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賓遜漂流記 | 誠品線上

Robinson Crusoe

作者 Daniel Defoe
出版社 聯合發行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魯賓遜漂流記:《魯賓遜漂流記》二十八年的荒島求生歷險精彩不斷!野蠻與文明的衝突:充滿驚險刺激的絕地求生技巧孤獨與自由的矛盾:歷經磨難逐漸成長的思想蛻變【不屈不撓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魯賓遜漂流記》二十八年的荒島求生歷險精彩不斷!野蠻與文明的衝突:充滿驚險刺激的絕地求生技巧孤獨與自由的矛盾:歷經磨難逐漸成長的思想蛻變◎不屈不撓的落難公子‧意志堅強的求生達人年少時,魯賓遜違背父母的期望,毅然決然出海遠行,追求自己的夢想。不料,卻不幸淪落荒島,開始了物資匱乏的原始生活。從一開始的絕望,到努力滿足生存需求而過著耕種畜牧、自給自足的日子,再到為了能有同類的陪伴,而在陰錯陽差下,解救了故事中的另一個主人翁:野人星期五。雖然魯賓遜非常喜愛這位小幫手,但星期五食人肉的野蠻習慣卻讓他深惡痛絕。究竟魯賓遜能否讓星期五走向文明的道路?他自己又該如何重回文明的世界呢?【影響孩子一生的人物名著】系列選取卓爾不凡的經典文學,領航一篇篇激勵人心的奮鬥啟示錄,讓孩子追隨故事人物一起經歷生命的波瀾與蛻變,豐富看待萬物的視角與眼光,建立正向光明的價值觀。啟迪孩子閱讀的思辯能力,領略偉大文學的核心價值,是孩子不能錯過的典範讀物!見證不朽的典範人物,汲取撼動生命的熱情與力量!●厚植閱讀,從圖文書跨入文字書提升閱讀的視野。●世界精選,跨世代最值得效法與學習的偉大榜樣。●多類文體,寓意深邃的日記、傳記、散文、小說。閱讀典範=見賢思齊=超越自我=追求卓越夢想"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丹尼爾‧狄福(Daniel Defoe,1660~1731)原名為丹尼爾‧福(Daniel Foe),為英國小說家、新聞記者。作品多用第一人稱,描述個人透過自己的努力與智慧,戰勝重重考驗的精彩過程,並呈現了當時倡導個人奮鬥的社會風氣。由於其代表作《魯賓遜漂流記》享譽全球,因此魯賓遜也成為與困境抗爭的經典代表人物,也讓狄福被視作英國小說的開創者之一。 本書是狄福於1719年,根據一名落難水手亞歷山大‧塞爾柯克的部分經歷和自己的構想所寫成。小說出版後大受歡迎,一年內竟然印刷了四版,且至今仍被世界各地的人們所閱讀。他的其他主要小說作品有1720年完成的《辛格爾頓船長》和1722年的《摩爾‧弗蘭德斯》。除此之外,1722年法國馬賽發生瘟疫時,狄福出版了以1665年倫敦大瘟疫為內容的《大疫年日記》,皆頗受世人歡迎。■繪者簡介李豐裕‧赤城工作室赤城是一組動畫製作團隊,如同市場動畫一般,我們有自己的繪師與特效團,也是一群追逐繁星的平凡人;透過動畫,把想像的世界精彩地展現給更多人知道。■譯者簡介目川文化編輯部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第一章 出海遠航 第二章 流落荒島 第三章 荒島生活 第四章 島上辛勤勞作 第五章 初遇食人族 第六章 僕人星期五 第七章 出現逃生機會 第八章 與野人開戰 第九章 搭救英國船長 第十章 返回家鄉

商品規格

書名 / 魯賓遜漂流記
作者 / Daniel Defoe
簡介 / 魯賓遜漂流記:《魯賓遜漂流記》二十八年的荒島求生歷險精彩不斷!野蠻與文明的衝突:充滿驚險刺激的絕地求生技巧孤獨與自由的矛盾:歷經磨難逐漸成長的思想蛻變【不屈不撓
出版社 / 聯合發行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9749602
ISBN10 / 9869749607
EAN / 9789869749602
誠品26碼 / 2681727756005
頁數 / 160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3X17X1.1CM
級別 / N:無
重量(g) / 394.4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魯賓遜漂流記》二十八年的荒島求生歷險精彩不斷!
野蠻與文明的衝突:充滿驚險刺激的絕地求生技巧
孤獨與自由的矛盾:歷經磨難逐漸成長的思想蛻變

試閱文字

導讀 : ※專文導讀
陳蓉驊 (南新國小資深閱讀推動老師)
《魯賓遜漂流記》是丹尼爾.狄福五十九歲時寫的第一部小說,也是英國文學史上第一本長篇小說,狄福因此被視作英國小說的開創者之一。這部冒險犯難的經典小說,從一七一九年四月二十五日出版以來就一直深得人心,引人關注。故事以航海、船難、荒島、食人族等為素材,一幕幕驚險刺激的荒島求生記,三百年來讓各世代的讀者津津樂道。主角魯賓遜努力求生存,展現了超乎常人的智慧與勇氣,讓讀者沉浸於高潮迭起的故事情節時,不由得崇敬著他在荒島上創造的神蹟:重建「文明」。
從生存的渴望到文明的重建
剛流落荒島時,魯賓遜想起葬身大海的同伴,不僅劫後餘生的喜悅蕩然無存,更感到前途渺茫,但對死難的悲傷並沒有持續很久,生存的渴望讓他明白,他需要食物、生活必需品及安全的住所。
接下來幾年的日子裡,他透過製作工具、建造住所、耕作畜牧,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只是,當他將生活安排妥當後,孤獨、淒涼、寂寞、無助、前景黯淡的感覺隨即一湧而上。
於是,生理物質上的需求獲得滿足後,他開始有了需要精神糧食的念頭。為了讓自己振作起來,他把當前的「福與禍」一一加以比較,且開始籌畫如何做更好的安排,以改善自己的生活。他也開始寫日記,創造出一個對話的「朋友」。
心境有了轉變之後,生活也開始出現了驚喜,讓沒有任何信仰的魯賓遜開始認為:這是上天賦予他生存的奇蹟!而一場幾乎奪去他性命的瘧疾,更讓他澈底感恩並明白了冥冥中上天自有安排。只能說,當人在面臨生死存亡且求助無援之際,往往只能寄託於奇蹟的出現,這時,心靈上的信仰寄託就顯得比身外之物更重要了,這是屬於更高層次的需求。
度過了人生危機,生活過得愜意與滿足時,魯賓遜又滋生了其他的渴望:有家人的陪伴。於是他訓練小鸚鵡說話,幫牠取名字;馴服小山羊,讓牠乖乖跟隨他。
他甚至整天思考著如何尋找自己的同類。他心裡明白,若想擺脫孤島生活,唯一的辦法就是靠一個野人協助。他需要一位幫手,而上天聽到了他的心聲,給了他機會拯救即將被野人屠殺的俘虜,也就是小說中除了魯賓遜本人之外最重要的角色:星期五。野人「星期五」忠厚老實,性格活潑開朗,樸素勇敢,且充滿感恩之心,是個既聽話又可愛的助手,魯賓遜很喜歡他。在孤島上的後半段生活,以及最終重返文明社會,魯賓遜都離不開「星期五」的幫助。
但「星期五」食人的習慣與魯賓遜的道德標準有巨大的衝突,讓魯賓遜深惡痛絕,他認為同類相食是喪失人性的行為,不允許「星期五」這麼做,並幫助他戒掉了吃人的壞習慣。
魯賓遜這位貴公子落難荒島後,從單純的對生存的渴望,到需要精神糧食的慰藉,再到心靈信仰的需求,最後馴服了「星期五」的野性,呈現的是一步步「重建文明」的腳步,從野蠻進入文明的漫長過程,完全看出了人類演進的脈胳。
發現《魯賓遜漂流記》的嶄新意義
魯賓遜說:「和以往一樣,我懷著虔誠和感恩的心情,度過這個周年紀念日。與當初上島時相比,現在我不僅生活舒適,而且心情安逸。我已學會多看自己生活中的光明面,少看黑暗面;多想自己所得到的享受,少想缺乏的東西。」
荒島上的生活條件艱難,時時受野人野獸威脅,但魯賓遜從不怨天尤人,他堅強樂觀、愈挫愈勇,用盡所有的力量改變周遭一切,也找到自我生命的價值。魯賓遜讓我們明白,無論人經歷何等險阻,包括生命的無助與孤寂,都要堅信自己、堅定信仰,努力創造自己的價值。
魯賓遜的故事有太多值得探究的深意,請打開《魯賓遜漂流記》,去發現「孤獨」與「自由」、「野蠻」與「文明」、「夢想」與「冒險」的嶄新意義吧!

試閱文字

推薦序 : ※系列推薦序
許慧貞 (閱讀史懷哲獎得主;花蓮明義國小閱讀推動教師)
為什麼要讀「人物傳記」的書?是什麼樣的人物,能夠經過時代的考驗,創造出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留下值得紀錄的典範?藉由人物傳記的閱讀,我們可以在這些名人身上,找到很多值得學習的美好特質,這對還在學習階段的孩子而言,可以說是相當重要的閱讀資源。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難免不只一次地被問道:長大以後要做什麼?多數孩子的答案,可能也就是那種醫生、律師、老師、科學家……之類,很容易獲得大人賞識的標準答案,至於那是不是自己心底真心的期盼?可能都心虛地答不上來。
或者,未來對孩子來說還遙不可及,充滿了未知的變數,但同時也有著無限的可能,在滿懷期待與盼望的年少時代,孩子多讀一本傳記,就像多交了一位豐富的朋友。此時,讓孩子看看書裡的人物是如何認真的過日子,辛苦的為著理想奮鬥,其中的過程或者滿是挫敗,但他們終究還是闖出了屬於自己的一片天。透過這些人物的故事,孩子或可從中領略出自己將來想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而他們曾經走過的路,遇過的挫折,也將成為孩子人生路上最好的借鏡。

※各界好評推薦
蔡淑?|中華民國兒童文學學會秘書長、磚雅厝讀書會擔任會長
林偉信|台灣兒童閱讀學會顧問、誠品文化藝術基金會「深耕計畫」顧問
游婷雅|閱讀理解教學講師、電台「閱讀推手」節目主持人
張 璉|東華大學歷史系教授兼圖書館前館長
李博研|神奇海獅、漢堡大學歷史碩士、「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專欄作家
許慧貞|閱讀史懷哲獎得主、花蓮明義國小閱讀推動教師
陳之華|知名親子教養、芬蘭教育專家
陳孟萍|新竹縣竹中國小閱讀寫作專任教師
劉美瑤|兒童文學作家、台東兒童文學所
林哲璋|兒童文學作家、大學兼任講師
陳蓉驊|南新國小熱心閱讀推廣資深老師
陳昭珍|臺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優聘教授兼教務長
蔡瑞珊|青鳥 Bleu&Book 創辦人

試閱文字

內文 : 船擱淺在沙灘上,船頭浸在水裡,船尾向上翹,所以船的後半截沒有進水,放在那裡的食物和物品都完好無損。我吃了幾片餅乾,喝了一大杯甘蔗酒,頓時覺得精神為之一振。
我用船上備用的木頭做了一艘木筏。接著,我先倒空了幾個水手用的箱子,然後將麵包、米、乾酪、羊肉乾、酒等食品裝了進去。我也裝了些船上用來餵家禽的歐洲麥子;還有木匠的工具箱,此時此刻,工具對我來說是最重要的,即使整船的金子也沒有它珍貴。另外,我在大艙內找到兩支鳥槍、兩支手槍、幾桶火藥、一小包子彈和兩把生?的舊刀。我將這些東西全部搬上木筏,統統運到岸上。
回到岸上,我開始觀察周圍的地形,想找個合適的住處和貯藏東西的地方。正好在離我不到一英里遠的地方有一座小山,於是我拿著一支鳥槍和一支手槍,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爬到了山頂。從山頂上放眼望去,看不見大片陸地,只有十五 海里外的地方,有兩個更小的島嶼。原來這是一座海島。而且,島上荒無人煙,只有野獸和飛禽出沒。
對地形有初步認識後,我便回到木筏旁將貨物搬上岸。然後,我利用箱子和木板盡可能搭建了一個棚子。有了棚子的保護,晚上我才能安穩地入睡。
往後的十三天裡,我又上了十二次船,把船上能吃能喝、能穿能用的東西統統搬到岸上。直到某天夜裡暴風雨再次來襲,兇猛地颳風下雨了一整夜後,那艘船就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為了在島上生存下去,我必須幫自己建造一個安全的住所。為此,我擬定了選擇住所的幾個條件:第一,要衛生,要有淡水;第二,要能遮陽;第三,要能避免猛獸或者人類的襲擊;第四,要能看到大海,如此一來萬一有船隻經過,我就不至於錯過脫險的機會。
我按上述條件去尋找合適的地點,發現在一個小山坡旁有一片平地。平地的後方是一面又陡又直的岩壁,不論人或野獸都無法從上面下來襲擊我。岩壁上有一個頗大的凹洞,前面是一片平坦的草地。我決定就在這裡住下來。
我先在凹洞前面築起一片半圓形圍籬,接著將我所有的財產搬進來,再搭了一個雙層大帳篷用來防雨,這樣就成了我的住所。我還找到一張吊床,那原本是船上大副的,睡起來格外舒適。最後,我在帳篷後面挖了一個洞,當作地窖。
就在我搭帳篷、挖洞的時候,天空突然烏雲密佈,暴雨如注,雷電交加。在電光一閃、霹靂突至時,一個念頭閃過我的腦海:「哎呀,我的火藥!」一想到雷電會把我的火藥全部炸毀時,我幾乎絕望了。因為我不僅需要用它獵取食物維生,還得靠它自衛防身。
幸好,我的火藥全部安然無恙。等雨一停,我立刻將火藥分成好多個小包,這樣萬一發生什麼意外,火藥也不至於全部炸毀。我還把火藥一包包分開儲藏,以免一包著火危及另一包。火藥大約有二百四十磅,我把它們分成一百多包藏在石頭縫裡以免受潮,並小心地做上記號。這項工作足足花了我兩個星期的時間。
在執行火藥分裝期間,我每天都會帶槍出門一次。這樣做一來可以散散心,二來可以獵捕食物,三來可以熟悉島上的環境。
第一次外出時,我便發現島上有許多山羊。然而我才第一次開槍,就打死了一隻正在哺乳的母羊,這讓我心裡非常難過。當我背起母羊往回走的時候,那隻小羊也跟在後頭。看牠楚楚可憐的樣子,我於心不忍,於是也把牠帶回來了。
雖然我將自己的生活安排得安全、舒適,但一個人流落在荒島上還是讓我百感交集。有時我不禁懷疑,蒼天為何要如此殘害自己所創造出來的生靈,害他如此不幸,如此孤立無援,又如此沮喪寂寞呢!在這樣的環境中,有什麼理由要我們認為生活於我們是一種恩賜呢?
可是,每當我這樣想的時候,腦中又會立刻出現另一種聲音,責備我不該有這種念頭。特別是有一天,當我徘徊在海邊,悶悶不樂地想著自己的處境時,理智同樣反過來對我說:「的確,你目前形單影隻、孑然一身,但你何不想想,跟你在一起的那些同伴到哪去了?為什麼他們全死了,唯獨你一個人活著呢?究竟是待在這座孤島上好,還是像他們那樣葬身大海好呢?」
是啊!我怎麼不想想禍福相倚和禍不單行的道理呢?我現在可以說是「應有盡有」,物資充足,足以溫飽,這也許是我不幸中的萬幸。那艘大船在觸礁之後,居然還會漂起來,又被風浪吹送到離岸這麽近的地方,讓我有時間把船上一切有用的東西都拿下來。若非如此,我現在的處境又會是怎樣呢?我真是應該要知足了啊!
另外,我要特別提一下的是,我從大船上帶回來的紙、筆、墨水、羅盤、望遠鏡、地圖和書籍,這些東西我都小心地保存了起來。在心情鬱悶的時候,我就常常看書、寫日記。我這樣做,並不是為了留給後人看。因為我相信,在我之後,不會有多少人上這荒島來。我這樣做,只是為了抒發胸中的心事,每日可以瀏覽,藉此排解抑鬱心情,使自己過得快活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