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想當媽媽: 18位頂客族女性的煩惱、幸福與人際關係 | 誠品線上

엄마는 되지 않기로 했습니다

作者 최지은
出版社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我不想當媽媽: 18位頂客族女性的煩惱、幸福與人際關係:作者崔至恩是位無子女已婚女性,與先生結婚五年,在即將邁入四十歲的此刻,她決定要坦然地說出自己不想生小孩的這件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所有母親都是偉大且必須獲得尊敬;但沒有踏上「母親」這條路的女性,也應該被尊重。面對社會給予「必須成為母親」的心理壓迫,走過猶豫、自我懷疑等掙扎的心路歷程,這18位女性最終勇敢選擇不當媽。因為,女性的價值可以不只是媽媽。「就像為了要解開我的人生疑問而開始著手寫這本書一樣,希望這本書也能為台灣讀者理出一點頭緒或是帶來小小安慰,最重要的是,無論妳以何種面貌生活在哪裡,都希望妳能幸福滿滿。」 ──崔至恩 致台灣讀者序 韓國教保文庫網路書店評價9.4顆星 韓國阿拉丁網路書店、Yes 24網路書店讀者評價9.7顆星當妳決定不生孩子的時候,周圍的人可能會說:孩子很可愛啊,有自己的孩子家庭才完整!如果沒有孩子,夫妻感情出問題時,妳老公一定離開你!沒有(生過)孩子,就不是成熟的大人!如果妳不想生孩子,那當初為何要結婚? 難道女人結了婚,真的一定得要生孩子,如此才能獲得家人與社會認可的圓滿人生嗎?從懷孕生產都是女性一人承擔,而未來的養育與教養大部分也都可能落在女性肩上,這一路來所承受的風險與責任,遠超過其他人的想像。所以妳選擇不生孩子,不應該感到自責或是愧疚,更不該被指責。 作者崔至恩是位無子女已婚女性,與先生結婚五年,在即將邁入四十歲的此刻,她決定要坦然地說出自己不想生小孩的這件事。當初她選擇不孕不育時,心中浮現了諸多煩惱、憂慮與不確定感,她想知道其他跟她做出同樣選擇的人,最終是如何走過內心掙扎與低潮,因此採訪了十七位年齡與婚齡不同的女性,透過各自所面對的不同問題,囊括自身狀況、職涯與人生抉擇,以及家庭與社會關係。透過與這些女性的談話,使她更加確信,就算不生小孩,已婚女性一樣可以有幸福美滿的無後人生。 生孩子僅是人生的其中一個選項,但絕不是定義妳身為女性的生存價值與目的。邀請妳打開本書,一同來了解這十八位韓國女性是如何不盲目滿足他人私欲,忠於自我,而找到屬於妳無愧自信的美好人生。"

各界推薦

各界推薦 誠摯力薦 「很多用來劃分人群的界線,好比說不生就是自私、生養才是成熟的說法,都是被人為創造出來的歧視和偏見。我們願不願意去理解和尊重彼此的不同選擇,去意識到那其實出於普遍的人性,並建立起友善和互相關懷的連結,才是創造一個共好的、更自由平等的社會的關鍵。」──作家 羽茜 「本書帶給讀者及傳遞出來的最高價值,已經超越了表層的生育/不生育議題,而是讓所有人對於女性的生命能有全然的『尊重』。每個女人都能聽從自己內心深處的渴望,做出此時此刻自己想要的決定,不需要周遭他人的認可及同意。」──臨床心理師、作家 洪培芸 有感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列) V太太│性別部落客 羽茜|作家 烏烏醫師│禾馨醫療婦產科主治醫師 洪培芸│臨床心理師、作家 覃玉蓉│婦女新知基金會秘書長 黃宥嘉│眼科醫師 陳安儀│親職教育老師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崔至恩崔至恩 為了想接觸有著有趣故事與生活態度率性的人們,而成為節目企劃,這十多年來也曾擔任大眾文化記者,為《Magazine t》、《izemag》等撰稿。 雖然一直都想要寫出有趣的文章,但是總是無法如願。然而,二0一五年發生一連串事情,開始以女性的角度來看韓國大眾文化,寫下了《我一點也不好》一書。另外,亦與他人合著《乙方的驢耳朵》與《女性主義教室》等(以上書名皆暫譯)。 如果要用一句話來形容人生,應該可以說是動作慢,又有拖延症候群,即便如此,仍想要繼續閱讀、傾聽、書寫女性相關議題並讓更多人知道。 Instagram ID @byguilty梁如幸梁如幸 新竹教育大學畢業,韓國首爾大學兒童家庭學系碩士畢業,移居韓國已逾十年,兼職譯者。愛好動物,喜歡透過閱讀與更寬廣的世界相遇。 譯作有《我們不想當英雄:消防員生死前線的心碎告白》、《雖然想死,但卻成為醫生的我:徘徊在生死邊界的急診故事》、《精疲力竭的一天:雖然想死,但卻成為醫生的我 2》等。 聯絡信箱:solarjh@gmail.com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推薦序 人生是自己的,重要的是傾聽自己的內心 羽茜(作家) 推薦序 無論生育或不生育,都足以體現妳今生的價值 洪培芸(臨床心理師、作家) 致台灣讀者序 不當媽媽的妳,也可以很幸福 前言 不想當媽媽,錯了嗎? 受訪者簡介 第1章 選擇不生孩子,都是百分百確定後做的決定嗎? ──當母親是選擇,不是義務 大部分的女人都希望當媽媽,除了我們之外 「想要」小孩V.S.「想生」小孩 被連續劇過度美化的生兒育女 如果不能(或不想)把孩子生下來…… 女人有三種:天生當媽、天生當阿姨,以及必須與孩子保持三公尺距離 不是每個女人都內建母愛 沒有孩子,也不會失去母性或同理心 用生孩子表現成熟,反而更證明自己不成熟 頂客族的自由 把給孩子的愛,散播給其他需要的人 第2章 生孩子的是我,為什麼還要其他人同意? ──與配偶、父母和他人的角力 只當老公老婆,不當爸爸媽媽 當先生說「不生小孩就離婚」 來自四面八方的攻擊──婆家的壓力 來自四面八方的攻擊──娘家的期待 不想生孩子的完美避孕法 真希望男人也能懷孕 幸好只是外甥,而不是我的孩子 不養孩子卻養貓的媳婦 如何跟當媽媽的朋友保持友誼? 不生小孩,最終還是自己的選擇 不是每個女兒都想當母親,要不要生小孩我自己決定 結了婚,就一定得生孩子?! 第3章 韓國的環境對女性友善嗎? ──無後女性在工作與生活上的困擾 豬隊友V.S.神隊友──無子女夫妻的家事分工 養不起,不敢生,窮人沒有生孩子的權力? 生小孩會改變女性的人生優先順序 工作、育兒只能二選一?對女性不友善的職場福利制度 未育女性找工作的辛酸 翻轉鄉下居民的觀念 親子綜藝節目不會教你如何養小孩 不該歧視小孩,而是要規範小孩 無子女夫妻也需要政府補助或福利政策嗎? 打造女性友善的社會,才是提高生育率的關鍵 後記 無論妳要不要當媽媽,都是最棒的存在

商品規格

書名 / 我不想當媽媽: 18位頂客族女性的煩惱、幸福與人際關係
作者 / 최지은
簡介 / 我不想當媽媽: 18位頂客族女性的煩惱、幸福與人際關係:作者崔至恩是位無子女已婚女性,與先生結婚五年,在即將邁入四十歲的此刻,她決定要坦然地說出自己不想生小孩的這件
出版社 /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571396101
ISBN10 / 9571396109
EAN / 9789571396101
誠品26碼 / 2682093762003
頁數 / 288
開數 / 25K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1X14.8X1.7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自序 : 致台灣讀者序
不當媽媽的妳,也可以很幸福

在我完成《我不想當媽媽》最後一篇訪問不到兩個月的時間,新冠肺炎就開始大流行,不管是出門、前往到任何地方,與任何人見面都會有風險,這是一個完全無法預測未來的災難時代。但是在這許多事物都停滯不前或是變得緩慢的世上,只要想到這本書竟然能「飛到」台灣與各位相會,內心就感到無比歡欣,同時也切身感受到,書一旦離開了我的手上,就會展現出自己的生命力,延伸到無法想像的地方。
過去幾年,台灣電影與電視劇在韓國有相當高的人氣,我也是看到優秀的影視作品後,暗自下定決心總有一天要拜訪台灣。而且最重要的是,台灣是亞洲第一個通過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國家。當可以出國旅行的時刻來臨,我一定要親眼確認,像台灣以開放性與多樣性為基礎的文化究竟是如何形成的?我實在很好奇,對於愛情、婚姻與家庭,台灣女性的想法有哪些是與我相似,又有哪些是不一樣的。
在完成這本書後,偶爾會被問到「身邊的人會強烈逼迫妳生孩子嗎?」其實當我下定決心要寫這本書時,我最大的疑問是「沒有人強迫我要當媽媽,我也不想要生孩子,但是為什麼心裡還是那麼難受呢?」為了尋找答案,我開始尋找和我做出相同決定的女性,在與她們見面後,我內心的不安與孤獨感逐漸消失。我不是脫離由父母與孩子所組成的「正常家庭」的人,只是屬於希望擁有不同生活方式的人,而且我們能理解彼此的生活,這樣的領悟給我很大的安慰。
本書出版後,每當我收到許多不想生育的未婚女性、像我一樣已婚無子女的女性,以及正在養育孩子的女性等的訊息時,我明白女性一直以來都相當煩惱「當媽媽」這件事。我曾經收到一封無後女性的信,上面寫著「因為社會氛圍的影響,曾經動搖了曾在我心中佔有一席之地『不想當媽媽』的想法與信念,但讀完這本書之後,感覺獲得了合理的力量與必要的溫暖」。看到這段話,我覺得能讓大家知道這些故事,真是做得對極了。因此我想告訴大家,如果想當媽媽的欲望是正常的話,那麼不想當媽媽的欲望,也是正常的。女性對於各自的人生,不管做出什麼選擇,都不會是不好的、錯誤的、不足的,所以不需感到自責。
不久前,曾看到報導指出韓國與台灣的出生率是全世界最低的新聞,在韓國有不少人將這種現象歸咎到不生孩子的女性身上,並視其為「罪魁禍首」,很好奇台灣又是如何呢?當然在現代社會中女性不願意生育的理由相當多元,我認為國家或外部因素已經漸漸很難改變女性「不生育」的選擇,再加上疫情及氣候危機等全球性問題,更添增現今的不安與未來的不確定性。我們能做的,就是尊重生活在同一個時代的其他人,共享更美好的生活。同時為了相互理解,沒有比坦誠談論與傾聽各自的生活更好的方法了。
即使本書出版後,我仍持續思考著無子女女性、無子女夫妻的生活,也想要知道更多人的故事,想要看看更多各式各樣無後人生的面貌。如果在這世上的某處有人因此感到不安、孤單、罪惡感,我想告訴她,我們的生活方式沒有錯,甚至我也想繼續記錄無後人生在上了年紀之後的生活,這或許會是我一輩子的課題。
就像為了要解開我的人生疑問而開始著手寫這本書一樣,希望這本書也能為台灣讀者理出一點頭緒或是帶來小小安慰,最重要的是,無論妳以何種面貌生活在哪裡,都希望妳能幸福滿滿。

崔至恩

試閱文字

內文 : 前言
不想當媽媽,錯了嗎?

我覺得年紀將邁入四字頭,是可以暢所欲言的時候了。雖然並非人一到了四十歲,生理時鐘就會立刻停止,但是我可以不必再煩惱,也不用回顧過往,似乎是可以說出我決定「不要當媽媽」這件事的時機了。
下過小雨的某天晚上,我在一棟大樓的大廳裡等待收工下班的姊姊。人群熙熙嚷嚷地踏出電梯,姊姊快步走了過來,把我帶到公司附設的幼兒園。三歲的小兒子看到媽媽便高興地蹦蹦跳跳,而我則有些尷尬地和他打了招呼。往地鐵方向前進的下班人潮,就如同雲朵在空中飄流一樣,姊姊牽著孩子,而我推著空盪的嬰兒車,三人一起往姊姊家走去。雖然距離不遠,但是姊姊擔心孩子會跌倒、亂跑或是撞到,所以一路提心吊膽,緊張兮兮。
到了姊姊家附近的幼兒園接大兒子下課後,姊姊便把弟弟放上嬰兒車,換牽著哥哥的手,而我一面走,一面覺得穿過地下停車場到姊姊家的路很遙遠。一回到家,姊姊忙著幫孩子們換衣服、洗手,自己的衣服卻只換了一半。
姊姊在準備晚餐的時候,本來我想幫忙餵小外甥吃副食品,可能他對笨手笨腳又不和藹可親的阿姨感到陌生,所以又哭又鬧不讓我餵。一開始,姊姊本來也很冷靜地哄著小外甥,但是他一直不斷尖叫吵鬧,讓姊姊也忍不住大聲喝斥,最後還故意轉過身去不理他,而我只是茫然地呆坐看著。
雖然我是代替媽媽前來幫忙「看」(care)孩子,結果還真的只是來「看」(see)孩子,我完全不知道該怎麼做,也幫不上任何忙。
「啊,我好想回家啊……」
已經精疲力盡的我,神智不清的頭腦轉個不停,我好想回到那安靜、能隨便亂躺,還可以盡情任何事(手機玩到沒電,不停瘋狂轉換電視頻道……)的家!
不過同時我也覺得,姊姊真的好累啊,一整天都在公司工作,就算下班後也不能休息片刻,就開始馬上忙著餵孩子吃飯、幫孩子洗澡換衣服、陪他們玩、哄他們睡覺,日復一日不斷重覆同樣的生活。和老大說話的同時,也要哄著老二,而在這種忙亂的狀況下她竟然只發了一次脾氣。人怎麼能做到這種地步呢?我根本沒辦法!就在這時候,正在抱著小外甥說故事的姊姊,忽然對我說:
「如果妳也生一個孩子的話該有多好……」

我?

姊姊和我一起生活在同一個屋簷下三十五年,共用一個房間,在放兩個枕頭剛剛好的狹窄被窩裡睡覺。我們雖然經常吵架,但大部分都是因我而起,像是搶著把好吃的零嘴嗑光,偷穿姊姊下了好大決心才買的衣服,用一閃一閃的手機燈光吵醒姊姊(偶爾也會開電腦看連續劇)。我們從個性、興趣到愛吃的東西,都完全不同。雖然關係稱不上很親密,但是姊姊應該比世界上的任何人都清楚,我是一個多麼自我中心的人,可是這樣的姊姊竟然叫我生孩子?有沒有搞錯啊?
那晚我徹夜難眠。當姊姊和外甥們呈對角線似的姿勢歪歪斜斜地躺在床上,已經不知道是第幾次進入夢鄉時,而我卻清醒地想著:
「生養孩子這件事,難道真是那麼特別的經驗,每個人都必須經歷過一次才行嗎?我和小孩才相處一個小時,即便臉上是帶著笑容,但內心其實是不停吶喊著:『我真的很想快點回家』就連能讓我擠出笑容的動力,都是因為慶幸這不是我得日復一日過的生活。難道其中藏有我不知道、超巨大的幸福祕密嗎?要不然姊姊又何必要勸像我這樣的人生孩子呢?假設不生小孩,只有我錯過這世上大部分人都樂在其中的驚喜怎麼辦?紛亂的思緒與不安的心情如跑馬燈轉個不停。

第二天早上,我將睡眼惺忪、似夢非夢的小外甥送到幼兒園,並送姊姊和大外甥到公司後,就覺得如同完成了一項艱鉅的任務一般,內心無比輕鬆,但是另一方面心裡卻又有點悶悶的,難道不生孩子真的是錯誤的選擇嗎?這麼重要的問題,我真的可以這樣輕易做決定嗎?難道未來我真的會後悔嗎?好想找個人問問,想聽對方肯定我的抉擇,也想確認在這世上我並不孤單。
決心要說出「不想當媽媽」這件事的關鍵點,就是在去姊姊家的那天,我想聽聽那些不會對別人說「妳生一個就會知道了」這種話,像我一樣決定不生孩子的女性們的故事。
「結婚」被認為是「生孩子」的同義詞,大部分的人都認為沒有孩子的婚姻生活是不完整的。在韓國,不想生孩子的女人,會被認為是沒血沒淚、自私自利。在這樣的社會氛圍中,和我做出一樣選擇的女性們究竟過著什麼樣的生活呢?她們曾經有過什麼樣的煩惱,又認為什麼才是幸福呢?為了見到「同類」,我決定付諸行動。

但事情在一開始時進行得並不順利,將近一年左右,只要逢人我都會問:「你身邊有沒有已婚,但卻決定不生孩子的女性?」周圍的親朋好友我肯定不會放過,還問了常去的美容院院長、在聚會中初次見面的女性,甚至根本沒見過面的網友也都囊括其中。雖然以前職場上有幾位同事或朋友,是不打算生孩子的已婚女性,但我想要訪問我不認識的人,最好是跟住在首爾,靠寫文章過活的自由工作者的我,盡可能差異越多越好。我想聽聽這些女性的故事。我期待和這些不想當媽媽的女性,不論她們是住在哪裡、做什麼工作,過著什麼樣的生活,這些人究竟有什麼樣的故事,這是我最好奇的地方。

最終,我透過許多管道,認識了在本書登場的十七位女性,她們分享了自己的人生故事。透過這些故事,我們稍微可以了解之所以做出不生孩子的決定,其實與生活中許多因素都有關係。雖然我是為了聽她們的故事而和她們見面,但有時候也會分享一些自己的故事。
當人們產生「只有我會這樣嗎?」的自我質疑,卻在毫無顧忌說出那些曾經無法說出口的苦惱之後,會了解到自己原來並不孤單,又或是從「那有什麼關係」的回應中得到安慰。這些來自不同節曾、不同環境的女性,做出了不生小孩的決定,並以各自的方式抵抗著周圍給予的生子壓力,我從她們身上獲得了勇氣,也感受到深厚的親密感。
不同於一般愉快的訪談過程,要以文字呈現每個人不同的經驗與想法,對我來說寫這本書是個突破自己、挑戰極限的過程。雖然我想保留訪問的原貌,並且希望能夠忠實傳達這些女性的生活脈絡,然而,每次把她們經歷大半人生所得到的複雜結論,化為文字時,都擔心是否因自己不成熟的文筆和書寫技巧,而會有遺漏疏失,或是扭曲事實。加上我並非學者或研究人員,無法在這個有趣的主題中發表更深入且豐富的觀點,對此我也感到相當可惜。
儘管如此,我能夠完成這項工作,是因為我比任何人都還喜歡她們的故事,我想讓世人都知道這群有勇氣又率直女性的故事。特別是對於不想生育,或是還在苦惱要不要生育的女性們,我想告訴她們,在這世界上也有選擇不生的生活,而且我們對這樣的生活相當滿意。因此在這裡,我要對所有參與訪談的女性朋友們,表達由衷的謝意,同時也非常感謝為我牽線,與她們搭起聯絡橋樑的親朋好友。
此外,我也要感謝在每當我茫然時,能為我指引方向與給予溫暖鼓勵的許宥珍主編,讓我能一步步繼續向前邁進。還有自始至終都給予支持的另一半,除了同意讓我寫出關於我們私生活的文章,同時也給了我許多幫助。最重要的,是感謝把全部人生都奉獻給我的爸爸媽媽,是他們讓我學習到養育一個人是無止盡的勞動、困難的試驗,同時也是不可預測的課題,因而建立親子關係是件非常特別的事,也許正因如此,所以我才決定不當媽媽。


第1章
選擇不生孩子,全都是百分百確定後做的決定嗎?
──當母親是選擇,不是義務


大部分的女人都希望當媽媽,除了我們之外

我滑著Instagram時,發現誠信女大護理學院的女權運動社團「NURCK」上傳了一篇文章,內容質疑必修教材《女性健康護理學》為何是以男性的視角陳述,因此寫了e-mail給出版社。在引用的例子中,令我特別注意的是下面這段文字:

許多女性認為懷孕與照顧孩子是她們人生最重要的目標之一,而大部分的女性也都希望能成為母親。

該慶幸作者沒有寫「所有」女性嗎?還是該感謝他沒有寫是「唯一」的目標呢?我有點恍神地滑到下一頁,對性別歧視提出質疑的學生在信中也表示,這本教材在幾年前出版時的書名居然還是《母性健康護理學》,現在可是二十一世紀呢!令人值得欣慰的是,出版社在檢討之後,決定對相關內容進行修改與刪除。
長久以來這些問題與我們切身相關,存在我們生活之中,然而世界卻對此置之不理,忽略問題的存在。然而,但是現在開始出現了轉變的契機,感謝勇敢踏出那一步的女性們。
另一方面,我反覆地讀了好幾遍,無數女性曾看過、學習過、相信過,也許是還被騙過的那一句話:
「大部分的女性都希望能成為母親。」

老實說,不生小孩的最大理由就是因為養小孩需要花很多錢。

我從來不曾沒想像過我和孩子在一起相處的畫面,反而覺得生孩子的人有點神奇。

就算我有生小孩的能力,應該也可以選擇不使用吧?

我並不是決定「想過沒有孩子的生活」,而是對我來說「工作很重要」。如果在工作上本來可以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但是有了孩子之後,我必須得分出百分之九十的精力來養育孩子,這樣其他的事情就只能投入百分之十了。考量到現實層面,工作與孩子就和魚與熊掌一樣,兩者是無法兼得的。

我不懂為什麼女性一定要生小孩,事實上不生小孩才是自然的狀態,應該要問為什麼要生小孩才是啊,問為什麼不生小孩不是很妙嗎?我非常認真想過為什麼一定要生小孩,也曾經問過許多人,但是始終沒有找到能夠說服我的說法。

我不太喜歡小孩,甚至可以說是討厭,看到朋友的小孩,甚至還會害怕到退避三舍,實在說不出「哎呀,他好可愛」這種話。我真的沒有自信在生了小孩後能夠好好照顧。我身邊生過孩子的人全都看起來精疲力盡,相當辛苦,而且我也很害怕會被孩子束縛,失去自由。因為我喜歡抽菸喝酒,也喜歡和朋友見面聚會,如果有孩子的話,這些休閒娛樂全部都得放棄。

我相當關心環保議題,在這個人口已經多到爆炸的地球上,真的有必要再多增加一個人嗎?最近不管吃什麼食物,似乎都得要擔心會不會吃到塑化劑,生活在被汙染到無以復加的世界上,對我們來說已經不是件容易的事了。因此,不管是為了環境,還是為了孩子,我都不認為多增加一個人會是個好的選擇。

最近遇到了一些不想當媽媽,或是雖然不排斥,但比起孩子更渴望其他事物的女性之後,我了解到「不生孩子」的選擇,既是一種過程,也是一種結果,同時也是一種質疑,或者說是對生活的態度。做出這種決定,並沒有關鍵的瞬間,也沒有人可以一開始就很果斷。
不管是誰,不生育的想法仍然有可能改變,即使是意志比任何人都還要堅決,明確表明不願意生孩子的女性,也不代表她沒有經歷過猶豫、苦惱的過程。因為不生孩子的理由,與自身的生活複雜交織而成。
只是我偶爾會想起,在準備這本書的時期,向來準時的月經遲了。我在六年前曾經因為子宮內膜症開刀後,就會像注射抑制女性荷爾蒙的針劑一樣,體溫總是高低起伏不定。我去婦產科做了抽血檢查,三天後收到了荷爾蒙數值低下,需要回診複檢的訊息。
「會不會是早發性停經呢?」去醫院之前我做了最壞的想像。就跟大家一樣,我也先上網搜尋了一下,各種負面的資訊立即映入眼簾。假使網路上的訊息是正確的,我就會很難懷孕,這代表我這輩子就不能生育了嗎?(我從未考慮試管嬰兒這條路)我居然無法體驗許多女性都可以經歷的懷孕、生產、育兒的過程。
當下我就像黑寡婦一樣感覺委屈悲傷,差點流下淚來,偏偏在上演悲傷的內心小劇場的瞬間,我孤獨一人,身邊連一個可以給予安慰的人都沒有!

過了一陣子後,我逐漸恢復了理智。我本來就不打算想生小孩,卻因為「說不定很難懷孕」的理由而突然感到悲傷,這究竟是為什麼呢?剛開始感受到的失落並不是我真心的感覺,難道這不是在不擇手段灌輸「每個女人都應該當媽媽,女人的人生沒有比這更好的祝福了」的觀念之下,所產生的虛假情感嗎?因此,我決定先擺脫自我憐憫的情緒。
一個月之後,我再次做了抽血檢查並回診,醫生說雖然不是早發性停經,但是卵子的機能下降很多,並問我是否有懷孕的計畫,我說沒有,醫生便開了口服避孕藥以調整荷爾蒙指數。對我而言,這沒什麼差別,只是現在除了保險套外,又多加第二種避孕方式罷了。
「大部分的女性都希望能成為母親」這句話裡,「大部分」到底是多少呢?十個人中有九個人?一百個人中有九十九個人?以名詞來看「一般情況是超過一半以上,接近整體的數目或比例」;以副詞來看,則可以說是「一般情況下」。雖然不知道不想當媽媽的我,到底是幾人中的幾分之幾,反正看來就不是「一般人」的樣子。
我沒有特別想要當媽媽,雖然可以想像有小孩後,生活中可能會交織不安與快樂,而變得多采多姿,卻沒有強烈到讓我想要去冒險的動機。雖然偶爾我會因為自己無法感受生產與養育孩子的激動、熱情、滿足的感情和經驗,多少感到遺憾,但是同時也很清楚自己沒有辦法撐過每天都得要餵孩子吃飯、幫孩子穿衣服,還要一直不停聽他們滔滔不絕,以及關注他們需求的日子。
其他像是對孩子的人際關係、學校生活、才能或是升學管道,要當做像是自己的事情一樣心煩苦惱的日子,也許會讓人感到不寒而慄,也或許會讓人感到無比幸福,但至少我不希望有任何人來撼動、改變我的人生。
當然我也會有些許的不安。原本跟我有著相同想法的人在生完小孩之後,應該也會改變原本的觀念吧?或許她們的世界會變得更寬廣、更豐富吧?但是在下一個瞬間我又想,就算真是這樣,會這樣想的人也不可能是我。

本書的受訪者,與其說「大部分」與我相似,應該是說其實我們有許多不同之處,但是對於他們不想當媽媽的理由,我全都能產生共鳴。希望透過本書,能夠與大家分享不想當媽媽的女性們,也就是那些不屬於「大部分女人」的故事。


「想要」小孩V.S.「想生」小孩

我是個網路中毒者,特別是與無子女女性有關的煩惱或經驗,那些生動又坦誠的故事,如果不是在網路上,幾乎沒有任何管道能夠得知。而且,對那些苦惱要不要生孩子貼文的回覆,我讀到的留言大多都是「只有百分之百確信的人才能成為頂客族」、「如果會煩惱要不要生孩子,那還是生比較好吧」等等。
當我不生孩子的堅定決心達到百分之九十五的程度時,讓我感到混亂的是那個「百分之百」的數字。難道真的只有毫無疑惑,帶著純粹百分百堅定心意的人,才會對一輩子不生孩子這件事毫無遺憾,而且生活得好嗎?像我這樣未達百分之百,就這樣錯過「生育黃金期」的人,之後肯定會後悔嗎?難道世界上的頂客族夫妻真的全都有著百分之百的篤定才做出決定的嗎?有沒有一種人是雖然不想生孩子,卻為此一直猶豫煩惱,最後又想生的呢?

道允:二十多歲的時候,我帶著「雖然決定不要生孩子,但並沒有覺對排斥這件事,因為我覺得自己隨時都有可能會改變心意,只要抱持正面想法」的態度過生活。
在那之後,對於「生孩子」這件事,我還是採取持續觀望的態度,只有內心仍有許多糾結的疑惑,不生真的沒關係嗎?當生孩子變成我想必須面對的責任時,又會是如何呢?不過漸漸可以確信的是,生孩子不是我想做的事。雖然我不認為生孩子就會變得不幸,又或許生了孩子會感到幸福,但我想自己不會是那個幸福的人。

在訪談的參與者中,有最長婚齡十五年的道允,與另一半在結婚前,自然達成了不生孩子的共識,對現在的兩人世界也相當滿意。但當我聽到即使是這樣的她,對於「生孩子」也曾經歷過長時間的觀望與猶豫時,這彷彿是告訴我,就算沒有百分之百篤定也沒關係,我們依然可以過得很好,這讓我在無法將心中萬分鬱悶一吐為快的情況下,找到了解答。
生活在這個「生孩子」才是正解的世上,就連對這個答案產生懷疑都會被否決。只要對著煩惱著自己是否想生孩子的女性,丟出「如果妳會覺得煩惱,那先生孩子就對了」的回答,就是要她們立刻停止猶豫,不要浪費時間慢慢探索自己真實的內心,只要跟隨「常理」走就好。
此外,對無子女夫妻也會有假裝明智的建議出現:「兩個人結婚之後,生活中一定會有甜蜜、有爭執,但兩人在走到低潮時沒有孩子,很容易就會分道揚鑣。」
對於這句話,道允笑著回答:「在生活低潮期沒有孩子的話,要離婚不是會比較容易,這樣才能各自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啊!」

宥琳:檢視我至今的人生,我所做的事都符合大家的預期與希望。學生時期認真讀書,之後進入社會工作也全力以赴,雖然結婚比較晚,但仍是結了。然而如果不生孩子的話,就好像變成異類,所以很難做出決定。我因為從未嘗試過偏離軌道的行為,更進一步說,就是不曾對「正常」這件事感到苦惱。
但是如果要生孩子的話,我的自主性可能會被剝奪,似乎我只能扮演「某種角色」,這令我感到恐懼。我想要活得更自由自在且獨立,一方面想要「活得忠於自我」,同時也有「雖然陌生,但是試著走入嶄新世界才算是大人」的想法。
事實上,有時候我覺得假設自己沒有避孕,卻意外懷孕的話,也不會拿掉孩子,應該會把他生下來,並且接受這個事實,所以有時候我也不是那麼百分之百篤定。

浩庭:對於沒走過的路,我總是會感到後悔。就在半年前,只要在路上看到可愛漂亮的孩子,我就會哭了起來,可能是因為快到更年期,情緒波動較大吧。只要在公司裡覺得很累、很辛苦的時候,我就會想:「我人生的意義到底是什麼?為什麼我要上班呢?孩子是那麼可愛,為什麼我沒有孩子呢?」晚上總是哭著入睡。即使如此掙扎糾結,我還是相當確信自己不想要有孩子。
雖然難以言喻,在情感上的確會產生這種矛盾的想法,但是對不想生孩子的生活卻是「百分之百」的篤定。我覺得自己會一邊流淚,一邊想著「好想要個孩子」,只不過那是短暫從腦子閃過的情緒,所以並不會太好奇自己為什麼會有這種情緒。
因為人的情緒本來就很複雜,即使腦子裡是這樣想,但看到小孩又會覺得他們好可愛而後悔自己的決定,簡單來說,就是會有「到底是想怎樣啦」的心情。(笑)


宥琳感受到的混亂和浩庭感受到的煩躁,我一點也不陌生。那些關於「生孩子」的理性與感性、欲望與判斷,全都交織成一團,如果我改變心意的話,可能會做出其他的選擇。有時候會有「我真的可以一輩子像這樣只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也沒關係嗎?」和「雖說人生在世,許多不想做的事情也做了,但真的有必要進行這個不知道要花多少年,而且辛苦又艱難的計畫嗎?」這兩種想法互相交錯著。
我有時候看到可愛的孩子,會忽然浮現「那小孩真可愛,萬一以後哪天我突然也想要生孩子該怎麼辦?現在是最後的機會嗎?不對,已經太遲了!我能做到每天餵奶、換尿布嗎?」這些想法,然後這些顧慮馬上又被我拋諸腦後。我到底是想怎樣啦~

但是比起「百分之百篤定」的女性,我反而認為有動搖的想法更重要。因為如果是前者的話,不太需要他人的故事作參考,而且能絲毫不遲疑,邁著步伐繼續走在不生育的道路上,真的是相當幸運的事情。即便是想法仍在動搖的女性們,也應該有充足的時間來正視自己的內心,集中精力思考自己的煩惱,不是嗎?
美國作家梅根‧道溫(Meghan Daum)的著作《我決定沒有孩子的生活》(Selfish, Shallow, and Self-Absorbed) 中,記載了選擇不生孩子的十六名作家 (女性對男性的比例是十三:三) 的故事。其中一位是精神分析家珍‧賽佛(Jeanne Safer)於一九八九年,她四十二歲時,在某雜誌發表標題為〈跳過當個媽:選擇沒有孩子的生活〉(Beyond Motherhood : Choosing a Life Without Children)的文章。
內容寫道:「我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志思考及判斷,而決定不生孩子。」從那之後過了二十五年,珍成了六十七歲的無子女女性,在她所寫的散文開頭中,引用這段文字並且闡述她當時的心情。

「當要做出人生中最困難且最孤單的最後決定時,我一面流著淚,一面寫下這段話,而當這篇報導印出來之後,我的主張就成了不可逆的事實,我又再度流下眼淚。」

「向世界宣布『不生孩子』之後就哭了」,雖然聽起來很奇怪,但是我能理解這種矛盾的心情,也跟著流下了眼淚。「不生孩子」真的是一個相當孤獨的決定,就連對孤獨感相當遲鈍的我,有時候也會忽然驚覺自己竟然感到孤單而大吃一驚。生孩子這件事雖然可以和配偶討論,但是只有我才能做出最後的決定。
「生孩子」是一個左右今後人生的重大選擇,再加上生育黃金期的「截止期限」漸漸逼近,我卻不知道該怎麼下決定,所以感到孤立無助。有些受訪者說:「有時候我會想,乾脆有個孩子從天而降在我們家門前就好了!」或者「醫生乾脆直接宣布我不能懷孕,說不定我心情還比較輕鬆!」也有受訪者表示,因為處在猶豫要不要生子的狀態實在非常痛苦,都希望能趕快得出一個結論。
「決定不要當媽媽的人生更要靠連續不斷的努力。」珍‧賽佛的這句話,告訴我們為什麼我們會產生動搖。我們都知道當媽媽,是需要連續不斷的努力(就算稱讚過母親很努力的那些人,從來沒有幫任何一位母親為寶寶換過尿布)。確實,身為一位母親得要在生活中奮戰,是相當辛苦的。因此,世界上才會有人批評不想當媽媽的女性是非常自私,而且還不盡本分。而珍‧賽佛對於環繞在無子女女性身邊的多重壓力,做了這樣的結論。

如果妳要選擇的某條道路,是有別於傳統、符合自己過去與社會的期待、強調女性化概念的話,就必須要動員自己全身上下所有的意志去抵擋才行,在選擇與常理背道而馳的道路時,如果沒有這樣的覺悟是不行的。

帶著這樣的覺悟,五年後,她遇到的轉捩點如下。

原來我不是真心想要孩子,而是期望擁有「想要孩子的那一份心」啊。

就算到現在我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有著百分之百篤定的無子女女性,(現在大概到了九十八左右吧)但是這已經不再那麼重要了。因為我明白動搖只不過是種相當自然的情感罷了,同時也了解並不是只有我才會猶豫,因而獲得堅持下去的勇氣。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所有母親都是偉大且必須獲得尊敬;
但沒有踏上「母親」這條路的女性,也應該被尊重。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