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魚詩生活誌 (秋季號)
| 商品描述 | 人間魚詩生活誌 (秋季號):人間魚詩生活誌22期秋季號:誠品以「人文、藝術、創意、生活」為核心價值,由推廣閱讀出發,並透過線上網路,傳遞博雅的溫度,打造全新的文化場 |
|---|
| 商品描述 | 人間魚詩生活誌 (秋季號):人間魚詩生活誌22期秋季號:誠品以「人文、藝術、創意、生活」為核心價值,由推廣閱讀出發,並透過線上網路,傳遞博雅的溫度,打造全新的文化場 |
|---|
內容簡介 本期雙封面、雙主題分別為「海流般的探索精神——海洋文學作家廖鴻基 談海上經驗.島嶼未來」、「『非核家園』——不得不修正的能源政策?」。近期出版首部台語詩集的海洋文學作家廖鴻基,以詩回望三十多年的海上經驗,記錄了討海語言與在風浪中淬鍊出的生命智慧。他在訪談中提及:「我這一生的重點是在於,如何去開拓更寬廣的接觸面,而非在小世界裡打滾。」從甲板到書頁,廖鴻基始終在航行。無論是推動各項開創性的海洋計畫,或以文學探入海洋,都是對生命更廣闊疆域的不斷追尋。本篇以其最新台語詩集《天邊的目眉》為起點,貼近討海人的精神與哲學、身體與海洋的關係、語言保存與文化延續,而作家面向海洋的思考,更層層引導我們一同關注島嶼的未來:「當社會生活中心只剩下陸地,也就缺乏向外拓展的能力,這對台灣社會來說,是一個重大的損失。海洋能提供陸地無法給予的經驗和養分,如果我們重視它,台灣應該是更幸福的島國。」另一個封面主題,聚焦於深切影響著你我的「核或非核家園」,這不僅可能是下一波政治浪潮的焦點,也牽動著台灣的未來方向。不論從國防、民生到經濟發展,台灣和世界其它國家一樣,在現今AI興起、地緣政治緊張的情勢下,能源議題不僅是國家安全的考量,更關乎台灣二、三十年後的經濟佈局,必須以審慎態度面對。本專題專訪德國核子科技協會理事長湯馬士・賽波特(Thomas Seipolt),從訪談中一同思考戰爭與能源的關係,思考民主永續、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之間的抉擇,無論非核或擁核,若缺乏完善的配套與危機管理,皆可能對國家造成難以承受的代價。因此,台灣該如何在安全、環境與發展之間尋求平衡,成為當下最迫切的課題。本期也報導兩位見證了台灣社會發展與文化的人物:女性政治人物、媒體人及原住民族女性Kolas Yotaka,及台灣攝影家潘小俠。Kolas Yotaka以其新書《禮物》出發,以回望自身身世與台灣的多元認同,啟發我們重新思考並理解「台灣人」此一身份;攝影家潘小俠將一生的創作能量奉獻給這片土地,他參與見證了解嚴前後的社會變化、弱勢群體面臨的壓迫與不公義,為台灣留下寶貴的文化資產。本篇介紹青年時期的潘小俠在《自立》報系擔任攝影記者時的社會面貌,與他最為人熟知的《蘭嶼記事》,並獨家收錄未公開的早期作品《醉巡》,與讀者分享攝影家所看見的、文明進步下的表與裡。詩人又是如何以詩觀照自我與時代?本期「金像獎詩人專輯」,訪談三位「人間魚詩社年度金像獎」獲獎詩人,不同世代、不同生命經歷,都以詩作為凝視世界的方式:直面體制盲點並揭開現實的荒謬、書寫「遠方」的召喚、以詩銘記不完滿生命中的啟悟與執念⋯⋯詩人們以詩作為探入自我並與世界對話的橋樑,不同語言風格與書寫主軸也映照出各自獨特的生命姿態。「心學元年.志與情的印記」收錄心學家陳復27年前創作的一組未曾發表的詩。曾獲優秀青年詩人獎的他,最終選擇以學術作為安身立命之道,將詩留在生命的幕後,保留了一份靜默的空間。訪談以作品出發,並聚焦於心學家的情感歷程與思想轉折——從青年時期的熾熱、孤獨、苦痛等內在動盪,到日後投身心學工夫的轉向;並從他的視角,探問當今文學氛圍所透露的時代現象與根本問題,進而反思:在通往生命本真的路上,我們正面對怎樣的內外在困境?一本雜誌從詩文創作到人物與時事議題,是長達三個月的漫漫長路;每一個專題企劃都是再三推敲、細心爬梳、大膽呈現的創造。在有限資源下做出最好的成果,是團隊每一個成員的共識,如同海水在受限的岸上激發出的美麗浪花,每一道浪潮都是理性與熱情、苦悶與狂喜的交織。而在所報導的人物敍事中,我們也看到了生命在局限、困惑、超越與臣服的過程中完成。個人如此,國家如此、人類整體的進步與提升,應也是如此。在物質競奪的恐懼之下,市場必需要保持景氣、經濟一定要永保直線上升,我們是否也該如同討論不能不面對的能源議題一樣,好好審視身為台灣這座島國的一份子,難道我們只能談論物質財富,無法覺察到還有比之更重要、更急迫的心靈財富?國富必先民富,民富必先人心富足。在股市上萬點時,台灣社會曾經進入某種瘋狂的財富追逐,甚至獲得「貪婪之島」的稱呼。截至十月初,台灣的股市來到2萬7千多點的歷史新高,但是再也沒有人以「貪婪」二字為我們命名。在面臨武力威脅與外交壓力的環境下,許多國家紛紛表達對台灣主權的肯定。這是台灣民主進程的積累,也或許正是年輕的潘小俠與當時的攝影記者們,透過鏡頭見證抗議者血淚時心中所盼望的。或許當年按下快門的那一刻,他們心底懷抱著某種無法言說卻堅定的信念:只要有人為他人之事挺身而出,就必定會有一隻手透過鏡頭注視眼前的躁動與吶喊,也會有一顆顆心因此悸動。
產品目錄 【總編輯來敲門】躁動的年代、悸動的心 【編輯室手記】跨越分裂的視野【焦點特輯】海流般的探索精神——海洋文學作家廖鴻基 談海上經驗.島嶼未來|郭瀅瀅【為何是/不是XX圖鑑】遠離文明規訓的攝影家.潘小俠|郭潔渝李惠君專欄|【程兆熊——新儒家的最後一塊拼圖】青山之外,心的往還——江西程子之路|李惠君【金像獎詩人們專輯】詩如何最沒有問題去?——第五屆金像詩人評審有感|石秀淨名身而為人,渴望凝視一切的事實——專訪金像獎詩人 希賴|郭瀅瀅寫詩,是我想要有的生活——專訪金像獎詩人 江寶釵|郭瀅瀅航行於俗世,渡往內心的彼岸——專訪金像獎詩人 屈大原|郭瀅瀅【新詩選錄】綠蒂、林廣、黃漢龍、田運良、葉莎、楊淇竹、侯建州、忘山、微雨山嵐【詩人選輯】心學元年.志與情的印記|陳復「言說」與「不說」間的工夫——專訪心學家陳復教授|郭瀅瀅【詩文評論】不老之心與黃昏之隱|蔡富澧遺跡的視覺倫理:路寒袖考古攝影詩文本〈惠來遺址〉中的檔案熱|解昆樺【經典再譯】乾燥的薩爾維吉斯(四首四重奏之三).艾略特|翻譯:傅詩予與其探知未來,不如祈禱、修身、思考和行動——傅詩予小訪談|郭瀅瀅【談詩論詩】鄭慧如說詩|掩抑頓挫的意義行進:洛夫〈給晚霞命名〉|鄭慧如說詩人|〈錯誤〉的錯誤|孟樊雪城詩話|乾燥的薩爾維吉斯|傅詩予【發行人觀點】企業與國家的永續之道|李政鋒【特別企劃】「非核家園」—— 不得不修正的能源政策?「非核家園」—— 不得不修正的能源政策?專訪德國核子科技協會理事長湯馬士•賽波特(Thomas Seipolt)|Kolas Yotaka被戰爭摧毀的「非核家園」|Kolas Yotaka成為能源獨立國——不排斥任何一種能源|Kolas Yotaka【Special Feature】 Time to Rethink the Non-Nuclear Homeland”?Time to Rethink the “Non-Nuclear Homeland”?A conversation with Thomas Seipolt, Chairman of the German Nuclear Technology Association |Kolas YotakaHow War Shattered the Non-Nuclear Ideal|Kolas YotakaTowards Energy Independence: No Options off the Table|Kolas Yotaka【人物報導】大膽解剖身世 Kolas Yotaka:擁抱自己的天賦禮物|莊豐嘉【《寺外 言途》旅人專欄】劇場 拾起神性碎片| 阿光【青世代觀點】留住幸福的時光|陳柏瑞關係人口,不只是數字的追逐賽|林書豪【專欄】歷史的隱喻與再詮釋|中共「統一戰線」的基本理論及其歷史實踐(上)|張宇韶無名老詩人的死前生活|許丁江那些回不去的地方|別告訴她|蕭義玲詩人詩話|動人心弦的悼亡詩|落蒂第七種日常的詮釋|受傷帶來的禮物|郭瀅瀅【別冊|走在金像獎詩人的道路上】
| 商品名 / | 人間魚詩生活誌 (秋季號) |
|---|---|
| 簡介 / | 人間魚詩生活誌 (秋季號):人間魚詩生活誌22期秋季號:誠品以「人文、藝術、創意、生活」為核心價值,由推廣閱讀出發,並透過線上網路,傳遞博雅的溫度,打造全新的文化場 |
| 誠品26碼 / | 2682541584003 |
| 裝訂 / | P:平裝 |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 尺寸 / | 21X28CM |
| 級別 / | N:無 |
最佳賣點 : 中文雜誌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