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激痛點地圖 | 誠品線上

全身激痛點地圖

作者 侯鐘堡
出版社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全身激痛點地圖:痛的地方常常不是真正的問題所在。導致激痛點的另有其處!!不是痛哪裡就壓哪裡、按摩哪裡,找出痛的根源很重要。本書介紹全身真正的激痛點,讓你的疼痛不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痛的地方常常不是真正的問題所在。 導致激痛點的另有其處!! 不是痛哪裡就壓哪裡、按摩哪裡, 找出痛的根源很重要。 本書介紹全身真正的激痛點,讓你的疼痛不再是你的疼痛,找到痛因,對症打擊!! 隨書附:常見激痛點全身拉頁海報 人們常搞不清楚痛在哪裡,總覺得醫生怎麼都沒有檢查我痛的地方? 但什麼是激痛點? 疼痛的點,不一定是激痛點。需符合下面的三個條件才是「真的」激痛點。 1. 局部疼痛:壓的地方會疼痛。 2. 轉移疼痛:除了壓的點會痛之外,還會轉移至其他遠處。 3. 局部抽搐反應:以針刺或針灸刺激,會產生肌肉的局部抽動反應。 也就是,壓了很痛,還會導致其他地方痛。用針戳可以快速放鬆激痛點,戳到的地方會產生肌肉的局部抽動反應,有點像電一下的感覺。 本書適合: 1. 時常因為姿勢不良導致疼痛的讀者。 2. 長期某個點疼痛總是治不好的讀者。 3. 有運動習慣,偶有痠痛,深怕不能再運動的讀者。 本書能解決讀者: 1. 知道自己真正的痛點在哪裡。 2. 正確按摩放鬆激痛點。 3. 問診時不再指著一整片身體說:「我全身都很痛!」 徹底破除以下迷思: 1. 身體疼痛代表著什麼? 2. 身體什麼地方最容易產生激痛點? 3. 激痛點普遍的治療法有哪些? 4. 激痛點、肌痛點和肌筋膜炎有關係嗎? 5. 如何運用姿勢、睡眠、營養、運動、復健、按摩改善疼痛? 身體疼痛專家堡醫師說:「疼痛不要擔心不要怕,找出根本原因吧!」

各界推薦

各界推薦 各界名人比讚推薦 洪章仁教授(世界激痛點權威大師/作者)、修杰楷(知名演員)、許宏志醫師(台灣綠色養生學會理事長 台灣肌痛學會創會理事)、陳凝觀(年代向錢看/健康好生活主持人)、賈永婕(知名藝人)、鄭雲龍(身體智慧有限公司執行長)、鄭凱云(知名主播/健康2.0主持人)(以上按姓氏筆畫序排列)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侯鐘堡侯鐘堡 復健科醫師,也是超級鐵人三項226K運動選手。對於科學化肌力與體能訓練、運動治療有深入研究。 專長:整體生物力學評估、姿勢體態評估、扁平足 高足弓 步態評估、下肢運動傷害、徒手治療 運動治療之處方。增生療法 超音波精準導引注射。 侯醫師秉持:「正確的診斷永遠是最重要的。」藉由醫師的明確診斷,配合適當的復健治療,並輔以適度運動、矯正訓練,對患者的信心和治療效果都有加乘作用。 因親身經歷過度訓練導致運動傷害,加上尋求治療復健的過程,侯醫師將復健專科與運動醫學知識相結合,對於全身筋膜-動力鏈-下肢生物力學的整體評估,建立了一套完整且獨到的見解。當身體在進行動作時,並非由各個關節、肌群獨立運作,而是藉由筋膜彼此群體鏈結傳遞,受生物力學互相影響。 2018年創業,成立台北原力復健科診所,2020年拓展板橋原力復健科診所。 著有《顧好下肢筋膜,全身痠痛out!》如何出版 粉絲團:堡醫師的痠痛堡健室 官方網站:http: Drbao.org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推薦序 輕鬆了解身體保衛機制——「疼痛」 前言 疼痛是身體的警訊,不可不慎 CHAP1. 認識激痛點 Q1.身體的疼痛代表什麼? Q2.什麼是激痛點? Q3.激痛點的種類有哪些? Q4.造成激痛點發作的原因? Q5.疼痛的原因,除了激痛點還有筋膜與神經?! Q6.人體最常產生筋膜炎的三個地方? Q7.肌筋膜疼痛症候群、筋膜炎、肌痛點、激痛點、板機點、氣結,這些說法有何不同? Q8.激痛點普遍的治療法? CHAP2. 克服慢性疼痛 Q9.急性疼痛與慢性疼痛,同樣都是好痛痛,有什麼不同? Q10.什麼叫做疼痛產生者?疼痛與代償 Q11.什麼是正確的姿勢呢?姿勢會影響疼痛嗎? Q12.人類常見的姿勢不良有哪些? Q13.改善疼痛的治療與復健方法? Q14.營養會影響疼痛嗎?如何注意 ? Q15.運動可以改善疼痛嗎? Q16.睡眠會影響疼痛嗎?如何改善? CHAP3. 各部位疼痛的成因與治療 1. 頭頸痛:胸鎖乳突肌、枕額肌、頭夾肌、頸夾肌、頭半棘肌、顳顎肌 2. 肩頸部痛:上斜方肌、提肩胛肌、菱形肌、斜角肌、 3. 肩膀痛:三角肌、二頭肌、脊上肌、大圓肌、小圓肌、肩胛下肌、肋間肌、前鋸肌 4. 上背部痛:闊背肌、多裂肌、豎脊肌、 5. 胸部痛:胸骨肌、胸大肌、胸小肌 6. 前臂與手部痛:喙肱肌、肱肌、肘肌 7. 手肘痛:手腕、手指 8. 腰痛:椎間盤、腰椎骨刺、小面關節炎、腰椎滑脫、骨鬆壓迫性骨折腰痛、後下鋸肌、腰方肌、髖關節、髂腰肌 9. 脊椎痛:脊椎深層肌 10. 腹肌痛:腹外斜肌、腹內斜肌、腹直肌、椎狀肌、內臟轉移痛 11. 臀部痛: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臀部其他小肌群 12. 大腿痛:股四頭肌、縫匠肌、大腿內側肌群、腿後肌群 13. 膝蓋痛:膝蓋痛前側、膝蓋痛後側、 14. 小腿痛:脛骨前肌、腓骨長、短肌、第三腓骨肌、腓腸肌、比目魚肌、蹠肌、脛骨後肌、伸趾肌、屈趾肌 15. 腳踝痛:腳踝扭傷痛前側、腳踝痛內側、腳踝痛後側、 16. 足部痛:屈拇指短肌、外展拇指肌、外展小趾肌、足方肌、蚓狀肌、屈姆短肌、內收拇趾肌、屈趾短肌、蹠側骨間肌、背側骨間肌

商品規格

書名 / 全身激痛點地圖
作者 / 侯鐘堡
簡介 / 全身激痛點地圖:痛的地方常常不是真正的問題所在。導致激痛點的另有其處!!不是痛哪裡就壓哪裡、按摩哪裡,找出痛的根源很重要。本書介紹全身真正的激痛點,讓你的疼痛不
出版社 /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571381534
ISBN10 / 9571381535
EAN / 9789571381534
誠品26碼 / 2681867725008
頁數 / 192
開數 / 18K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級別 / N:無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痛的地方常常不是真正的問題所在。
導致激痛點的另有其處!!

試閱文字

內文 : 疼痛是身體的警訊,不可不慎
許多民眾以為獲得愈多健康相關知識,對於身體的奧妙就能有愈深入的了解。然而,資訊太多通常也是訊息混雜的開始。既然疼痛的產生有那麼多可能的因素,優先處理哪一個才是最有效的呢?
舉個很常見的例子:
小明在運動時不小心將右腳踝外側拐了一下,經醫師檢查後發現腳踝扭傷頗嚴重,呈現「韌帶中度撕裂傷」,交代小明須密集復健一個月讓韌帶長好。
在持續復健了一個月後,雖然腳踝疼痛已有明顯地改善,但患部依然會隱隱作痛。回診時將此情況跟醫師報告,醫師說:因為當初扭傷程度太嚴重,除了韌帶撕裂傷外,另外也在連接腳踝外側的肌肉形成了「激痛點」。所以除了要繼續治療韌帶外,還需多放鬆小腿外側的肌肉,把激痛點消除。
小明遵照醫囑使用滾筒來放鬆小腿外側肌肉,兩週後,已經沒有痛感出現,但對於右腳踝出現了「關節鬆鬆的,但有時候又卡卡」的感覺,感到很疑惑,於是在回診時請教醫師。
醫師說:「因為之前腳踝的韌帶撕裂傷太嚴重,導致「踝關節功能性的不穩定」。接下來要加強訓練腳踝周邊肌肉,幫助受傷的韌帶穩定腳踝,以後才不會因踝關節的活動角度受限而覺得關節卡卡的。」
哇!原來看似單純的足踝扭傷,整個治療過程竟有那麼多繁複細項和各種層面需綜合考量,才能做出對患者最適切的治療安排!
疼痛是什麼
「疼痛」是一種令人嫌惡、難以忍受的感覺,卻也多虧了「疼痛」,使得人類在漫長的演化過程中得以順利存活下來,例如碰到熱水會縮手,踩到尖銳物品會跳開,這些都是身體以「痛覺」來啟動的保護機制,進而幫助我們避免持續受到傷害。而當我們察覺到身體某個部位產生不舒服,就會去尋找原因、尋求治療,因此疼痛與健康之間的「痛覺」是身體的警訊,也是動物界最有效率的防衛機制。
藉由疼痛,人們得以找到破裂的血管、受傷的組織、斷掉的骨頭,進而使身體獲得休息、修復的機會。進入了二十一世紀後,隨著止痛藥的問世,急性疼痛所造成的困擾,無論是經痛、頭痛、胃痛、腰酸背痛等,吞下一顆止痛藥總是會讓人覺得好過一些。
然而「有吃藥不痛,沒吃藥就痛」的慢性疼痛,卻引發出更深的問題:情緒低落、經濟損失、生活品質下降、花時間求醫、緩慢而長期地承受著不適感。因此,慢性疼痛儼然成為現代人最主要的病灶。
現代醫學上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常常將「急性疼痛」與「慢性疼痛」混合再一起處理。但事實上急性與慢性疼痛的處置方式是完全不同的。
急性疼痛使用藥物效果通常非常的好,而且使用上也毫無疑慮。然而許多患者,已經慢性疼痛許久,還是拿到止痛藥的連續處方,這就不太妙了。止痛藥對慢性疼痛效果甚差。
醫師問診時,首先會詢問患者不舒服的部位、發生何種形式的痛感。接者是要了解疼痛持續發生的時間。
這一句「已經不舒服多久了?」其實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資訊,是幫助醫師判別屬於急性或是慢性疼痛的重要指標。
慢性疼痛就像是一座冰山,發生疼痛的痛點只是冰山上的一小部分,真正擊沉鐵達尼號郵輪的部分既深沉又沈重。
如何處理疼痛問題?是我們這本書要討論的,希望大家閱讀之後能更了解自己身體所發出來的警訊。
堡醫師疼痛小教室
不可不知的疼痛量表
疼痛又被稱為第四生命象徵。是TPR(體溫、心跳、呼吸速率)之外的第四個重要生命指數。以0分代表完全不痛,10分表示有生以來最痛,通常會以女性生產時的分娩痛作為代表。那麼男性的疼痛指數10分,要怎麼比喻呢?曾經有男性朋友表示:蛋蛋被踢中時,應該可以得到10分吧!
這個猜測恰好證實了疼痛是個非常主觀的感受。
WHO國際疾病分類標準(ICD-11)將慢性主要疼痛(Chronic primary pain)定義為:超過三個月以上的疼痛。其痛感可能會慢慢地變得嚴重或重複發生、間歇性的發作,越過了人體正常的受傷修復過程。
常見的慢性疼痛有:骨關節炎(Osteoarthritis)、類風濕性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偏頭痛(Migraines)、肌腱炎(Tendinitis)、腕隧道症候群(Carpel tunnel syndrome)、慢性下背痛、頸椎退化、頸椎狹窄、腰椎狹窄、腰椎滑脫等。
慢性疼痛與急性疼痛(Acute pain)不同,急性疼痛的時間較短,而且主要是告訴我們身體有受傷的警訊。
慢性疼痛可在服用止痛藥後獲得舒緩,但停藥之後不適感又會恢復。而且通常呈現為低度疼痛,通常評估量表的疼痛指數≦4分。
由於心理與生理是相連結的,當神經系統持續地從身體接收到固定的疼痛訊號,長達幾個月甚至於好幾年,除了身體上會明顯感受到不適、功能性降低之外,也會嚴重影響日常生活習性與生活品質,造成失眠、易怒、憂鬱、疲勞、對每日進行的例常活動失去興趣。產生情緒障礙、關節功能問題。
即使受傷組織修復已完成,因心理層面引起的心因性慢性疼痛可能依然存在。
慢性疼痛通常也伴隨著潛藏的身體疾病,例如:肝膽腸胃不佳、筋膜不平衡、作息不正常、飲食不均衡、身體姿態不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