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師萊特: 改變世界的形狀 | 誠品線上

The Shape of The World: A Portrait of Lloyd Wright

作者 K.L. Going
出版社 大和書報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建築師萊特: 改變世界的形狀:他從小就很好奇,喜歡觀察,熱愛探究。在身處的每一個環境,都能找到新發現:從青蛙經過的小徑,發現了拱形;在花瓣的中央,發現了圓椎體;更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他從小就很好奇,喜歡觀察,熱愛探究。在身處的每一個環境,都能找到新發現:從青蛙經過的小徑,發現了拱形;在花瓣的中央,發現了圓椎體;更從蜘蛛網裡,發現了三角形。在他眼中,世界充滿了形狀,許多個體也是由形狀組合起來。日常中一切平凡的事,都是他成長路上的養分。最後,他成為美國最偉大的建築師,創作出落水山莊、紐約古根漢美術館等多項名列世界遺產的建築!美感教育,從小開始!跟著有機建築之父──法蘭克.洛伊.萊特,啟發觀察力,培養創造力,以環境為師、向大自然學習。▍「建築是生活的機器。」——有機建築之父、美國近代建築大師 萊特法蘭克.洛伊.萊特被譽為「美國最偉大的建築師」。童年時期,大自然和手上把玩的積木給了他許多啟發。在他設計的建築裡,隨處可見他對大自然的熱愛。他曾說:「房子不應該是建築在山丘『上』或任何東西『上』。房子應該與山丘融為一體,與山丘相容相依,和諧共處。」萊特畢生設計許多作品,其中最著名莫過於落水山莊、古根漢美術館和羅比之家。萊特雖未受過正式的學院訓練,但提出的「草原式風格」及「有機建築」理論,至今仍影響著建築界。他主張人與自然應共生共存,在建築上應順應自然而非征服自然。建築評論家布魯諾.塞維(Bruno Zevi)曾在自己的著作中,評價萊特的貢獻:「有機建築中的空間充滿動態、方位誘導,且創造出透視及生動明朗的感覺。」2019年7月7日,萊特的八件作品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包括古根漢美術館、落水山莊、蜀葵屋等,與泰姬陵、中國長城並列齊名,不但是繼科比意後受到認可的現代主義建築典範,更是美國建築設計入選世界遺產的首例。▍本書特色1.人物傳記X建築創作:結合萊特兒時探索環境的生命故事與經典建築的創作歷程。2.融入STEAM精神的美感教育:從形狀觀察、環境體驗到創意發想,學習美感的思考與實踐。3.重現萊特世界文化遺產經典:優雅插畫重現美麗建築,並附位址一覽表,方便親子未來按圖索驥。▍【STEAM創造家】系列簡介:發現獨特,創造改變◎本書關鍵字:建築師、萊特、落水山莊、古根漢美術館、羅比之家◎含注音,7-10歲適讀◎教育議題分類:生涯發展◎學習領域分類:語文、藝術與人文◎幼兒學習指標:語文領域"

各界推薦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專家推薦 王采元|室內設計師、王采元工作室負責人 徐明松|建築史學者、銘傳大學建築系助理教授 (按姓氏筆畫順序排列) 「閱讀這類建築繪本絕非為了培養孩子成爲設計師或建築師,而是接住孩子最本能的身體敏感度,讓他有更寬廣的眼睛去觀察周遭的一切。」──王采元(室內設計師、王采元工作室負責人) 「閱讀萊特,有助於孩子找到更多元的學習動力,陪伴小孩閱讀的父母,更可察覺到底如何扮演美的啟發者。」──徐明松(建築史學者、銘傳大學建築系助理教授) ▍亞馬遜讀者五顆星好評 「這是一本很棒的書,跟孩子展示了自然與建築間創意的連結。」 「我喜歡繪者在插畫中呈現萊特作品,也喜歡作者用『小寶寶』、『男孩』等詞,而非直接在故事中使用萊特的名字,是個讓孩子更好融入故事的絕妙方式。」 「這本特別的書寫得相當精采,不僅會讓年輕讀者對周圍的形狀感到興奮,甚至可能激發他們效仿萊特去『改變世界的形狀』。」 「向建築師萊特致意~這本書揭示了他的童年,達到教育孩子的用意,激發他們對大自然的熱愛,並鼓勵他們與大自然和諧相處。」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K. L. 戈因美國著名童書作家,作品包括《胖男孩統治世界》(Fat Kid Rules the World),及《解救加布列》(The Liberation of Gabriel King),皆備受好評:《胖男孩統治世界》獲得美國普林茲文學獎並翻拍成電影,《解救加布列》則被國際閱讀協會列為「全球注目的少兒好書」。她對於藝術家背後的故事特別有興趣(尤其是「藝術家的童年如何影響作品」這一類的經驗),而法蘭克.洛伊.萊特的故事,更是她多年來深感興趣的主題。羅倫.史川格爾繪製許多受人歡迎的繪本,以及文圖皆出於己手的《金黃時節》(Yellow Time)、《當史特拉汶斯基遇上尼金斯基》(When Stravinsky Met Nijinsky)及《冬天是最溫暖的季節》(Winter Is the Warmest Season)。在大學時期修過一門建築課,深受萊特的作品吸引,尤其喜愛芝加哥的羅比之家(Robie House)。還是學生的她沒想過會有一天能畫這位偉大建築師的故事!這世界就是這樣,充滿了驚喜!郭恩惠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學士,臺灣師範大學幼兒發展與教育碩士。擔任過臺灣彩虹兒童生命教育協會研發組主任。持續從事出版與翻譯相關工作,喜歡以文字及書籍等柔性的方式,潛移默化的將正向概念內化到孩子心中。譯作有:《世界中的孩子》系列、《逃難者》、《幼兒的第一套Baby STEAM》、《遇見世界古文明》系列(親子天下)等百餘本。

商品規格

書名 / 建築師萊特: 改變世界的形狀
作者 / K.L. Going
簡介 / 建築師萊特: 改變世界的形狀:他從小就很好奇,喜歡觀察,熱愛探究。在身處的每一個環境,都能找到新發現:從青蛙經過的小徑,發現了拱形;在花瓣的中央,發現了圓椎體;更
出版社 / 大和書報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575036485
ISBN10 / 9575036484
EAN / 9789575036485
誠品26碼 / 2681901842005
頁數 / 32
注音版 /
裝訂 / H:精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5X25CM
級別 / N:無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美國亞馬遜書店網站五顆星推薦★★★
美國近代建築巨匠、有機建築之父萊特的故事

啟發探究力、觀察力,培養美感力、創造力
學習與自然、與環境共存共榮的最佳繪本

試閱文字

推薦序 : 【推薦序】
如何擁有萊特的能力?
文/徐明松(建築史學者、銘傳大學建築系助理教授)
建築史每次談到萊特就不知道怎麼歸類他,一生創作無數的作品,感情生活亦豐富多彩。大抵天才型的建築師總是如此,他不管世界潮流,也不在乎世俗眼光,總是獨自沉思,奮力出擊。不過,萊特之所以是萊特,有一點很重要,就是到㡳他是如何養成的?如果不能細究此事,讀關於他的書、參觀他的作品也只是激勵人心與怡情養性,而失去我們自己形塑環境、培養人才的契機。

首先他有一位關心他教育成長的母親安娜,譬如說她用雜誌上撕下的英國教堂雕刻來裝飾萊特的育兒室,期望激勵其志向,或者買福祿貝爾發明的積木給小萊特玩,藉以啟發他對藝術形式的敏感度。當然幼年在舅舅農場工作經驗,也激發了他探索自然的好奇心,特別是人類抽象的幾何構成物如何與大自然對話。

偉大建築師形成的條件,養成環境是重要關鍵因素。養成環境可以是童年成長時周邊的城市或自然風貌,或家庭、學校裡提供給小孩的環境。總之,就是童年的日常,就像我們學中文口語是自然而然的,沒見那個人不能說,只是優雅不優雅。但英文口語從國小或國中就開始,卻不見幾個人說得流利,充分表示英文口語環境不如理想。美感教育亦是如此,學習應該都來自生活不知不覺的沾染,而不能全是課堂上的給予或讀書獲取,譬如住在日本京都、奈良或義大利羅馬、翡冷翠就佔了地利之便,從小每天就在美的氛圍中玩耍成長,美會成為身體的一部分,而不是勉強掛在嘴邊的時髦話語,可以想見這批人所形成的社會,比較有機會在美的創作上開花結果。

另外,如果說爸媽像萊特母親安娜那樣,特別留意小孩的美感教育,也會起到一定的作用,雖說沒能像住在義大利或日本那麼優勢,因美國畢竟是一個移民形成的國家,城市的歷史文化也略顯短淺,安娜只能從貼照片、買積木或在生活上細心觀照、鼓勵等處啟發、引導萊特,似乎最後也有明顯效果。至於培養小孩關心社會或觀察自然,也都有助於在建構建築時會更深刻的與社會及自然環境連結。

最後我們不要忘了,萊特根本沒受過正式的建築教育,美國開放、自由的社會大方接納了他。閱讀萊特,有助於孩子找到更多元的學習動力,陪伴小孩閱讀的父母,更可察覺到底如何扮演美的啟發者。

接住每一雙清新可喜的眼睛
文/王采元(室內設計師、王采元工作室負責人)
生活在擁擠忙碌的臺灣,我們其實對每天居住其中的建築物缺少「意識」。外推、鐵窗、違章、招牌填滿了街道的樣貌,那些關於美感、秩序性、文化精神的,所謂在地、符合我們環境氣候、風土、歷史的建築底蘊,是需要從小讓孩子大量接觸、觀察、感受,才有可能在心中留下美的種子,待日後適當的時機開展成熟,長成屬於自己的獨特姿態。空間對人來說,原是與身體最直覺的關係,在嬰幼兒身上最明顯,孩子對空間特性的反應是最靈敏的,但在成長過程中,不管大人是因爲安全顧慮、社交禮儀、沒有時間陪伴或其他原因所給予的種種限制,我們反而失去了這份直覺。

這本繪本,雖然看起來是在介紹美國著名建築師萊特的建築生命發展歷程,但其實裡面最重要的是他如何看待光、看待窗、看待環境,這一切我們眼中平凡、習以爲常的事物。所有兒時大人看來毫無意義的搗蛋,其實對孩子時期的萊特來說,都是一連串有意義的發展過程。感謝萊特的父母沒有多加干涉,讓他成爲自己,才有了後面無所畏懼的開創。

我去過萊特的落水山莊,對於他大膽將整棟建築臨在水上、嵌在山壁上驚嘆不已,自然順著他整合後的水平線條,完全伸展進入室內空間,沒有隔閡;窗與空間的比例拿捏極好,每個房間都沐浴在自然氣息中而擁有安全的包覆;即使是人工照明,用很簡單的手法卻處理出天光灑落的感覺。那一次參訪對我後續的設計思考影響很大,也開啟我對有機建築的興趣。

孩子的潛力無窮,我們永遠無法預知兒時所接觸的一切會開展出什麼樣的視野,閱讀這類建築繪本絕非為了培養孩子成爲設計師或建築師,而是接住孩子最本能的身體敏感度,讓他有更寬廣的眼睛去觀察周遭的一切。卡夫卡說得好,「平凡本身便是一種奇蹟」,當他有了一雙充滿興味、清新的眼睛,他便有機會找到更適合自己生命的開展。感謝親子天下願意出版這本繪本給臺灣的孩子,也期待後續還有更多關於空間美感、甚至我們自身文化養成的好繪本,讓我們能協助孩子保有甚至開展對空間最真實敏銳的感受力。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