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簡介: 巴哈的「郭德堡變奏曲」改編版本多元豐富,鍵盤樂器包括鋼琴、大鍵琴、古鋼琴與管風琴的版本算是「基本盤」,其他如雙鋼琴/四手聯彈、吉他獨奏/雙吉他、豎琴獨奏、薩克斯風四重奏,甚至爵士三重奏等版本,愛樂者上網Google一下絕對會感到驚訝。其中小提琴家西特寇維茲基的弦樂三重奏改編版,可以說是最為著名的重要版本。1983年,西特寇維茲基聽到鋼琴家顧爾德第二次錄製的「郭德堡變奏曲」(1981年),內心深感悸動,似乎和這位個性獨特的鋼琴家特別感到親近。對他而言,顧爾德的魅力就在於沒有過多的情緒表達,而是在淡淡的表情中彈出豐富的音樂性和特有的風格。這也是西特寇維茲基的音樂觀,屬於較知性與理性的演奏。為了表達對顧爾德的景仰,他花了兩個月的時間,根據雷格(Mazx Reger)1915年的雙鋼琴改編版改寫,於1984年完成弦樂三重奏版,並由他和中提琴家荷塞(Gerard Causse)、大提琴家麥斯基作世界首演。1980年代並不是改編作品風行的年代,此曲卻意外受到歡迎與喜愛,也間接打開「郭德堡變奏曲」的改編大門,前述大部份改編版本都是在此之後出現。1992年西特寇維茲基再度將此曲改編為弦樂團版本,主因當然是為他於1990年創立的新歐洲弦樂團(New European Strings Chamber Orchestra)增加曲目。至今,西特寇維茲基已改編超過四十個作品,稱得上是一位專業改編家,其中大部份改編是弦樂合奏版。 2009年,首度改編演奏二十五年過去了,期間聽了不少其他改編版本,西特寇維茲基有了新的想法,他以更簡單明白、幾乎不作任何重複的手法再度改編,希望能注入鮮活的生命力,賦予此曲新面貌。西特寇維茲基特別說道,他希望聆聽者能分享他對「郭德堡變奏曲」的一生旅程,以及他對音樂的愛--也就是此曲1742年首度發表時巴哈所言:給愛樂者的享受。 由於新改編版本較為簡短,本輯難得的能將巴哈十五首組曲BWV787-801的弦樂三重奏改編版一併收錄。這十五首組曲就是一般熟悉的三聲部創意曲,也是西特寇維茲基所改編。來自音樂家庭的西特寇維茲基,1954年生於前蘇聯亞塞拜然共和國首都巴庫(Baku),父親是英年早逝的小提琴奇才Julian Sitkovetsky,母親貝菈‧達維多維奇(Bella Davidovich)則是至今仍活躍的鋼琴家。1977年西特寇維茲基謊稱患了精神疾病成功離開蘇聯到達紐約,隨即進入茱莉亞音樂院,師事名師葛拉米安(Ivan Galamian),1979年獲克萊斯勒大賽第一名崛起樂壇。在本輯中,和他搭檔的是中生代小提琴/中提琴家尤里‧奇斯林和大提琴家路易吉‧皮奧瓦諾。小提琴的音色極美,大提琴更充分展現1710年Alessandro Gagliano名琴魅力。2010年錄於倫敦著名錄音室Potton Hall,整體音響效果寬廣,音樂像是包裹著一層金色陽光般明亮動人。或許少了鋼琴的脆弱與磅礡,替代的是三支弦樂的豐腴歌唱。二十五年一前一後兩個版本兩次錄音,西特寇維茲基都帶來令人極為滿意的巴哈新體驗。十五首組曲的Bonus更是令人驚喜。曲目:1-32. 郭德堡變奏曲BWV988,弦樂三重奏版33-47. 十五首組曲15 Sinfonias(三聲部創意曲)BWV787-801,弦樂三重奏版小提琴:西特寇維茲基Dmitry Sitkovetsky中提琴:尤里‧奇斯林Yuri Zhislin大提琴:路易吉‧皮奧瓦諾Luigi Piovano錄音: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