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想想: 二年級 下 1-5 (附指引 5冊合售) | 誠品線上

數學想想: 二年級 下 1-5 (附指引 5冊合售)

作者 財團法人人本教育文教基金會
出版社 財團法人人本教育文教基金會
商品描述 數學想想: 二年級 下 1-5 (附指引 5冊合售):規格:全套五冊,每冊各含彩繪讀本、親子互動指引:誠品以「人文、藝術、創意、生活」為核心價值,由推廣閱讀出發,並透過線上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規格:全套五冊,每冊各含彩繪讀本、親子互動指引■本書目錄第一冊數學與我5的倍數幾公分?5減3等於2用10當單位"

商品規格

書名 / 數學想想: 二年級 下 1-5 (附指引 5冊合售)
作者 / 財團法人人本教育文教基金會
簡介 / 數學想想: 二年級 下 1-5 (附指引 5冊合售):規格:全套五冊,每冊各含彩繪讀本、親子互動指引:誠品以「人文、藝術、創意、生活」為核心價值,由推廣閱讀出發,並透過線上
出版社 / 財團法人人本教育文教基金會
ISBN13 /
ISBN10 /
EAN /
誠品26碼 / 2680032112001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內文 : 上學期,「百」曾經以好幾種姿態出場,有時柳搖花顫,有時氣勢磅薄,也有捏手捏腳偷偷溜進來的(參見「親子手冊」第 X頁);總之,是不厭其煩的反覆再三,所以,我們的想想小孩應該是充份準備好了,準備好要加到百位數了吧?



然而,我們還不敢大意:在這二下的第一冊裡,只做了初步的安排,就是先練習「幾十加幾十」;只有「十」到「百」的進位,而把「個位」進到「十位」的留在下一冊。也就是說,不希望小孩被大數字嚇到,或因為數字比較大,就喪失數量的感覺,而陷入機械的計算規則。




既然是「幾十加幾十」而不涉及個位數,理所當然的,「十」就是一個計算的「單位」; 如果小孩已經能順利地計算「6 + 7」,那麼「60 + 70」就可以看成是「(6個X) + (7個X)」,只剩下把「13個X」重新表示為「一百卅」就可以了。




這麼一來,我們就有兩項任務。一個任務,當然就是再次確認「百」的意義 (以便將「13個X」轉化為「一百卅」);另一個則是建立「單位」這個概念,讓小孩明白,凡是要計算數量,都得先選一個單位,而單位的選擇是相當任意的,只要方便就好;這並不至於太過抽象,因為以前「十個一數」或「用一個方塊去量面積」的時候,早已經有了這樣的經驗,現在不過是把這個老招數、用新名詞重新表述而已。




「重新表述」是重要的,它是提升心智能力的必要過程:將來就可以把「1/5+2/5」想成是「(1個1/5) + (2個1/5)」。然而,所謂「表述」到底是什麼意思?正在這兒,我們再次看到,數學其實是一種語言; 至於到底如何建立這個語言?就要請你「欣賞」這一冊的第五課了。




以上,我是用了一個「舉例說明法」:表面上談論的是某一課,其實是要跟您,親愛的爸爸和媽媽,或可敬的老師,吐露我們的想法,和難以言傳的心意!

說到暗藏的意識形態,有一個傳言是這樣的:南美洲某個動盪不安的國家,軍事政變強人上台之後,數學課本在一夕之間就改了,都改成了計算幾枝步槍、幾座大砲!



我們一般的課本,當然絕對沒有那種軍國主義;但是,翻來覆去地算幾個蘋果、幾枝鉛筆、或幾個小朋友,也還是透露著某一種氣息,那是城市裡的小康人家的味道:食物總要豐足,也不忘力求上進,而且,對於數量是絕不肯馬虎的!



那麼,數學想想就沒有意識形態了嗎?這是絕不可能的,只要說話,就一定有口音;凡是圖畫和文字,就一定有風格;既然傳達了某種訊息,就一定還傳達了表面看到的之外的東西—唯一不同的,是我們不願意「暗藏」,而總是盡其可能的讓它明顯,讓讀者清楚地感覺到我們的意念就是那樣!



兩位鳥媽媽(第三課),到底為什麼起了爭論呢?最直接的理由,當然是因為「母親的心事總是很多」(關心自己的小孩會不會輸給別人),但「不能走開,無事可做」更是「拌嘴」的必要的條件!就這一課的開宗明義而言,這就已經界定了「誰的蛋比較大」是一個無聊的爭論—並不因為要教量體積的方法,我們就把「大小之辨」說得非常神聖;相反的,我們寧可突顯一種更超然的「不那麼計較」的神態:這就是結尾時「這些想想小孩吵死了;好好孵自己的蛋吧」這番對話的真義。



當然,要走到這一步,還有許多轉折:其一是,發現蛋的內容並不足以反映它的大小(因為有氣室)之後,就已經有人抱怨「誰說要打破人家的蛋?」;其二是,在懷疑「那些想想小孩在想什麼」的時候,鳥媽媽也已經警覺「絕不可以打破我們的蛋」;其三是,當小人兒發明了「比較排開水的多少」的方法,而開起了「比蛋公司」的時候,五色鳥深不以為然,更是發出了「為什麼不去量誰的頭最大」的反諷!所有這一切都在表達一個重要的立場:不可以為了科學研究而傷及其它的生命,也不可以因為有了先進的技術就過度的使用—非常徹底的生態主義觀點!



另外,為了提示「排水法」可以用來量很多東西的體積,就有了「想知道誰的拳頭比較大?」;為了提示「把內容物倒出來比」的方法仍然是有用的,就有了「誰的嘴巴比較大?」;但真正重要的,是「不必打架,也不用相罵,可以用他們想過的好方法!」。這兒的意念非常明白,就是鼓勵一種「用智慧(所謂好方法)」、而不用「暴力(相罵打架)」來解決爭端的文化。至於從五色鳥學來的道理,無非就是「刻(課)多少,補多少那回事」,暗喻近來教師課稅的新政策,則是希望博取老師的會心一笑,而和教小孩無關了。



在「對稱圖形」那一課裡,首先出現的是貓熊破壞了警示牌,雖然牌子上寫的是「有貓熊,噓!」,目的是為了保護牠的安寧;但沒有人責怪貓熊,相反的,大家只是急著要把牌子修復。這當然是在提倡「不要怨天尤人,只要解決問題」的精神,只是不夠明顯,也許不是每位讀者都能看得出來。直到最後貓熊說「沒想到,我的臉竟然引出那麼多問題」,牠那置身事外,完全事不關己的神態就表露無遺了;這當然還是我們一貫的立場:勞神苦思,研究各種觀念,是人類的特權,也是責任,但動物是不必關心這些的!



在「九的乘法」那一課裡,人和動物的關係更進了一層:人是可以幫恐龍治病的;病好了之後,大家就可以一起出遊。然而,在恐龍眼中,人的數目竟然是「19隻」;不用說,這是在提醒我們的想想小孩,雖然我們可以和動物做朋友,但不要忘了雙方是平等的:如果我們不把對方稱做「幾位」,也就別希望對方不把我們說成「幾隻」!



總之,我們希望所有的想想小孩,在學數學的同時,也能接受各種重要的人文素養的陶冶!

數學自從「建構」以來, 計算的熟練度就成為一個話題; 一派是認為, 雖然犧牲了一點熟練度, 但小孩更能思考和討論, 不是比較好嗎?另一派則堅持, 計算若不能熟練, 國家就要喪失競爭力。



扯上國家競爭力, 是有一點太過誇張了些, 畢竟, 計算並不等於全面的數學能力; 不過, 為了思考和討論, 是不是一定要犧牲一些什麼, 卻也值得懷疑, 畢竟, 計算能力和思考與推理密不可分, 甚至在每一個階段上都是更進一步思考與討論的基礎。



所以, 我們的「野心」是, 要在充份發展思考、興趣、甚至美感經驗的大前題之下, 仍然培養小孩的計算熟練度; 在這一冊裡, 「7 的乘法」和「心算減法」都是往這個方向努力的明証。



對許多小孩來說, 背乘法表是一個痛苦的經驗, 足以毀掉他學習數學的動機; 所以, 我們用的是漸進鋪陳法, 從上一冊的「9 的乘法」, 到下一冊「4 的乘法」等等, 是讓小孩先一步步熟練固定某個乘數的計算, 並試著把它記住。記的方法, 則是盡量建立更多的聯結, 透過比較不同的算法, 融入各種可以想像的情境 (參見本冊第四課 ), 希望慢慢加深小孩的印象, 直到最後, 再用更綜合的方法, 把九九乘法表整個地記起來。



至於減法, 為了將來熟練兩位數相減, 我們特別安排了「兩位減一位」的心算 (參見本冊第二課 ); 但我們所謂的心算, 其實和一般的心算不同, 不是口訣, 而是圖像式的思考。透過將長、短棒的一端對齊, 小孩可以很清楚地「看見」二者的差額; 但重要的是, 要能在心裡產生這樣的圖像, 有了這個圖像, 就不必每次都去扳指頭了。



當然, 學習的方法是無窮盡的。我們一次一次地提供不同的方法, 如果真有哪種方法不對哪個小孩的胃口, 他還有別的選擇; 這樣的經驗, 應該不止是增進計算的熟練度而已, 最重要的, 我們還是關切小孩是不是從小就能培養一種眼界, 與心胸, 因而知道天下的事情, 本來就是可以用各種手法去解決的, 只要我們願意好好地「想想」!

曾經有一個時候,大家的生活都很苦,學校都很破爛,課本「不堪 入目」(不信的話,請看第 34頁),而老師的臉色也不怎麼好看;然而,我們的小孩並不知道。



有道是,不知道怎麼來的,就不知道要怎麼去;把這話加在今天這些「幸福小孩」的身上,或者是太過了一點;然而,如果能讓他們知道一點過去,或者也有助於他們的未來?特別是,如果在這個過程裡,又可以順便學一點數學的話。



所以,阿公就談起當年賣枝仔冰的時代—教室裡還有「復興中華民族」的標語呢!然而,要點是,他被留在學校背 8 的乘法,一直煩惱著耽誤了賣冰的時間。然後,孫子就提出了「關鍵」的問題:你都會賣冰,怎麼不會8的乘法?因為那時候的枝仔冰剛好是一枝8角錢!



說這是「關鍵」的問題,是因為,它確實是一個關鍵:人們都知道,要能成功地完成記憶,必須有現實情境聯結;奇怪的是,阿公一直是處在非常現實的情境裡,卻背不出 8 的乘法!正是在這兒,我們指出了學習心理學,甚至是教育哲學上的重大議題:存在(現實情境)雖然先於本質(經過整理分析之後的有結構的知識),但本質卻無法以紛紜的存在取代!



對於知識論上的這個矛盾,阿公卻有他自己的解釋:或許是因為老師的面色,或許是因為那時候的課本(「整頁都是字,都沒有東西可以想想」,第35頁)!這個解釋是如此地通俗,以致於充分展現了庶民的智慧,無須動用什麼艱深的理論,一針見血地指出問題的核心,那就是:在現實情境和結構知識之間,有了無法跨越的鴻溝—而在這一鴻溝搭建橋樑,正是我們的責任!



我們的責任是,讓這一位孫子,也就是「想想小孩」的象徵,經過和阿公的討論,最後,終於說出了「重話」:「要是讓我來編課本…;要是讓我來教學生…」(第36、37頁);透過這一安排,我們深切地希望,現實裡的想想小孩,不但能學會 8 的乘法,同時也能學會「如何去學類似這種問題」的方法。



這個方法,說來也並非高論,無非就是「想像」二字:人可以在現實之外(也就是不必真的去賣冰), 想像情境所提供的線索;人也可以從現實情境之中,透過對於現實情境更進一步(或更上一層)的想像,而從其中歸納出知識的結構!



以上,是關於「來買枝仔冰噢!」那一課;事實上,每一課也大多都有類似的考量,在我們辛勤的編寫過程裡。把這些說給您知道,親愛的爸爸、媽媽和老師,不是為了「愛現」我們的努力,而是希望,在陪伴或帶領小孩讀這本書的時候,您能再為小孩多說些什麼,尤其是關於我們沒有說清楚的那些部分!

二下第五冊,這不就表示要進入三年級了嗎?小孩長大的快,總是讓陪伴的人吃驚!



那麼,在這升級的「前夕」,我們要為他準備些什麼呢?從 2的乘法,5 的乘法(二上第 4、 5冊),一路走來,應該要有個完結篇;這就是剩下還沒學過的:3和6的乘法,但同時複習之前學過的其它數的乘法(本冊第2課和第3課)。另外,應該要有個總複習吧?然而值得複習的項目非常之多,那就挑最通俗的,最基礎的:加法和進位(本冊第 4課)。還有,左右方位的概念,自從一上學過之後,從來還沒有再出現過;既然他已經有了將近兩年的成長,不是理當以進階的方式再回顧一番嗎(本冊第 1課)?



「回顧」總是有兩種方式。所謂「進階式」,是要把回顧之所得用在新的問題上:遵從左轉、右轉的指示,從迷宮裡走出來而得到一副耳機這個獎品之後,卻認不得耳機上的L和R的標示;怎麼辦呢?就胡亂猜一下吧?豎的一直比較長,橫的一劃比較短,剛好符合「左轉」的符號:長的那條代表轉向之前的路線,短的那條代表要轉的方向。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巧合,大概從來沒有人這樣看待 L;然而,L真的是代表「左」啊!接下來,就是更具挑戰性的難題:無論怎麼轉動寫著L的那張紙,都不可能將它變成右轉的符號!



另一種回顧,則是「照片式」的:把看過的畫面,經過某種選擇與安排,重新貼在「相簿」裡;只要翻閱這個相簿,自然就勾起所有的「新愁舊恨」,所謂歷歷在目,大概就是這個意思了。不過,這個「想想相簿」的設計,遠比想像的更複雜,也更困難;因為,那些畫面,在從前出現的那個當兒,自有它們彼此之間的邏輯,現在不能只是單純地依次剪貼下來,而必須經過一種有機的重組,使不同情境裡的畫面,當貼在一本相簿裡的時候,又能再次說出一個新的故事來!



至於 3的乘法,因為 3是比較小的數,很容易就可以一個一個地加上去,就顯得無趣;所以設計了「跟誰買」的困境:要比較「一個 4元,但買 5個就可以減 7元」和「單純地一個 3元」哪個較划算。這個問題遠比想像的困難:買 1個至買 4個,當然是前者較貴;但買 5個或 6個,就變成後者較貴了;買 7個的時候,則不分軒輊,兩者都是21元;但超過 8個的時候,又變回前者較貴的情況!要得到以上的結論,小孩必須真的把3的乘法和4的乘法都算過一次;巧的是,兩者相加,又剛好是 7的乘法,這就同時複習了 4和 7的乘法!不僅如此,還可以因而得到買 8個時的「最佳策略」:竟然不是各買4個,而是─請看讀本第25頁!



至於 6的乘法,除了 6乘 6之外,都可以利用交換律、由之前學過的其它數的乘法得到(例如, 6乘 7就是 7乘 6,而這是歸在7的乘法裡的);這樣,在「建構」6 的乘法時,又順道做了複習!



除了以上關於數學內容的概述,每一課都有一個故事,分別是:太空旅行( 6的乘法)、買雞蛋冰( 3的乘法)、黑斑耳貓咪和他的耳機(左轉與右轉)、以及一個小孩的想想相簿!如果說數學的內容很紮實的話,這些故事就可稱為「巧妙」!不只是因為故事本身的意境,更因為和數學內容的搭配,不是天衣無縫四個字可以形容的!



說到這裡,就有了「愛現」的嫌疑;所以,讓我們以整個二年級最後一課的話語做為結束:



走過的路上,都沒有腳印嗎?

以前的事情,都沒有痕跡嗎?

收起相簿,在心裡畫圖;

再試試身手,證明路沒有白走!

三年級的數學,還有「想想」沒有?

到時候就知道了,而且,也不用等太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