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白 | 誠品線上

Monolog

作者 Wanchen Hsieh
出版社 風潮音樂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獨白:長笛與雙簧管,在巴洛克時期是最常被使用的木管樂器,於室內樂曲中常擔任獨奏,演奏者身負重任,以個人風格即興奏出旋律,彼時大多數作品,只要音域適合,可予不同的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德國第七屆「韓德爾國際雙簧管比賽」首獎第十九屆金曲獎「最佳古典音樂專輯獎」得主謝宛臻 2022年最新演奏專輯《獨白 Monolog》重新詮釋300年前巴洛克時期的經典作品長笛與雙簧管,在巴洛克時期是最常被使用的木管樂器,於室內樂曲中常擔任獨奏,演奏者身負重任,以個人風格即興裝飾奏出旋律,而大多數的作品,只要音域適合,可予不同的樂器演奏。這2首原創給長笛的大作即是著名範例,常於雙簧管演奏會及比賽指定曲中出現。宛臻對於巴洛克時期作品的詮釋有獨到的見解,亦常受邀於歐、亞各地演出獨奏。近年重新審視及整理、陪伴自己成長的巴洛克獨奏經典作品,希望能為自己留下探索音樂旅程的紀錄,亦期能透過此錄音與國內外音樂家有更多的學術交流討論,及提供學子與愛樂者ㄧ個錄音版本參考。2022年正好是J.S.Bach的Partita BWV 1013創作滿300年,希望能以此出版向「音樂之父」-巴赫致敬。"德國第七屆「韓德爾國際雙簧管比賽」首獎 第十九屆金曲獎「最佳古典音樂專輯獎」得主 謝宛臻 2022年最新演奏專輯《獨白 Monolog》 重新詮釋300年前巴洛克時期的經典作品 長笛與雙簧管,在巴洛克時期是最常被使用的木管樂器,於室內樂曲中常擔任獨奏,演奏者身負重任,以個人風格即興裝飾奏出旋律,而大多數的作品,只要音域適合,可予不同的樂器演奏。這2首原創給長笛的大作即是著名範例,常於雙簧管演奏會及比賽指定曲中出現。 宛臻對於巴洛克時期作品的詮釋有獨到的見解,亦常受邀於歐、亞各地演出獨奏。近年重新審視及整理、陪伴自己成長的巴洛克獨奏經典作品,希望能為自己留下探索音樂旅程的紀錄,亦期能透過此錄音與國內外音樂家有更多的學術交流討論,及提供學子與愛樂者ㄧ個錄音版本參考。 2022年正好是J.S.Bach的Partita BWV 1013創作滿300年,希望能以此出版向「音樂之父」-巴赫致敬。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謝宛臻雙簧管 謝宛臻 柏林藝術大學(UdK Berlin)最高演奏文憑(Konzertexamen),曾二度獲選為國家兩廳院「樂壇新秀」及第七屆奇美藝術獎。2004年獲德國第七屆「韓德爾國際雙簧管比賽」首獎後,於哈雷(Halle)的韓德爾音樂節、萊比錫巴赫音樂節、北京國際雙簧管藝術節及德國音樂院節在柏林市政廳演出,亦曾與中德廣播交響樂團(mdr)、Schöneberg室內樂團、柏林Adlershof室內樂團、國家交響樂團(NSO)、北市交(TSO)、高市交(KSO)、菲律賓愛樂(PPO)、北藝大管弦樂團、台北愛樂青年管弦樂團、幼獅管樂團等合作演出協奏曲,於新加坡、北京、台灣各城市多次舉行獨奏會,並與Albrecht Mayer, Gregor Witt, Fabien Thouand, Yeon Hee Kwak, Satoki Aoyama, Hans-Peter Frank, Frank Forst, William Buchman及Pierre Martens共同演出室內樂。 2008年以首張專輯「謝宛臻 OBOE新美聲」獲第十九屆金曲獎最佳古典音樂專輯獎,2019年,受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之邀,擔任臺灣音樂憶像系列《春秋樂集─臺灣當代雙簧管作品選》策展人、演出及製作同名專輯,於2020年10月發行。2009年,受小提琴家胡乃元之邀,擔任Taiwan Connection 雙簧管首席,並於2011年與劉凱妮、簡凱玉共同創立「森。木管三重奏」,演出不輟至今。 2006年起,任教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音樂系暨研究所及師大附中音樂班,曾受邀於新加坡、北京、香港、馬尼拉擔任大師班講座,及新加坡楊秀桃音樂院國際雙簧管比賽評審。宛臻使用的樂器為德國Gebr. Mönnig及Ludwig Frank所製造。

商品規格

書名 / 獨白
作者 / Wanchen Hsieh
簡介 / 獨白:長笛與雙簧管,在巴洛克時期是最常被使用的木管樂器,於室內樂曲中常擔任獨奏,演奏者身負重任,以個人風格即興奏出旋律,彼時大多數作品,只要音域適合,可予不同的
出版社 / 風潮音樂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ISBN10 /
EAN / 0600568014343
誠品26碼 / 2682194659004
語言 / 99:無
尺寸 / 14.5X12.5X1CM
級別 / N:無
重量(g) / 82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德國第七屆「韓德爾國際雙簧管比賽」首獎
第十九屆金曲獎「最佳古典音樂專輯獎」得主
謝宛臻 2022年最新演奏專輯《獨白 Monolog》
重新詮釋300年前巴洛克時期的經典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