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月刊, 八月
商品描述 | 科學月刊, 八月:低碳未來?連日來的高溫,不只宣告臺灣進入夏季氣候類型,直逼40℃的體感溫度,更是不禁讓人想起「日頭赤焱焱,隨人顧性命」這一句臺灣俗諺。還記得去(20 |
---|
商品描述 | 科學月刊, 八月:低碳未來?連日來的高溫,不只宣告臺灣進入夏季氣候類型,直逼40℃的體感溫度,更是不禁讓人想起「日頭赤焱焱,隨人顧性命」這一句臺灣俗諺。還記得去(20 |
---|
內容簡介 低碳未來?連日來的高溫,不只宣告臺灣進入夏季氣候類型,直逼40℃的體感溫度,更是不禁讓人想起「日頭赤焱焱,隨人顧性命」這一句臺灣俗諺。還記得去(2023)年8月推出的封面故事嗎?當時我們以「熱」為題,探討臺灣陸域生態圈及周遭海洋所面臨的高溫挑戰,並提到身處熱帶、副熱帶的我們應該如何協助自身與周遭環境降溫,避免熱對生理帶來危害。今(2024)年8月,我們不只要談論氣候暖化、極端高溫造成的熱,更要全面探討熱背後的成因——碳(carbon, C)。碳是有機化合物的主要成分,碳循環(carbon cycle)則是生物地球化學中一個複雜且動態的系統,負責維持大氣、海洋、陸地和沈積物之間的平衡。然而,隨著人類工業活動的增加,這牽動全球生態平衡的過程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自工業革命以來,產業機械化、森林砍伐和化石燃料的過度使用,導致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急劇上升。過量的碳排放不僅加速氣候暖化,失控的碳循環更已威脅全球生態圈和人類的生存。為了有效減少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穩定碳循環的平衡,科學家提出許多解決方案,例如減少碳排、增加自然碳匯、發展碳捕捉與封存等方法,期望能藉此減緩氣候變化並保護地球的生態平衡。因此,本期封面故事除了介紹上述方法外,也針對近幾年在新聞報章中常提到各種與碳相關的專有名詞,例如碳匯、碳足跡、碳費、碳權、碳捕捉與封存等,進行詳盡地解釋。最後也最重要的是,淨零排放須仰賴個人、公司企業及政府的通力合作,才得以及早實現。或許讀者在看完本期《科學月刊》後,可以開始試著計算自己每天的碳足跡,為永續的未來盡一分心力。副總編輯 李依庭
產品目錄 01 目錄走編News Focus04 被完美保存的三葉蟲化石/將混凝土轉變為地球碳匯05 動物大腦的演化之謎/48光年之外的冰雪世界封面故事06 封面引言:碳從何而來,又往哪裡去?/編輯部08 封面故事一:碳循環的失衡,如何造成全球變遷?/雷漢杰14 封面故事二:碳的儲藏庫 如何利用自然碳匯的減碳力量?/柳婉郁、李天裕20 封面故事三:利用碳捕捉與封存 啟動臺灣碳中和作戰/謝秉志26 封面故事四:概念、趨勢與選擇我們的碳足跡/葉欣誠32 封面故事五:碳費將改變經濟與生活?臺灣碳交易市場的建立與挑戰/葛復光、柴蕙質顯 影38 從方寸之鏡探索廣袤星空/金天奬--追蹤攝影類思辨之評40 造成阿茲海默症的遺傳關鍵角色? APOE4基因型與發病風險/駱啓仁專 欄32 數不勝數:從稅收到卜卦〈清明上河圖〉中的宋代街頭數學/劉柏宏48 格物致知:紅火蟻為什麼能在水上結筏 從生物的生存智慧到仿生材料開發/洪在明54 生生不息:斑馬魚的重生?脊椎動物的肌肉發育新機制 中研院副研究員陳振輝專訪/採訪撰稿|張樂妍60 潛移默化:讓二氧化碳變身燃料、化工原料!電催化二氧化碳還原機制/林汶諭、鄭沐政66 物換星移:海洋熱浪與颱風的親密關係/潘任飛點亮科學星火72 改寫生命密碼的剪刀手 CRISPR基因編輯技術/寒波星火相傳系列講座74 閱讀基隆市鳥的故事!跟著銘傳國中展開老鷹「探究」嘉年華/沙珮琦76 逗陣聊工作、話家常 與文山高中共同打造職涯探索podcast!/林品婕(Amo)78 書 摘:《圖解高中生必學有機化學》
商品名 / | 科學月刊, 八月 |
---|---|
簡介 / | 科學月刊, 八月:低碳未來?連日來的高溫,不只宣告臺灣進入夏季氣候類型,直逼40℃的體感溫度,更是不禁讓人想起「日頭赤焱焱,隨人顧性命」這一句臺灣俗諺。還記得去(20 |
誠品26碼 / | 2680129502081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級別 / | N:無 |
最佳賣點 : 中文雜誌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