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健雜誌, 九月
商品描述 | 康健雜誌, 九月:康健307期(2024/09):誠品以「人文、藝術、創意、生活」為核心價值,由推廣閱讀出發,並透過線上網路,傳遞博雅的溫度,打造全新的文化場域。 |
---|
商品描述 | 康健雜誌, 九月:康健307期(2024/09):誠品以「人文、藝術、創意、生活」為核心價值,由推廣閱讀出發,並透過線上網路,傳遞博雅的溫度,打造全新的文化場域。 |
---|
內容簡介 2024永續健康城市大調查 哪個城市最健康?你希望怎麼變老?台灣明年就將邁入超高齡社會,屆時走在路上,5個人中,可能就有1人是65歲以上的長者。衛福部最新數據指出,人生的最後階段,竟有約8年是在失去自主能力的情況下度過,不但造成自己和家人在精神、財力上的沉重負擔,國家更必須付出龐大的醫療成本支援。而造成失能、臥床的關鍵殺手,即是「慢性疾病」!你的理想老年生活是行動敏捷、活力充沛、維持自己想要的自在生活,還是身不由己、有口難言、凡事需要他人照料地過日子? 你居住的城市能否幫助你對抗慢病的風險因子嗎? 今年,《康健》以「慢病防治」為主軸的「永續健康城市大調查」,或許能幫助大家一窺現況。調查結果出爐〉台北、台南、彰化 慢病防治最給力他們做對了什麼?想知道2024《康健》永續健康城市大調查中,成績最優秀的「領先組」為何是台北市、台南市和彰化縣嗎?依據調查中「健康促進」、「篩檢及照護」、「環境」、「結果」、「政策規劃」等5大構面來審視各縣市如何協助居民遠離慢病,迎接超高齡社會,這3個縣市做對了什麼?此外還有哪些作為突出的亮點城市?本刊一次為你解答。你住的城市防疫力夠強嗎?2024《康健》永續健康城市大調查中再以「城市防疫力」深入調查,以常見3大上呼吸道及肺部感染疾病作為防疫調查主軸,並以疫苗注射的4大面向評比縣市的防疫力,控制流行病、施打疫苗是防治慢性病的前端,而慢性病控制好也能降低罹患流行性疾病時的死亡機率,你居住的城市做到了嗎?特別企劃|醫護荒有解?醫界七大老的真心話政府專款補助人力,每年以億元為單位在發放,但醫院護理師空缺離職率卻持續創下新高,醫護荒的真相是什麼?如何修補這座漏洞頻出的醫療人才大水庫?醫療大環境的惡化,已經不是醫院一已之力能夠克服的問題,如何破除亂象是當務之急。《康健》採訪團隊走訪北中南東七大醫學中心,深入探討醫護荒這把火,在幾個台灣最重要的醫療現場燒得多嚴重?本次獨家專訪七大醫學中心的最高領導人們,談談他們對人才斷層與醫療體系的憂心與應對。 超高齡社會下女性活得更久 華麗下半場在哪裡?2024年全球男性平均壽命為70.8歲,女性則是76.0歲,近6年的差距,對女性來說是機會,也是挑戰。活得久,讓女性面臨更大的經濟壓力、身心負擔,以及荷爾蒙波動帶來的健康風險,女性該怎麼做,才能開啟華麗下半場?《康健》記者越洋採訪,在柏林找答案。 運動達人徐棟英示範 5動作練肌力不怕跌倒衛福部調查顯示,台灣75歲以上老人近半下肢功能衰弱,因此國民健康署委請專家設計5個不需任何器材或道具且又簡單的動作,可以讓長輩增強上肢與下肢的肌力及耐力,以及身體平衡力,改善肌少症與衰弱的風險,進而達到延緩失能,減少跌倒的效果,讓銀髮族快樂動起來!
產品目錄 9 編者的話誰為超高齡社會默默打拚?―林慧淳12 用感恩連結內心神聖空間―楊定一 減壓膠囊14 壓力會讓臉變圓?―陳豐偉 月月行動15 秋天重養肺 潤燥抗過敏―葉懿德 18 老爺酒店執行長沈方正 開始運動,才能享受人生―吳雨潔24 超高齡社會女性活更久 華麗下半場在哪裡?―張雨亭28 預見未來診間 電腦斷層可先在家「聽」―張雨亭 整形名醫林靜芸╳台哥大總座林之晨32 不為自己加獎章的工作 能做得更久!―張雨亭 《康健》「超高齡社會終極解」論壇36 陳時中:未來沒有高齡, 只有健康和不健康的人―邱宜君40 2024《康健》永續健康城市大調查 哪個城市最健康?―林慧淳 調查結果出爐46 台北、台南、彰化 慢病防治最給力―林慧淳 領先城市 56 台北市免費健檢項目最優渥―林慧淳58 台南市四癌篩檢率全台居冠―林慧淳60 彰化縣不老健身房、1元慢跑―林慧淳 亮點城市 63 嘉義市建置無菸環境 全台密度最高―林慧淳64 新北市串聯特色景點 推136條健走路線―林慧淳65 新竹市改善人行道 變身步行天堂―林慧淳70 慢病防治5大構面 全指標總表―林慧淳、陳蔚承整理 城市防疫力74 你住的城市防疫力夠強嗎?―陳蔚承 60+也能挑戰巴黎奧運!82 「奧運奶奶」實現夢想 不讓年齡阻礙自己―梁元齡 超慢跑達人徐棟英示範教學84 5動作練肌力不怕跌倒―邱淑宜 面對愛找麻煩的人86 「灰石法則」3招 有效隔絕PUA―梁元齡 專題報導〉揭開醫護荒真相92 醫院診所狂增設 醫護卻大出逃―邱宜君98 救人救得委曲, 醫護流失加劇―邱宜君104 4大亂象改革無期 出走潮難停―邱宜君110 醫護荒有解? 醫界七大老的真心話―邱淑宜、邱宜君、蕭富元 破除中醫藥迷思124 針灸改善膀胱過動不頻尿―孫茂峰 癌症問康健125 罹癌後好自責怎麼辦?―梁惠明 《向上教養》128 讓父母接下來的人生過得更好!―丁希如整理
商品名 / | 康健雜誌, 九月 |
---|---|
簡介 / | 康健雜誌, 九月:康健307期(2024 09):誠品以「人文、藝術、創意、生活」為核心價值,由推廣閱讀出發,並透過線上網路,傳遞博雅的溫度,打造全新的文化場域。 |
誠品26碼 / | 2680128712092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21X28CM |
級別 / | N:無 |
內文 : 誰為超高齡社會默默打拚?
文.林慧淳(資深主編兼〈真健康飲食〉頻道負責人)
彷彿只是一眨眼,總人口達2.7億的嬰兒潮世代,他們當中最早出生的那一群就要邁入80歲。而台灣,65歲以上的「高齡」長輩,也已經有400多萬人。
仍有不少人抱持高齡等於「體弱」、「需要被照顧」的觀念,但事實上,有高達9成健康長者仍活力十足,他們需要的是政策與環境支持,以維持自主健康生活。因此,地方政府和社區互助功能愈來愈重要。
我也觀察到,許多老人家重視健康還遠勝年輕人—每天運動、飲食不炸不重鹹、早早上床睡覺、生活中避開有毒物質……,連我也自嘆弗如。而這些健康生活型態,就是每個人為自己積攢的健康存摺。
一年一度的《康健》永續健康城市大調查今年就以「慢病防治」為主軸,檢視各縣市政府是否營造能夠對抗慢病的宜居環境(見40頁)。《康健》團隊走訪全台,各縣市主政者的施政焦點大不同:有的城市將全民健走當成重要政策;有的砸重本推廣癌篩、健檢;有的則是改造人行空間,讓大眾願意「走出去」。
你也可看看自己居住的城市,哪些構面表現優異?又有哪些不足?一同敦促縣市政府持續前進。
本期另一個重點特企,是關注醫療體系面臨人力荒困境。(見92頁)
雖然台灣的醫師和護理師人數都在增加,但醫護荒警鈴頻響,醫院院長們總是感嘆「得護理師者得天下」、「兒科和重症醫師已經是瀕危保育類」,可見增加的人力分布不均,解不了醫院對人力的渴求。
副總主筆邱淑宜、主編邱宜君深入拆解醫護荒現象,並獨家專訪全台七大醫學中心負責人,聽他們如何解醫護荒難題;資深攝影陳德信更深入人力最艱難的臨床單位,用影像記錄仍堅守崗位的醫護心聲。
照顧我們健康、守護我們生命的醫療人員,應該被看見、被理解,更值得被好好對待。
最佳賣點 : 中文雜誌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