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月刊, 六月 | 誠品線上

科學月刊, 六月

商品描述 科學月刊, 六月:走進編輯室我們一起走過的防疫之路今(2023)年4月27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隨著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於上(5)月1日起從第五類法定傳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走進編輯室我們一起走過的防疫之路今(2023)年4月27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隨著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於上(5)月1日起從第五類法定傳染病改為第四類,指揮中心階段性任務宣告結束、同步解編。歷經三年多、為期1197天的抗疫日子也正式落幕。回顧疫情這三年間,《科學月刊》也沒有缺席。從疫情爆發初始就推出〈2019新型冠狀病毒特別報導〉(2020年3月號),當時甚至連病毒名稱全世界都仍未定案,編輯部為此也煞費一番苦心;隔月我們也火速送上〈冠狀病毒的迫降〉(2020年4月號),將科學家針對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的最新動向和研究傳遞給讀者。2021年3月,全球(包括臺灣)疫情仍不見停歇,我們推出〈臺灣防疫大作戰〉(2021年3月號),持續追蹤臺灣科學家在新冠病毒研究的最新發展。而現在,我們也將為COVID-19製作最後(應該?)一個封面故事。不知道讀者現在走在路上是否有恍如隔世之感?在疫情期間,這些人潮熙攘的街道曾是一片寂靜寥落。當時除了配合政府防疫政策外,多數人也深怕感染了新冠病毒、引發嚴重的病症,不僅要承受病毒對身體的危害,還有可能連累周遭的親友。不僅如此,部分確診過後的人們,身體也陸續出現了長新冠(long COVID)後遺症,像是咳嗽、胸痛、疲勞、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狀。此外,許多在疫情期間伴隨而來的現象也值得我們探討與反思。如面對疫情這場漫長的抗戰中,因為無法出門或長時間照顧家人而使負面情緒在心理滋長,產生憂鬱的傾向;疫情期間遠端線上教學與口罩的配戴,不僅成效不佳,更可能因此限制了學童認知發展的可能性。所以,我們匯集了這些議題,製作出這期的封面故事。走過新冠疫情不只是脫下口罩這麼簡單,我們應該持續學習、強化科學知識、提升自我判斷力,才能正面迎向疫情後的新生活。過去三年,大家都辛苦了。副總編輯 李依庭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01 目錄走編 特別報導 06 再次看見「甜甜圈」黑洞!事件視界望遠鏡解密銀河系中心的「巨獸」/採訪撰稿|趙軒翎 思辨之評 10 「Living with COVID-19」,臺灣準備好與病毒一起生活了嗎?/施信如 News Focus 12 海水淡化新方法?過濾海水的選擇性奈米膜/ 科學家首次在月球土壤中種植出作物 13 從致幻植物合成的新型精神藥物成分/ 防曬乳成分「二苯甲酮- 3」為什麼會傷害珊瑚和海葵? 封面故事 14 封面引言 16 封面故事.前情提要:電力何時引進臺灣? 從零探索臺灣電力的發展/黃巧盈、許馨文、吳政憲 20 封面故事一:為什麼會停電?臺灣電力供給的現況與挑戰 /葉宗洸 26 封面故事二:誰是用電殺手?省錢又安全的居家用電策略/黃福坤 32 封面故事三:停電後的電力從哪裡供給?不斷電系統的運作/陳仕偉 36 封面故事四:停電時醫院該怎麼辦?醫院的供電架構與停電對策大解析/王榮坤 40 封面故事五:讓AI來節能!由人工智慧調控的冰水空調系統/練光祐 顯 影 44 M31仙女座星系/錢昕 專 欄 46 數不勝數:從敷衍數學到成為程式語言的先驅 世上首位程式設計師 勒芙蕾絲/蘇意雯、宋致論 52 生生不息:異位性皮膚炎是微生物在作怪?認識皮膚上的細菌室友/陳俊堯 58 潛移默化:製造出跟蠶絲一樣輕柔的纖維!人造纖維的演進與發展/朱政崑 64 物換星移:為什麼會看見「華」?雲的光影魔術秀/江秉城、林彥興 專 訪 70 解密臺灣的「恐龍博士」與他的竊蛋龍研究 科博館研究員楊子睿博士專訪/採訪撰稿|羅億庭 青年尬科學 74 光速行動/鄭國威 76 生命密碼的駭客任務/黃貞祥 78 書 摘:《食慾科學的祕密,蛋白質知道》 80 訂閱單

商品規格

商品名 / 科學月刊, 六月
簡介 / 科學月刊, 六月:走進編輯室我們一起走過的防疫之路今(2023)年4月27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隨著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於上(5)月1日起從第五類法定傳
誠品26碼 / 2680129502067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級別 / N:無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中文雜誌推薦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