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點子值三億 | 誠品線上

這些點子值三億

作者 吳仁麟
出版社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這些點子值三億:來自「點子農場」的50個好點子價值遠超過3億,兼具「創意、生意、公益」讓您成為戰力100的點子人再創新契機,救救悶經濟!本書收錄《經濟日報》每週專欄「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來自「點子農場」的50個好點子價值遠超過3億,兼具「創意、生意、公益」讓您成為戰力100的點子人再創新契機,救救悶經濟! 本書收錄《經濟日報》每週專欄「點子農場」計五十篇文章。以「社會創新」為聚焦方向,從「新生活」、「新農業」、「新文創」三個產業面向來觀看臺灣未來產業機會的三大風口,並提出各種點子,以「創意」來兼顧「公益」與「生意」,勾勒「三意臺灣」願景。作者期待透過這本書的出版,來聚合更多人為臺灣想出更好的點子,發起一場「點子人運動」,建構全臺各地點子人社群。

各界推薦

各界推薦 重量級聯合推薦: 吳永強(青青餐飲集團董事長) 李退之(農委會副主委) 林知延(華南銀行副董事長) 邱于芸(臺灣土地開發公司總經理) 姚文智(立法委員、臺北市長參選人) 陳田文(群益金融集團創辦人、起源會會長) 童振源(中華民國駐泰國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代表) 溫肇東(東方廣告董事長、創河塾塾長、政治大學科技管理與智慧財產研究所兼任教授) 詹文男(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所長) 賴文福(臺北愛樂交響樂團團長) 蘇起(臺北論壇基金會董事長)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吳仁麟(Vin Wu) 「點子農場」顧問公司創辦人,專精於為企業提供創新顧問服務。並創辦「點子人沙龍」公共智庫,以「三意理念」來融合「創意」、「公益」與「生意」,並且用「三現思維」來思考與行動,從「現場」來探索「現物」找到「現實」。 曾經參與多項創業創新專案,並且創辦過臺灣第一家媒體研發中心(聯合報系媒體創新研發中心)。 長年在《經濟日報》書寫「點子農場」專欄分享趨勢潮浪的觀察與研究心得,並曾經獲得「中華民國傑出新聞人員獎」。 連絡Email:vinwu168@gamil.com。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序1.「三億、三意與三憶」 序2.「三意共識」 序3.「探看產業新風口」 序4. 「進擊的點子人」 自序:迎向新風口 一、新生活 1.「不老旅行社」 2. 「國際菁英工廠」 3. 「幸福保證班」 4. 「翻轉大學宿舍」 5. 「市集的可能」 6. 「新移動經濟」 7. 「水活產業」 8. 「打造餐飲業的臺積電」 9. 「餐飲金融」 10. 「迎接無人化時代」 11. 「餐飲業決勝雲端」 12. 「不一樣的零工經濟」 13. 「數位繭居族創造新商機」 14. 「CEO調教師」 15. 「新零售的未來」 16. 「臺灣的千禧世代現象」 17. 「臺灣愛健康」 18. 「三億藍海」 19.「改善健保體系崩壞的解方」 20. 「大健康產業」 二、新農業 序5. 「新農業興臺灣」 序6. 「跨域激盪,創意成真」 序7. 「點子教練」 1. 「深耕可可新天堂」 2. 「國宴酒與臺灣新農業」 3. 「牛肉麵研究所」 4. 「新客家美學」 5. 「以農業設計臺灣未來」 6. 「三水旅人」 7. 「臺南小吃博物館」 8.「菜市場的巧實力」 9.「臺灣芭樂王PK賽」 10.企業救農業 11.咖啡紅了 12. 用葡萄酒翻轉經濟 13. 用臺灣經驗 橋接世界 14. 民宿變名宿 15.「輕移民經濟學」 三、新文創 序8. 「三意城市」 序9. 從點子農場到社會創新 序10.「3意不只3百億」 序11. 「臺灣生活風格產業大戰略」 1. 「土地增值祕方」 2. 「翻轉商學院」 3. 「老建築裡的錢景」 4. 「用創意的方式教創意」 5. 「三文文旅」 6. 「網路世界新賽局」 7. 「綠色共享經濟」 8. 「楊德昌故居與時代記憶」 9. 「網紅創業家vs.創業家網紅」 10. 「人性的黃金迴圈」 11. 「臺灣青年的大陸創業夢」 12. 「熊本熊經濟學」 13. 「臺灣文創的奇幻旅程」 14. 「以影像藝術做為發展文創的箭頭」 15. 「創業藝術家與藝術創業家」 結語、點子人的三把劍

商品規格

書名 / 這些點子值三億
作者 / 吳仁麟
簡介 / 這些點子值三億:來自「點子農場」的50個好點子價值遠超過3億,兼具「創意、生意、公益」讓您成為戰力100的點子人再創新契機,救救悶經濟!本書收錄《經濟日報》每週專欄「
出版社 /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571375564
ISBN10 / 957137556X
EAN / 9789571375564
誠品26碼 / 2681648552007
頁數 / 224
開數 / 25K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級別 / N:無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作者期待透過這本書的出版,來聚合更多人為臺灣想出更好的點子,發起一場「點子人運動」,建構全臺各地點子人社群。

試閱文字

內文 : 1.「不老旅行社」 「我們來創辦一個旅行社,專門辦75歲以上的老人出國旅遊。」聊天聊到一半,那位名醫朋友忽然有感而發地說。 50歲出頭的他,過去幾年一直自己照顧父親,2016到2017年之間,他帶著85高齡的父親去北海道、北京和杭州旅行。經歷這三次旅行,他清楚的感覺到父親的身心狀況都更進步了。他於是也更能體會,老人家其實很渴望出國去玩,但是又怕麻煩子女的心情,因為老人家出門旅遊要特別小心,吃、住、行動、上廁所、洗澡都要用心安排。 他說,如果能有一家專門服務老人的旅行社,一定可以吸引許多老人家。對他們來說,出門旅行,錢通常不是最大的問題。辛苦了一輩子,每個人多少有些積蓄,如何找到一家安心信任的旅行社,應該才是這些銀髮消費者最在乎的事。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TO)的研究指出,全球正面臨「銀色海嘯」來襲,預估在2025年,全球65歲以上老人人口約有7億。這背後將擁有超過新臺幣1,122兆元的商機,銀髮老人及所產生的銀彈商機將成為21世紀最具潛力的產業之一。 這樣的大浪被產業觀察家稱之為「銀色產業」,並與第一產業(農礦)、第二產業(工業)和第三產業(服務)並列為新興綜合產業。 這樣專門為老年人生產和提供產品與服務,滿足老年人衣食住行需求的行業,已經成為世界各國產業發展的重要方向。 根據中國官方的統計資料指出,2025年中國老人潛在購買力將高達人民幣5兆元,但是這群廣大老年消費群的需求,目前卻沒有足夠的產業能量來服務。 可以預見,這個巨大的市場將會拉動更多相對應的產品和服務出現,而除了自己的老人市場之外,大陸市場顯然也是臺灣銀髮產業的巨大機會。 養老產業是新龍頭產業,能同時帶動餐飲、醫療、房地產等生活產業,這也直接拉動了各上下游產業的成長,像是建築、鋼材、水泥、機械、家電,以及更多即將應運而生的行業。 依國際各國的經驗估算,每個國家約有5%的老年人需要進入安養機構養老,像中國目前就至少需要800多萬張床位。但是中國目前只有250萬張,缺口達550多萬張。以平均每張床位人民幣6萬元人的成本,光床位建設就有3,000億元的市場,再加上復健設施還可至少吸引人民幣1,500億元的投資。 所以,不管內需或出口,臺灣的銀色產業絕對值得產官學界同心協力全力以赴。就像那位名醫朋友所提的「不老旅行社」,如果能在臺灣站穩腳步,對臺灣利益顯然會有多元的貢獻。根據衛福部統計,2030年臺灣將至少有600萬65歲以上的老人,而目前臺灣65歲以上老人患有中風、癌症、心肌梗塞這三大重症的機率達3.5%。 如果這個比率直到2030年都維持不變的話,那就意味著臺灣在未來會至少有21萬重症老人要照顧,也將是臺灣社會的重要課題。 不老旅行社的出現,除了可以激勵老人們維持健康,讓他們為了出門旅行的誘因去注重營養和運動,更直接能減少老人上醫院的機會,也能省下不少醫療資源。這樣的理想一旦能實現,也等於是為臺灣的銀色事業創造一隻領頭羊,讓有志於這個產業的業者更有信心,如同打下一劑強心針。 2. 「國際菁英工廠」 為了幫小孩找學校,金融界高階經理人朋友對臺北的外僑學校做了些研究。 「最後還是幫兒子選了看來壓力最小的那一所。」他坦白說,這所學校的升學率也是所有外僑學校裡最不理想的。 朋友是小留學生,讀完國小就到加拿大求學,後來在美國名校拿到碩士學位。待過華爾街和知名外商銀行,幾年前帶著妻小回到臺灣,這樣的菁英背景為何會幫小孩找一家看來最不強調升學競爭力的學校? 他說自己在升學壓力中長大,不想讓小孩再受同樣的苦。經歷了許多人生風景之後,也不覺得讀名校有何必要。他觀察公司裡的員工裡有不少是國內外名校出身,但這些家世學歷都相當傲人的年輕人長年在受呵護中過日子,反而普遍缺乏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他選擇了強調教育知識而不是只有分數的學校,希望這樣的環境能讓孩子從小學開始建構他所期待的學習心態,選擇自己所愛,也愛自己的選擇。 「不過,倒是在幫孩子選學校的時候有些意外的發現。」他說,臺灣補習教育的思維早已經滲透進了外僑學校系統,甚至名聞國際,讓外國人想盡辦法飛來臺灣就讀。 有些外僑學校在對外招生時根本不需要說明自己有什麼樣的師資和軟硬體設備,反而只要簡單的說明歷年來學生進入了那些國外一流大學和升學率,就可以讓一堆家長擠破頭送小孩來就讀。 我好奇這些外僑學校如何能擁有這樣的能力?外國名校不像臺灣只重視考試分數,有些甚至從高一就開始觀察挑選學生。如果只為了升學,那些外國人有需要不遠千里把孩子們送來臺灣嗎?「所以這些學校裡的外國學生反而以亞洲學生如日本、韓國的菁英家庭占大多數」,朋友說,對於這些父母來說,把孩子送到臺灣有三大附加價值。 第一是方便,飛行時間都在三小時左右,即使每周一次來回都不會太累,不用送到歐美這些遙遠的地方。 第二是便宜,臺灣物價和生活成本比起日韓低廉很多,為了小孩教育,很多日韓企業高階主管還會爭著輪調臺灣。 第三是學中文,世界各企業大都看好中國市場,到臺灣來大人小孩都可以學中文,生活品質和居住環境也比大陸好很多。 當然,這些外國人之所以把孩子送來臺灣,最在乎的還是升學,看到這些學校過去教出的孩子一個個都進了國外明星大學,做父母的怎麼能不心動?但是,這些外僑學校到底是如何辦到的? 原來用的是最簡單的方法,從答案來找問題。 想要孩子進名校,就高薪挖角各大名校的招生主考官,再根據這些主考官的指導和建議來規畫教學內容。這樣經歷六年的準備和磨練下來,自然能十拿九穩的進入全球各大名校。「而且,臺灣的家長會形成一種意志堅強的氛圍,為了孩子升學,全力配合學校的任何需求。」朋友說,這種強大的力量是臺灣特色,在強調個人主義的國外很難見到,讓學校在達成升學目標的路上可以走得很順暢。 聽完這位朋友的分享,我忽然感覺有點錯亂。如果他所分析的這些理路是真的,我們向來詬病「填鴨式」和「分數導向」的補習教育,反而讓臺灣成了全球知名的「補習王國」。而且一旦有更多的補教業者看到這樣的商機而轉進這個方向,接著會在臺灣教育出愈來愈多的外國人菁英,這對臺灣未來發展會是好事嗎?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