁數 / 448
開數 / 18K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自序 : 中文版主編序
   近幾年,隨著中國大陸經濟與政治實力的崛起,加之具有華人背景的學生在各種國際學習評量(如PISA等)中,表現優異,愈來愈多人開始關注「教育」與大陸日漸興起之間的關聯。有鑑於此,編者希望透過多國國際學者的協力合作,經由各地華人世界與社群對於教育理念與學校實務等的探究,以解釋華人圈中共同的教育特質,藉此歸納出相關的理論或模式,用來解釋華人教育如何在激烈的全球化競爭中,能夠在各種國際評量與競賽中脫穎而出等疑問。同時試著去理解這些身處不同地理環境的國際或華裔學者,如何透過局外人與局內人的視角,比較世界各地區華人教育的特色。

   有鑑於此,2016年春季Springer出版社出版了《華人教育模式:全球化視角》(Chinese Education Models in a Global Age)英文版專書,在撰寫脈絡上,先從歷史脈絡等縱軸面,選擇自十八世紀中現代教育制度啟蒙的歷史發展脈絡,觀察當代中國大陸等華人地區教育模式的演進與發展。其次,再從國際視角的橫切面,分析當東方遇見西方時所發展出的模式,是如何受到西方教育哲學與制度的影響。第三部分則涉及華人教育模式理論與實務的探討,比較其在各處發展的異同。

   由於上述研究計劃屬國際上少見的大規模華人教育研究,因此每位作者的研究主題各有千秋,從西方影響下的華人高教模式、當杜威遇見孔老夫子、中國大陸教育政策,到網路學習調查研究、儒家思想與數學教育、兩岸四地學生PISA(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劃)的學習時間比較等當代新興議題。

   在舉世出現「一窺華人教育究竟」及「華語學習」熱潮中,本書的出版,基本上符合上述需求。本書最後歸納出:各地華人教育並不侷限於單一模式,而是包含三項特徵:
   1.華人教育模式隨著時代而持續變動。
   2.在近代教育模式的建立與轉變過程中,融合了中國儒家與德、法、日、美及蘇聯等國的教育經驗,可謂集合東西教育的精華。
   3.隨著華人的大規模全球遷徙與移民,在歷經各種不同社會情境的影響下,衍生出符合不同社會需求的樣態。
   本書英文版出版後,隨即獲得國際各界好評與讀者回響,希望中文版本能夠早日問世。經過眾人一年餘的協調與努力,本書中文版終於得以問世。

   本書中文版,要感謝每一位作者與翻譯者所付出的辛勞,加上臺灣心理出版社洪有義董事長、林敬堯總編輯的慨允出版,編輯林汝穎女士的細心校對。衷心盼望本書能對關心全球華人教育發展的讀者,有所助益和啟發。

周祝瑛、錫東岳、魯嬪文
謹誌於臺灣‧木柵 指南山城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深入淺出的分析與比較兩岸四地、美、澳、紐、菲等各地華人教育的異同。
透過多國國際學者的協力合作,經由各地華人世界與社群對於教育理念與學校實務等的探究,以解釋華人圈中共同的教育特質,藉此歸納出相關的理論或模式,用來解釋華人教育如何在激烈的全球化競爭中,能夠在各種國際評量與競賽中脫穎而出等疑問。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