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之聲
作者 | 李馨雅 |
---|---|
出版社 | 格林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自然之聲:一千年的恆久自然一百年的山河改變十年的歲月流轉一年的時光替換第一部以台灣大自然為主角的繪本,讓孩子用最美的方式,深度觀察台灣生命的美麗。內容簡介:曾經 |
作者 | 李馨雅 |
---|---|
出版社 | 格林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自然之聲:一千年的恆久自然一百年的山河改變十年的歲月流轉一年的時光替換第一部以台灣大自然為主角的繪本,讓孩子用最美的方式,深度觀察台灣生命的美麗。內容簡介:曾經 |
內容簡介 ‧栩栩如生、細膩寫實的畫風,生動捕捉大自然的千姿百態和豐富生命力,絕妙呈現台灣生態之美! ‧六種台灣生態,見證從千年至今的變與不變,透過生態的演替,了解環境保護的重要性! ‧兼具知識性與藝術性,搭配多種動植物的介紹,帶領孩子認識台灣的獨特生態和珍貴物種! ‧附六種動物叫聲,掃QR code,聆聽大自然美妙的聲音!一千年的恆久自然一百年的山河改變十年的歲月流轉一年的時光替換第一部以台灣大自然為主角的繪本,讓孩子用最美的方式,深度觀察台灣生命的美麗。曾經的鴛鴦湖,清晨有鳥群的大合唱,夜晚星空下,傳來陣陣蛙鳴,千年之後,仍保有不變的美好……曾經的阿里山,一片林木蒼翠,後來,森林火車帶走了老紅檜、千年老樹一棵棵消失……曾經的清境農場,山青水碧,後來,越來越多遊客慕名而來,清境農場不再清靜……曾經的埔里茶園,聽不到蟲鳴鳥叫,後來,一場大地震,意外讓茶園生機盎然……曾經的七家灣溪,是鮭魚迴游旅程的終點,後來,攔砂壩的拆除,讓鮭魚重拾古老的生命軌跡……曾經的三重埔埤,住了許多鳥類,後來人工填土,加上風災,埤塘變得冷冷清清……橫跨千年的歲月,走過不同海拔的台灣生態,看人為的力量如何影響大自然,尋找人類與大自然的共存之道,共同創造地球美好未來。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李馨雅1976 年生。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復健諮商研究所碩士,現於屏東身心障礙福利機構擔任督導。喜愛自然、喜愛繪畫,大學所念的科系雖為復健系,但多活躍於生態保育社團,並在雪霸國家公園擔任義務解說員。年幼時曾夢想成為畫家,卻被嚴厲的父親反對,只能將繪畫的夢想悄悄壓在心底;直到2008 年遇見回台師大任教的楊恩生教授,才重拾繪畫夢想,並將所愛好的自然生態與繪畫結合,嘗試生態藝術的創作。「說故事」的表達是興趣也是工作所需;而「生態繪本」結合了與生態有關的故事與插圖,使她找到了自己的原鄉。■繪者簡介楊恩生1956年生於台灣花蓮,1985 年獲台師大美術系碩士,專攻水彩,為1980年代台灣「水彩黃金時期」的代表人物之一。現為台師大設計系教授,其靜物、動物作品為台灣水彩開創了新的格局。 自1988 年起,足跡深入全球原始森林、沼澤、沙漠與高原——長江與黃河源、加拉巴哥群島、亞馬遜叢林、南極、阿拉斯加野域、阿留申群島、模里西斯島等,紀錄全球暖化下瀕危物種急需援手的狀況,以藝術之眼、關懷之心,開創生態藝術的嶄新領域。 過去的水彩插圖,刊登於各大報及農委會下之行政單位——林務局、林試所、《大自然雜誌》與國家公園,堪稱與台灣環保運動一起成長的藝術家。其作品風格寫實、色彩鮮明純淨、筆觸流暢,且擅長處理光影與暗面色調。水彩著作三十餘本,深深影響了青壯輩的水彩學習之路。
書名 / | 自然之聲 |
---|---|
作者 / | 李馨雅 |
簡介 / | 自然之聲:一千年的恆久自然一百年的山河改變十年的歲月流轉一年的時光替換第一部以台灣大自然為主角的繪本,讓孩子用最美的方式,深度觀察台灣生命的美麗。內容簡介:曾經 |
出版社 / | 格林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9861897233 |
ISBN10 / | 9861897232 |
EAN / | 9789861897233 |
誠品26碼 / | 2681374863002 |
裝訂 / | 精裝 |
頁數 / | 48 |
語言 / | 中文 繁體 |
級別 / | 無 |
尺寸 / | 0.7X21X29CM |
產品試閱 : 我們能讓地球變得更好!
《自然之聲》訴說一個「不變」以及五個「改變」的故事。
鴛鴦湖因為偏僻、不易到達,所以人為干預少,使得成為「自然保留區」的鴛鴦湖,擁有千年「不變」的美好。
阿里山因為擁有豐富的林木資源,成為提供木材的林場,造成一百年間阿里山的「改變」:林相改變了、動植物變少了。
清境農場從原本安置退除役官兵,到變成觀光勝地,導致五十年間的「改變」:原本青翠的山頭被各式民宿取代、常見的鳥兒也不再出現。
因為地震路斷之後,讓埔里的茶農發現:沒有農藥,茶樹依然長得很好,而且經過小綠葉蟬吸食汁液,茶葉有了甘甜的蜜香。於是茶農決定不再使用農藥,形成十五年之間的「改變」:從寂靜的茶園變成熱鬧的茶園,也製成對人體無害的有機茶。
攔沙壩的建立,目的是攔阻砂石、減緩淤塞,達到提高水庫壽命、穩定河床的功能。經過幾次颱風、山洪之後,攔沙壩已被砂石填滿,不但失去原本的功能,也讓櫻花鉤吻鮭無法洄游。
雪霸國家公園決定將攔沙壩拆除,成就了五年之間的「改變」:櫻花鉤吻鮭從瀕臨滅絕,到拆壩後洄游到上游產卵,且數量穩定的成長!
濕地的故事,則是在短短一年間的「改變」:從原本候鳥棲息的熱鬧濕地,變成冷冷清清的水塘。
阿里山、清境農場及濕地的改變是難以置信的惋惜、憂傷與孤寂。改變一定是不好的嗎?茶園、七家灣溪的改變,是人類的覺醒,也是人與自然的和諧共存。運用人類的智慧,妥善運用自然資源,尊重自然,成就了好的改變。
《自然之聲》所要傳達的,是我們的地球需要更多好的改變。而我們的努力,可以讓地球變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