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雜誌, 十一月 | 誠品線上

藝術家雜誌, 十一月

商品描述 藝術家雜誌, 十一月:藝術家606期(2025/11):誠品以「人文、藝術、創意、生活」為核心價值,由推廣閱讀出發,並透過線上網路,傳遞博雅的溫度,打造全新的文化場域。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11月專輯:關於典藏展示及策展方法的思考60 重新定義博物館敘事的革命性實驗─倫敦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東區典藏庫和大衛.鮑伊中心 ☉林盈君72 從典藏出發建立當代與歷史的對話─維也納mumok路德維希現代藝術基金會美術館 ☉鄭元智82 作品對話共舞,不停蛻變的典藏展覽─提諾.塞格爾在阿爾LUMA Arles ☉詹育杰藝術風景35 瑪雷特.安妮.薩拉:Goavve-Geabbil藝術正論36 何肇衢的繪畫就是他對於土地的眷戀 ☉廖仁義美術之眼37 飄在穹蒼的白菜 ☉陳長華藝術野台戲38 〈騎龍觀音〉,似曾相識的藝術圖象 ☉阿田教授台灣美術史隨筆39 沒有美術的《臺灣通史》(上) ⊙白適銘藝蹤尋探40 在時光深處相遇永恆的光輝 ☉吳曉芳藝術拍賣47 畢卡索〈女子半身像〉刷新亞洲拍場紀錄 ☉曾筱如名畫物語48 亞西西聖方濟各教堂的壁畫 ☉編輯部57 趙無極的〈無題(亞西西)〉 ☉何政廣藝術現場92 第十三屆首爾媒體城市雙年展評藝廣場96 佛我之際─賴永興的與木對話 ☉蕭瓊瑞圖解台灣近現代建築100 台北中山橋與三峽拱橋 ☉李乾朗圖解台灣設計史106 竹久夢二與台灣藝術設計 ☉林磐聳影像邊緣114 姿勢、動作與身體─許哲瑜《動物園假說》中的情感空間問題 ☉王柏偉三人呈唬118 世界的再發現─由蘇文琪《暗宇之感》展開層級問題 ☉沈克諭生態女性主義與藝術122 停駐,若我們嚮往騰空飛翔─記「漂流驛站」展覽與工作坊 ☉吳虹霏國際藝壇126 光的囈語─紐約大都會美術館「曼.雷:當物品做夢時」 ☉賴懷宇136 最後一代卡拉瓦喬畫派的神祕畫家─巴黎雅葛瑪─安德烈美術館「喬治.德.拉圖爾的光線與晦暗」 ☉唐忠珊142 以畫筆為家庭與兒少關懷發聲的畫家─巴黎小皇宮美術館「格赫茲─啟蒙時代的孩童」 ☉唐忠珊150 一場關乎你我的當代反思─柏林世界文化中心「全球法西斯主義」 ☉林于嫣156 橫跨大西洋的文化印記─美國喬治亞美術館「卓越的流亡者:1900-1939年在巴黎的美國女性」 ☉黃杰敏166 魔幻與超現實的較量:伊尼戈.納瓦羅的繪畫─馬德里拉薩羅─加爾迪亞諾美術館「昨日猛虎踏上你的影子」 ☉周芳蓮藝術家評介170 水彩黑炫風─世界名家尼古拉斯.洛佩茲台灣特展 ☉廖新田172 墊著腳尖,慢慢地走過生活:坎普魯 ☉楊杰儒176 聞道無前後,術業無穹境─王蕙芳首次繪畫個展「純真年華」 ☉梅丁衍展覽評介179 穿透明日的靈光─SDGs永續藝術系列特展─「歸」:在土地的呼吸裡遇見靈光 ☉陳一凡182 沿著百年的路徑行走─策展人陳宣誠談「遷徙.築徑.知識─百年的想像之地」 ☉姜承妤184 觀照內在的形影─師大美術館「心象繪畫─高行健」 ☉蔣嘉惠186 悠然漫漫:台灣近代女書藝家的筆影墨跡─橫山書法藝術館「自由自在:臺灣當代女性書藝展」 ☉周亞澄藝術史學192 大風堂舊藏董源〈溪岸圖〉與〈江堤晚景〉之探究─兼論張大千與唐宋青綠山水之承續發展關係 ☉巴東畫說日本名家210 小出楢重──探索「嶄新的油畫」奧義的洋畫家 ☉羅珮慈給兒童的美育書簡224 卡玉伯特〈巴黎街景:雨天〉的偉大街景 ☉潘(示番)228 莫內〈日本女人〉的東洋主義 ⊙潘(示番)名作解讀232 文同與柯九思的「墨竹圖」 ☉施淑惠名家傑作236 以性靈寫山水、寓造化於花卉──惲壽平 ☉陳傳席攝影藝術262 關於「持相機的詩人」張乾琦 ☉余思穎268 看見半個世紀前女同平權運動的後台生活─巴黎LE BAL多媒體藝術中心「我們他者」 ☉詹育杰發現美術館274 用當代藝術演示我們的美好生活─直島上第十座美術館──直島新美術館 ☉楊貴雯278 北義古城的鮮明與寫實─貝爾加莫卡拉拉學院美術館 ☉陳北辰印度美術290 印度河文明之謎 ☉讓─弗朗索瓦.雅里格 編譯/林保堯宗教藝術300 西藏風馬圖象印證苯教生死禳解美學觀 ☉丘星星創意陶藝306 以土召喚文化微光─陶藝家廖禮光的台灣柴燒尋根之路 ☉莊秀玲

商品規格

商品名 / 藝術家雜誌, 十一月
簡介 / 藝術家雜誌, 十一月:藝術家606期(2025 11):誠品以「人文、藝術、創意、生活」為核心價值,由推廣閱讀出發,並透過線上網路,傳遞博雅的溫度,打造全新的文化場域。
誠品26碼 / 2680098115114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內文 : 編輯留言版|當代珍奇櫃的觀看方式
 繼鹿特丹博伊曼斯.梵波寧根美術館於2021年正式落成的開放式典藏庫房,為美術館開放典藏空間的收藏展示立下具典範意義的先例後,今年5月31日倫敦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東區典藏庫對外開幕,廣受全球矚目;同時也引人思考,當博物館/美術館的館藏除了藉由常設展及特展的公眾展陳形式,常態保存、靜置於庫房中的諸多藏品,還可以如何認識、觀看與體驗。
 11月專輯以美術館、藝術機構的策展實踐為鑑,透過當代策展方法展現典藏作品與作品、與觀者之間的可能關係。林盈君論述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東區典藏庫及其於9月中旬啟用的大衛.鮑伊中心,重新定義博物館敘事的革命性實驗及當中的策展思維。鄭元智評介維也納mumok路德維希現代藝術基金會美術館典藏主題展,館內策展人邀集當代藝術家參與而生發出歷史與當代的雙向對話,重省其典藏面貌。當代編舞藝術家提諾.塞格爾受邀以瑞士LUMA基金會與貝耶勒基金會美術館的收藏為基礎策展,詹育杰在LUMA基金會位於南法阿爾的據點LUMA Arles親身體會這場甚至展覽標題亦不斷演變的實驗性展覽。
 國際藝壇單元收錄數場藝術史名家研究展,包括紐約大都會美術館「曼.雷:當物品做夢時」,為首度將曼.雷代表性的實物投影技法置於其創作脈絡的展覽,重新檢視他這段跨媒材激進實驗時期的作品。巴黎雅葛瑪─安德烈美術館聚焦知名但神祕的喬治.德.拉圖爾,探討他為何被稱作最後一代卡拉瓦喬畫派的畫家。今年適逢18世紀法國啟蒙時代重要畫家尚─巴蒂斯特.格赫茲誕辰三百週年,巴黎小皇宮美術館舉辦格赫茲特展,不僅完整回顧其創作生涯,也著眼於彼時社會背景下他所悉心闡釋的家庭概念與兒童主題,展現出藝術家的人文關懷。
 藝術史學單元刊載資深藝術研究工作者巴東論述〈大風堂舊藏董源〈溪岸圖〉與〈江堤晚景〉之探究─兼論張大千與唐宋青綠山水之承續發展關係〉專文,文中論證的學術觀點,為賞析張大千作品提供精奧的品讀。
 5月底全新開幕的直島新美術館,為安藤忠雄在「倍樂生藝術場直島」的第十座建築作品,是今年夏秋赴瀨戶內藝術祭的藝術愛好者的關注焦點。本期發現美術館單元隨著作者楊貴雯乘船登島親訪的現場觀察,一探於此地深耕的倍樂生集團寄予的展示定位、建築設計以及開館展所揭示的背後理念。位於米蘭近郊古城貝爾加莫的卡拉拉學院美術館,創立至今的兩百餘年間累積豐富的義大利藝術收藏,陳北辰爬梳其重要典藏與大師作品,如何映現北義地區的藝術史脈絡與義大利繪畫發展的相互影響。
 《藝術家》雜誌創辦人何政廣社長榮獲第十三屆總統文化獎「文化耕耘獎」,在10月17日的頒獎典禮上,他致詞向雜誌創立的五十年來所有給予支持的各方人士與讀者表達感謝之意;創刊辭「人生因藝術而豐富,藝術因人生而發光」的信念亦初心不變,繼續與時代共進。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中文雜誌推薦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