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好行為: 給教師與家長終結霸凌的八把金鑰 | 誠品線上

8 Keys to End Bullying: Strategies for Parents & Schools

作者 Signe Whitson
出版社 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友好行為: 給教師與家長終結霸凌的八把金鑰:創新性的霸凌相關書籍已經細緻深入到探討有關霸凌心理學和霸凌文化氛圍的領域,現在的孩子似乎比以往任何一個時候都更容易產生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創新性的霸凌相關書籍已經細緻深入到探討有關霸凌心理學和霸凌文化氛圍的領域,現在的孩子似乎比以往任何一個時候都更容易產生遭遇這種殘酷和侵略的霸凌行為。很少有作者能夠將我們所知道的訊息合成為八個簡單,卻能解決問題的「金鑰」, 這本書回答了霸凌這個議題,書裡的這些金鑰是為教育工作者、專業人士和家長所提供實際可行的策略,用來協助正面解決孩子的霸凌問題。 最近發生透過社交網路媒介的霸凌所衍生的悲劇,使霸凌這一普遍存在的問題提升到一個新的層面。成人可以透過學習並實施各種快速簡便的神奇預防霸凌策略及療育方法來對孩子們的生活產生巨大影響。本書八把金鑰的核心策略中,一一將它們陳列出來,從與孩子建立有意義的連結,到創造積極的校園學習氛圍、解決網路霸凌、建立孩子社交情感能力……等,是值得一讀再讀的好書。

各界推薦

各界推薦 http: www.psy.com.tw ec99 ushop20128 GoodsDescr.asp?category_id=146&parent_id=117&prod_id=41152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Signe Whitson是領有美國社會工作師執照的學校輔導員和作者,也是生存空間危機介入研究所(Life Space Crisis Intervention Institute)的總理,並在全國為家長和專業人士舉辦無數場關於終結霸凌和幫助孩子管理憤怒情緒的策略演講和研習班。■譯者簡介林靜君學歷:台灣高雄醫學大學復健醫學系(1993)美國哈佛聯盟麻州總醫院健康照護研究院物理治療博士(DPT,2004)現任:台灣高雄醫學大學附設臨床物理治療師/臨床指導教師中國北京長和系國際醫療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專家顧問台灣衛生福利部身心障礙鑑定人員台灣物理治療學會會員台灣老年學暨老年學會會員經歷:台灣高雄醫學大學學生國際醫療志願服務北印度帶隊老師台灣高雄市身心障礙福利需求評估人員台灣高雄市身心障礙福利需求專家審核委員是一名超過二十多年經驗的資深物理治療師和臨床物理治療指導教師。除了豐富的臨床醫學教育及治療個案經驗外,她還作為國際醫學學生志願服務者導師,積極從事醫療志願服務計畫。已於美國麻州社區及印度孟買、加爾各答、新德里、菩提伽耶,進行一般社區與貧民區兒童、青少年及社區婦女與年長者的身體檢查、促進健康體適能發展、提供流行病衛教與預防知識之醫療志願服務。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引言金鑰 1 當看見霸凌時,了解是霸凌金鑰 2 與孩子建立連結金鑰 3 即時終結霸凌金鑰 4 直接了當處理網路霸凌金鑰 5 培養社會和情緒管理能力金鑰 6 將旁觀者轉為好夥伴金鑰 7 親近霸凌他人的孩子金鑰 8 持續溝通可用資源參考文獻

商品規格

書名 / 友好行為: 給教師與家長終結霸凌的八把金鑰
作者 / Signe Whitson
簡介 / 友好行為: 給教師與家長終結霸凌的八把金鑰:創新性的霸凌相關書籍已經細緻深入到探討有關霸凌心理學和霸凌文化氛圍的領域,現在的孩子似乎比以往任何一個時候都更容易產生
出版社 / 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1918341
ISBN10 / 9861918345
EAN / 9789861918341
誠品26碼 / 2681665539005
頁數 / 232
開數 / 18K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推薦序 : 序言
   霸凌是學生社交動態行為的一部分,雖然霸凌看似受害者需親身經歷,然而,電腦、電子郵件的發明及線上社交網站的出現,為霸凌帶來其他面向的問題。而且,霸凌當然不僅是易受傷害兒童或青少年族群會面臨的問題,成人也可能是霸凌受害者,特別是(但不僅只限於)在工作場所。

   霸凌雖然總是被認為是一個不嚴重的社會問題,但在最近幾十年來,霸凌得到越來越多社會大眾的關心。隨著媒體報導越來越多的暴力事件、槍擊事件、自殺等等,諸多事件的原因,似乎都歸咎於霸凌所造成的傷害。許多心理學家、促進心智健康的專業人員及研究人員,陸續投入了終結霸凌的研究,有關霸凌研究的數量正在迅速增加中。

   探討有關霸凌議題的書一直都是八把金鑰心理衛生叢書系列最優先考慮的主題。問題是應該由誰來執筆呢?看到Signe Whitson頗受歡迎的網站、部落格和她以前的出版品,Signe Whitson顯然是辯論霸凌相關議題的最佳人選。長久以來她既是作家也是教育家的身分,讓她致力於終結霸凌這個議題,她有著無可限量的知識、經驗、敏銳、機智和大量的愛心努力投入終結霸凌。所以,毫無疑問的,她是站在被霸凌這一邊的,真心希望能終結霸凌。同時,她也意識到如果將霸凌的定義下得太淡化、廣泛且平常,就有可能不被重視且被誤導。所以,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她明確地從不太嚴重、只是不愉快的種種社交互動衝突,如粗魯行為和單純的卑劣行為,來與霸凌行為做區別。這樣區分的同時,她也強調真正霸凌行為的嚴重後果,甚至有時候會是一個悲劇性的結果,並一再強調兒童與青少年的霸凌行為,真的是一個很常見的問題。

   不論為霸凌受害者、霸凌參與者或旁觀者,我們許多人都記得童年時,自己或是同儕曾經經歷一次或多次的霸凌事件。我也還記得一些,但有一個特別印象深刻。小學三年級的某天,一個同學突然問我是不是「男人婆」,從小我喜歡爬樹、跑步和運動,而且我聽過家裡人對喜歡做這類事情的女生使用過這個詞,所以我天真爽朗的回答:「是的。」說真的,我還以為這個詞會讓我交到新朋友,因為我看到她也跟我一樣喜歡做同樣的事情,心想她應該是在找一個志同道合的朋友吧!然而,過了一晚,「男人婆」成為她和與她同夥的同學口中的髒話,只要一有機會,她們就會用「男人婆」來揶揄、排斥我。

   這最初只是單純的試圖與對方建構友好關係的互動,卻變成了我後來的噩夢。我不記得這情形到底持續了多久,應該也有幾天或幾週吧!但在這段時間裡我這個「男人婆」是不准與同學坐在學校餐廳裡共進午餐,或參與任何班上集體與分組遊戲的。我當然不相信學校所有人都參與了揶揄、排斥我的行動,但人數多到讓我的學校生活非常的困擾與艱難。我記得我每天都哭著乞求我的父母不要送我去上學,縱使我那具有高度同情心和同理心的父母,也不知道該如何來幫我。當年大家都知道什麼是霸凌,但它常常被認為是童年正常成長生活的一部分。在1958年的那個年代,沒有人意識到霸凌的嚴重性其實是可以粉碎一個孩子的心靈。

   後來,我的父母堅持要我還擊,雖然那時我並不知道這意味著什麼,也不記得我的父母是怎麼教我的,但我最後仍然下定決心不再給對方霸凌我的機會。有一天,在課間休息時,我們每個人在安排好的球賽位置,有位同學挑釁地對我說:「我不希望男人婆在我的隊伍裡。」我終於鼓起勇氣堅定地回答:「那就請你離開這個隊伍!」奇妙的是(幸運的是),從此不再有「男人婆」這個問題了。當然,大多數的霸凌都不是那麼輕易就能結束,所以我認為我真的很幸運,因為我自己是在無家長或老師的介入下(除了父母親的精神支持)終結霸凌的。雖然我的例子並不是霸凌形式中最糟糕的一種,因為我並沒有絕望到想自殺,然而那段時間,這個霸凌事件仍然造成我參加團體活動時的不安全感,對我的生活造成不小的影響。

   本書的內容正如標題所承諾的,幫助讀者確定問題根源,提供具體的每把金鑰策略去終結霸凌。Whitson用一種親切、友好的寫作風格,給家長、教師、學校管理人員和社區領導人具體有效的介入方法,以及明確有益的終結霸凌指引。雖然許多新聞報導聚焦於霸凌所造成的傷害,但是其實也有相當數量令人振奮的反霸凌小勝利或大勝利的例子。Whitson除了引用兩邊的例子外,書中也包括了範例對話,提供給想要介入處理霸凌困難局面,但又不知道該怎麼說怎麼做的人參考。書中的句子都是可以實際運用在您與孩子、您與學生、您與被霸凌者父母的交談過程,並且在每把金鑰的最後都是以能夠立即付諸使用的十個可行策略為結尾。

   在這八把金鑰裡,Whitson特別指出旁觀者的角色在終結霸凌的核心作用。幾年前的某一天,我多麼希望能有她這些指引和策略去造福他人!那天我見證了一個受人尊敬的精神科醫師當著全場(120位或更多專業的心理諮商師)的面羞辱霸凌一個研討會參與者,我震驚到嚇傻了眼。您可以想像冰凍的空氣,好似可用一把刀劃開一樣,而我自己則震驚到被凍結在當下,其他人應該也是如此,因為沒有人說或做了什麼。我還在困擾著我無能反應、無能停止攻擊,或對幾分鐘後獨自離開講堂的被霸凌者提供支持,被醫師霸凌的研討會參與者在幾分鐘後,獨自離開講堂(並從此不再返回研討會會場)。直到現在,我仍然覺得太可怕了。我想,當時我們都被醫師的傲慢和地位嚇到,也大概怕在專業領域受到反擊,或陷入我們自己童年受霸凌的記憶而癱瘓。之後,我發誓,我永遠不會讓這樣的情況重演,幸運的是,直到現在我都還沒有機會測試這個誓言。那次的經驗還提醒了我,任何人,包括孩子們,要勇敢站出來對抗施暴者是一件多麼不容易的事情。即使是見多識廣有主見的成人,也會發現自己在霸凌事件發生的當下癱軟得無法採取任何行動。然而,現在由於Whitson的書,我覺得我被滿滿的終結霸凌指引策略所供應、提振及支持,未來能對付各種霸凌情況的出現了。

   Whitson在整本書的每個頁面,都將誠摯的人性關懷投注在孩子們的身上,她給了我們希望,讓讀者知道不只不需要容忍霸凌,而且,透過指引和策略的處理,霸凌是可以被終結的。

叢書主編
Rabette Rothschild

試閱文字

自序 : 校閱者序
   陸陸續續看到新聞報導一些被霸凌者身心受創的社會霸凌案件,霸凌可能發生在校園、職場、網路,要解決社會霸凌,標籤化或懲罰都無濟於事。霸凌議題不是只存在於身心障礙孩子的周遭,它是個跟每個人都有密切相關的議題。我們或許以為霸凌只專屬某些人,例如有心害人者或倒楣成為箭靶者,我們不是前者,且似乎我們成了倒楣鬼之後,後者才跟我們有關。然而,霸凌議題其實是跟這兩極端之外的人最相關,也就是你我這些看似無關的旁觀者。旁觀者代表的是社會的縮影,當旁觀者對霸凌者的行為視若無睹或有著深怕涉入後的麻煩及不知所措時,則霸凌者將繼續帶著他脫韁的靈魂在這他覓得的管道上釋放能量借予解決其社交問題,而被霸凌者也可能因為善良不會反擊,繼續過著提心吊膽的日子。我們以為將霸凌者繩之以法,並教導被霸凌者反擊事情就可以解決,而其實最需要引導學習的是旁觀者。唯有社會大眾共同關心參與社會改變,學會從根本預防霸凌的產生才是上道!

   霸凌議題之所以複雜且變數多元,是因為霸凌者有時並不是我們想像中非黑即白的壞人,有些時候他們是有能力、有好人緣且光鮮亮麗的那群人;有些時候他們是受創的那群人;有些時候他們是霸凌的受害者轉變而來。被霸凌者乍聽之下好像都是手無縛雞之力者,但有些時候他們是因為過度敏感特質而常常覺得不舒服;有些時候他們不覺得自己有受到任何委屈而僅是旁人同理心下的感受;有些時候他們只是某些情境下的被霸凌者,在另一情境下他亦擁有令人皺眉的霸凌者身分。別忘了這些人都仍可能成為某些情境的旁觀者呢!因之,從單一事件來「處理」霸凌與被霸凌者行為,往往無法切中要害打破霸凌的惡循環。以上都在說明每一個人在霸凌議題中扮演的重要性;每一個人的參與、每一個人的關心,共同建立友善社會環境才能一勞永逸。或許我們認為「融合」是個遙不可及的理想,但社會環境逐漸點滴改變中,我們很自豪地說我們已經有很多人認同且執行融合理念。「零霸凌」或許聽起來是個曲高和寡的目標,但哪個世界的重要改變不是這樣開始的?

   這本書的八支金鑰從瞭解霸凌做起,建立你我這社會對霸凌的共識,進而提供了一些具體做法,包含納入全校性或社區活動、設計情緒管理課程、啟動旁觀者成為盟友,亦包含同時關懷霸凌者的提醒。我們不僅要「心存善念」,引導孩子建立同理心,學會人際間互相尊重,更要主動 €昼ee something, say something€椣A共同建立「尊重、正義」的友善社會。

   暨2010年翻譯《亞斯伯格症與霸凌問題:解決策略與方法》頗受好評後,謝謝心理出版社的邀約,我再度有機會協助《友好行為:給教師與家長終結霸凌的八把金鑰》這本霸凌相關的翻譯書籍出版。讀者都是有心人,期待大家都能共同關心霸凌事件,參與社會改變從根本上著手預防霸凌的產生,共同攜手邁向互相尊重的友善社會。

王慧婷


譯者序
   霸凌是孩子之間濫用的社交互動方式,可以發生在學校任何角落或周圍場所。或許在體育課和課間休息時間是最可能發生霸凌的時間,但也可能發生在校車裡和等待大眾運輸工具的時候,以及需要分組的課後活動的聚會中。以前的霸凌多半只發生在孩子實際生活的互動中,但隨著科技進步,即時通訊軟體、網路論壇、BBS、部落格等交流平臺的發達,霸凌者可以藉由網路和電信設備以文字和多媒體的方式,長期、反覆攻擊受害人,網路霸凌通常會造成受害孩子心靈很大的創傷。網路霸凌所衍生的悲劇,使霸凌這一普遍存在的問題提升到一個新的層面。都柏林反霸凌中心的一位學者於2013年指出,有越來越多的研究證據支持,持續遭受霸凌行為的人,無論是孩子還是成人,都有導致自殺的風險。

   由於本身從事復健物理治療師的工作,有機會接觸原作者Whitson女士許多有關教養孩子的原文書籍及文章(Whitson女士是一位具有美國執業執照的社工師、學校輔導員和作家)。她的諸多著作、演講與培訓研討會幫助了無數的專業人士,以及幫助家長解決孩子成長過程中遭遇的問題,提供成人培養塑造提高孩子情商發展的方法與學習健康行為的建議。其中這一本回答了霸凌的議題,書裡的八把金鑰為教育工作者、專業人士和家長提供了終結霸凌實際可行的策略。

   我們可以透過閱讀這本中譯本,學習並實施八把金鑰的核心策略,包括從與孩子建立有意義的連結到創造積極的校園學習氛圍、解決網路霸凌、建立孩子社交情感能力……等,來對周遭孩子們的生活產生巨大影響,讓每個孩子都能快樂成長。

林靜君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霸凌可能發生在校園、職場、網路。
霸凌議題之所以複雜且變數多元,是因為霸凌者有時並不是我們想像中非黑即白的壞人。
本書從瞭解霸凌做起,建立社會對霸凌的共識,進而提供了一些具體做法,包含納入全校性或社區活動、設計情緒管理課程等,期待大家都能共同關心霸凌事件,參與社會改變從根本上著手預防霸凌的產生。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