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這種病 | 誠品線上

教育這種病

作者 廖振順
出版社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教育這種病:師鐸獎得主,25年的教育省思當今教育現場:過度關心:介入專業輔導,給予錯誤指引只會要求:學生該進步,自己卻止步不前化身名嘴:無所不罵,讓學生對誰都不信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師鐸獎得主,25年的教育省思當今教育現場:過度關心:介入專業輔導,給予錯誤指引只會要求:學生該進步,自己卻止步不前化身名嘴:無所不罵,讓學生對誰都不信任二元對立:只問對與錯,導致學生之間摩擦更嚴重直擊最真實的教學現場,挑戰最艱困的教育難題做個有遠見的老師,帶孩子看見有希望的未來!好老師並非與生俱來,身為人師該如何自我精進?學校教育最重要的目標又是什麼?擁有二十五年豐富教育經驗的師鐸獎得主──廖振順老師,在書中理性剖析、知性道來,為老師們帶來改變的勇氣,期望共同打造有希望的未來教育。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廖振順.臺北市立萬芳高中地理科教師.國語日報專欄作家.人間福報專欄作家1987年畢業於文化大學地理系,1989年取得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學位。曾獲2005年優良教師獎(臺北市教育局)、2011年教學卓越金質獎(教育部)、2014年特殊優良教師(教育部)、2014年師鐸獎。2011年日本大地震後自製海嘯教學影片,榮獲馬英九總統致電鼓勵及各家媒體專訪、引用。擅長多媒體教學,近年來融入Google Earth,多次製作高中地理課程輔助教材,對於地理教育推廣不遺餘力。著作《地理課沒教的事:用Google Earth大開眼界》、《地理課沒教的事2:用Google Earth穿越古今》、《地理課沒教的事3:看見地球的變動》facebook:https: www.facebook.com HaaGeo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推薦序看見教育的希望,讀懂理性的思考 楊志朗力由地起,情由理生──聽廖振順聊生命與大地之理 蔡淇華作者序「希望」才是教育的重點Part I 變質的教育現場──人師的自省烏龜跑贏了 一波三折的求學之路/他人的尊重來自自重/第一次出書就得獎/贏在起跑點不等於到達到達終點霸凌羞辱文化 網路霸凌?鄉民正義?/羞辱的殺傷力不下於刀刃沒遠見怎能正確引導學生 別當小心眼的老師/引領學生面對挑戰男生不可以掉眼淚 被刻板印象綁架的男生和女生/融入團體卻渺小了自己/責備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師道不存久矣 要自主卻不願負責/上下交相欺的制度/自重與尊重/要求權利也要學會負責老師不該做的事 立場與觀點/別縱容自己當兼差心理諮商師/該不該問「為什麼」?/不要問誰「欺負」你/別化身為名嘴/過分稱讚反而害學生被孤立四年級生的懺悔 不信任制度的家長/以指引與鼓勵代替懺悔一面鏡子 家長的錯誤示範/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想辦法讓學生喜歡你對嗎? 師生距離如何拿捏?/有領導能力還要有料/各取所需的教育現場父母不該做的事家庭教育與社會教育 殘酷的家庭教育/氾濫的文字遊戲/社會環境營造社會教育Part II 開創教育的未來──人師的精進做個獨立人 校園裡的語言暴力/真與直的辯證/培養孩子獨立思考浪漫與理想為什麼我比較衰?教師甄試有這麼難嗎?做一個不讓人討厭的老師 掌握說故事的技巧/引發持續性的感受老師該做的事 肯定的力量/教學目標可以更寬廣教不完怎麼辦? 教育不只是追求成績/成就系統帶來希望/成就與希望即是教育主軸這不公平 自由與公平/齊頭式平等的謬誤/長遠的教育發展未來教育 未來教育仍需堅持教改/附註:臺灣大專院校一覽後記老師碎碎念 別急著吃棉花糖/把成功存起來/把錢存起來/請選擇擁有智慧/學會說好話/知道劇變的處境/穩定就是好嗎?/學會提問題/不要怕犯錯/放開心胸多學習/吸收正面知識

商品規格

書名 / 教育這種病
作者 / 廖振順
簡介 / 教育這種病:師鐸獎得主,25年的教育省思當今教育現場:過度關心:介入專業輔導,給予錯誤指引只會要求:學生該進步,自己卻止步不前化身名嘴:無所不罵,讓學生對誰都不信
出版社 /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571366227
ISBN10 / 9571366226
EAN / 9789571366227
誠品26碼 / 2681310979002
頁數 / 208
開數 / 25K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1X14.8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內文 : 烏龜跑贏了
  龜兔賽跑誰跑贏了?烏龜跑贏了,為什麼?因為兔子在睡覺,而烏龜不停地往前邁進,即使烏龜爬得再慢,但是只要肯爬,終有爬到終點的時刻。兔子跑得快好比智商高的學生,一個智商高的學生,若是一碰到挫折就放棄,學習成就便會非常有限。  
  烏龜取得光榮的關鍵在於「堅定的毅力」,2013年,賓夕法尼亞大學心理學教授Angela Duckworth在TED的演講中,引起教育界對「堅定毅力」的大量討論,Angela Duckworth教授和她的團隊設計了一些測量「堅毅指數」的工具,受測對象從軍校生到一般中學生,她很驚訝地發現,決定一名學生是否能取得畢業資格或成績是否優異,並不在於傳統認知的智商或是贏在起跑點,而是這些學生當中誰的毅力最為堅定。美國經濟發達,生活條件普遍優渥,孩子數量又不多,多數兒童在成長過程中,更少面對挫折與失敗,凡事都自動化,網際網路講究的是快、準又方便,線上購物只要一鍵完成,如此的成長環境,若是沒有適當給予培養毅力的教育,非常容易在學業上一遭遇困難挫折就迅速放棄。
  學校裡跑得飛快的兔子是少數,絕大多數學生的學習狀況有如緩慢的烏龜,如果你是飛快的兔子,那真是要謝謝父母給你的天賦異稟,若能善用發揮,那會是社會、國家、人類之福。如果你和多數人一樣學習緩慢有如烏龜,別氣餒,我們只是要爬得久一點罷了,只要肯爬、持續爬、充滿毅力、堅持到底,終究也能爬到目標,而且在這慢爬人生的過程中,還可以細細品味周遭的一切。

老師不該做的事
多數從老師嘴裡說出的為什麼其實無關痛癢,但是有些時候就真的別再問為什麼了。黃老師是個媽媽型的老師,對學生的關懷就像媽媽一樣,總是繞著學生周遭打轉,無論大小事總會事事叮嚀。一日,黃老師正在批改學生作業,一位自己導師班的學生跑來,臉上滿是憂鬱,彷彿把「我有狀況」四個大字寫在臉上,接著坦白地對導師說想去死了算了。
  關鍵時刻來了,這時黃老師可不要問:「為什麼想死?」本來情緒瀕臨崩潰、腦袋渾沌,整個人處於當機狀態的可憐學生,經過這麼醍醐灌頂的一問,頓時開始整理思緒,開始回應老師的提問:「是啊!為什麼要自殺呢?因為我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會停止這樣的恐懼和不安,停止這樣無止盡的絕望,當別人告訴我自殺不能解決問題時,我想問,你有方法讓我現在不要再崩潰、沉淪下去嗎?你有方法立刻終止絕望嗎?」老師能有方法嗎?當然不可能有!
  因此這時還不如直接說:「你已經決定好什麼時候要自殺了嗎?你打算用什麼方式自殺呢?」此時的首要關鍵得先確定學生是否有了自殺計畫,如果計畫又詳細又明確,那就有高度危險性。學生會跑來找老師,那是伸手求救的訊號,趕緊帶著學生去校園走走(別管下一節是否要上課或是要開會),邊走邊聊,問他一句「怎麼了」,會讓學生溫暖一點,不論學生說了些什麼,千萬不要以「同情」、「鼓勵」來回應,例如,「雖然你很難過,但是你想想有人一出生就沒了雙手呢?」或是「想想你爸媽和朋友會有多傷心?」想自殺的人通常都想負很多的責任(但是承擔不了),這麼說只是加重他的責任與罪惡感,說實話,這種回應很少會讓事情變好。


教不完怎麼辦
  秀芳老師一進入休息室就唉聲嘆氣地抱怨:「怎麼辦?我在102班的課程剛好被假期放掉好幾次,教材都教不完怎麼辦呀?急死人了!偏偏學生上課又無精打采,要死不活,真是快被氣死了。」
志雄老師接著抱怨:「我的課是沒有被放掉,但我教的是科學班,地理課一週只有一節,這是要怎麼教啊!光是把課本講解完就已經要拚了老命,想來點翻轉教學或是延伸教材打開學生視野,根本就沒時間!不把課本內容教完,學生家長會抗議,但是只教課本的內容,我和學生都會悶死,這種授課方式與補習班一樣,那又何必有學校。」
  「教不完」這件事永遠都是教師的困擾,其實轉個念頭就會比較好處理了。例如,像是一週只有一節地理課的「科學班」,這些學生的學習態度通常都非常主動積極,如果純粹為了段考與學測,相關的重點解說及摘要,內容其實不算很多,並不會花費太多時間,而剩下的時數就可以拿來實行各種翻轉教學、野外實察等延伸內容。教學目標除了擴展學生的視野、修正學生對世界的認知,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喜歡這門課,只要學生對該科目感興趣,自然就會主動學習、積極探索。如此教出來的學生,才能真正具備探索知識、活用知識的能力。學生如果只會背誦課本裡的資訊,學校又營造出如同補習班那樣的氛圍,僅僅是反覆練習如何考試,這樣一來,學生頂多變成一部很會考試的機器罷了。
  再舉個數學課的例子,學生學習數學最大的障礙,其實是在解題過程中遭遇到的困難,數學老師可以把教學過程放在網路上,學生回家「自行上課」,在學校課堂裡學生則專心寫作業,老師可以隨時提供諮詢,當然這種方法需要有家長督促,以及「主動積極性」足夠的學生配合才行。


未來教育
  許多數據顯示這個世界貧富懸殊、經濟極端不平等,本世紀最大的政治和經濟問題將會是:在高速科技發展之下,會有一群龐大的失業階層形成,這個嚴重的問題該如何解決呢?當然,教育會是方法之一。什麼樣的教育才能幫助學生在未來不要成為那一群龐大失業階層中的其中一員呢?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想想未來的世界會需要什麼樣的人才,如前所述,想像力和創造力是人類稱霸世界的關鍵能力,未來這兩種能力依然需要。
  世界變得愈來愈複雜,知識愈來愈繁瑣而巨量,切割得愈來愈細的知識體系需要更多跨領域的合作,那麼「溝通」與「協調」能力將是備受重視的環節。過去舊制聯考最大的優點就是公平,到今天依然有許多名人公開支持恢復舊制聯考,但是平心而論,舊制聯考能夠教育出具有優秀的想像力、創造力、溝通力與協調力的孩子嗎?只憑著死背幾本書,硬記部編本教科書(教育部版本)裡的內容,根本是不可能的事。那麼,難道教改之後就可以教出這樣的孩子嗎?大家都清楚,當然沒有這麼簡單!
  然而教改仍要繼續進行,但是要呼應時代快速的變遷而重新修正,繼續調整教育的理念與架構,千萬不能因為過去「教改會」所造成的錯誤而喊著要走回舊制,或是因此反對教改;教改是進行式,必須不斷調整內涵,同時了解教改並不等於過去的教改會。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