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作曲家群像: 華格納 | 誠品線上

The Illustrated lives of the great composers: Wagner

作者 Howard Gray
出版社 貿騰發賣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偉大作曲家群像: 華格納:要對理察.華格納的音樂視若無睹絕非易事,這位用「世俗眼光」來看的奇葩,儘管飽受社會批判,但是他的音樂絕對有其令人著迷的魔力,一生為音樂史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要對理察.華格納的音樂視若無睹絕非易事,這位用「世俗眼光」來看的奇葩,儘管飽受社會批判,但是他的音樂絕對有其令人著迷的魔力,一生為音樂史締造許多傳奇。和義大利、法國相比,德國歌劇起步相當晚,而德國歌劇今日得以在世界歌劇舞台上占有不可忽視的一席之地,華格納絕對功不可沒。 對崇拜而言,他傳世不朽的音樂劇如《帕西法爾》、《紐倫堡名歌手》、《崔斯坦與伊索德》、《尼貝龍根指環》,都是雄偉壯麗的曠世鉅作,是西方文化最偉大的成就之一。但對厭惡這種音樂的人來說,這些誇張的作品根本浪得虛名──都只不過是某個音樂妄想家編出來的無聊故事,不但內容枯燥沉悶,而且劇情漫無頭緒。 華格納的一生比起他的音樂也毫不遜色。他咄咄逼人的文筆、激進的政治的主張、有反猶太嫌疑的偏激思想,與柯西瑪‧馮‧畢羅的持久戀情,還有他的狂妄夢想──要蓋一座只演出自己作品的劇院。因為對當時一般劇院運作情形很不滿意,無法滿足他對歌劇藝術成就的要求,依據他的理想,音樂戲劇舞台藝術是由音樂、戲劇、舞台演出構成的一個整體,只要其中一項有所改變,就會產生另一個藝術作品,「總體藝術」(Gesamtkunstwerk)的理念於焉產生。除了樂譜不變外,詮釋者、演出者的不同,也會使得音樂有不同的戲劇效果,而這個效果的可能性是無窮的。華格納希望能有一個不受任何客觀條件限制的場所,供他以自己的音樂來做實驗,做藝術上的追求,他終生努力的結果是拜魯特音樂節(Bayreuther Festspiele)的誕生。 不過,不論是愛是恨,他的影響力確實難以估計。要不是華格納,馬勒、史特勞斯、史特拉汶斯基、德布西、荀伯格、貝格爾的音樂,甚至整個二十世紀的音樂發展史,都不會以現在的面貌出現。即使華格納不曾出世,也必然有人設法把他「發明」出來。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霍華德.葛雷霍華德.葛雷(Howard Gray)新聞工作者,擁有多種藝術及商業著作。他極喜愛歌劇,對華格納更具有濃厚的興趣。曾以藝評家身分出席「拜魯特華格納音樂節」。1857年生於倫敦,曾就讀亞倫學校(Alleyn's School)及英國東盎格魯大學(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連惠幸連惠幸台大外文系畢業,輔大翻譯學研究所肄業,譯有︰《垃圾之歌》(合譯)、《精靈之屋》(合譯)。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總序 導讀 1. 戰火中的歐洲 2. 早期童年 3. 少年時期 4. 早期歌劇作品 5. 巴黎歲月 6. 宮廷樂長 7. 革命與流亡 8. 崔斯坦 9. 路德維希 10. 死於威尼斯 舞台作品一覽表 譯名對照表

商品規格

書名 / 偉大作曲家群像: 華格納
作者 / Howard Gray
簡介 / 偉大作曲家群像: 華格納:要對理察.華格納的音樂視若無睹絕非易事,這位用「世俗眼光」來看的奇葩,儘管飽受社會批判,但是他的音樂絕對有其令人著迷的魔力,一生為音樂史
出版社 / 貿騰發賣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5569662
ISBN10 / 9865569663
EAN / 9789865569662
誠品26碼 / 2682195631009
頁數 / 178
開數 / 16K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4X17X1.2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自序 : 總序
音樂家傳記新視野

傳記文學在整個文學及人類文化,占有相當的分量與地位。世界各民族起初以口語傳承民族、部族或原始社會英雄人物的事蹟;有了文字以後,就用筆記載偉大人物的傳記。
傳記因此被認為是歷史學的重要佐證,學界視其為歷史學的分支,極重要的史料。
傳記類書籍在我的藏書裡占了相當的分量,將近1,000本。這些傳記的範圍很廣,包括歷史人物(其實那一個不是歷史人物)、間諜、探險家、發明家、詩人、畫家、建築家等等。其中音樂家傳記就占了三分之二。
我有一個很大的毛病,那就是對某個特定人物感興趣時,除了蒐集在學術上受肯定的傳記以外,凡是在書店(幾乎是在國外)看到有關他們的傳記,或從書上讀到另有附人物圖像的好傳記,就會如在田野挖地瓜般,想盡辦法蒐購。結果是,書架上有關馬勒、莫札特的書就各超過100本。馬勒的研究在這幾年成為風氣,除了米契爾(D. Mitchel)及法國人拉•朗格(La Grange)以外,也有一些新近的研究,被挖掘出來的資料越來越多。
音樂家傳記與其他領域傳記最大的不同點,可能是與一般傑出人物的生涯不同。我們從很多傳記上的記載得悉,不少人物屬大器晚成型,如發明家愛迪生兒童時期的智能發展就比較慢;但音樂家與著名數理學者一樣,很早就展現驚人的天才。
依照學者的研究,音樂家的各種特殊技藝、才能,及數理學者驚人的計算能力,最容易被發現。通常一個人必須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受教育及實務工作,從中自覺所長,並集中精力投注於此,才能磨練出才華及成就;但是音樂及數理方面的才華,有些是與生俱來的,如上帝的恩寵,頭頂光環,因此很容易被發掘。
幾乎可以斷言,歷史上留名的大作曲家或演奏家,都有過一段神童時期。有些特異才華無法維持太久,過了幾年這種能力就消失。
在東方長幼有序、注重本分倫理的威權之下,天才很難得以發揮,沒有人栽培天才,就沒有天才生存的空間。但在西方有個特別的文化現象,即不管什麼年代都有「期待天才出現」的強烈願望,這可能與西方「等待救世主來臨」的宗教觀有關,西方各國肯定天才,對天才多方栽培的例子不勝枚舉。
有人認為天才不但要是神童,而且創作力必須維持到年邁時期甚至逝世為止;另外一個條件是作品多,而且要對當時及後世有影響才算數。
這樣的條件,令許多夭折的天才只能屈居為才子,無法封為天才。許多人認為天才都是英年早逝,但有些天才很長壽,可見天才夭折的說法,在科學昌明的廿世紀及即將來臨的廿一世紀,是近於妄斷的說法。
音樂家傳記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自傳;另外是由親友知已或學者所寫的傳記。十九世紀浪漫時期的特徵之一,就是對超現實的強烈慾望,或因想像所產生的幻想的現實,及由於對現實的不滿,而產生的超現實兩種不同的極端,因而產生了「為藝術而藝術」的藝術至上主義。在這種風潮下,自傳及一般傳記中的許多史實,不是將特定人物的幻想,或對人物的期許寫得如事實般,不然就是把紀實寫成神奇的超現實世界。例如莫札特死後不久,早期的傳記往往過分美化莫札特或將他太太康絲坦彩描述為稀世惡妻;貝多芬被捧為神聖不可觸及的樂聖、李斯特是情聖、舒伯特是窮途潦倒、永遠的失戀者。更可怕的是,將邁人廿一世紀的今天,這種陳腔濫調的傳記,還是充斥市面,不少樂迷都被誤導。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西方各國對古樂器的復原工作不遺餘力,利用各種資料、圖片、博物館收藏品及新科技,而有長足的進步,得以重現這些古音。同時因副本或印刷器材的發達,原譜不必靠手抄,使古樂譜的研究有突破性的成果, 加上文獻學的發達,以及各種週邊旁述,不同年代的演奏形式、技法漸漸地被分析出來。因此目前要聽所謂純正的巴洛克時期所使用的樂器、原譜、奏法、詮釋,及重現湮沒多年的古樂,已不再是夢想。同樣地,音樂史上的作曲家如巴哈、莫札特、貝多芬的面目,已經相當準確地重現,從事這方面的工作人員,不再只是苦心研究的學者,還包括許多業餘研究的經濟、社會、文化、醫事專業人員,從事精密的考證工作;著名音樂家的健康、遺傳病、死因、經濟收人、人際關係等,都有豐富的史料被發掘出來。因此第二次大戰後所出版的音樂家傳記,與十九世紀浪漫筆調下的描繪相距很遠。
十九世紀傳記中描述的音樂家愛情故事極端被美化,而當時極流行的書簡更是助長了這些故事。十九世紀名人所留下的書簡,有些是吐露內心的真話,有些卻是刻意寫給旁人看的,若要以之作為史料,史學者、傳記作者都要小心取捨。
優良傳記的標準是什麼?見人見智,很難有定論,但一定要忠於史實,不能私自塑造合乎自己理想的人物形象,不能偏頗或限於狹隘的觀點,要考慮時代性及政治、經濟、社會等廣泛的文化現象,但也要有自己的史觀。
讀了優良的傳記後,重新聆聽這些音樂家的作品,會增加多層面的體會與瞭解。雖然音樂以音響觸發聽者的想像力,有些是普遍的理念,有些是作曲者強烈主觀所訴求的情感,與作曲家的個性及所追求的目標有密切關係。因此我鼓勵真正喜歡音樂的年輕人,只要有時間,多閱讀傳記。馬勒、莫札特、巴哈的傳記或研究書籍,我各有一百多本,但我還是繼續在買,看起來雖是重複,但每一本都有他們研究的成果,即使是同一件事,也有不同的獨特見解。當然,當作工具書的葛羅夫(Grove)音樂大辭典,都是由樂界的權威人士所執筆,比差勁的傳記可靠,但優良的傳記更富於情感、更有深人的見解,當作工具書也很可靠。
由於喜歡讀傳記,不知不覺中對這些音樂家最後的居所有所知悉。因此旅遊時,我都會去憑弔這些音樂家的墓地或他們曾經居住過的居所。看到這些文物器具,會讓你像突然走入「時間隧道」般,回到幾百年前的景象,與這些作曲家的心靈交流。那種感觸與感動難以言喻。
旅遊時,我除了參觀美術館、音樂博物館、上劇院、看音樂廳、拍攝大教堂及管風琴外,音樂家的史蹟或墓園都列人行程,會對這些地方產生興趣或好奇,大半是讀了傳記而引發的。
讀好的音樂家傳記,如聽好音樂,對人的一生、才華、成就,可以做烏瞰式的觀察,對同時代人造成衝擊,對後代產生影響,並可以培養人們閱讀歷史的技巧;而且有些文章如文學作品般巧妙雋永,讀來回味無窮。
這套由Omnibus出版的音樂家傳記系列,英文原版我幾乎都有,因為內容比聞名的葛羅夫音樂大辭典更深人,對每一個音樂家所處時代,有清楚的定位,應用最新研究資料,附加適宜的註解及推薦相關書籍,幾乎可以當作工具書,其中有些作者是樂界的權威人士。對音樂家及其作品想要有更深人瞭解或欣賞的有心人,這是一套良好的讀物。

資深樂評人
曹永坤



歌劇奇才華格納

和義大利、法國相比,德國歌劇起步相當晚。而德國歌劇今日得以在世界歌劇舞台上占有不可忽視的一席之地,華格納(Richard Wagner,1813─1883)功不可沒。
就華格納生長的地緣而言,出生地萊比錫、成長地德勒斯登均是德國重要的文化、政治中心。這兩大城市提供了華格納很好的客觀環境,帶給他培養對音樂、文學、戲劇等多方面的興趣和才能的沃基,對他的一生有著決定性的影響。就華格納生長的時代而言,1789年的法國大革命。在歐洲甚至人類文化史上扮演的角色,不僅是風起雲湧、難以抵擋的民主思潮,更進而影響到藝術文化的發展。十八世紀前半,歐洲各國全面性的民主運動,使得無論貴族人士或是販夫走卒都或多或少被捲人其中,華格納亦然。年輕時熱心參加政治活動的結果,雖然導致他曾經長時間離鄉背井、四處流浪,但是華格納血液裏留的畢竟是藝術家的血液,他所關心的政治方向亦從藝術出發。在流浪中的華格納,追求的是對藝術堅定不移的信念,隨著時日過去,他在歌劇創作中終於走出革命的路來。歷史亦證明,華格納沒有全身投向政治,而終生擁抱歌劇藝術,不僅是他個人一項正確的選擇,亦是人類文化史上的重要一舉。
華格納歌劇藝術理念的成熟和實踐,和他的音樂節的構想和實踐,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這個理念的開始,主要源自他對當時一般劇院運作情形的不滿意,無法滿足他對歌劇藝術成就的要求。依據他的理想,音樂戲劇舞台藝術是由音樂、戲劇、舞台演出構成的一個整體,只要其中一項有所改變,就會產生另一個藝術作品,「總體藝術」(Gesamtkunstwerk)的理念於焉產生。除了樂譜不變外,詮釋者、演出者的不同,也會使得音樂有不同的戲劇效果,而這個效果的可能性是無窮的。華格納希望能有一個不受任何客觀條件限制的場所,供他以自己的音樂來做實驗,做藝術上的追求,他終生努力的結果是拜魯特音樂節(Bayreuther Festspiele)的誕生。華格納生前對音樂節的成就並不感到十分滿意,他去世後,一代代的接棒者繼續推動他的理想。進入二十世紀,拜魯特音樂節提供的環境與條件,將二十世紀的歌劇演出帶入另一個境界,更間接地影響了二十世紀的歌劇創作。華格納的「總體藝術」理念,亦在後代作曲家手中有了更多的變化、演進和實踐。
而華格納之得以實現他的理念,巴伐利亞國王路德維希二世是一位關鍵性人物。沒有後者的熱愛藝術、愛才若渴的心,華格納只怕會抑鬱以終,歌劇史亦將改寫。從另一個角度看,路德維希二世若當年沒有不顧一切地屢次在華格納最困難的時候支持華格納,今日歷史上的路德維希不過是一位瘋兮兮的在位者而已!再換個角度看,沒有路德維希二世,華格納仍會因《羅安格林》(Lohengrin)、《崔斯坦與伊索德》(Tristan und Isolde)等作品在歌劇史上留名。但是沒有華格納,路德維希二世只怕更不值得一提了。藝術發展和政治人物的主從關係於此可見一斑。
對甫人門、甚至聽古典音樂已有些時日的愛樂者而言,華格納常是一個可望而不可及的名字。在已往的中文傳記資料裏,常可看到華格納被描繪成一個自私、風流好色、無道德等等諸多壞德行的人,對華格納的成長環境或其藝術成就反而著墨不多,這一本譯自英國Omnibus公司出版,霍孽德‧葛雷(Howard Gray)執筆的傳記,以客觀的筆觸,對華格納的大時代環境及其顛沛流離的一生做忠寶的傳述,亦對他的藝術理念和作品做一基本的呈現,可說是接觸華格納的敲門磚。

德國海德堡大學音樂學博士
現任輔仁大學比較文學研究所專任副數授
羅基敏

試閱文字

內文 : 1
戰火中的歐洲

西元1813年,也就是理察‧華格納(Richard Wagner)誕生那年,歐洲史上重要的一章已然走進尾聲。法國大革命帶來的改革力量,對舊秩序造成衝擊,導致為時長達四分之一世紀劇烈的社會、政治變動;時代的巨人拿破崙挾其軍事天才及專制野心,君臨飽受戰火蹂躪的歐洲大陸。在對權力的極度渴望驅使下,拿破崙不但將多項革命理念,散播到當時仍被封建制度與老舊領土劃分制度壓得喘不過氣來的歐洲各地,而且幾乎將每個歐洲政權都納人法國的掌握中。十九世紀初的歐洲經由工業化及人口成長等因素,早已開始改變面貌,加上各國反抗拿破崙專制的奮鬥歷程,即將對現代歐洲的未來,造成難以估計的長遠影響。
拿破崙在1804年自行稱帝(貝多芬因而一怒刪去《英雄交響曲》的獻詞部分),隨後10年,他大施鐵腕,以軍事征服或外交謀略為手段,企圖將西歐各國化為伏首聽命的附庸國家。他特別有意與不列顛霸權一爭高下,不過,自從法國艦隊在1805年的特拉法加戰役(Battle of Trafalgar)中,毀於英國名將納爾遜(Nelson)之手後,英國顯然仍握有海上霸權。拿破崙轉而採取經濟封鎖戰略;他建立歐陸經濟系統,禁止對英貿易,然而這項措施卻使英國更進一步負隅頑抗,並使更多歐洲國家與他正面為敵。
最後,歐洲各大國終於瞭解,為了保護各國的個別利益,他們必須合力擊敗拿破崙。1808年的半島戰役(Peninsular War)中,西班牙游擊戰士就在英軍的支持下重創法軍,成為拿破崙帝國轄區內公然反抗的先聲。這場戰爭,再加上緊隨其後,以1809年瓦格拉姆戰役(Battle of Wagram)劃下句點,而讓拿破崙為勝利付出昂貴代價的對奧作戰都顯示︰歐陸各國的軍事力量已足以與法國互相抗衡。
不過,拿破崙面臨最大的潛在威脅卻是來自俄國原本就不穩定的法俄同盟開始搖搖欲墜。由於沙皇亞歷山大(Tsar Alexander)拒絕共同抵制英國貿易,再加上隨後產生的波蘭問題,拿破崙終於在1812年6月親率大軍渡過聶門河(Niemen River),攻人俄國,大錯就此鑄成(希特勒在130年後亦重蹈覆轍)。波洛迪諾戰役(Battle of Borodino)為拿破崙打開通往莫斯科之路,但事實卻是得不償失。法軍損失慘重,隨之而來的疫病及補給不及,迫使拿破崙下令退回聶門河。這時俄國寒冬已至,田野冰封,一片荒蕪;拿破崙在這場撒退中損失25萬雄師,敗亡的命運已不可避免。
消息傳回歐洲,各地的民族情緒都大受鼓舞,進而迅速演變成全面性的反抗行動。普魯士王腓特烈‧威廉三世(Friedrich Wilhelm III)與俄國合力,將拿破崙趕到德國境內的易北河(Elbe)以西,在拿破崙與奧相梅特涅(Metternich)的休戰談判破裂之後,奧地利也於1813年6月加人盟國陣營,正式對法宣戰。值得注意的是,這時拿破崙卻在德勒斯登(Dresden)再傳勝績。然而,各國的外交攻勢卻接踵而來,憑著高明的外交謀略,梅特涅說服萊茵邦聯的大多數會員國加入同盟──唯一的例外是薩克森(Saxony)王國,薩克森壬對拿破崙始終忠心不二。隨著同盟力量的增長,拿破崙很快就守不住德勒斯登;他再度撤退,退到萊比錫(Leipzig),遭逢他這一生最慘重的一場敗仗。
萊比錫是當時薩克森王國境內最重要的城市,是商業、教育與藝術的中心,在書籍販賣及出版業方面尤其具有悠久的傳統。所舉辦的國際商展自中古時期以來就名聞遐邇,每年都能吸引成千上萬的顧客前來參觀。以本身的文化和知識傳統為傲的萊比錫,向來就與德勒斯登的官廷趣味和流行風潮格格不入;後者是具有優雅都會風格,建築華麗,深受薩克森貴族喜愛的王國首都;不過萊比錫也雅富建築之美,同樣建於十五世紀的萊比錫大學和聖湯瑪斯教堂(St. Thomas),以及出現在歌德《浮士德》(Faust)一書中,為學生聚會之所的著名小酒館「奧雅巴哈的地窖」(Auerbach's Keller),都是頗富盛名的當地建築。
「聯軍會戰」──拿破崙所發起最血腥、最關鍵性的戰役之一,就在1813年10月16日於萊比錫城外展開。戰鬥前後持續3天,最後並波及城市本身,城內大小街道都堆滿死傷的兵士。拿破崙在此役損失5萬精兵,殘兵在寡不敵眾之下,被迫退守萊茵河。由於萊比錫的醫院無法容納所有傷患,疫病很快蔓延整個城市,數千市民死於隨後爆發的斑疹傷寒。在這些犧牲者之中,有一位名為費德利希‧華格納(Friedrich Wagner),是萊比錫警察總局的登錄員,死時年方44歲,身後遺有妻子和8名子女,其中最小的當時才6個月大,才剛在那年8月受洗,取名為威廉‧理察‧華格納。


2
早期童年

1813年5月22日,理察‧華格納生於萊比錫布魯爾街(Der Bruhl Street),一棟名為「紅白獅子居」的家宅中。他的家族早在十七世紀中葉就已移居薩克森區,而且各自有成,多半是從事教職或公職。這個家族從未出過任何音樂天才,不過華格納的父親費德利希對業餘劇場,以及幾位年輕女演員,卻十分熱情(關於這點,小華格納可從母親幽怨的回憶中得知)。根據各方記載,費德利希‧華格納為人作風奇特,在萊比錫的社交圈內頗受歡迎。
基於對戲劇的興趣,費德利希,認識了一位集演員、畫家和詩人才華於一身的年輕人路德維希‧蓋爾(Ludwig Geyer),並以保證人自居,鼓勵他投身職業演員生涯,兩人因而成為至交,蓋爾也常出入華格納家中,並與理察‧華格納的母親約翰娜(Johanna)走得很近。費德利希過世9個月後,蓋爾與約翰娜締綺連理直到蓋爾在1821年去世為止,他一直是華格納所知的唯一父親。事實上,直到快滿15歲時,華格納在學校用的還是理察‧蓋爾這個名字,到了1828年才重拾本姓華格納。由於蓋爾與約翰娜之間的關係,可追溯到費德利希死前數年,以致於不斷有人懷疑華格納真正的父親究竟是誰,甚至認為蓋爾有可能才是他的生身之父。華格納自己也不甚確定,一如他生命中的許多其他事件,這項身世之謎也因他的自傳中不可靠的記載而更加撲朔迷離。終其一生,華格納不斷重新詮釋、更改他的過去。到了晚年,他對自己的生父之謎更加在意,原因可能是因為他的……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華格納是德國作曲家、指揮家。華格納是歐洲音樂史上歌劇藝術的革新者,他的劇作裏散漫了詩與音樂的浪漫。代表作品有:唐懷瑟、尼布龍根指環、羅安格林等歌劇。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