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總是因為那句話而受傷的你: 不再因為相處而痛苦難過, 經營讓彼此都自在的人際關係 | 誠品線上

給總是因為那句話而受傷的你: 不再因為相處而痛苦難過, 經營讓彼此都自在的人際關係

作者 朴相美
出版社 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給總是因為那句話而受傷的你: 不再因為相處而痛苦難過, 經營讓彼此都自在的人際關係:寫給那些在關係中筋疲力盡,過度努力的人!為什麼我們容易在對話中受傷?因為人們大多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寫給那些在關係中筋疲力盡,過度努力的人! 為什麼我們容易在對話中受傷? 因為人們大多以自己的標準思考、看待他人, 如果不練習如何聆聽、詮釋對方說的話,就容易受到傷害。 ── ★★★★★ 韓國網路書店好評5顆星 ★★★★★ ── 「人際關係到處都是地雷。」 「開始居家辦公後,變得好難跟上司溝通……」 「自己一個人雖然很孤單,但人際關係太難搞了。」 「我覺得大家都不了解我的心。」 「家人為什麼都聽不懂我說的話?」 「我每天都因為上司的話而受傷。」 本書作者朴相美是一名心理諮商師,過去十年來開設許多同理、溝通及人際關係教育課程。她發現,大家最煩惱的問題始終都是「人際關係」,包括職場、家庭、戀人及朋友等,人們總是因為各式各樣的關係而受傷、痛苦。 特別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後,在家上班的時間變多了,因為見不到面,人與人間的溝通更加困難。該怎麼說,才能不被誤會?怎麼回答,才得體呢? ★溝通時,「體諒對方,暖心同理」是重點! 當彼此都能尊重並體諒對方的情緒,對方才會敞開心胸。情緒能交流時,才能達到溝通的目的。如果想與他人展開同理對話,請記得下列四點: ‧認同對方的不同之處,理解不同的人生。 ‧掌握對方的情緒,給予尊重與體諒。 ‧對方要敞開心胸,才會願意傾訴。 ‧情感交流就是一種意識的交流。 ★每個人的期待都不是「斷絕關係」,而是「溝通與連結」! 身為諮商心理師的作者表示,只要練習「果決且健康的人際關係技巧」,就能保護自己,建立一段好關係。不過,該怎麼說,才能開啟好關係呢?當你身處下列情況時,不妨這樣做: ˙同事愛說閒話,好難相處,怎麼辦? 同事不是朋友,不如把時間花在值得對待的人身上。 ˙上司像個瘋子讓我好痛苦,該如何應對? 請面無表情看著對方,不要隨之起舞,他才會懂得收斂。 ˙該如何跟「自以為是」的人相處? 這些人普遍很自卑,別放在心上,請以憐憫的心情來對待。 ˙覺得被誤會而感到委屈時,如何解決? 鼓起勇氣說出感受,並詢問對方的想法,才能化解。 ˙和另一半抱怨時,對方總是幫外人說話? 請坦率說出感受,告訴對方「我希望聽到這些話」。 每一種關係都需要刻意練習, 用同理取代批評,學習理解他人,相處才能更自在。 本書特色 1. 收錄在生活上可使用,真正有效的溝通方法。 2. 內容好讀並提供大量實作,可隨時練習。 3. 按對話情境提供適合的溝通法,方便讀者套用。

各界推薦

各界推薦 國內名家一致推薦 (依姓氏筆劃排列) 王介安︱GAS口語魅力培訓® 創辦人 王意中︱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 李崇建︱作家 周震宇︱聲音訓練專家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洪培芸︱臨床心理師、作家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 曾心怡︱初色心理治療所副所長、臨床心理師 鄧善庭︱諮商心理師、發瘋心理師 羅可︱國中專輔教師 蘇予昕︱諮商心理師、《活出你的原廠設定》作者 好評讚譽 閱讀《給總是因為那句話而受傷的你》這本書,讓我們逐漸掌握人與人之間對話的方向、原則,以及示範和演練,並做好滾動式修正。 ──王意中,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 關係靠著良好溝通來建立,溝通靠著話語應用來延伸,怎麼樣把話說好,是人生的重要課題。數落、憤怒、嫌惡……相信沒有人會喜歡,甚至有人會陷溺在「被迫害」的感受中生活,對人際關係產生恐懼。這本書會成為你的最佳解方。 ──王介安,GAS口語魅力培訓®創辦人 這本書是關係裡的明燈,讓人清晰的看見通道,走向美好的自己與他人。 ──李崇建,作家 這本書提供了很多實際的方法讓讀者的心靈力量變得強大,擁有正確解讀別人的負面語言的能力。 ──周震宇,聲音訓練專家 一段有效連結的溝通,通常要有全心的傾聽、清楚的表達,以及釋出善意。謝謝作者的努力,把這個過程梳理得清晰!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總是為那句話受傷,其實是心中刺忘了拔。讀懂彼此的心,不再受傷! ──洪培芸,臨床心理師、作家 人際關係可以是天堂,也可以是地獄。但大部分的人,都為家人、伴侶、同事、朋友等相處互動而煩惱。我相當認同本書作者所提倡的,以同理心為基礎的溝通方式,在願意理解與表達理解的基礎上,拯救關係危機,是現代人都該學會的人際互動法則。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 對於親密的渴望以及在關係中的受傷,是許多朋友在人生中的矛盾,如果那也曾經是你的傷痕,推薦這本書給您。 ──曾心怡,初色心理治療所副所長、臨床心理師 作者真切又直指核心的同理心說話法,讓人際關係成為你生命中的安慰而非傷害。 ──鄧善庭,諮商心理師、發瘋心理師 疫情改變了人際關係與溝通方式,讓我們一起「自我照顧」和「關係練習」。 ──羅可,國中專輔教師 作者將人際關係的界線與連結精準拿捏,透過他人這面鏡子,活出最原廠的自己。 ──蘇予昕,諮商心理師、《活出你的原廠設定》作者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朴相美大學主修現代文學批評,在取得碩士學位後便開始研究心理學。在攻讀心理諮商碩士後博士學程時,獲得德國學術交流處(DAAD)的獎學金,並前往德國深造,後以「文化心理學」為基礎研究故事創作,進而取得韓國漢陽大學博士學位。目前擔任「深入共感心理學校」代表、韓國美術治療協會副會長,也在漢陽大學以一般研究所協同課程教授身分進行授課。長期以療癒傷痛、關係修復、共感、交流為主題,進行演講、寫作及拍攝紀錄電影。每年在企業、政府機關中,舉行超過300次以上的溝通及關係演講,被評價為最佳課程,更獲韓國國民健康保險公團頒發的「優秀講師獎」。之後透過韓國法務部教化電視台《電影治癒節目》,為全國5萬7千名受刑人進行心靈治療教育,並提供免費的治療課程。除此之外,也以一般民眾為對象,提供心理諮商、關係修復教育等。曾參與EBS《波瀾萬丈》、EBS FM《朴相美的內心》及《改變世界的15分鐘》、KBS《早安園地》等節目。著有《我生命的意義為何》(共著)、《心啊,你是誰》、《那一個相信我的人的力量》、《朴相美的煩惱辭典》、《最後愛會來到》等書。曾拍攝過的紀錄電影包括以未婚媽媽及領養家庭為主的《Mother Mommy Mother》、《當棄嬰保護艙的門開啟》、《墮胎》,以及一群老奶奶居住在廢棄礦村的故事《我的人生,竟催生出一本書》等。陳品芳政大韓文系畢業,曾於台韓兩地職場打滾,目前為二、三次元娛樂文化皆跨很足的專職譯者。喜歡看韓國電影、聽韓樂,十分享受宅在家趕稿掛網打遊戲的時光。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推薦序】閱讀,讓我們不再受傷 王意中 【作者序】每個人都想擁有「健康的」人際關係 Chapter1 如何從痛苦關係中解脫,不再當好人? 他人真的是地獄嗎? 其實,每個人都害怕人際關係 為什麼受傷的總是我? 從「經典」中,學習維繫關係的智慧 關係為何令人窒息? 別老是想當好人 無知的人才會傷害別人 不要一直想和同事當朋友 人會改變,關係也會成長 如何結交朋友,產生好關係? 任何一種關係,都需要「刻意練習」 [關係諮商所]給在關係中痛苦的人們 Case1同事愛說閒話,好難相處,怎麼辦? 請把時間花在值得對待的人身上 Case2害怕面對人群,我好像生病了! 偶爾不完美也沒關係 Case3跟自以為是的人相處,心好累 這些人普遍很自卑,請以憐憫的心情來看待 Case4該如何面對易怒的主管? 先同理對方的情緒再回答他 Case5上司像個瘋子讓我好痛苦! 面無表情看著對方,不要隨之起舞 Case6主管老愛找我碴,好想離職怎麼辦? 離職無法解決問題,請說出內心想法 Case7同事只活在自己的世界裡,讓我好難做人 尊重他的選擇,不需要硬逼對方融入大家 Chapter2 說話帶有同理心,才能修復關係 同理心的力量 不要說出想法,而是說出期待 換句話說,就能表達同理心 用「姿勢」表達認同,並用「我們」當主詞 以鼓勵、正面用語,來代替貶低、挖苦的詞彙 不要擅自揣測他人的內心 比起隱忍,「說出來」才能表達感受 表情、眼神、動作,比語言更能透漏想法 別把抱歉掛嘴邊,多使用正面詞彙來對話 自以為的體貼,有時最傷人 適時稱讚,能修復關係 Chapter3鍛鍊內心,不再為關係所苦 模擬對話情境並事先練習,內心就能更堅強 如何做,才能不受他人的話影響? 內心堅定,其他人便無法支配我 客觀看待事情,別被情緒主導行為 如何擺脫憂鬱及無力感?讓自己動起來 練習活得像自己 培養好習慣,成為別人想交談的對象 練習感謝,就能創造幸福

商品規格

書名 / 給總是因為那句話而受傷的你: 不再因為相處而痛苦難過, 經營讓彼此都自在的人際關係
作者 / 朴相美
簡介 / 給總是因為那句話而受傷的你: 不再因為相處而痛苦難過, 經營讓彼此都自在的人際關係:寫給那些在關係中筋疲力盡,過度努力的人!為什麼我們容易在對話中受傷?因為人們大多
出版社 / 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570858747
ISBN10 / 9570858745
EAN / 9789570858747
誠品26碼 / 2682032611003
頁數 / 304
開數 / 25K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1X14.8X1.8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推薦序 : 推薦序
閱讀,讓我們不再受傷
王意中︱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
想像自己是一個人,在孤島上,隨遇而安,與他人沒有瓜葛,不需在乎、在意他人的想法、眼光,生活可是多愜意。
然而,想像終究只是想像。
在這世界上,人沒有辦法獨立的存在。
「關係」這件事,複雜的程度,一加一絕對不等於二。而是在一與二之間,有著無限的可能以及排列組合。
回到現實生活。從一起床睜開雙眼,我們就與周遭的家人、伴侶產生了關係的連結。
無論關係一開盤是開高走高,開高走低,開平盤,開低走低,開低走高。旋即,盤中,不時得與同事、朋友、認識的人、不認識的人,虛擬的、現實的,反覆交手,直至尾盤、收盤,結束。
明日,關係又開始再次輪動。
由於沒有辦法全然的掌握,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會如何的發展。這些不確定性、陌生感、威脅感,很容易讓自己選擇了畏縮、逃避、不願面對。
關係的裂痕,持續崩解中。
我們往往執著於對方有意、無意的一句話,並不時從字面上,勾起負面的經驗連結,喚起心中的負面感受。像陷入泥淖裡,動彈不得,或走進死胡同般,處處碰壁,繞不出來,感到烏煙瘴氣。但對於說話的那個人,卻像似過往雲煙,沒發生什麼事般。

一句話,該如何說,總是有些困難的讓我們說不出口。
說話是一件非常細膩的事,一句話、如何說,多個字、少個字,使用「你」,改說「我」,再換成「我們」,對聽者來說,解讀與感受往往迥然不同。
面對同理心,先決條件在於,我們是否有想要瞭解對方的動機,設身處地的為對方著想,這件事好說卻不容易做。但在關係的建立與維繫上,卻不得不好好做。
就如同導一齣戲,把自己設定為導演,把對方想像成演員。為引導演員入戲,
好好揣摩劇中的角色,導演自己就得先進入角色(對方)的內心,以他的角度來看事情。且不時得在自己與角色之間,來來回回的切換,有如坐在導演椅,站在制高點,讓自己更清楚瞭解及掌握彼此之間的互動。
我常常強調一件事:「我們沒有辦法控制別人口中所說出的話。但卻可以控制自己如何來解釋這些話,並自行決定是否要關注它。」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一種連動的模式。關係的維繫並不會讓自我失去,反而從關係的互動中,更加看見全然的自己。同時,在關係的互動中,讓自己處在相對安心、安全的狀態,與可能面臨的傷害,保持應有的界限。
COVID-19 像一枚原子彈,將人與人之間既有的互動模式,毫不留情地轟炸開來,讓我們感到措手不及。
無論是人與人之間的連結、社交距離的保持、親密關係的拿捏,長時間的居家相處、衝突或疏離,實體面對面與虛擬視訊之間的互動調整和改變。許多的經驗值重新被改寫,許多的關係模式被迫得下載、更新。
閱讀《給總是因為那句話而受傷的你》這本書,正適合此刻的我們,減少摸索,有了按圖索驥的方向指引。讓我們逐漸掌握人與人之間對話的方向、原則,以及示範和演練,並做好滾動式修正。
閱讀,讓我們面對關係的建立,平添了許多的勇氣。
我們可以成為一個心思細膩、敏感的人,合理的解讀周遭訊息,並懂得感受對方的人。

試閱文字

自序 : 作者序
其實,每個人都想有一段好關係

「人際關係到處都是地雷。」
「自己一個人雖然很孤單,但人際關係太難搞了。」
「我覺得大家都不了解我的心。」
「真希望能有一位我不說,但也能懂我的人。」
「家人為什麼都聽不懂我說的話?」
「家人為什麼只要開口就會吵架?」
「我每天都因為上司的話而受傷。」

二○二○年新冠肺炎大流行之後,保持社交距離成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人際關係的經營變得更加困難。過去十年來,我在全國的企業、公家單位、法務部附設的教育設施、教職人員研修院等地方,每年開設三百場以上的同理、溝通及人際關係教育課程。這時才發現,上班族最煩惱的問題始終都是「人際關係」。職場內的人際關係、家庭關係、戀人關係、朋友關係等,人們總是因為各式各樣的關係而受傷、痛苦。
新冠肺炎疫情升高後,年長者在家的時間變多,跟子女見面的機會大幅減少,彷彿突然成了「獨居老人」,大家都受嚴重的憂鬱症所苦。這些不會使用視訊通話功能的人,總是在感嘆已經很久沒見到自己的家人朋友。青少年族群中,也有很多因為在網路聊天室裡跟朋友開玩笑而產生誤會,進而導致霸凌問題的案例。
我曾經透過電話,為幾位確診者與其家人諮商,他們經歷痛苦的人際關係且情況非常嚴重。有些人的檢驗結果雖然是陰性,但卻因為家人確診而被疏遠、孤立;有些人雖然已經痊癒,但卻仍然因為親近的人和自己避不見面而嚴重受傷;有些人因為自己確診導致公司停業、傳染給少數同事,而成為人人喊打的加害者,甚至有些人表示比起新冠肺炎,他們更害怕面對接下來即將發生的人際問題。這也讓我意識到,原本對經營人際關係沒有信心的人,因此感到更強烈的痛苦。
我的講座也幾乎被取消,每天都在自己的諮商室裡,透過網路進行大學授課、企業教育,彷彿瞬間移動到一個必須一夜之間適應、熟悉全新溝通方式的環境裡。
我曾經長期在企業社訊中連載「上班族煩惱諮商專欄」,沒想到信件如雪片般飛來。主要內容大多是線上會議與教育課程、用電子郵件或簡訊交流的次數遽增,使得他們經常頭暈等。
大家在用電子郵件溝通的過程中發現,用字遣詞要比面對面時更小心,因為害怕誤會而更加緊張,居家辦公彷彿是一場家人對彼此發脾氣的比賽,一天到晚吵個不停。居家辦公結束後回到公司上班,反而發現人與人之間更尷尬、更難相處。無法與人見面的時間拉長,甚至開始出現憂鬱感、無力感、社交恐懼症的症狀……。
我們已經無法回到新冠肺炎疫情前的狀況了。即使疫情結束,這段期間驟變的溝通方式,很難馬上恢復到以真實生活為主的狀態。人際關係不分線上與線下,如果希望溝通更加順暢,就必須做更多的「關係練習」。我所遇見的上班族、學生、朋友,每個人的期待都不是「斷絕關係」,而是「溝通與連結」。只要能夠好好練習「果決且健康的人際關係技巧,保護自己不被他人傷害」,總有一天能夠自然地運用它。

為什麼關係也需要練習?為了正確解讀對方的話
「我真的感覺到關係也需要練習。」
「因為一開口就會產生誤會,導致對話更困難,但學了對話的方法之後,終於感覺到人際關係好像比較輕鬆了。」
「以前遇到問題就會先退縮,然後直接結束這段關係或選擇離職,後來才知道自己受了很多傷,總是在逃避人際關係,現在希望能用更成熟的態度來面對。」
「我終於了解到還是要練習怎麼保護自己的心,才能使家庭關係、職場關係變好。」

面對為了獲得他人的好評而努力,最後使自己筋疲力盡、害怕被排擠而坐立不安的人們,除了提供諮商與教育外,我也了解唯有「關係練習」,才是通往成長及幸福的唯一途徑。透過同理心、溝通與關係教育,在許多不同的例子中進行實戰練習,學生們開始漸漸變得不一樣了。
我們從來不曾學過「如何與他人建立健康的關係?」如果正規教育課程中有「人際關係」這堂課,如果我們能從小學習如何不受傷、不讓他人受傷,經營讓彼此都幸福的人際關係,那麼人生是否會比現在更輕鬆、更能一起成長?
德國的孩子在學校時會學習「合作與尊重的關係」,德國中小學所採用的教育方式,也是以學生彼此討論為主軸。德國教育部也建議,教師的講課時間應該控制在上課時間的二○%,應配合學科能力的不同而出不一樣的考題,不懂的問題就讓學生彼此幫助、解答,藉此營造充滿潛力、值得被尊重的氣氛,以合作成長取代以考試區分優劣,讓孩子們一起成長。
英國則自二○二○年九月起,將「人際關係」課程納入必修。英國的孩子會在小學裡學習如何在家庭關係、朋友關係中為他人著想,及尊重他人的方法,也會學習網路及安全的人際關係等。到了國高中則會進一步加深內容,學習不同型態的家庭、尊重的人際關係、網路及媒體的安全、健康的性關係與性教育等。
為了經營「安全的關係」,必須意識自己是珍貴的存在,懂得拒絕不安全的身體接觸,視狀況請求協助,並學習如何了解自己的情緒、積極主動表達情緒等。此外,學習理解他人、理性溝通的對話方式則是基礎中的基礎。藉由學習保護自己、尊重他人的「界線」,幫助自己成長為懂得經營健康人際關係的成人,我認為這是一定要引進韓國的課程。
關係也需要練習,只要經過學習與練習,就能活出與過往截然不同的人生。

有同理心,才能擁有好關係
歌德說:「人只能聽到自己了解的事物。」每個人都是以自己的標準思考、看待他人。如果不練習如何聆聽、詮釋他人說的話,那麼自己的心就會成為地獄。受傷也是一樣。有些人說出口的話,會意外地使他人受到嚴重的傷害,但其實我們之所以會受傷,是因為自己對那些話的「解讀」所致。能夠對他人的發言有同理心,才能拯救一段關係。
讓我們一起學習維繫健康人際關係的具體方法吧!本書將以心理學理論為基礎,針對具體的狀況提出應對的方法與解決之道。配合不同的狀況練習、熟悉、實踐具體的應對方法,自然而然就會產生自信。
雖然我們都會在人際關係中受傷,但也會從人際關係中獲得幸福。如果把和人際關係有關的個人諮商、團體諮商次數加總起來,我每年會上超過一千次的關係課程。因為非常希望幫助無法實際見面的人,能透過「關係練習」獲得自信;希望能關心那些漸行漸遠的關係、幫助修復斷絕的關係,所以寫了這本書。書中紀錄十年來我在臨床經驗中驗證有效的方法,並以簡單的方式講解說明。我會在文中提供指導,讓閱讀的讀者都能練習、實踐,更希望本書能為各位帶來幫助。
想改變自己的決心,將會為人生帶來改變,內心變堅強且茁壯時,關係也會跟著成長。擁有一段健康的關係,難道不是一件值得慶祝的事嗎?

試閱文字

內文 : 內文選摘
別老是想當好人
三十八歲的羅善海小姐已經踏入職場十五年,她和母親兩人一起生活。姊姊、哥哥都已經結婚、買房子,還生了孩子,生活過得很好。但因為兄姊都要還貸款,老是以「總有一天」會給孝親費為由,於是母親的住院費、零用錢、生活費,都是以善海小姐的信用卡支付。她在因緣際會之下成為一家之主,這些事情如今看來也都理所當然。對母親來說,「還管得動的孩子」就只剩下這個一起生活的女兒。

這位善良的母親面對偶爾露面的長男和長女,都不敢多說什麼。兩人就算只拿一些錢回家,這位母親也會把整個冰箱裡的食材,全部做成小菜送出去,同時還會說:「謝謝,下次人回來就好,我不需要這些錢,孩子們應該更需要用錢……」

兄姊雖然對母親感到抱歉,但仍若無其事地使用善海小姐的信用卡支付所有費用。只因為老么單身、因為住在一起、因為很乖、因為聽話……。

善海小姐一直以來都對此沒有什麼不滿,畢竟個性善良就是好人,懂得犧牲就是善良的孩子,不用明說也能理解家人。善海小姐之所以會爆發,是因為母親傷到腰,她必須要獨自負責照顧,兄姊說相信「善良的善海」會好好照顧母親,所以只透過電話詢問狀況。

「我真的累了,哥和姊也應該也要出住院費,並幫忙照顧媽媽,我受不了了!我要搬出去!」善海大吼著。

一直當好人,反而容易得憂鬱症
每個人都會得憂鬱症嗎?如果實際跟憂鬱症患者見面,就會發現他們大多都不是很暴躁的人,而是無法把心裡的話告訴親友,讓自己感到十分煎熬的人。不安、憂鬱、委屈、憤怒等負面情緒無法釋放,全部累積在心裡,最後成了膿包,讓身體也跟著生病。

我們偶爾能看見獨自做出太多犧牲的乖孩子,某天突然情緒爆發並跟家人切斷關係。這是因為善良的人當太久了,心裡就會生病,進而想切斷關係。即使是家人,也應該要保持適當距離。長期讓一個人獨自犧牲,久了也會演變成憤怒。

無論是心靈還是物質,持續奉獻只會使人開始埋怨家庭,事實上,應該要先照顧自己,才能產生照顧家庭的力量,這不是自私,而是一種智慧。

職場也是一樣。別再想成為好人了,請先檢視自己是否只有親切,但卻沒有自我吧!若不懂得拒絕、什麼都幫忙,很容易被當成好欺負的人,無論在什麼環境下,都會有把事情推給別人、不好好做事,只會造成他人困擾的人存在。

有些人因為不好意思拒絕前輩的請求,便幫忙加班完成工作,沒想到對方竟然厚著臉皮,不斷把工作推出去。一旦有人用「很願意幫忙別人」形容你時,那麼其他人也會開始把工作推給你。忍兩次、三次,其他人也會理所當然地叫你幫忙。你贏得了好人、善良、親切的名聲,但心裡卻很煎熬,感覺自己就像消耗品一樣非常不愉快,但卻無法拒絕對方,於是今天也堆滿了同事要你幫忙的工作。

在職場上沒有可抱怨的對象,害怕一不小心吐露自己的不滿,會被別人形容成表裡不一。內心憤怒不已,甚至不想上班,也因為不懂得拒絕,導致遍體鱗傷,只好來到諮商中心吐露心聲。

「我好像得了憂鬱症。」如果一直忍耐,對方就會認為「那個人原本就很聽話」,等到哪天下定決心要果斷拒絕時,有些人反而會不滿地認為「為什麼拒絕我的請求?」因此,若想保護自己,那就必須練習拒絕的技巧,偶爾也要坦率地表達個人情緒。

既然事情的起因是,對方把自己該做的工作推給別人,那麼就算拒絕幫忙也不會被罵。只要不是自己該負責的事,那就應該鼓起勇氣,有智慧地拒絕。

請拋開「我想在公司當好人」的想法吧!


Case 3跟自以為是的人相處,心好累──這些人普遍很自卑,請以憐憫的心情來看待

上班時,我坐在一個一開口就讓人感覺自以為是的人旁邊。他以為自己無所不知、認為自己的判斷都很正確、應該受到關注。其實我只需要聽就好,但問題是這真的讓我很累,有時候甚至要吃頭痛藥。雖然很不想見到他,但卻每天都要見面……我該怎麼辦才好?

身邊有個自以為是的人應該很辛苦吧?人們為什麼總喜歡自以為是呢?這是因為太想有好表現、太想獲得認同的緣故。想獲得認同並不是一件壞事,因為這會讓人更努力,不過一旦想獲得他人認同的欲望越來越強烈,就會使自尊低落、過度包裝自己。而過度包裝會更容易被他人注意到,進而成為「自我意識過剩的討厭鬼」。

觀察自以為是的人的內心,會發現他們常常受自卑感所苦,雖然他們看起來很有自信,但其實心中極度不安。因為害怕把自己真實的一面展示出來後,會無法獲得人們的關注,所以為了假裝更有自信、假裝更優秀而過度包裝自己,這是一種心理上的放電狀態。因為總是要包裝自己,所以會更加孤單。

有些人自尊心很強,但自尊感卻相對低落,不喜歡輸給別人,極度渴望獲得好評,卻對自己真正的樣子沒有信心,只包裝自己的外在,變得很神經質,對他人的評價極度敏感。自尊感若繼續低落下去,這些人便很容易陷入憂鬱。

每個人其實都「很愛自己」。抱持著「我覺得自己很不錯,這樣已經是很棒的人了,我有很多優點」這種程度的自愛,其實對精神健康相當有益。這樣的自愛會滋養出保護自己的健康能量、健康的自尊感。而過度的自愛,會使人執著於獲得他人的認同、他人的愛,進而拚命想獲得他人的好評。有些人為了維持當初包裝好的形象,會刻意吹捧個人經歷、經常說謊,甚至有不少人會對不認同自己的人做出攻擊行為。

「想成為第一」的欲望,與害怕被他人發現這種想法的不安心情產生衝突,會使我們開始看他人的臉色。因為不希望被他人得知自己的真面目,所以將更多能量消耗在假裝更有自信、假裝更優越上。當一個人把自己的價值交付外界與他人的評價時,就會執著他人眼中的外表與社會地位。這樣一來更容易怨恨外界,會對不了解自己的世界感到憤慨,每天都像活在地獄中一樣。

無法獲得他人的認同又如何?我們不能切斷所有可能性,讓自己再也遇不到那些喜歡自我的人。越是誇張地包裝自己,人們就會越遠離自己。當你學會愛「原本的自己」時,才是真正的「自愛」,自尊也才會隨之提升。

請記得,自以為是的人總是不安、總是在看別人的臉色,請以憐憫的心情看待這些人。有人說讀完這篇文章之後,才發現自己也陷入「自戀情結」中,其實只要好好檢視自己的心,在懂得節制的情況下培養愛自己的心情就好。如果覺得交往的對象、自己的家人有自戀情結時,請鼓勵那個人找出「屬於自己的魅力」,幫助他更健康地愛自己吧!

用「姿勢」表達認同,並用「我們」當主詞
我所遇過的備受尊敬的領導者大多不是雄辯家,而是傾聽者。同理與溝通都源自傾聽,培養出「傾聽」與「同理」的能力,就能產生更深的信賴感。為了讓對話不再是「死的」,而是能更加「鮮活」,我們必須好好聆聽對方說的話。充分聆聽對方說話,是讓對話「滿足對方需求,並獲得理想結果」的捷徑。

即使自己有想說的話,也該先給對方說話的機會,並好好聆聽他的話。聽完對方說的話之後,就能知道他真心想要的是什麼。透視對方真心的方法,就是盡量給對方充足的時間說話,這樣一來就能理解對方的需求,也能獲得思考「自己能為對方做什麼」的時間,讓對方感覺自己被尊重,同時也能讓對方更包容自己。當然,聆聽對方說話也需要足夠的耐心。不過各位要記得,並不是在對話中只能聽見自己的話,就代表這是一段失敗的對話,只是會失去比較多東西而已。

產生衝突時,最需要具備同理心的對話,這時就必須運用傾聽的姿勢與表達同理的技巧。包括:

‧一定要看著對方的眼睛。
‧一定不能打斷對方說話。即使是表達同理、表達認同,一旦打斷對方的話,就會讓人產生不受尊重的感覺。
‧在對方講話時,最好從頭到尾都做出「點頭」等表示認同的反應。
‧重複對方使用的形容詞很有效。包括:「所以你才覺得委屈啊!」、「所以你才會失望啊!」
‧聽完對方說的話,在講述個人意見之前,應該先整理重點並提問:「是因為我做了○○○,所以讓你心情不好,對吧?」

認真聽完對方說話之後,應該積極地用下列具備同理心的話嘗試和解。

1.用「原來如此」開頭,主詞從「我」開始
「原來如此,換成是我感覺應該也會很差。」
「原來如此,如果是我也會覺得很委屈。」

2.詢問對方的意見,這時主詞最好是「我們」
「那我們該怎麼做比較好?」
「那我們這樣做好像比較好,○○你覺得呢?」

「我們」這個用詞,會讓對方覺得你不是「要對抗的對象」,而是要合作的對象,會讓對方覺得應該站在你這邊。表達「一起」尋求解決之道,詢問對方的意見是一個很好的做法,這時會讓對方覺得自己被尊重,也會以更包容的心態參與對話。

3.不要說出想法,而是說出願望
「聽完○○說的話之後,我可以理解你為什麼會難過。現在我可以說說我的感受嗎?○○如果能這樣做,會讓我有被尊重的感覺,我會覺得很感激。」

熟悉傾聽的姿態、同理的表達之後,讓我們來學習「說話的方法」吧!《論語》中有具體針對君子的言語跟行為提出建議,如果想成為受尊重的人,那就務必銘記在心。

孔子回到故鄉短暫停留時,行為舉止總是小心翼翼,並且誠實對待他人,就好像自己是個不擅長說話的人、是個木訥的人一樣;而在宗廟或朝廷上,則謹言慎行但卻能言善道。說話像木訥寡言的人般小心,只說該說的話、簡潔俐落地點出核心,這就是孔子的說話方式,也是我們必須奉為圭臬、好好學習的方式。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寫給那些在關係中筋疲力盡,過度努力的人!

為什麼我們容易在對話中受傷?
因為人們大多以自己的標準思考、看待他人,
如果不練習如何聆聽、詮釋對方說的話,就容易受到傷害。
── ★★★★★ 韓國網路書店好評5顆星 ★★★★★ ──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