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學根之根 第七冊: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雍正皇帝上諭.佛說十善業道經.省庵大師四念處頌.省庵大師不淨觀頌 | 誠品線上

聖學根之根 第七冊: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雍正皇帝上諭.佛說十善業道經.省庵大師四念處頌.省庵大師不淨觀頌

作者 安世高/ 等; 因緣生/ 校集
出版社 聯合發行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聖學根之根 第七冊: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雍正皇帝上諭.佛說十善業道經.省庵大師四念處頌.省庵大師不淨觀頌:《聖學根之根第七冊》所收錄〈阿難問事佛吉凶經〉、〈佛說十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聖學根之根第七冊》所收錄〈阿難問事佛吉凶經〉、〈佛說十善業道經〉、〈省庵大師不淨觀頌〉以及〈省庵大師四念處頌〉,均屬佛典中的入門經典;〈雍正皇帝上諭〉一篇指出三教同源且皆得取法,發人深省。本書以較大字體編排原文,增加注音、加上底色外,並配入莊嚴的佛教畫像,以全彩印製,是良好的佛教入門讀本。《聖學根之根第七冊》收錄〈阿難問事佛吉凶經〉、〈雍正皇帝上諭〉、〈佛說十善業道經〉、〈省庵大師不淨觀頌〉以及〈省庵大師四念處頌〉。〈阿難問事佛吉凶經〉與〈佛說十善業道經〉為佛教經典,講述善惡因果;〈雍正皇帝上諭〉闢講儒釋道三教優劣,最終歸於「三教同源」之旨;〈省庵大師不淨觀頌〉與〈四念處頌〉則用詩句比譬色相皆空,勉人盡去執著而得自在。以上所錄諸篇,均可使讀者藉由記憶讀誦,嫻習佛家思想。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後漢)安世高 等/撰著安世高本名清,字世高,西域安息太子,信仰佛教。年幼時以孝行聞名,聰敏好學,深知世間疾苦,並精通各國典籍,後將王位讓位給叔父,出家修行,遊歷西域,於漢桓帝(147年至167年)初年隻身東來,在中原大約二十年,弘法譯經,是著名的佛經漢譯者。所譯佛經有《人本欲生經》、《安般守意經》、《陰持入經》、《道地經》、《阿毘曇五法行經》、《四諦經》、《十二因緣經》、《轉法輪經》、《八正道經》、《禪行法想經》、《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等。清世宗雍正愛新覺羅‧胤禛,為清康熙帝第四子,年號「雍正」。性篤信佛教,熱中藏傳佛教、漢傳佛教,與密宗的章嘉活佛交往密切;研究禪宗,精通《金剛經》,並著作佛學書籍數部,為章嘉活佛認可其參透三關,成為中國佛教史上唯一一位自認為已開悟的皇帝;也喜道教,常常服食道士的金丹。在位期間朝乾夕惕,設置軍機處加強皇權,推行攤丁入畝、火耗歸公等一系列打擊貪腐的政策,對康雍乾盛世的延續具有重大作用。實叉難陀中國唐代出身西域的譯經僧。武則天時因舊譯《華巖經》不完備,於証聖元年(695年)在洛陽大偏空寺開始譯經,至聖歷二年(699年)結束,完成新譯華嚴經等19部的翻譯,五年譯畢,共八十卷,世稱《八十華嚴》,武則天親製《大周新譯大方廣佛華嚴經序》。實叉難陀於景雲元年(710年)大薦福寺圓寂。省庵大師 (1686-1734),清朝時淨土宗高僧,為淨土宗第十一代祖師。諱實賢,字思齊,江蘇常熟人。生即不葷食,性聰慧,因父親早亡,出家修道。七歲時,往清涼庵禮容選和尚為師,習學佛典教規,兼習世典儒書。十五歲時正式剃度,已博通佛儒,能詩善賦,且精書法。世宗時寫成〈勸發菩提心文〉,誠切感人。後集佛學之大成,退隱杭州仙林寺,淨心念佛。晚年受信眾之請回到杭州鳳山的梵天寺居住,於1734年示現圓寂。著有〈勸發菩提心文〉、《淨土詩集》、《省庵大師語錄》、《省庵法師遺書》等。因緣生/校集

商品規格

書名 / 聖學根之根 第七冊: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雍正皇帝上諭.佛說十善業道經.省庵大師四念處頌.省庵大師不淨觀頌
作者 / 安世高 等; 因緣生 校集
簡介 / 聖學根之根 第七冊: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雍正皇帝上諭.佛說十善業道經.省庵大師四念處頌.省庵大師不淨觀頌:《聖學根之根第七冊》所收錄〈阿難問事佛吉凶經〉、〈佛說十
出版社 / 聯合發行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570605549
ISBN10 / 9570605545
EAN / 9789570605549
誠品26碼 / 2681330315002
頁數 / 104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3X17CM
級別 / N:無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