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彼岸 | 誠品線上

生死彼岸

作者 劉易齋
出版社 聯合發行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生死彼岸:在死亡之前眾生平等。能否平靜安詳地接受死亡?是人總結一生的課題!無論是自己,還是他人的死亡,從出生那一刻開始,都是不可迴避的事實。只有坦然面對,用慈悲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在死亡之前 眾生平等。 能否平靜安詳地接受死亡?是人總結一生的課題! 無論是自己 ,還是他人的死亡,從出生那一刻開始,都是不可迴避的事實。只有坦然面對,用慈悲的心,以超越自我的全方位關懷,來覺察業報的緣起 ,深入體悟生死智慧 ,才能發現生死學的究竟意涵 。 要如何死?就必須怎樣生! 不傷害一切生命 ,是學習生死學的第一步。 本書告訴您生命的真相,揭開生死輪迴的來處。只有淨化心靈,才能穿透死亡的幽谷,到達寂滅涅槃的彼岸。 本書的核心特色,就是提醒人們唯有徹底省思.懺悔和發願,修正自己的錯誤知見和行為,才能了脫生死,完善屬靈的生命尊嚴。 生命的生滅現象,生從何來?死往何去?靈魂、輪迴、因果之有無?一直是人類文明發展的共同議題,也是構成各民族文化深度的核心部分。生死學是從哲學、宗教學、生命哲學、文化人類學、醫療倫理學 領域分流整合出來的專門學科。它所含攝的内容包括:東西方的宗教生死觀、生死倫理、安寧療護、臨終照護、瀕死狀態與守護、生死禮俗、殯葬、追思與超薦等系統。這些領域都融入了生死學課程的内涵,但是,在生命實存的境域裡,屬於另一種生命核心的研究範疇,似乎被擱置或遺忘在非主流教育的主體脈絡裡。這是全人教育、生命教育乃至生死教育的遺憾。 生命學、生命教育、生死學的深層核心,在東西方哲學與宗教領域中,都曾經探索並且揭示幾個和生命進路相關的議題:靈魂(soul)、輪廻(wheel rim)、因果(karma)、靈性(spirituality)、彼岸(the other side)、永生(eternal life)與涅槃〈nirvāna〉等。如果能系統化呈現這些與呼吸同步存在的概念,則生死學的内涵將更加完備。 本書希冀透過此一全方位向度的核心軟體探索,還原生命學與生死學的完整原貌,從而賦予全生生命的尊嚴。有「死亡學大師」、「生死學大師」與「台灣生死學之父」美譽的傅偉勳教授認為,廣義的生死學應該包含以下三項: 第一項是面對人類共同命運的死亡挑戰,表現愛之關懷的「共命死亡學」(destiny-shared thanatology)。探索內容至少包括(涉及自殺、死刑、安樂死等等)死亡問題的法律學及倫理學探討、醫療倫理(學)、醫院體制暨醫學教育改革、臨終精神醫學暨精神治療發展課題之研究、老齡化社會的福利政策及公共事業、死亡遺囑的心理調節與精神安慰、「死亡美學」、「死亡文學」及「死亡藝術」的領域開拓等。 第二項是環繞著死後生命或死後世界奧秘探索的種種進路,至少包括神話學、宗教(學)、文學藝術、(超)心理學、科學宇宙觀、民間宗教(學)、文化人類學、比數文化學及哲學考察等等進路。 第三項是以「愛」的表現貫穿「生」與「死」的生死學探索,即從「死亡學」(狹義的生死學)轉到「生命學」,面對死亡的挑戰,重新肯定每一單獨實存的生命尊嚴與價值意義,而以「愛」的教育幫助每一單獨實存建立健全有益的生死觀與生死智慧。 為此,現代人的生死學探索應該包括古今中外的典範人物、有關生死學與生死智慧的言行研究、有生死學深度的文學藝術作品研究、「生死美學」、「生死文學」、「生死哲學」、「後傳統」(post-traditional)的宗教本質意義的深層探討等等 。 事實上,傅教授將生死學概分為三項領域,在本質上源出一體,在系統分流上雖然各自開枝散葉,而在本體中實為共相中的變相與殊相,為何如此?乃可溯源於人的業報、因果或本文所欲探討的相關命題。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劉易齋(Liu Yi Chai)教授 學歷: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院法學博士(1999年6月) 現任:新生醫護管理專科學校通識教育中心教授、 元智大學生死學概論兼任教授 著作:「十年潮」、「光華的典型」、「生命的長廊」、「心靈的華唱」、「靈華世界」、「生命學簡綱初探」、「生命管理學」、「生命學概論」、「生命教育」、「看見生命文化」、「山水彼岸」等數十部。以及發表論文百餘篇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生死彼岸〉一部為您打開〈生死學〉奧秘的經典A Classic Opening the Mystery of for You自序:發現生死的核心價值Preface: Discovering the Core Value of Life and Death第一章:導論-臺灣當代生死學之研究Chapter 1: Introduction--A Study of Contemporary Thanatological in Taiwan第二章:探究生死學的真諦Chapter 2: Exploring the True Meaning of Life and Death第三章:近代臺灣生死學文獻導讀Chapter 3: A Precursor to the Literature of Life and Death in Modern Times Taiwan第四章:解脫生死的靈性生活內涵Chapter 4: Liberation of the Spiritual Meaning of Life and Death第五章:臺灣佛教殯葬禮儀的核心價值Chapter 5: The Core Value of Taiwan's Buddhist Funeral Etiquettes第六章:生死學的終極關懷-生命終站的生死智慧Chapter 6: The Ultimate Concern for Thanatological - Wisdom of Life and Death at the Final Station of Life第七章:生命關懷的宗教意涵與心靈產值Chapter 7: Religious Implications and Spiritual Output Value for Life Concern第八章:生死彼岸禪偈Chapter 8: Zen Verse for the Other Side of Life and Death Shores作者:劉易齋教授簡介 Author: Profile of Professor Liu Yi-Chai〈生死彼岸〉:劉易齋教授演義圖像< The Other Side between Life and Death Shores >: Life Experience Playing Record of Professor Liu

商品規格

書名 / 生死彼岸
作者 / 劉易齋
簡介 / 生死彼岸:在死亡之前眾生平等。能否平靜安詳地接受死亡?是人總結一生的課題!無論是自己,還是他人的死亡,從出生那一刻開始,都是不可迴避的事實。只有坦然面對,用慈悲
出版社 / 聯合發行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571609010
ISBN10 / 9571609013
EAN / 9789571609010
誠品26碼 / 2681740419000
頁數 / 216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1X15CM
級別 / N:無
重量(g) / 378.2g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本書告訴您生命的真相,揭開生死輪迴的來處。只有淨化心靈,才能穿透死亡的幽谷,到達寂滅涅槃的彼岸。
本書的核心特色,就是提醒人們唯有徹底省思.懺悔和發願,修正自己的錯誤知見和行為,才能了脫生死,完善屬靈的生命尊嚴。

試閱文字

推薦序 : 【聖凡一念˙生死有道】 王漢國(佛光大學教授)
多年來,我一直認為在各類書籍中,要以談生死問題的書最為難寫。因為,生死乃人之大事也。《論語》記載:季路問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問死。」曰:「未知生,焉知死?」(《論語·先進第十一》)而「未知生,焉知死?」這段相當經典的對話,數千年來已然深深影響著中國人的思想和觀念。
然而,生命的困惑是個人文問題,而非純科學問題。此誠如現代詮釋學之父、德國哲學家施萊爾馬赫(Friedrich Schleiermacher)所說的:「完整的知識包含著一個明顯的迴圈,每一個局部只有根據它所屬於的整體才能理解,反之亦然。」既然生死是人生的頭等大事,那麼若要為生命排難解惑,就必須在人文的思想領域和知識體系中去做深一層探究,並結合內在「經驗」的不斷焠鍊,方屬證道之本。
老友劉易齋教授,治學嚴謹、以高為尚,器宇軒昂、風采翩翩。他以經年不懈對生命哲學的濃烈 興趣,對生命教育的實踐力行,以及對生死問題的親身實證,終於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所以
,當我拜讀《生死彼岸》的書稿之後,深為感佩他在書裡的一段話:「二十一世紀的人類步入了靈性和諧或衝突毀滅的抉擇關鍵時序,本人藉由數十年來創生的靈性教育之上游思想,揭櫫靈性昇華的生命淨化要領,希望透過『二入』與『六行』的如實禪修,以及觀想『四念處』的生命本來面目,將生命發展過程中的優質元素擷取,把劣質的物化糟粕予以揚棄。」
實際上,易齋教授修習「內觀」禪有年,天賦秉性,體驗殊深,慈悲為懷,見解出眾。他對靈性教育的傳揚,也一直有著層次分明,脈絡一貫的布局,譬如他在書中所展示的「生命上、中、下游的靈性生活內涵圖」,即已勾勒出理想的生命藍圖。我們只要按圖索驥,循序漸進,不但可對生命中的無明與智慧,相互轉化,互為消長現象,會有更為貼切的體認,從而對生死問題、斷捨離的本質,乃至生命困惑的本源,皆能有著更加透徹的理解和解決之道。
綜覽全書,除體系嚴謹、取材豐富,內蘊深厚、文筆流暢之外,尚有下列三大特色,甚值鄭重推介之。
一、作者對中外各家經典,如數家珍,顯現其「入乎其內,出乎其外」的超拔卓識。
二、作者研究「生死學」有年,充分發揮其言說與實務並重,認知與實踐合一精神。
三、作者是以本書為憑,來體現其透過通識教學達成博雅全人教育理念的高雅志節。
在新年伊始,大地春回之際,易齋教授用出版《生死彼岸》一書來呈現其不凡的學術成就,並為建構《生死學》的體系奠基,其對開發吾人的內在潛能,提升心靈境界,陶冶人文氣質和明了生死之道的貢獻至鉅,其情可感,其心可敬,其志可佩。欣蒙盛情邀約,故樂為之序。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