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筋經點穴療法 | 誠品線上

六筋經點穴療法

作者 邱谹益
出版社 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國家書店松江門市
商品描述 六筋經點穴療法:六筋經點穴療法--擁有獨立的「筋經線」和「筋經穴系統」!與一般中醫常用的經絡、筋經與穴道不同,但基本的許多觀念和理論,和中醫是相通的。六筋經學著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六筋經點穴療法-- 擁有獨立的「筋經線」和「筋經穴系統」! 與一般中醫常用的經絡、筋經與穴道不同,但基本的許多觀念和理論,和中醫是相通的。 六筋經學著重從力學與結構,分屬出病因、病源、病果,並以穴道與穴線將人體的傷病歸納出不同診療分區、以及交互影響的網絡系統和對應關係,這是它在診療上的一大特點。 以「點穴」為主軸,並應用不同的「開筋」與「理氣」手法,在點穴前或後調整組織結構狀態、解開相關的病灶筋結、加強通暢穴道與穴線間的連結和效益,使結構與神經系統平衡,循環不順、窒礙難行的氣血流動順暢,進而恢復正常健康的狀態,即為六筋經點穴療法的最大效用!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邱谹益●作者|邱谹益我是一個致力於結合中西醫學與全人整合醫學的物理治療師。在學生時代的因緣際會下,學習並承襲了一套古醫學點穴療法,同時也踏入復健領域的物理治療科系就讀,展開以物理治療為核心出發的中西結合與全人整合醫學學習旅程。一路以來始終保持進修學習與不斷臨床診療各種疑難雜症的病人,只為精益求精,結合所學,幫助更多有需要的人們,推廣全人整合醫學與物理治療的專業結合,以及將這門失落的古醫學六筋經點穴療法發揚光大傳承下去,莫再讓這門古醫學流落於民間,失去本位甚至失傳。為了豐富知識庫和實踐醫人之心,始終保持不斷在國內、國外進修學習與臨床診療,學理與實作並進,保持更新更高品質的診療模式帶給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前言 ▍第一篇 總論 第一章 失落的古醫學 第一節 歷史概要 第二節 發展脈絡 第二章 臟腑經絡學 第一節 經絡 第二節 陰陽五行學 第三節 經絡總論 第四節 論氣血 第三章 筋經傷病學 第一節 傷病因果論 第二節 力學結構論 第三節 系統理論 第四章 六筋經學 第一節 筋經線與筋經穴 第二節 評估診斷法 第五章 筋經點穴法 第一節 點穴法 第二節 開筋手法 第三節 理氣手法 ▍第二篇 六筋經點穴技法 第一章 顱經(顱竅筋經) 01.後心穴 02.椎點 03.顱點 04.天窗 05.轉點 06.陽明點 07.內眉點 08.外眉點 09.少陽點 10.咪點 11.咬點 12.垂點 13.頷點 第二章 哲經(樞哲筋經) 01.胛點 02.內龍邊 03.魄點 04.三叉點 05.魁點 06.抬肩穴 07.肩上穴 08.外龍邊 09.前解胸 10.後解胸 11.肩俞 12.腋點 13.臂前點 14.臂後點 15.橈點 16.嘴點 17.橈下 18.外臂水溝 19.內臂水溝 20.尺點 21.水區點 22.牙痛點 23.掌點 第三章 脾冑經(脾冑筋經) 01.十八經 02.胸點 03.肋點 04.前心穴 05.連環點 06.腹下點 07.陽點 08.腿點 第四章 腎經(腎聯筋經) 01.連排點 02.腰點 03.脊點(上棘點) 04.肋間點 05.緩筋 06.棘點(下棘點) 07.腎筋 08.環點 09.反點 10.上反點 11.靈點 12.髖點 第五章 龍經(龍樞筋經) 01.十八轉 02.血筋 03.臀點 04.下臀點 05.暗點 06.陰點 07.前靈點 08.前上水溝 09.上水區點 10.下水區點 11.內池 12.陰泉 13.下水溝 14.泉公 15.攣點 16.足點 17.外重點 18.內重點 19.膝點 20.風濕點 21.內上跟點 22.內踝點 23.內筋 24.外上跟點 25.外踝點 26.外筋 27.後上水溝 28.膝內三分之一點 29.膝外三分之一點 30.龍點 31.大筋 32.跟點 第六章 經外線(外線筋經) 01.乳面點 02.守點 03.房上點 04.側臂點 05.肋腹點 06.股點 參考文獻

商品規格

書名 / 六筋經點穴療法
作者 / 邱谹益
簡介 / 六筋經點穴療法:六筋經點穴療法--擁有獨立的「筋經線」和「筋經穴系統」!與一般中醫常用的經絡、筋經與穴道不同,但基本的許多觀念和理論,和中醫是相通的。六筋經學著
出版社 / 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國家書店松江門市
ISBN13 / 9789865573089
ISBN10 / 9865573083
EAN / 9789865573089
誠品26碼 / 2682006117005
頁數 / 192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19X26X1CM
級別 / N:無
重量(g) / 1300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失落的古醫學|以手代針的奇效點穴療法】

由研究六筋經療法多年、專業的物理治療師所撰寫,
除了基礎理論之外,更有穴道點按手法、治療病症大全,
堪稱市面上最周全、最詳盡的六筋經療法專書!

試閱文字

自序 : ●前言

回想起十年多前一個炎熱的夏天,在那年第一次接觸到這個謎樣的點穴療法,不僅因此治癒了因長期投球而受傷的肩膀,也開啟了學習這門失落的古醫學的道路。富含著中醫的觀念、力學失衡理論與特殊的治療手法,又有別於中醫十二正經脈、絡脈與任督二脈的穴道與經絡線,以截然不同的六條筋經線與九十四個主穴道,構成能醫治人體內、外傷病的點穴療法。
在16歲那年的機緣之下,結識了來自大陸的一位老中醫,也是我在學習點穴療法之路上的啟蒙恩師,當年自己因為打棒球受了肩傷,並在治癒傷痛之後老師開始教授我這門失落的古醫學。幾年來我一邊兼顧學校的課業,一邊研學點穴療法,到後來開始將點穴療法應用在臨床上,期間除了持續兼顧課業外,還經歷了醫院實習、國家考試、各種國內外課程的進修以及研究所學程,一路走來充滿波折和艱辛,但基於對專業、醫學、學習和臨床的熱忱,過程艱苦卻也享受其中帶來的充實與樂趣。在學習點穴療法的過程中,恩師毫不保留的將原汁原味的學理與技術傳授給我,同時也給了我非常多的經驗傳承,雖然後來恩師回大陸沒多久後便辭世了,但他所留給我的東西卻永遠長存在我的腦海裡。恩師有句口頭禪同時也是我個人的座右銘……「師父引進門,學習在個人」。老師教導的永遠是他的東西,而我自己除了去理解這些東西外,更重要的是舉一反三,精益求精,把老師的經驗加上自己往後更多的學習與經驗,才能將一門學問持續推往更高的境界,因此,學習之路是沒有盡頭的。
往後幾年我將點穴療法與本系的物理治療專業知識與技術的融合,使我對這門古醫學有了更深一層的體悟。艱苦又波折的學習歷程,加上恩師當年的期許,以及自己對臨床醫學的信念,因此,期望未來能將這門失落的古醫學--六筋經點穴療法,真正的發揚光大,不再失傳,不再失真,不再只是流於民俗療法之用,而是中醫、復健和徒手治療學門中重要的瑰寶。
基於我自己本身是一位物理治療師,在學習與臨床六筋經點穴療法至今已超過十年,在近幾年來的感受和經驗,它就好比是徒手治療中的針灸,可以有效整合中醫的概念、經絡的理論、筋經的觀念,此外在輔助手法上又和西醫復健相關,包含骨病學、關節、骨骼、神經、筋膜、內臟、血管淋巴、軟組織與結締組織等徒手療法相結合應用,以此達到截長補短,相輔相成的結果。因此,六筋經點穴療法亦可說是從另一種層面上,使物理治療與中醫整合應用的強效療法。
此外,六筋經點穴療法是一門吃重徒手、感覺和眼力覺察極深的療法,由於早期就接觸這門療法,因此,後來在臨床學習各種徒手醫學和評估診斷,都有一種似曾相識,一摸上手的感覺,在後來細細回想才發現,原來點穴療法帶給自己的大腦與身體如此之深的功力,加上自己本身就喜好運動,所以也為後來往運動訓練醫學發展埋下了深刻的基礎。恩師曾經說過一句話:「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人活著是靠一口氣,所以人要練氣、要練好氣的其中一個不可或缺的要素就是運動,人只有透過運動才會使身體能量保持在一定的強度,尤其是學醫者更應如此,因為醫者能將人治癒不光是靠高深的學理技術,自身如果有恆定或強大的身心靈能量更能使療效加分。」換言之,治療者的意圖占了非常重要的層面。我十分同意恩師這句經典名言,同時也勵志自己不光是在徒手治療領域得心應手,在運動治療的領域中更是要如魚得水。畢竟自己從小到大就一直是運動愛好者,怎麼可以不精進本業呢!
為了實踐使這門古醫學─六筋經點穴療法得以發揚光大,為了貫徹自己中西復健整合診療的初衷,不斷的朝醫學專業領域學習與精進,以及解決臨床上各種病人的身體和心理層面的各式問題是不二法門。期望未來能將六筋經點穴療法與中西復健整合推廣出去,幫助更多需要的群眾,也促使臨床專業更上一層樓。

試閱文字

內文 : ●第一章|失落的古醫學


在距今約兩千年以前中國醫學便開始發展。千年以來從古代至近代許多大醫家的理論學說、經驗法則、臨床證實與經典書作中,已將現今醫學領域中許多的基礎理論、自然療法與技術發展到一個相當高的水平。期間也發展出了許多以中醫學為基礎的另類療法(亦有人稱之為第三醫學)。
在近代西方醫學逐漸成為世界醫學的主流,許多醫學基礎與治療講究科學實證,因此,近代的中醫也隨著趨勢逐漸將許多治療機轉科學證實化,然而許多中醫的理論學說、概念、經驗方法目前仍難以被完全科學證實,導致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的狀況。但即便如此,在相當多的臨床經驗與效果上再再的驗證了這些理論學說、概念觀點與經驗法則。雖然難以將其具現化、數據化、量化,但就質性與現實面來說,早已證實這些理論與方法的具有高度的參考性、準確性與有效性。

○第一節 歷史概要
六筋經點穴療法是一門中國的古醫學。最早起源於距今約一千五百多年前的中國佛門(據說是少林寺)中。在遠古佛門中,此療法被僧侶用於自救和救人的醫法,在經歷數個朝代的滅佛運動與中共破四舊和文革的影響,此點穴療法被封藏了千百年,直至國共內戰結束,中國開始對文化遺產的發掘與保存重視後,此點穴療法才又重現於世間。然而受到現代主流醫學、醫療科技和各類民間療法影響,此點穴療法一直未能得到真正的發揚與重視,而導致逐漸式微,流於民間逐漸失去原貌,著實可惜。
點穴療法雖然歷史悠遠,但其概念、理論機轉與手法操作,卻富含了現代醫學的人體解剖、生理、力學的觀念,以及中醫學的陰陽、五行、臟腑、經絡與氣血的概念。
在現代徒手醫學發展蓬勃的時代裡,無論是力學療法、骨病學、各式筋膜的療法、軟組織與結締組織的相關徒手治療等理論技術,都再再從中或多或少的看到點穴療法的影子。然而,一件明確的事實,點穴療法與這些西方的徒手醫學發展與背景完全不同,所以也驗證了「萬法不離其宗」的概念。即使遠在地球的兩端,時空背景也差的十萬八千里,但東方的祖先與西方的大師智慧與思維卻是十分相似的。差別在於東方的祖先早在千年或百年前就已經發展出了這套珍貴的醫學珍寶,但由於社會、文化與人性的因素,使得這些古人的智慧結晶逐漸失傳與沒落。

○第二節 發展脈絡
在早期古人為了解除疾病所帶來的痛苦,使用砭石、徒手按壓、撥拿、推揉等方式緩解損傷和疼痛的部位,藉以達到療傷治病的目的。繼而逐漸發展為穴位,這便是點穴療法的起源與最初的形式。後來隨著社會發展與科學的進步,尤其是隨著醫學、武術與氣功的發展,逐漸累積經驗,並經過歷代的醫者不斷臨床實踐、研究、檢驗與總結,逐步發展成為一種有效且獨特的治病療傷方法。
關於點穴療法的理論與穴位考證,過去就有前人有過精闢的論述,並可見於歷代的中國醫學書籍之中。如《素問‧舉痛論》:「按之則氣血散,故按之痛止。」這也解釋了為何點按後心穴(六筋經穴當中的其中一穴)可以止痛的理論依據之一。還有,《素問‧舉痛論》中也記載到:「按之則熱氣至,熱氣至則痛止矣。」這個部分除了解釋了點穴的機轉之外,也部分解釋了在點穴時為何講究以氣導力,以氣來治療病人的觀點。追至明、清時期點穴療法,尤其是民間的「點穴療法」與少林寺中「跌打點穴治傷」的學術觀點已經形成共識,使得傳統點穴療法也得以較全面的發展,亦有不少傷科論著均有這方面的記載。如異遠真人在《跌損妙方》中已經絡學說為主要理論依據,提出「血頭行走穴道」論,內載有六十五穴,為後世醫者,尤其少林寺之點穴療法提供了理論依據與經驗總結。
另一方面,點穴療法有些理論與針灸也有密切的關係。一開始在遠古時期的人們使用砭石做治療,到後來演進為金屬針,不儘可以用來排膿放血,還可用來刺激人體的的特定部位,以此消除病痛。而過程中器具的演進上也有許多種,如刀型、劍型還有針型。而針刺的工具也隨著人們生產的工具不斷進步也再不斷的變化,從石針、骨針、竹針、銅針與鐵針等,迄今發展至使用不鏽鋼醫療用針。而六筋經點穴療法的特別之處在於不使用器具,而是以手代針,進而達到診病、治病療傷的奇效,至於原由將在後面的章節一一闡述。此外,亦有不少經絡、針灸相關的書冊、醫經典籍和現代文獻可為點穴療法的理論依據做解釋。
六筋經點穴療法是一門源於古代少林寺佛門的古醫學。此療法在其發展過程中與武術和氣功有著密切聯繫,其中包含點穴、推穴、打穴、震穴、揉穴、拿穴、按穴與挑穴等之分。在過去武術上可作為攻擊對手的方式,同時又做為一種療傷治病的方法,且密而不傳。故其經驗長期流傳於民間,導致一些重要的理論技術失真、失傳,甚至一些寶貴的經驗也因此流失。後來隨著西方醫學形成主流,點穴療法被視為一種不科學的民間另類療法,遭到排斥與非難,也不為人所知,也得不到發展,近乎瀕臨失傳的窘境。
後來在因緣際會之下經過一番努力,總算讓此一療法重見天日,並為了不再讓此療法失傳,為了不再使其繼續流於民間逐漸失真,決定將這門古醫學六筋經點穴療法端正其名發揚光大,除了呈現原汁原味的點穴療法與經典的輔助手法之外,也會整合更豐富的臨床經驗與相關的中西醫學基礎,使點穴療法繼續進步與發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