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見雜誌, 十月
商品描述 | 遠見雜誌, 十月:遠見472期(2025/10):誠品以「人文、藝術、創意、生活」為核心價值,由推廣閱讀出發,並透過線上網路,傳遞博雅的溫度,打造全新的文化場域。 |
---|
商品描述 | 遠見雜誌, 十月:遠見472期(2025/10):誠品以「人文、藝術、創意、生活」為核心價值,由推廣閱讀出發,並透過線上網路,傳遞博雅的溫度,打造全新的文化場域。 |
---|
內容簡介 【封面故事】亞洲資產管理中心,掀史上最大金融鬆綁! 全球熱錢下一站・台灣 台灣金融業正迎來30年來最關鍵的一役─亞洲資產管理中心正式啟動。這不只是政策宣示,而是史上最大規模的金融鬆綁,目標是在2030年前,將資產管理規模從30兆元推升至60兆元。 亞洲金融舞台長久由新加坡與香港主導,前者以低稅環境和制度彈性崛起,後者則憑藉龐大市場與中國連結盤踞要角。台灣雖「藏富於民」,卻始終缺乏承接國際資金的體制。 這一次,金管會與高雄攜手,以亞灣區輻射出的九平方公里示範專區為起點,打造能與星、港抗衡的金融新據點。 如今,產官學研齊動,法規鬆綁數量已超標、首批業者進駐。《遠見》專訪金管會主委彭金隆、高雄市經發局長廖泰翔,並走訪多家金融機構與專家,探討這場30年來最受矚目的金融改革,能否讓台灣從「資金外流國」翻轉為亞洲新興的「資金新港灣」?
產品目錄 【目錄】封面故事 76 亞洲資產管理中心,掀史上最大金融鬆綁! 全球熱錢下一站.台灣 ∕廖君雅 84 專訪金管會主委》 彭金隆「支點理論」 撬起亞資中心黃金年代 ∕林讓均、廖君雅 90 玩家非典型》 競逐高資產客戶 跨國外資、本土金控對決 ∕廖君雅 98 私銀里程碑》 保險+家辦+另類投資 國泰世華前進「財管3.0」 ∕廖君雅 102 家辦大進化》 人才與系統優勢突圍 中信銀要從亞資邁向世界 ∕廖君雅 106 人才爭奪戰》 四階金字塔養成計畫 儲備跨域金融顧問 ∕ 廖君雅 112 城市新契機》 承接半導體與AI優勢 高雄轉型金融樞紐 ∕ 廖君雅 精采內容 44 遠見看世界 COP30為何在貝倫? 是氣候賽局,更是轉型契機 ∕陳育晟 50 遠見會客室 推「和平晶片」願景 史欽泰造山運動持續前行 ∕盧佳柔 56 災後悟出永續之道 黃偉哲推動府城韌性強化 ∕林仕祥 62 吳念真×吳定謙 歲月留下代溝,卻沒隔絕理解 ∕邱莉燕 特別企畫 2025《遠見》縣市總體暨永續競爭力調查揭曉 台北、台東再霸榜 台中、竹市成年度黑馬 ∕林仕祥 164 顯學級指標》 台東蟬聯奪冠王 嘉市亞軍、北部三城爭鋒 ∕林仕祥 170 評比常勝軍》 蔣萬安堅持做對的事 終結台北兩大事故溫床 ∕林仕祥 172 六都進步王》 盧秀燕打通城市脈動 「台中模式」創新局 ∕林仕祥 174 治理績優城》 翁章梁「迎難找路」 讓嘉縣轉骨變硬漢 ∕林仕祥 精采內容 68 關鍵調查 《遠見》「2025民心動向調查」 盧秀燕好感度最高 逾七成盼先拚經濟、穩物價 ∕萬年生 118 智慧財金 資金不再雨露均霑 台股狂飆成兩個世界 ∕段詩潔 HBR精選 138 第五屆鼎革獎揭曉 從早餐店到重工業 數位轉型都是必修課 ∕張彥文 146 四連霸得主》 黃男州帶隊上AI課 從上而下驅動數位轉型 ∕張彥文 148 年度領袖獎大型機構組》 許逸德挖掘數據價值 領軍華城站上數位浪頭 ∕張彥文 精采內容 121 前瞻科技業 絕口不提AI多好用 主管、員工諜對諜 ∕曾子軒 126 永續新主張 一張照片觸動革新 台達成功復育一萬株珊瑚 ∕陳育晟 132 大健康新勢力 獨家直擊》GSK全球最大疫苗廠 解密數十億人健康守護者 ∕萬年生 180 進擊的產業 無人機黑馬飆股錦明 今年迎來營運陣痛期挑戰 ∕萬年生 好享生活 183。Z世代掀風潮,他們渴望在體驗中成長 一個人的朝聖之旅 說走就走! ∕吳婉瑜 188 踏上西班牙朝聖之路 用腳找回自己 ∕吳婉瑜 名人專欄 22 高希均 ∕觀念衝擊 科技界的一代典範─ 史欽泰自傳《十里天下》聞世 28 張作錦 ∕人文與政治之間 「黃瑞德校長」的醒世文 30 洪蘭 ∕把脈社會 希望是痛苦的擋火牆 32 楊振宇 ∕華人三地:上海 AI時代,人才是創新的底氣 36 姚仁祿 ∕創新講談 綠色護國神山: 從餐盤築起的永續詩篇 40 楊應超 ∕應為當為.超然自得 美國對等關稅 及台灣面臨掏空的憂慮 41 李河泉 ∕跨世代溝通 抓住新世代 主管必學5F黃金法則 192 江振誠 ∕餐桌外的哲學 消費者需要的就值得被創作 20 總編輯的話 彭金隆主委的槓桿原理 ∕林讓均
商品名 / | 遠見雜誌, 十月 |
---|---|
簡介 / | 遠見雜誌, 十月:遠見472期(2025 10):誠品以「人文、藝術、創意、生活」為核心價值,由推廣閱讀出發,並透過線上網路,傳遞博雅的溫度,打造全新的文化場域。 |
誠品26碼 / | 2680098216101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級別 / | N:無 |
內文 : 【編者的話】
彭金隆主委的槓桿原理
林讓均
「給我一個支點,我就可以舉起整個地球!」2300多年來,古希臘時期科學家阿基米德的研究與名言,啟發無數世人,創造許多靈感乍現的「啊哈時刻」。
最著名的故事是,阿基米德在泡澡中發現浮力理論,幫國王辨識出真假皇冠。他也將槓桿原理研究到透徹,依此做出生活用具、可防禦城牆的石砲彈弓,自豪只要找到支點,他就能憑藉槓桿,以一個支點舉起整顆地球。
這話看似狂妄,卻有其理論基礎,也激勵世人挑戰一個又一個「以小搏大」的不可能任務。
啟動甫滿一週年的「亞洲資產管理中心」政策,也是一個不可能任務。
去年9月,金管會主委彭金隆正式宣布打造台灣版的亞洲資產管理中心,並以壯大資產管理、普惠永續融合、財富管理促進、資金投入公建與擴大投資台灣等五大計畫,來「留財引資」。他期待台灣金融業目前的資產管理規模30兆元,在2030年前可翻倍為60兆元。
為此,金管會一年內鬆綁超過30項金融業務;7月22日,金管會、高雄市政府偕同各部會在高雄亞灣區,為亞洲資產管理中心的金融專區揭幕。
喊了30年,亞洲資產管理中心真的來了?
台灣味的資產管理中心,這次真的要來了嗎?其實,亞資中心的概念原型可追溯到1993年的「亞太營運中心」提案,當時行政院長連戰即將之列為經濟發展的中長期目標,在全球貿易加速自由化的前提下,將台灣作為亞太經濟樞紐,促進貨品、人員、資金與資訊的流通。
但是後來因為「戒急用忍」政策而喊卡,30年當中不時有人提起,亞太營運中心卻始終只聞樓梯響。
「這次不一樣!」9月,彭金隆接受《遠見》專訪,表示過去卡關的主因之一是「大家都在等」,等一個政策、等有人先動,結果就是都沒動。近一年來,他讓政策先行,「金管會先上路,能做的先做」,從法規鬆綁開始,逐步啟動連環效應。
這是屬於彭金隆的槓桿原理。
採訪中,他秀出手繪草圖,圖上以政策作為支點,而壓住槓桿左邊、象徵「市場發展」的大石頭愈大,右邊的「市場活力」就被舉得愈高。也就是,政策愈是支持,愈能推動市場發展,業界動能也就愈強,將會自行帶動產業升級,「把政策當作支點,支點對了,就能撬起整個產業!」
亞資中心力拚「兩年有感、四年有變、六年有成」,即將在10月盛大開辦台灣週,向億元級的全球高資產客戶招手。於此同時,台灣金融業界也進入亞資戰國元年,合縱連橫各出奇招,爭相卡位財管市場大餅。
台灣正要熱鬧起步,但新加坡、香港已發展出成熟的資產管理生態系,台灣如何逆勢突圍?就看彭主委的政策支點,如何驅動產業槓桿出最大效益、撬動60兆錢潮了。
最佳賣點 : 中文雜誌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