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歷史人物學品格.廉潔篇 | 誠品線上

向歷史人物學品格.廉潔篇

作者 劉昭仁
出版社 聯合發行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向歷史人物學品格.廉潔篇:●內容簡介本書的旨趣,在企圖以歷史人物的事蹟故事,來啟迪當今我們為人處世的道德與智慧。范蠡不貪圖高官厚祿,目光敏銳,知道越王勾踐只可與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本書設計【廉潔的意義】從文獻中引經據典的指出廉潔的意義。【廉潔的故事】列舉18篇中國歷代的歷史人物,透過人物介紹,啟迪我們為人處事的德慧。【聽劉老師說】延伸閱讀,探討真哩,剖析人性,更能引導讀者進入。本書的旨趣,在企圖以歷史人物的事蹟故事,來啟迪當今我們為人處世的道德與智慧。范蠡不貪圖高官厚祿,目光敏銳,知道越王勾踐只可與共患難而不可同富貴,於是急流勇退,隱姓埋名,從事商貿而致富。他是個非常機智的人,能夠全身而退,避免了災難。司馬遷說:「知進而不知退,久乘富貴,禍積為祟。」陶淵明餘生過著飲酒、遊憩、彈琴、讀書、賦詩、耕田等平凡的現實生活,而忘懷世事,心曠神怡,既不狂放,也不沉淪,對人生、對自然仍然很執著,只是不追求外在的功名利祿和榮華富貴而已。包拯一生清白,清正廉明,嫉惡如仇,不畏權勢,秉公斷案,鏟除奸邪,民稱「包青天」。知廬州時,執法不避親戚鄉黨。權知開封府時,開正門,令訟者直到堂前,自陳曲直,杜絕吏奸。立朝剛毅,貴戚宦官等為之斂手,京師有「關節不到,有閻羅老包」之語,可見他剛直不阿的品格。

各界推薦

各界推薦 ◎聯合推薦臺北市立新民國民中學校長/柯淑惠臺北市立至善國民中學校長/葉瑞煜新北市立貢寮國民中學校長/陳君武新竹縣立寶山國民中學前校長/程惠民桃園市立內壢國民中學教師/楊秀嬌臺中市立順天國民中學校長/蔡仁政臺中市立崇德國民中學校長/謝龍卿臺中市四張犁國民中學校長/徐榮燦「《向歷史人物學品格》這套書,列舉大家所耳熟能詳的歷史人物故事,並從每一故事中告訴我們如何在他們身上發現做人做事的道理,進而啟發我們奮發向上,在在都值得我們細細品味、反思,是一個有系統有可讀性的好書。」--臺北市立新民國民中學校長/柯淑惠「《向歷史人物學品格》這套書,以故事的方式代替說理,貫串古今人物,讓讀者知善並能揚善,具有潛移默化的效果。」--臺中市立崇德國民中學校長/謝龍卿「不論時代如何進步、改變,有些核心價值是永遠不變的,德行即是。透過向歷史典範人物學習,更容易達到內化的效果。」--臺中市四張犁國民中學校長/徐榮燦「《向歷史人物學品格》這套書,讓我學到了很多現在已被大家遺忘的價值觀。」--新北市新埔國中學生/古孟靈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劉昭仁學歷:國立臺灣師大國文研究所碩士經歷:國民小學、高級中學教師,大學講師、副教授、教授現職:實踐大學兼任教授著作:《戴東原思想研究》、《海東文獻初祖沈光文》、《陸宣公學記》、《戴學小記》、《呂東萊之文學與史學》、《細說弟子規》、《應用家庭倫理學》、《螢雪齋文輯》、《臺灣仁醫的身影》、《螢雪齋文續輯》等。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推薦序 編著者的話 淡泊與廉潔的意義 淡泊寧靜的孫叔敖 淡泊名利的黔婁 急流勇退的范蠡 淡泊功利的馮異 清廉儉樸的劉寵 淡泊名利的嚴子陵 貪色招禍的董卓 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陶淵明 廉潔奉公的吳隱之韜光養晦的李泌 重義輕財的崔樞應 鐵面御史趙抃 廉潔剛正的包拯 超然物外的蘇軾 清正廉明的王翱 功高不傲的徐達 清廉剛直的于謙 第一清官于成龍 主要參考書目 後記 出版心語

商品規格

書名 / 向歷史人物學品格.廉潔篇
作者 / 劉昭仁
簡介 / 向歷史人物學品格.廉潔篇:●內容簡介本書的旨趣,在企圖以歷史人物的事蹟故事,來啟迪當今我們為人處世的道德與智慧。范蠡不貪圖高官厚祿,目光敏銳,知道越王勾踐只可與
出版社 / 聯合發行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5731335
ISBN10 / 9865731339
EAN / 9789865731335
誠品26碼 / 2681213900004
頁數 / 162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14.8X21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內文 : 廉潔的故事──廉潔的故事

在東晉動蕩不安、民不聊生的年代裡,於江西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這個地方,出了一個很有名的大詩人,他叫陶淵明。陶淵明字元亮,入宋後改名潛。他的家門前有五棵柳樹,因此自號為「五柳先生」。他的曾祖父是東晉名將陶侃;祖父陶茂,做過武昌太守;父親史佚其名,一說名逸,早喪。到了陶淵明這一代,家境已經很貧寒了。
陶淵明從小喜歡讀書,博學能文,頗有壯志,而不想做官。家裡窮得常常揭不開鍋,他還是悠然地讀書、作詩文,自得其樂。陶淵明愈來愈窮了,靠自己耕田種地,養不活一家老少。親戚朋友勸他出來求一官半職,他只好答應了。他先後在桓玄、劉裕、劉牢之、劉敬宣的手下做參軍。但是,他對官員將軍互相傾軋,非常厭煩。他的叔叔就介紹他去當彭澤(今江西彭澤縣西南)縣令。薪俸不高,又不聚斂貪汙,他的生活並不富裕,而小縣城裡,沒有什麼官場應酬,倒也覺得比較自在。
有一次,縣裡的小吏對陶淵明報告:郡裡的督郵要到彭澤縣視察。陶淵明放下正在寫的詩卷,準備跟小吏一起見督郵。
小吏看他身上穿著便服,吃驚地說:「督郵來了,您應該換上官服,束上帶子去拜見,怎麼能穿著便服呢?」
陶淵明一向看不慣那些仗勢凌人、作威作福的督郵,又聽小吏這樣一說,受不了這種屈辱,就嘆著氣說:「我可不願為了這五斗米的官俸,去向那號小人打躬作揖!」
於是,不但不去見督郵,還索性解下身上的印綬交給小吏,辭職不幹了。之後,又賦〈歸去來辭〉,敘述他辭官的原因,描寫辭官回家的歡樂情形和充滿情趣的自由自在的生活。彭澤縣令只當了八十多天。
陶淵明回到柴桑老家,決心隱居。此時,他寫了許多有名的詩文,來抒發心志。曾經寫了一篇〈桃花源記〉,這是一篇千古傳誦的美文。其實,他所描寫的那個世外桃源,在當時的現實社會裡是不會有的;只是在反映處在當時黑暗動蕩時代的人民,對富裕、安定生活的美好願望與嚮往,也表現他對充滿鬥爭的現實社會不滿的心情。

【聽劉老師說】
陶淵明的人生,經過「猛志逸四海」、「冰炭滿懷抱」、「復得返自然」、「不覺知有我」四個階段。他有貧賤不移的大丈夫氣概,有簞食瓢飲的固窮安貧精神,是一位品德廉潔高尚、不慕富貴名利、極為瀟灑天真的知識分子。他質性自然,當了八十多天的彭澤縣令,就賦〈歸去來辭〉,把精神的慰藉,寄託在田園生活上。餘生過著飲酒、遊憩、彈琴、讀書、賦詩、耕田等平凡的現實生活,而忘懷世事,心曠神怡,既不狂放,也不沉淪,對人生、對自然仍然很執著,只是不追求外在的功名利祿和榮華富貴而已。
陶淵明辭官歸隱的心志,我們後人從他的詩文中是可以很清楚地理解的。宋代的蘇東坡評論他說:「欲仕則仕,不以求之為嫌;欲隱則隱,不以去之為高。飢則扣門而乞食,飽則雞黍以延客。古今賢之,貴其真也。」近人李辰冬先生也評論他說:「陶淵明沒有一點做官的條件,做官要圓滑,而他性剛;做官要矯勵,而他任真;做官要逢迎,而他耿介;做官要結黨,而他好孤獨;做官要資本,而他家貧;做官要進取,而他固窮;做官要活動,而他好靜。」
終老家園的陶淵明,反而以詩文垂名,獨樹一格,成為田園詩之祖。蘇東坡評論他的詩文,說:「淵明作詩不多,然其詩質而實綺,癯而實腴,自曹、劉、鮑、謝、李、杜諸人,皆莫及也。」謂曹植、劉楨、鮑照、謝靈運、李白、杜甫的詩,都沒有比他寫得好。因為他的詩文,擅長白描,文體省淨,語出自然,如大匠運斤,毫無斧鑿之痕。元代的元好問因此也說他:「一語天然萬古新,豪華落盡見真醇。」
如果陶淵明安於當時的官場生活,忘了自己真正的志趣,那麼在中國歷史上、文學史上,必然就會少了一個傑出的大詩人。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