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尼采當你的心理師: 學習用最快樂的方法享受痛苦、成為超人, 從此不再被情緒左右 | 誠品線上

오늘 잃어버린 자존감을 찾았습니다: 온전한 나를 만드는 니체의 자존감 회복 수업

作者 주현성
出版社 采實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讓尼采當你的心理師: 學習用最快樂的方法享受痛苦、成為超人, 從此不再被情緒左右:★在尼采之前,心理學並不存在★無論身處於哪一個世代,皆適合讀尼采,因為忌妒、憤慨、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 在尼采之前,心理學並不存在 ★ 無論身處於哪一個世代,皆適合讀尼采, 因為忌妒、憤慨、後悔、孤寂等許多無以名狀的複雜情緒, 是人生而為人的特殊之處,也是人生而為人的痛苦來源。 尼采說「痛苦是禮物」, 唯有學習成為「超人」、享受這份禮物,才能戰勝生命, 做到真正「愛自己」、「相信自己」,成為自己唯一的主人。 人人都說要「愛自己」、「相信自己」、「不要被情緒綁架」,卻始終難以付諸實行。面對情緒問題,若只是一昧的和自己「說沒關係」、「一切都會解決」、「要理性看待」等自我安慰話語,往往反而會陷入更加無助和虛弱的感覺。這時,你就需要與尼采對話! 第一本以心理學角度剖析尼采的生命及其哲思,並藉由美國知名心理學家卡爾‧羅哲斯的「海島理論」,說明尼采在《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等著作中的「權力意志」、「超人思想」等觀念如何落實於日常生活中,並提出改善情緒問題的具體作法,幫助我們恢復自尊、找回完整的自我。 ■ 身體的痛苦反應,是要我們正視情緒的理性 「身體是巨大的理性,擁有唯一的意義,而其所具備的意義同時也擁有多樣性。……你們稱為『精神』的那小小理性,也是身體的道具。那不過是你巨大理性的小小道具,不過是玩具而已。」────《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人們總說不要被情緒左右,要理性看待事情,但其實根據研究,理性也時常受到情緒的影響。我們不該被社會的規範或教育,而一昧的用所謂的「理性」否定這些情緒的存在,而是接受這些情緒也是我們的一部分。換言之,必須忠於情緒:感覺快樂就笑、感覺悲傷就哭,必須追求身心一致,才能認識真正的自己。 尼采的心理學不是靠知識改變,而是經由巨大的痛苦改變了身體;就好比當豹成為樹懶之後,牠便進入再也不想奔跑的狀態。悲觀的人該做的,不是努力讓自己樂觀,而是試著讓自己變成享受活著、因為活著而喜悅的人。換言之,該改變的不是想法,而是情緒、情緒反應和身體。 ■ 替情緒命名,成為自己的立法者 「我心中有不被抑制、不能被抑制的東西。現在它想大聲說話。」─《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啊!原來身體這樣的反應是在生氣啊!」、「啊!胸口這股空虛感原來是遺憾啊!」、「原來這就是恐懼啊!」替自己的情緒與身體反應取名,身體就會有所回應,若名字正確,就能感覺情緒迅速消退或排解,這是因為情緒的警訊已關閉;即使沒有排解情緒,也會不自覺地長嘆一口氣,而當呼吸自然平緩下來之後,身體的感覺就會更加平靜。 此外,透過命名的過程,也能逐一讀出隱藏在內心深處的情緒,進而認識到最真實的自己,並與其展開對話。 記住,情緒必須使用,更必須被表現出來,而身為自己的立法者,不需要擔心表達情緒會被討厭,因此也不需要具備「被討厭的勇氣」,只需要坦率地說出自己的情緒,並且傾聽對方的情緒就好,這是一種滿足自我需求並配合他人的處世方式。 ■ 搭配「海島理論」,落實超人思想於日常中 「人們必須了解,『對一個人正確的事,對另一個人也正確』的想法,究竟有多麼不道德。──《善惡的彼岸》 尼采雖說「上帝已死」,但上帝之影仍在生活中緊緊束縛著我們。在家庭、在學校、在職場,以及在一切與人相處的所有地方,都被我們所看不見的習慣與義務操控。這也是為什麼面對情緒來襲時,人們無法正視它、忠於它的原因,因為上帝之影不容許我們這樣做。 海島理論由美國心理學家羅哲斯(Carl Ransom Rogers)提出;所謂的海島理論,就是「你是你,我是我,我絕對不可能和你一樣」。 由於上帝之影過於龐大,單靠尼采複雜縝密的哲思,無法使我們隨時落實於生活中,因此需要搭配淺顯易懂的海島理論,方能使我們快速看清自身的情緒與需求,明確區分出是來自社會與周遭的期待,或傳統觀念與個人需求之間的差別。當每一刻都專注於傾聽自己的情緒與身體的需求,就不會過於在意他人的期待與社會的要求了。這麼一來,便能時時刻刻不受陰影的影響,成為「超人」擁有真正的自由。 「樹木越是想往高處、想往明亮之處生長,其根便會越用力地朝向土裡、朝向深處的黑暗、朝向地獄、朝向邪惡之中延伸。」─《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本書特色: ● 寫給無法面對情緒困擾,經常陷入自我負面批判、悲觀想法的人。 ● 提供能具體落實於生活中的尼采超人思想實踐法,而非流於哲學的思辨而已。 ● 搭配精美插圖,讓深奧難解的尼采哲思,有了更生活化的閱讀體驗。

各界推薦

各界推薦 【陪伴推薦】(依姓氏筆劃排序)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 陳璿丞|析心事務所身心科醫師 鄭俊德|閱讀人 蔡宇哲|哇賽心理學創辦人兼總編輯 蘇益賢|臨床心理師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朱賢成(주현성)朱賢成(주현성)從學生時期就深深著迷於尼采和存在主義,進入大學後主修社會福利學,並同時開始接觸社會學與心理治療。之後,養成了每天至少讀書30分鐘的習慣,從社會學方法論的思索開始,廣泛地接觸歷史、藝術、文學、現代哲學等各個領域的知識。曾擔任人文學出版社編輯,有十多年的出版經驗,企劃過許多人文、青少年領域的相關書籍。曾撰寫《現在開始的人文學》(直譯,지금 시작하는 인문학)一書,有系統地介紹當代人應該知道的基礎人文學知識,並突破30萬本的銷售佳績,一躍成為暢銷作家。之後陸續出版多本人文學相關書籍,亦有不錯的銷售佳績。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前言】想解決情緒困擾,先找回失去的自尊 第一章 如何以最快樂的方法享受痛苦? 在尼采之前,心理學並不存在 痛苦的禮物 痛苦增加我們的學識 破繭重生的身體 痛苦能治癒悲觀的思維 接納不公平,才能獲得力量 第二章 究竟是誰在支配著我們? 究竟,我在過誰的人生? 上帝已死 不再流行的真理 尚未傳開的消息 成為自己的立法者 活出自我的人,即是超人 對於超人的誤會 第三章 擺脫虛假的自尊心 我們真得重獲自由了嗎? 重生的上帝 名為科學的上帝 得過且過的末人 被「假我」蒙蔽的末人 被後悔深深蒙蔽的日子 讓後悔的情緒,變得有意義 尼采的思維實驗 生命的最大重量 第四章 停止取悅他人,脫離被期待的人生 成為「超人」的方法 羅哲斯的刀 什麼是「海島理論」? 以「海島理論」領略尼采所言的身體變化 第五章 勇敢正視自我的情緒 不要害怕沒落 負面情緒存在的正當性 哺乳類的腦 活得更直率一些 第六章 與真正的自己相遇 看清扭曲虛假的情緒 聆聽身體的聲音 情緒有許多層次 透過身體的反應認識真實的自我 「觀察身體」與「不觀察身體」的差異 第七章 忠於自我,就能找到情緒的出口 什麼是權力意志? 重生的權力意志 尼采的命運之愛 忠於自我需求的立法者 勇敢成為利己主義者 善用「情緒對話」傾聽對方 承認彼此的差異,才是真正的親密 不否定他人,就是最有人性的行為 第八章 如跳舞一般走在屬於自己的路上 獅子做不到的事,小孩做得到 為玩樂而出生的人 天才是浪費的 尼采的骰子 不要害怕危險的生活 自然舞動的雙腳 跳舞,是面對無常世界的最佳姿態 【後記】 飛在高空中的人,免不了看起來渺小 參考書目

商品規格

書名 / 讓尼采當你的心理師: 學習用最快樂的方法享受痛苦、成為超人, 從此不再被情緒左右
作者 / 주현성
簡介 / 讓尼采當你的心理師: 學習用最快樂的方法享受痛苦、成為超人, 從此不再被情緒左右:★在尼采之前,心理學並不存在★無論身處於哪一個世代,皆適合讀尼采,因為忌妒、憤慨、
出版社 / 采實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0662184
ISBN10 / 9860662185
EAN / 9789860662184
誠品26碼 / 2682060394008
頁數 / 256
開數 / 32K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19X12.8X1.4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自序 : 想解決情緒困擾, 先找回失去的自尊

人都會有失誤的時候。失誤時,我們都會後悔地想「我當時怎麼會那麼做?」甚至抱頭痛哭;其實,截至目前為止這樣的反應,在所難免,不過,許多人始終無法「放下」這些失誤,甚至因為這些錯誤,而持續否定自己、貶低自己。
這些人在異性或人際關係中稍有不如意時,就會以自己太矮、太醜、經濟不夠寬裕為藉口,自怨自艾;換言之,他們經常會陷入一種「事情一不順心就以個性不好、感覺遲鈍、回應不夠得體等,批評自己的個性或處事態度」的狀態。即便是平時自信滿滿、能理直氣壯為自己發聲的人,都會在遇到一點意外時,找盡各種理由嫌棄自己。
這樣的人,其實是不信任自己、沒有自信,也就是個沒有自尊的人。
自尊高的人不會輕易灰心喪志,因為他們總是相信自己,所以即便工作或人際關係出了點問題,他們也不會批評自己。他們會將批評自己的時間,用於盡快找出原因、尋找解決方案。
他們無時無刻都尊重自己、對自己坦承,所以不會做出不必要的犧牲、不會埋怨或責怪他人、不會拼命和他人比較,也不會在意他人的目光;他們總是抬頭挺胸,開創屬於自己的人生。
雖然,近來越來越多人漸漸地了解到自尊的重要性,對於自尊的關注也逐漸提升,也終於明白自尊才是眞正的「自愛」,慢慢地從不安與灰心喪志中解放。不過光是知道這一點,並不能徹底改變一切。 因為, 雖然我們理性上知道必須愛自己、相信自己,卻無法運用在實際生活中。
你是否經常這樣呢?即便已經決定「不要再這樣」、「下次不會再這樣了」,卻從來不曾改變。而之所以始終不曾改變,是因為人們雖然口中說要愛自己,卻無法堅定那顆愛自己的心所致。這就像是和一位自己不愛的異性來往,卻要立刻燃起眞正的愛火一樣。
那麼我們究竟該怎麼做?才能做到眞正「愛自己」呢?
在此,我大膽地說,我們可以,也必須從尼采身上尋找答案。我相信尼采的金玉良言,會成為這個問題的唯一解答。假若你無論如何安撫自己,日子卻仍然艱困、卻仍要面對令你想結束生命的絕望時刻,那麼我認為你該來見見尼采了。
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一八四四∼一九〇〇年)出生後罹患許多遺傳疾病,一輩子受到各種疼痛、失眠所苦,甚至還經歷失戀、孤單,以及他傾注一生的個人思想,不受任何靑睞。不過他並沒有埋怨自己的人生,更沒有因此感到挫折。在這無法逃離的痛苦泥淖中,他反而學會了「戰勝」、「昇華痛苦」的方法,並將那些痛苦的經歷轉換成對生命的領悟,融入個人的思想中。
尼采是個每一剎那都愛著自己、相信自己的人。在承受無數痛苦的時刻、人人皆疏遠他的時刻,他仍然愛護、珍惜自己,更愛著自己殘酷的命運。這才是擁有極高自尊的人所應具備的姿態,才是每個時刻均能樂觀以對的高自尊者。
或許有些人會批評尼采的莽撞、堅定的意志只是一種固執。但不可否認的是他的思想,對今天的我們來說,已經成了理所當然的世界觀,甚至支配著我們,不是嗎?所有人都尊崇尼采為現代哲學之父,並在許多著作中引用其字字珠璣的話語;他是藉著永無止盡的樂觀、無堅不摧的自尊重建個人生命、改寫世界價値的勝利者。

日子卡關時,就找尼采聊聊天

本書將介紹尼采的生命、思想,以及他如何擁有堅定自尊的方法。尼采的思想核心關鍵是「超人」,這是他為樂觀之神、為高自尊者所取的名字。而他的代表作品《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是一本指引之書,帶領我們抵達不輕易受任何情緒影響的高自尊之路。
為了幫助各位更淸楚、生動地理解這本知名卻令人摸不著頭緒的指南,我將借用美國心理學家羅哲斯的心理學理論進行說明。卡爾‧羅哲斯(Carl Ransom Rogers,一九○二~一九八七年)
把尼采的思想運用在許多臨床實驗上,並透過這些實驗歸納出心理學理論。我將透過羅哲斯的理論,提出尼采的「權力意志」與「超人思想」的實踐方法,並指出一條更簡單、明確的道路,幫助我們恢復自尊。
我從尼采與他的書中,找到許多能幫助我堅定自尊、愛自己的提示,也學會了更多幫助自己重新開始、活出自我的技巧。我覺得這些尼采的寶貴教誨不應只有我個人獨享,因此才花了許多時間撰寫這本書。希望這本書能幫助各位恢復自尊、生活過得更踏實。也希望各位在闔上這本書的瞬間,原本懵懵懂懂、讀起來十分晦澀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對你而言將不再咬文嚼字,一知半解。
最重要的是,我想恭喜各位從今天開始,將為「找回失去的自尊」踏出第一步,而且只要找回失去的自尊,從此就可以免於被情緒左右,活出更自在自由的人生。

試閱文字

內文 : ◎在尼采之前,心理學並不存在
後人經常用「現代哲學之父」來形容尼采。
尼采以理性為號召,打破了長久以來只追尋單一眞理的歐洲傳統,是拓展現代哲學思想的先驅。他是存在主義、後現代主義、解釋學等現代主流思想的重要依據,也影響了包括馬丁.海德格(Martin Heidegger,一八八九∼一九七六年)、米歇爾.傅柯(Michel Paul Foucault,一九二六∼一九八四年)、雅克.德希達(Jacques Derrida,一九三〇∼二〇〇四年)等著名現代哲學大師。法國後現代主義哲學家德勒茲(Gilles Deleuze,一九二五∼一九九五年)曾說:「現代哲學多虧尼采才得以存活,如今也依靠著尼采延續其生命。」
此外,赫曼.赫塞(Hermann Hesse,一八七七∼一九六年)、安德烈.紀德(Andre Gide,一八六九∼一九五一年)、法蘭茲.卡夫卡(Franz Kafka,一八八三∼一九二四年)等眾多作家也都追隨尼采的思想,以文學作品詮釋了尼采的眾多見解。尼采留下許多格言及《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等作品,證明他不僅是一位哲學家,更是一位詩人和文學家。不過他以心理學家的身分,對現代心理學帶來莫大的影響卻鮮為人知;事實上,尼采曾激動地提及自己是心理學家一事:

在我之前,究竟有誰可以既是哲學家又是心理學家?那些人不是心理學家,根本是「高水準的詐欺犯」,是「理想主義者」而已吧?在我出現之前,根本沒有人能稱為心學家。而或許此刻成為第一位心理學家,對我來說反而是種詛咒。總之,這肯定是命中注定。————節錄自《瞧,這個人》

活躍年代早於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一八五六∼一九三九年)幾年的尼采,已經在其著作開始闡述本能、潛意識、身體、壓抑、忘卻能力、昇華等佛洛伊德的主要思想。奧地利精神分析學家奧托.格羅斯(Otto Gross,一八七七∼一九二〇年)斷定:「佛洛伊德是以科學的方式,執行了尼采的想法。」這位佛洛伊德最出色的學生,實際上也十分熱衷研究尼采。由此可見,佛洛伊德著名的學生們,之所以會手捧尼采的著作並離開佛洛伊德,絕非偶然

比佛洛伊德更具影響力的心理學家
不久前,在一般大眾之間掀起一股旋風的阿德勒(Alfred Adler,一八七〇∼一九三七年),事實上他也是佛洛伊德的學生,但他卻以尼采「未向外發散的所有本能,都會向內發展」的觀點,解釋失眠。他以尼采思想的核心「權力意志」為主軸,建立起自己的心理學理論架構。
除此之外,佛洛伊德的學生榮格(Carl Gustav Jung,一八七五∼一九六一年),同樣也運用尼采在《不合時宜的考察》提出的「適度的藝術」與「放縱的藝術」,創造人類的多元性格類型。而佛洛伊德的最後一位學生奧托.蘭克(Otto Rank,一八八四∼一九三九年)也一樣,尼采強調以藝術克服人生苦難的思想,完整反映在蘭克重視藝術與意志力的心理學理論中。
此外,以《活出意義來》一書為人所熟知的維克多.弗蘭克(Viktor Frankl,一九〇五∼一九九七年),同樣透過阿德勒承繼了尼采的思想。尼采的「明白生命為何而活的人,能夠承受任何方法」
這句話,支持著他自集中營倖存,他也運用這樣的經驗強調生命的意義,創造「意義治療法」。他以尼采的思想做為基礎前提,主張生命是必然的壓力。
由此可見,以上這些著名現代心理學大師大多受到尼采的影響,我們自然能從這一點推測出尼采所具備的心理學深度:尼采是一位心理學先驅,是生動描繪現代人生命的代言人,也是人生的指導者。
事實上,尼采以《人性的,太人性的》一書為始,明確地向世界闡述了過去未曾展現,隱藏在人類內心的欲望。而他深奧的心理洞察,也打破了過往僅以理性和語言掛帥的哲學概念。尼采其冷靜透徹地揭露人類的內在,令人們追溯屬於每一個人的欲望與意志,展現一個人所應擁有的、眞正自由的生命樣貌。他的文字當中,也處處提及朝向自由前進的具體方法。
那麼,尼采這些冷靜透徹的省察究竟從何而來?為何能如此領先時代,提出這些鞭辟入裡的洞察?該如何從眾多的痛苦之中,獲得絕不動搖的正面力量?
當然,要達到這樣的成就,也必須歸功於尼采龐大的學術涵養,以及其老師叔本華(Arthur Schopenhauer,一七八八∼一八六〇年)的影響。不過,我們也可以從更根本的地方,找到問題的答案:尼采從他痛苦且殘酷的命運,以及他戰勝這一切的不屈自尊,不僅令他脫胎換骨,更留下許多發人深省的心理學哲思,持續影響著後世。


◎上帝之死
「上帝已死!」這句話是尼采留下的話語中,最知名的一句,也是查拉圖斯特拉想告訴我們最重要的訊息。你或許會問,這句話對被家庭與職場纏身,艱困地活著的我們究竟有何用處?在這種情況下去談論上帝,本身就是件詭異之事。
為此,在這裡我們需要先了解尼采口中的「上帝」所謂何意:尼采將既有傳統價値觀逐漸崩潰的現實中,那個人們曾經深信不疑的「信念」比喻為「上帝」。所以這句話的意思,是指「過去的價値觀與信念已經崩潰」。接著尼采又問:
「那為何消息至今尙未傳開?」
他是在問,為何人們至今仍沒有認知到這個事實,仍執著於過去的價値觀與信念,過著艱苦的生活。

地理大發現、科學革命使得宗教不再是唯一
歐洲本是上帝的國度,數千年以來在神的律法之下運作,斷定世間各種事物的好壞。聖經即法典,教宗為上帝的代言人,是擁有上帝權力的絕對權力者。他所說的話即上帝之言,欲稱王者都必須經過他同意才能登上王位。在他的主導之下,無數的歐洲人上戰場、失去性命,時而成為魔女狩獵下的犧牲品。
而一再經歷失敗的十字軍東征,以及被更廣大的世界所吸引的文藝復興之觀點,令教宗的權威開始動搖了。人們認識到地球是圓的,上帝所珍愛的這片土地並非宇宙的中心。證明上帝存在的神學家,在伽利略(Galileo Galilei,一五六四∼一六四二年)與牛頓(Isaac Newton,一六四三∼一七二七年)的科學理論之下,被驅逐出眞理之地。人們再也不認為女人是由男人的肋骨變成,有時甚至會因為自己跟猴子一樣,都是從肚子裡生出來這件事而感到不好意思。
上帝之國成為國王的國家、國民的國家,人們不再遵從聖書,而是創造法律。你我的對錯不再由宗教的權威斷定,而是由執法者判斷。如此一來,上帝的權威、上帝所享有的榮耀消失得無影無蹤。
當然,現在也有許多人一到主日便到教會報到,依然背誦著聖經的句子。害怕時會求助上帝、希望在上帝的恩寵之下離開這個世界。不過,再也不會有人以上帝之言懲罰他人,也不再將教宗的話奉為圭臬。聖經不再擁有凌駕法律的力量,也幾乎沒有人相信聖經能超越現實科學,改變整個世界。那已經是遭廢棄的眞理、已經是顯露假象的眞理,成為曾經左右人類所有判斷的巨大謊言。


◎我們真的重獲自由了嗎?
過去上帝與儒教賦予我們價値,成為判斷對錯的標準和價値準則。如今這樣的上帝已死,無人會再強迫我們接受任何價値,也沒有人能再任意評斷我們。離開上帝的我們必須自由,我們能做到任何事、可以做任何事。有什麼能強迫我們接受他的標準、能夠評斷我們?沒有,我們必須成為自己的法則與標準。
但,我們眞的自由嗎?
若拋開儒教的殘渣與被扭曲的盲目信仰,我們是否眞能自由地活著?我們能夠抬頭挺胸地為自己建立法規與標準,不受任何事物拘束嗎?在現實當中,眞的能夠享有這樣的「自由」嗎?學生仍必須像個學生,書讀不好的學生便不會被當學生看待;男人仍必須像個男人,展現軟弱一面的男人就會被當成懦夫;女人仍必須像個女人,若獨立且自信會被認為不夠女人味;父母仍必須犧牲奉獻,而犧牲的代價是必須過著無所求的老年生活。

殘存的上帝之影
我們身處前所未有的不公平時代,那些鞠躬盡瘁養大孩子、奉養父母的世代,已經不能再要求子女侍奉自己。
當然,年輕人都想相信自己很有個性、過著不愧對自己的生活,但那或許只是一種期許。畢竟我們仍被豢養在曾被上帝掌控的世界!而尼采淸楚地點出了這一點:

這些年輕人人格完備、充滿才華且勤勉,但他們不被允許擁有為自己賦予方向的時間,反而從小就被教導要被動地接受特定的方向。若他們成長為「被送到沙漠也可以」的樣貌,那麼他們將會有所不同。也就是說他們遭到利用,他們的自我被剝奪。他們每天被利用、受教育至精疲力盡,並認為這就是他們的義務。
如今他們已經無法不被利用到精疲力盡,也已經不再企盼這之外的任何事。但至少,不讓這些成天拖著車前進的可憐動物「休假」是不被允許的。在這個必須過度勞動的世界,人們對悠閒生活的期待被稱為「休假」,唯有在這個時候人們才能盡情懶散、像傻瓜一樣、像孩子一樣打滾。————《朝霞》

換言之,與其說這一切是我們選的,更應該說是在不知不覺間被強迫接受的。那些「義務」太過理所當然,我們從來不曾拒絕;而尼采將這些尚未消失的觀念,稱為仍留在世上的「上帝之影」。他早已明白,雖然上帝已死,但我們將會有好長一段時間無法擺脫上帝的枷鎖,只能被過往的觀念拖著前行。


◎以「海島理論」領略尼采所言的身體變化
擁有海島理論這把刀之後,我們就完成了尋找眞正自尊的所有準備。每當在生活中遭遇上帝黏人的影子時,便能立即將其拆解,也能更淸楚知道自己究竟是誰,同時也已經準備好看見眞正的自己。
最終,我們將擁有不會被輕易動搖的自尊,並懂得享受生命的喜悅,擁有盡力幫助自己成長的生命力與樂觀的心。
在展開這段驚人之旅前,為了幫助各位更加了解海島理論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我們再看一次關於尼采的生命旅程吧!
尼采長期受痛苦折磨,其擁有龐大的文史知識和一位名叫叔本華的老師。在痛苦之中,一天他經歷了「精神的斷絕」。精神的斷絕使他對自己一直以來抱持的想法感到陌生,並且擁有了全新的觀點,進而產生「新的認知」、「新的價値觀」。這時,他對過去的對錯、美醜都有了截然不同的看法,最後「令他的身體起了變化」。
身體變化之後,一切感覺都不同了,一縷陽光、一片麵包都溫暖、甜美。曾經痛苦且空虛的生命,成了一刻也不想錯過的珍貴美麗時光。活著就是一種祝福,而祝福使人生變得値得。過去想放棄生命的想法也已經改變,心中充滿渴望生命生機盎然、活力十足的欲望。自此虛無主義無所遁形,由「生命的樂觀」所塡滿。
從心理學層面來看,我們獲得自尊的過程,實際上與尼采的變化過程十分相似。


◎負面情緒存在的正當性
沒錯。沒落是超越善惡的方法,是讓我們重新爬起、更加堅強的方法,也是讓我們更開朗樂觀的方法。或許你一直都在嘗試海島理論,並且已熟悉了沒落。然而,由於想法跟經驗不同,所以你也一直告訴自己,可以欣然地接受自己那些看來有些負面、有些黑暗的想法與經驗,也因此你能用不同的思維做出不同的判斷。或許有些不端正,或許有些貪婪或幼稚。
但那些仍然只是「想法」,你只是允許這些想法而已。現在讓我們開始眞正的沒落吧!你要做的不再只是想法,而是要連自己的情緒都一起沒落,再欣然地接受、包容這一切。我們必須接納的,不只是單純的理解,而是眞正的自我。
或許會有人反問,人是理性的動物,我們必須透過理性解決問題,情緒只不過是必須受理性支配的懦弱本能。
其實,當代最頂尖的腦科學已斷定完全獨立的理性理論,並不存在。根據報告指出,就連負責理性的大腦皮質都不斷受情緒影響。
事實上,情緒是我們天生的身體警訊。當捕食者出現時我們會產生害怕的情緒;必須與敵人戰鬥時會產生憤怒的情緒;我們會對腐敗的肉、骯髒的事物感到嫌惡;跟同事處不來時會感到孤獨;幸福或愛這一類的情緒,則能使該狀態延續,進而讓我們與他人和平相處。
情緒與感覺就像這樣,會在我們行動時發送必要的情報,讓我們意識到情緒並做出行動,進而得以生存。人類在進化成人之前,便是依賴這樣的情緒訊號。
情緒與我們有不可分割的關係,承載了我們天生的反應。我們如果能好好觀察情緒,就能更淸楚看見自己眞正的需求與反應。相反地,若無視情緒,我們就會扭曲自己對自己發出的無數訊號,進而壓抑自我。
恐懼、憤怒或孤獨等情緒之所以產生,肯定其來有自,那是為了通知我們而響起便能再次找回安定、獲得平靜。
換言之,所謂的情緒,是面對狀況的一種警訊,若我們能認知到這種警訊,情緒就能在盡到應盡的責任後消失。
相反地,若無視、壓抑情緒,情緒不但不會消失,更會在內心壓抑、累積。不斷累積到最後,心就會更加扭曲,靜待著爆發的時刻來臨,嚴重的話甚至可能演變成「抑鬱症」,進而導致生理上出現異常或疼痛。

我心中有不被抑制、不能被抑制的東西。現在它想大聲說話。————《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利用海島理論,接納負面情緒

因此,我們必須辨別並接受情緒。
即便那些情緒是負面的、令人羞愧的,也必須欣然讓自己「沒落」。唯有這樣,負面情緒才能自由發散、飛翔,而不會被關在心中。只要表達、認識情緒,情緒就會立刻改變,但我們大多都想盡辦法否認負面情緒,希望它快點消失,有逃避、壓抑這些情緒的傾向。
最後會使得這些情緒無法發洩、無法消失,積攢在我們心中某個地方,靜靜等待爆發的時刻到來。
那麼,究竟該如何使情緒沒落?很簡單,那就是正視自己的情緒,承認那是自己的情緒就好。當然,在這個過程中,需要用到前面介紹的海島理論。為什麼呢?
因為我們產生負面情緒時,總會認為是自己不好,並逃避這樣不好的自己。這時只要利用「我是我,你是你!」、「有這樣的情緒,也會有那樣的情緒」,一切都有可能發生的觀點思考,就能大幅減緩對負面情緒的抗拒感。例如:
「我像個小孩一樣幼稚!幼稚點又怎樣?反正人人都會有這樣的情緒,這可以是幼稚,但也可以是直率!」
「啊,眞是丟臉死了!唉唷,丟臉又怎樣?丟臉也是我的情緒啊!丟臉不過是人人都可能會有的自然情緒。」
「真的好想要那個東西!厚臉皮又怎麼樣?反正這是我真實的心聲啊!換成其他人,也會表達自己的欲望吧?我實在不必隱藏自己的想法,這可以是厚臉皮,但也可以是直率。」
就像這樣,面對情緒襲來的每一個瞬間都坦率接受,再利用海島理論承認這些負面情緒原本就是存在的,就不會再害怕「沒落」了。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 在尼采之前,心理學並不存在 ★

無論身處於哪一個世代,皆適合讀尼采,
因為忌妒、憤慨、後悔、孤寂等許多無以名狀的複雜情緒,
是人生而為人的特殊之處,也是人生而為人的痛苦來源。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