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周刊, 38期 | 誠品線上

商業周刊, 38期

商品描述 商業周刊, 38期:為何晶片第一的台灣,輸給新加坡?全台第一份AI國力報告>600萬人小國變全球第3!新加坡藝術系學生、中醫師,人人練「AI雙語力」逆轉命運>台灣如何搶救10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封面故事 九月初,美國總統川普在白宮宴請各大科技巨頭,席間,他轉頭望向坐在他右手邊的Meta執行長佐伯格:「你未來幾年會(在美國)投資多少錢?」佐伯格回應:「二○二八年以前,至少六千億美元。」 六千億美元,約當是台灣年度總預算的逾六倍。這數字,也比挪威、泰國等許多國家的國內生產毛額(GDP)都要高。科技巨頭敢於大手筆投入,是因為AI可預期的報酬很可觀。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看好,在AI助力下,全球經濟規模將可能出現十倍的增長。 AI對個人生產力帶來改變,直接影響企業的競爭力,也會改變一國的國力。經濟學人今年七月一篇《超級智慧的經濟學》報導,就點出AI將會導致全球資本出現更加集中化的現象。 在AI美中兩強爭霸局面大勢底定的情況下,其他國家難道都將掉入失落的一方嗎?在這個大者越大的趨勢中,小國是否難以生存? 答案未必如此。 如今美、中兩強競逐AGI( 通用AI),就像是美國、蘇聯在一九六○年代的太空競賽,即便沒有單一國家可與兩強競逐,這卻不能代表一國國力的全部。 AI國力=「全民應用AI的能力」 美中雙強爭霸,拚應用才是小國生存之道 因為更關鍵的是「應用」,任何先進技術的發明,都需要應用落地,才能產生價值。 這點,從商周爬梳近兩年由史丹佛、牛津、波士頓顧問公司等機構發布,總計八份各國AI實力評比,可得出相同結論。在這些評比中,幾項反覆出現的指標,如AI基礎建設、AI人才、資本、數據、AI素養和AI治理能力,基本決定了一國AI應用孵化的速度和擴散能力。亦即,真正的AI國力,是「全民應用AI的能力」。 從這八份報告,我們也發現,在美、中之外,有一個小國的名字頻頻出現在領先名單之中,那就是新加坡。 論技術, 新加坡並非科技大國; 論GDP排名,新加坡還遜於台灣;論人力,六百萬人口更是名副其實的小國。 但這樣一個小國,卻在AI的世界裡創造出巨大的存在感,引起了商周團隊的好奇。 我們在深入了解之後發現,在新加坡於各項AI指標取得領先的背後,一部分原因,是來自過去六十年來奠定的基礎,包括穩定的政治、透明的政策、國際化的人才與資金等。 微軟今年七月宣布在新加坡設立東南亞第一個微軟亞洲研究院,該研究院院長周禮棟認為,新加坡的教育體系和政府政策在培養科技人才上發揮了關鍵作用。 他並指出,該國在醫療、金融、物流和智慧城市等關鍵產業擁有成熟的研發生態,讓這個地區成為推動AI創新和應用的理想平台。 成熟的AI應用環境,是果, 驅動的「因」,來自更深層的憂慮,讓新加坡對發展AI有強烈的迫切感。 今年八月,新加坡的六十週年國慶演說上,該國總理黃循財將經濟列為五大重點議題的首位,而AI就是這項關鍵議題的主角。 「AI將會成為我們這個時代最具代表性的科技。」他說,「真正的關鍵在於運用人工智慧提升生產力,並在經濟的各個環節創造新的價值。」 不只是國慶演說這天,他把握各種公開發言的機會,一再傳達政府對於實現AI全民落地的重視。 新加坡AI迫切感,來自怕慢人一步的焦慮 「我們規模小、緊密,可以逐一公司做到」 如今年七月一場演說中,黃循財說,「我們往往會過度關注那些在先進技術領先的國家。」而他的想法是:「當一個國家能夠真正把科技廣泛應用於整個經濟體時,才會釋放出真正的效益。」完整封面故事報導,請至書城選購本期《商業周刊》

商品規格

商品名 / 商業周刊, 38期
簡介 / 商業周刊, 38期:為何晶片第一的台灣,輸給新加坡?全台第一份AI國力報告>600萬人小國變全球第3!新加坡藝術系學生、中醫師,人人練「AI雙語力」逆轉命運>台灣如何搶救10
誠品26碼 / 2680105211389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0x0x0cm
級別 / N:無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中文雜誌推薦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