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觀, 十一月 | 誠品線上

大觀, 十一月

商品描述 大觀, 十一月:大觀月刊194期(2025/11):誠品以「人文、藝術、創意、生活」為核心價值,由推廣閱讀出發,並透過線上網路,傳遞博雅的溫度,打造全新的文化場域。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觀音寶相 專輯 張培敦其人其藝 橫山當代女性書藝展 閨閣畫家筆下的觀音【內容大綱】(編者的話)慈容萬象文‧編輯部觀音菩薩的形象,千年以來融印度、中亞與東亞文化於一體,既承載信仰的深度,也映照藝術的流變。本期專題「觀音寶相」特別以五篇文章,為讀者層層推展出從古至今觀音形像流變的豐富圖景,呈現「慈容」背後的萬千氣象。觀音形像的演變,本身即是一段橫跨文化與時代的旅程。早在公元初的犍陀羅地區,菩薩形象深受希臘化藝術影響,以鬚髯濃密、深目高鼻的男性樣貌出現。隨著佛教沿絲路傳入中土,觀音信仰在南北朝時期逐步紮根,形象也逐漸轉向法相慈悲、尋聲救苦的顯教觀音典型。至七世紀密教觀音中,更發展出千手觀音、十一面觀音等,展現儀軌與象徵的嚴謹法相。從域外走入中土的觀音,進一步與本土文化交融,轉化為具女性特質的親近面貌,如送子觀音、魚籃觀音,凝鍊為人間願望的溫柔投影。本期文章即在此脈絡上展開:首篇梳理古代觀音形像的轉變,揭示風格背後的文化對話;接續聚焦京津畫家筆下的觀音,探討傳統筆墨中的莊嚴氣韻;再觀海派與嶺南畫家如何融入市民審美與地域習俗,賦予觀音鮮明的時代與性格。而「渡海三家」與大風堂弟子之作,則在古典基礎上注入個人性情與文人逸趣,展現觀音形像近代的創造性轉化。最後,〈閨閣畫家視角下的觀音形象〉一文中,觀察到不同於主流視角的慈悲面容。五篇專文共同勾勒出觀音形像在藝術史中的多重面貌,願讀者透過這些文字與圖像,窺見的不僅是風格的流轉,更是信仰與美學如何相互滲透,如何在人間留下「慈容萬象」的動人印記。賞析這些觀音的圖像與畫作,亦令人聯想起幼年持香念佛的記憶。身處孩童時代,手上總繫著一串佛珠,依稀還能想起長輩苦口婆心要求每天持頌的畫面,當時確實一一照作,希冀神祇分得些許的福分。時至科學昌盛的今日,過往這些種種,不僅是溫馨的情感羈絆,持唸法號、靜坐冥想更似是給予緊湊生活步伐中的一些舒緩。這些信仰的片段,如今已不再僅是宗教的儀式或對神祇的祈願,而是化作心靈深處的一種安頓。當凝視觀音的慈容,耳邊彷彿又響起誦經的聲音,那份從童年延續至今的靜謐與柔光,提醒著人—在現代的繁忙與理性之中,仍需留一處清明與溫柔,讓心有片刻歸依。

商品規格

商品名 / 大觀, 十一月
簡介 / 大觀, 十一月:大觀月刊194期(2025 11):誠品以「人文、藝術、創意、生活」為核心價值,由推廣閱讀出發,並透過線上網路,傳遞博雅的溫度,打造全新的文化場域。
誠品26碼 / 2680451189110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級別 / N:無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中文雜誌推薦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