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地理雜誌特刊: 重返鐵達尼號 | 誠品線上

國家地理雜誌特刊: 重返鐵達尼號

商品描述 國家地理雜誌特刊: 重返鐵達尼號:前言鐵達尼號大發現本文由深海探險家兼《國家地理》雜誌探險家羅伯.D.巴拉德(RobertD.Ballard)執筆,出自麥可.S.斯威尼(MichaelS.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前言 鐵達尼號大發現 本文由深海探險家兼《國家地理》雜誌探險家羅伯. D . 巴拉德(Ro b e r t D. B a l l ard) 執筆,出自麥可. S . 斯威尼( M i c h a e l S . Swe e n ey ) 所著的《鐵達尼號: 全世界最知名沉船事件大揭密》。 2022年不僅是鐵達尼號沉沒110週年,也是法國海洋學家尚-路易.馬歇爾(Jean-Louis Michel)與我一同在海底發現它的第37年。打從1985年9月1日拂曉的歷史性時刻以來,許多事情接連發生,好壞參半。海上打撈團隊將開始進駐現場勘查、一部賣座鉅片將會橫掃全球。 但是我看到,我們的發現最引人入勝之處在於它為所有與鐵達尼號故事本身最密切相關的一小群人帶來深遠影響:北愛爾蘭首都貝爾法斯特(Belfast)的居民,以及一手打造它的造船廠哈蘭與沃爾夫(Harland & Wolff)的員工。 1970年代中期,我第一次動手研究鐵達尼號可能沉入海底何處時,聯絡過造船廠哈蘭與沃爾夫,驚訝地發現對方沒有顯露一丁點想要找出船骸的熱情。他們根本不願談起這起沉船事件;表現得像是不曾發生過似的。那股緘默持久不散,甚至在我們已經找到鐵達尼號亦然,當時我正為著作《發現鐵達尼號》(The Discovery of the Titanic)展開旋風式的新書發表會,旅途期間來到貝爾法斯特。那一年是1987年,北愛爾蘭正經歷有些人所稱的內戰。鐵達尼號看似永遠不會重返他們的意識層面。 新篇章 然後到了2007年,愛爾蘭的艾伯康公爵(Duke of Abercorn)找上我,想和我商談一項重大計畫,他和其他幾位人士希望可以在2012年4月14-15日攜手貝爾法斯特居民紀念鐵達尼號沉船100週年。我想到以前他們一貫否決的態度,於是同意和他聊聊。接下來四年,我愈來愈深度參與他們的專案。這項大膽計畫是在玩真的,打算以鐵達尼號和哈蘭與沃爾夫舊廠區為核心,重建貝爾法斯特的重點城區。 接著到了2011年,我同意與當時的國家地理電視台(National Geographic Television)合力製作一套特別節目,描述我為了保護鐵達尼號不被打撈團隊進一步破壞所付出的努力。當我告訴製作團隊貝爾法斯特正在籌備的計畫後,他們同意將個計畫納入節目中,隨後我們就飛往貝爾法斯特,實地記錄他們當下正在做的事情。 擔保小組 那是我尋找鐵達尼號這麼久以來第一次聽說有這麼一支擔保小組。一向以來,我視鐵達尼號主建者湯瑪斯.安德魯斯(Thomas Andrews)為英雄,因為他在船上展現平靜與紳士風度迎接死期。船長愛德華.史密斯(Edward Smith)召喚他前往駕駛艙,要他深入甲板下方評估損壞程度。隨後他返回駕駛艙告知船長整艘船註定要沉淪。他最後的身影出現在頭等艙吸菸室,端坐在座椅上欣賞自己的作品,平靜地隨著這艘大船沉入海底墓園。 我是一直到最近一趟走訪期間才知道,在那個命中註定的夜晚,原來安德魯斯並非哈蘭與沃爾夫派駐鐵達尼號的唯一雇員。處女航啟程前夕,造船廠哈蘭與沃爾夫才挑選出一支由九名除錯高手組成的菁英團隊,並取名為擔保小組,成員各個堪稱是專家中的專家,已是哈蘭與沃爾夫所能提供的最佳人選。最終他們也隨著安德魯斯與船身同歸於盡。 我在貝爾法斯特期間,有幸拜會這支小組成員的家人,他們告訴我,鐵達尼號沉沒有讓他們深感羞恥,事發之後從未討論過這起悲劇。但是時間悠悠過了100年,貝爾法斯特居民總算準備好迎接鐵達尼號,再度為自己曾經打造這艘船感到自豪。我在擔保小組成員的幾個家庭中,找到志同道合的夥伴,他們就像我一樣,想要保護行駛那一趟致命首航的船員身後的名聲。 深海堪稱全世界最龐大的博物館,隨著鐵達尼號沉淪,人類歷史上許多遺失的篇章跟著葬身海浪之下,至今不為人所知。倘若我們無法保護鐵達尼號,那麼我們還能保護什麼?現代科技讓我們可以愈來愈輕易地親身下探海底,我們是在濫用這種做法欣賞海底美景?還是劫掠一空? 後記 鐵達尼號的深遠影響 對許多人來說,鐵達尼號象徵許多意義。對某些人而言,它體現了20世紀初期愛德華時代(Edwardian era)錢淹腳目的榮景;文人墨客在它沉入海底幾小時內,發現人性最光輝與最黑暗的本質;其他人則視它的命運為一記代表傲慢愚行的警鐘。 我領隊搜尋直到1985年發現鐵達尼號這些年間,見證它在世界舞台上扮演各種新角色,有墓地、時間膠囊,還有電影明星。如今,鐵達尼號承擔起自身最重要的角色。這艘宏偉壯觀的巨輪安息在歷史的十字路口,它的路徑所選擇的結果將會影響未來幾十年的海底探險行動。兩派爭論的其中一方主張,保存這類殘骸的最佳之道就是取回所有具備美學、歷史或情感價值的文物。他們派出潛水隊深入海底,打撈所有找得到的物件。另一方則是將鐵達尼號視為一座奇妙博物館的人士,可以在不受侵犯的前提下供世人欣賞。 我把自己算在第二方陣營裡,心中毫無虧欠。鐵達尼號安躺在北大西洋海面下方4000公尺深處,哪兒也去不了。它靜置在那裡,就會繼續被貼上1912年生死交關之窗的標籤。不過,隨著深海技術日益普及,對鐵達尼號和其他珍貴的船骸來說,風險與日俱增。 內容介紹 第一部 鐵達尼號的出航與沉沒 圖片解說:在這張經由烏克蘭藝術家安東. 洛維尼科( A n t o n Logvynenko)上色的照片中,鐵達尼號從英國南安普敦的碼頭起航。 第一章 空前的啟航 大西洋世界的富裕與假象是由帝國與階級定義而成,但很快就受到大自然與戰爭衝擊;鐵達尼號正是那個時代的完美象徵嗎? 鐵達尼號如何誕生?又成為神話? 「巨大如神」一向是美好事物的暗示語,直到110年前,在一個冰凍的寒夜,這個美好事物幻滅了。像神一般偉大的泰坦(Titan)巨人一度統治希臘神話中的黃金時代。英文「Titanic」本意便是巨大、強力、非凡。1912年4月14日到15日,隨著英國皇家郵輪鐵達尼號這艘全世界最龐大、最奢華的遠洋船舶啟動處女航並一路西駛,一切都變調了。 鐵達尼號在距離美國東岸城市波士頓東方外海1600公里處撞上冰山,並在接下來的2小時40分鐘內人間蒸發。超過1500名乘客和船員喪生,包括好幾位當時人氣最爆棚的名流。 「永不沉沒」 名為喀爾巴阡號(Carpathia)的搜救船把706名倖存者從救生船拉上甲板。乍看之下,他們的悲情故事看似不可能發生才對。下沉?怎麼會?鐵達尼號從船頭到船尾欄桿總長269公尺、船身龍骨到煙囪頂部高約53公尺;總長跨越四個街區,高度堪比九層樓建築。15道鋼質艙壁將內部空間畫分成防水隔間,打造鐵達尼號的團隊估算,即使出了任何意外,它照樣可以漂浮在海面上。下沉?近40年來北大西洋航程中只有四名乘客喪生。災難早已是過去式了。下沉?就連鐵達尼號船長也曾經宣稱,他無法想像現代船舶可能會沉沒的畫面。 造船業的專業刊物《造船者》(Shipbuilder)曾經仔細看過鐵達尼號,並斷言它「幾乎永不沉沒」。一段時間過去後,「永不」這個形容詞也就被迫消失了。鐵達尼號終究是在一場人為疏失與傲慢自大(hubris)醞釀而成的完美風暴中沉沒了。「hubris」這個字和泰坦族本身一樣是希臘字,意味著「極度驕傲」或「目中無人」。 1912年4月過後,人類再也不曾如此自鳴得意。就這艘船的概念而言,傲慢自大悄悄將自己融入鐵達尼號的故事裡。那是發生在1907年的一個夏夜,白星航運公司董事總經理J.布魯斯.伊斯梅(J. Bruce Ismay)、哈蘭與沃爾夫公司董事長威廉.詹姆斯.皮瑞子爵在後者的家中一同享用拿破崙(Napoleon)白蘭地與古巴雪茄。 鐵達尼號競賽 白星航運公司在往返英、美兩國運送貨物,以及有錢乘客橫渡大西洋的業務中,賺到了大錢,但它還是面臨競爭。諸多對手都在尋求打造更快速、更舒適的船舶。美國與德國的航運公司都在和英國同行爭奪主控權,其中包括皇后郵輪公司(Cunard)。(編按:Cunard又名冠達郵輪,成立於1840年,是一家擁有百年歷史的英美合資客運航運公司,總部位於英國南安普頓。冠達在20世紀後期經營的大型遠洋郵輪,都以英國女王和王后命名,因此也被稱為「皇后郵輪」。) 1906年和1907年,皇后郵輪推出盧西塔尼亞號(Lusitania)與茅利塔尼亞號(Mauretania)這兩艘客輪,在速度與奢華感看似無人能出其右。伊斯梅不甘示弱,亟欲哈蘭與沃爾夫公司為白星航運打造一艘讓競爭對手相形見絀的船隊。於是,皮瑞子爵在茶餘飯後的閒聊時光,草繪出伊斯梅渴望的船隊。他們將打造三艘郵輪,全都像是同一個模子印出來的。…… 第二章 鐵達尼號殘骸位於何處? 這艘船沉沒超過半世紀後,科技與決心促使羅伯.D.巴拉德、尚-路易.馬歇爾與他們的團隊找出沉至海底的殘骸,掀起一波熱潮以及影壇與探險圈的家庭工業。 第一輪嘗試 鐵達尼號在波士頓以東大約1600公里處沉沒在海中,然後靜躺原地長達73年四個月又17天,完全不受世人關注所擾,但並不是因為大家的興趣缺缺。失去親友的人、好奇寶寶甚至不折不扣失心瘋的狂人都幻想各種方式想找到或打撈出這艘船。第一位公開討論想要把鐵達尼號的沉沒位置定位出來的人,可能是大亨約翰.雅各.艾斯特四世的兒子文森.艾斯特(Vincent Astor),他的父親死於這次的船難。 悲劇發生後幾天,他提議炸毀船體以便找出他父親的屍體,因為他相信父親的屍體還留在船裡。隔一天,當這位百萬富翁的大體偶然被發現,年輕的艾斯特就放棄了這個想法。 1912年稍晚,包括艾斯特與古根漢這幾位搭上死亡郵輪的超級富豪乘客的家屬,決定放手讓他們的錢做主。他們與一家打撈公司簽訂合約,打算找出並吊起船體,不過,當年的科技並不成熟,現實很快就證明,有錢不一定能使鬼推磨。儘管如此,那個時代有些深思熟慮的人士都知道,一旦科技可以創造奇蹟,這一天終將到來。1914年,一篇刊登在科普雜誌《大眾機械》(Popular Mechanics)探討攝影技術的文章便預測,鐵達尼號號罹難者的兒女終有一天會看到船隻殘骸的照片。 瘋狂構想 時間漸漸流逝,吊起船舶的計畫包括把船體轉移到一艘配置電磁鐵的潛艇上;將它吸附在充填氦氣或汽油的浮筒上;也有人提議將蠟、冰或其他比水更輕的物質注入船體。但這些計畫全都沒有提到最重要的步驟:先得找到鐵達尼號,再來才是煩惱該怎麼處置它。第一回認真探險發生在1953年。英國打撈商瑞斯登.畢斯里有限公司(Risdon Beazley Ltd.)出航到它的調查員認定是殘骸所在地的地點。鐵達尼號的最後方位落在北緯41°46’、西經50°14’,是由四副約瑟夫.巴斯霍爾(Joseph Boxhall)所定位,並由無線電報務員傑克.菲利浦傳送出去。 瑞斯登.畢斯里的蒸汽船慢慢駛近,然後引爆一連串的水下炸藥。打撈人員的目標是描製一張海底的回波圖。他們的技術包括一些還在萌芽期的技術,到了20世紀尾聲才演化成更精密的聲納成像,所以終究化為烏有。現在我們知道鐵達尼號安躺在北大西洋海面下方4000公尺的峽谷深處,在那種情況下,採用粗暴的爆炸回波瞄準船隻的輪廓,就好比拿榴彈砲練習飛靶射擊一樣。 格林的結論 接下來幾年,其他人將跟進嘗試,但是沒有人成功。1980年代初,德州石油巨賈傑克.格林(Jack Grimm)資助一項企圖心強烈的搜索計畫。格林曾贊助尋找神話中的諾亞方舟、尼斯湖(Loch Ness)水怪與北美的神祕生物大腳怪(Bigfoot)而聲名遠播。1980-1983年,他參加的三趟鐵達尼號遠征都裝配最先進的科學設備與頂尖的操作人員,也都深信苦心搜尋將會成真。 格林也打下天生好運的名聲,但是一到北大西洋就不管用。打從一開始,惡劣天象、厄運加上搞不清楚應該在哪裡、如何展開搜尋,就一直困擾他的行動。他想要憑直覺行事,但是科學團隊寧可採取系統化的做法。格林是花錢的大爺,因此他說了算,但最終還是功虧一簣。…… 第三章打撈起來的珍貴文物 鐵達尼號和古羅馬城市龐貝、金字塔、祕魯的莫切墓塚等許多歷史墓園不同,甚至也異於更近期才發生的種族滅絕和災難遺址,我們沒有在這裡發現屍體、骨頭或木乃伊;我們找到的物件都是亡者的遺物,好比鞋履、書籍、手表、行李與信件等。多數平凡無奇,少數帶有詩意。 它們神聖不可褻玩,因此應該留在原地?還是應該歸屬於博物館?或者它們本應是商業開發的獵物? 第四章還有什麼沉在海底? 鐵達尼號的船骸靜躺在海面下近四公里深處,這種深度的海底世界可說是永久的午夜。水溫大約是攝氏0度至2.8度,僅比1912年4月14-15日當晚海平面的負2.2度高一些。時至今日,科技有可能實現拍攝那一夜沉船陰森卻寧靜的照片紀錄。這艘全球知名的船骸已經成為一座百年墓園。 更多精彩內容 ★為什麼救生船這麼少?…… ★若是今日,鐵達尼號可能會遭逢更多冰山 ★一艘船,承載許多故事 ★鐵達尼號的票價等級 ★想要吊起鐵達尼號的點子 ★最出名任務背後的祕密 ★計算出要往哪裡找 ★全球最知名沉船事故當前狀況 ★國際金主 激烈競爭下的歷史文物 ★鏽錐怎麼形成的? ★應該打撈還是留在海底?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目錄 P004前言:鐵達尼號大發現 第一部 鐵達尼號的出航與沉沒 P012第一章 空前的啟航 P036第二章 鐵達尼號殘骸位於何處? 第二部影像揭秘鐵達尼號留下哪些遺物? P064第三章打撈起來的珍貴文物 P074第四章還有什麼沉在海底? P096圖片來源 封面:1912年4月15日半夜2點20分,如這幅藝術繪圖所示,「永不沉沒」的英國皇家郵輪鐵達尼號(R.M.S.Titanic)消失在海浪中。 前頁:鏽蝕的英國皇家郵輪鐵達尼號船頭靜躺在北大西洋海底的最後安息地。

商品規格

商品名 / 國家地理雜誌特刊: 重返鐵達尼號
簡介 / 國家地理雜誌特刊: 重返鐵達尼號:前言鐵達尼號大發現本文由深海探險家兼《國家地理》雜誌探險家羅伯.D.巴拉德(RobertD.Ballard)執筆,出自麥可.S.斯威尼(MichaelS.
誠品26碼 / 2682223391004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8X21X0.6CM
級別 / N:無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中文雜誌推薦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