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嶺: 聆聽布農的音樂故事 | 誠品線上

越嶺: 聆聽布農的音樂故事

商品描述 越嶺: 聆聽布農的音樂故事:越嶺—聆聽布農的音樂故事Bunun布農族,是名副其實的高山原住民。在口傳歷史中,族人為了生存,不斷攀越一座又一座的山頭。初期聚落分佈在玉山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DVD規格:NTSC 3區、16:9螢幕比、片長61分35秒 越嶺— 聆聽布農的音樂故事 Bunun布農族,是名副其實的高山原住民。在口傳歷史中,族人為了生存,不斷攀越一座又一座的山頭。初期聚落分佈在玉山山脈一帶,之後縱橫於中央山脈,成為臺灣島上雄據中、南部高山的原住民族。 據說布農族人在洪荒時期曾為了躲避洪水,從老人家口中的平野逃上玉山,水退之後重返平地;17世紀末,大批漢族移民佔滿西部平原,布農族人只好沿濁水溪翻山越嶺,攀登到位於群山之中的Asangdaingaz老社,繁衍成六大群;17世紀起因山區耕地不足,一批又一批布農族人越過中央山脈遷徙至臺灣東部和南部,遍佈生息於新武呂溪、荖濃溪及楠梓仙溪流域的高山地帶……。 而在21世紀的今日,尋根情懷驅策下,布農知識青年們又紛紛登上中央山脈高處,尋找已被荒山蔓草掩蓋的祖居地。 漫長的族群歷史中,布農族人不斷越嶺,尋找生命的出口。 音樂敘事將透過一位布農老人的回憶,娓娓道來布農族人走過歷史長河,世世代代的悲歡歲月,以及長久存在於布農族、鄰近部族和漢人之間的情緣糾結。而這一切,最終透過血脈與情感的交融,在Pasibutbut音樂引導下趨向生命源起的和諧,在愛與光中,盡顯人性光輝。 布農族歌樂以和弦式複音歌唱為主,體現族人以群體形式和自然的神聖連結;而傳統漢樂及戲曲中則以單旋律線條,靈活呈現漢語語調與生俱來的敘事及敘情本質;再加上後來受西樂影響的國樂交響化,都是作曲家在創作的過程中,需要不斷地思考,如何能讓這些多元元素間作交談與交融。 整齣樂劇的前半,布農歌謠以無伴奏的形式單獨存在,國樂團的樂曲則全數取材自布農歌樂,並以其獨特的音色營造自然環境,如吹管呈現的鳥鳴,撥弦模擬的瀑布水聲,弦樂的山林窸窣;或是政治歷史背景下的聲響象徵:諸如日本小調及愛國歌曲的殖民意象。 緊沿著劇情的發展,隨著原住民、漢人接觸頻繁進而融合時,才會在象徵愛情的布農歌謠《阿娟阿娟》裡,有族人與樂團合奏,並經由《越嶺》樂曲中,將原、漢及大自然進一步相融,乃推至最後Pasibutbut中天人合一的境界。 楔子:越嶺,尋找生命的出口 (布農說書) 《序曲》 (臺灣國樂團) 第一幕 : 原鄉情愁 第一景: 被擄 《苦難童年》(臺灣國樂團/布農說書) 《Mintinalu uvaz’az tu situsaus 孤兒怨》(布農古謠) 第二景: 歸鄉路 《孩子,我們快逃!》 (臺灣國樂團/布農說書) 第三景: 重拾童趣 《重展歡顏》(臺灣國樂團/布農弓琴) 《Tuza tu manaskalik 快樂歌》(布農古謠) 第四景: 山林狩獵 《Tultul 杵音》(布農杵音音樂) 《Sima tisbung bav 誰在山上放槍》(布農古謠) 第五景: 瀑布奇遇 《瀑布奇遇》(臺灣國樂團) 《Macilumah 傳訊歌》(布農古謠) 第六景: 走出仇恨 《獵首行動》(臺灣國樂團/布農說書) 《Masipai-iu 出草歌》 (布農祭儀歌謠) 《Manhitu 獵首祭》(布農祭儀歌謠) 《Malastapang 報戰功》(布農祭儀歌謠) 《Mis-av kahuzas 飲酒歌》(布農古謠) 《杯酒泯恩仇》(臺灣國樂團) 第二幕 : 越嶺‧尋愛 第一景: 啟程‧落腳新家園 《遷徙新章》(臺灣國樂團) 《Pislahi 獵前祭槍歌》(布農祭儀歌謠) 《Ku’isa tama Laung 勞翁叔叔去哪裡》(布農古謠) 《Mis-av kahuzas 飲酒歌》(布農古謠) 第二景: 兩人的冬天 《情竇初開》(臺灣國樂團/布農說書) 《新婚》(臺灣國樂團) 《Pisdaidaz 母親叮嚀新娘之歌》(布農古謠) 第三景: 生生不息 《變調的部落》(臺灣國樂團/布農說書) 第四景: 背井離鄉 《Pisdaidaz 敘述心情歌》(布農古謠) 第五景: 阿娟阿娟 《阿娟阿娟》(臺灣國樂團/布農古謠與說書) 第六景: 尋根 《越嶺》(臺灣國樂團/布農說書) 《Pasibutbut 祈禱小米豐收歌》(布農祭儀歌謠)"

商品規格

商品名 / 越嶺: 聆聽布農的音樂故事
簡介 / 越嶺: 聆聽布農的音樂故事:越嶺—聆聽布農的音樂故事Bunun布農族,是名副其實的高山原住民。在口傳歷史中,族人為了生存,不斷攀越一座又一座的山頭。初期聚落分佈在玉山
誠品26碼 / 2682036998001
語言 / 18:台灣原住民語
尺寸 / 14.2X12.5X1CM
級別 / N:無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