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模式: 國家民主化二十年史1998~2018 | 誠品線上

Indonesia: Twenty Years Of Democracy

作者 戴維信 (Jamie S. Davidson)
出版社 季風帶文化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印尼模式: 國家民主化二十年史1998~2018:新加坡國立大學政治學者戴維信深入淺出分析印尼作為全球第四大國﹑全球第三大民主國,其國家民主化二十年龐雜政治實驗的成敗得失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新加坡國立大學政治學者戴維信深入淺出分析印尼作為全球第四大國﹑全球第三大民主國,其國家民主化二十年龐雜政治實驗的成敗得失。要理解2019年大選後,印尼政治與經濟發展﹑外交政策﹑區域影響的走向,《印尼模式:國家民主化二十年史(1998~2018)》是絕對不容錯過的民主化時代印尼國情入門讀本。●印尼民主進程如何影響國家經濟發展?●尤多約諾(Susilo Bambang Yudhoyono, SBY)作為印尼首位民選總統,為何在他十年任期(2004~2014)內,國家政治與經濟改革似乎都停滯不前?●以政治素人形象旋風式崛起的佐科威(Jokowi)在2014年勝選成為總統後,為何國家經濟發展邁向國家資本主義模式,國內政治對立似乎有增無減?●縱使穆斯林佔國家人口逾八成,印尼基本上仍可被理解為世俗國家。不過,激進伊斯蘭力量崛起,會否危害印尼容納多元的民主進程?2019年印尼大選後,印尼民主進程將往何處去?中國大陸很流行的一個政治觀點,是國內人口龐大,故此國家民主化不得進行,否則國家會出大亂。這種觀點深入民心,某程度上也是中國專權政治得以延續的重要原因之一。1998年,強人蘇哈托逾三十年的獨裁統治被終結,自此印尼邁向國家民主化之路。至今,印尼擁有全球第四大人口﹑是全球第三大民主國家。美國智庫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曾將印尼評為東南亞最自由國家。相比泰國﹑菲律賓﹑土耳其等國,印尼的民主進程更和平﹑更穩定﹑更具持久力。民主化時期的印尼經濟同樣引人注目。顧問公司麥肯錫(McKinsey & Company)預測,印尼有望在2030年成為全球第七大經濟體。印尼也盛產市值超過十億美元的新創企業(或稱「獨角獸」),Go~Jek、Tokopedia、Traveloka、Bukalapak都是印尼製造的「獨角獸」。要論證印尼終難維持民主政體,理由可以很多。學術文獻早已指出,能夠阻礙印尼這個島國成為民主政體的各種挑戰包括:國內族群與宗教極為多元、人口以穆斯林為主、國家發展程度不高(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低於四千美元)、天然資源豐富、貧窮差距日益擴大、行政機關不太受制約、鄰國(例如泰國、新加坡、越南、馬來西亞、或中國)不熱衷於民主政治。聯邦主義、 殖民主義、威權主義的後遺影響,是其他更難被量度的印尼民主進程障礙。不過,印尼國家民主化二十年過去,似乎都能克服各種挑戰。新加坡國立大學政治學者戴維信(Jamie S. Davidson)在《印尼模式:國家民主化二十年史(1998~2018)》(Indonesia: Twenty Years of Democracy)聚焦於印尼民主化時期的各種動態轉變,梳理印尼龐雜民主實驗的政治得失。戴維信博士將印尼民主進程概分為「革新時期」﹑「滯緩時期」﹑「對立時期」,並分析在這三段時期印尼新舊政治力量﹑國際組織如何互動與角力。戴維信博士於書中探問:印尼發展中的民主政體有何優勝之處﹑有何弱點?為何對印尼民主進程的評價毀譽參半?印尼未來民主路有何前景?印尼民主發展能否迎接下一個二十年?對於政府決策者﹑研究人員乃至一般讀者,《印尼模式:國家民主化二十年史》是有關印尼民主化時期、2019年大選前後複雜政經發展不可多得的簡明讀本。再者,於於全球民主退潮當中,《印尼模式》對亞洲乃至世界民主進程亦有啟示。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戴維信(Jamie S. Davidson)2002年於華盛頓大學(University of Washington)取得博士學位,並從2005年開始在新加坡國立大學(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任教,現為該校政治系副教授。戴維信博士研究東南亞政治超過二十年﹑特別關心印尼政治,其著作包括From Rebellion to Riots: Collective Violence on Indonesian Borneo (2008),以及Indonesia’s Changing Political Economy: Governing the Roads (2015)(印尼文版已於2019年出版)。戴維信博士亦曾參與編著The Revival of Tradition in Indonesian Politics: The Deployment of Adat from Colonialism to Indigeneity (2007) (印尼文版已於2010年出版)。戴維信博士現正進行有關東南亞稻米政治的研究。■譯者簡介鄺健銘台灣季風帶文化總編輯。曾負笈新加坡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在新加坡從事研究工作。著有《港英時代:英國殖民管治術》與《雙城對倒:新加坡模式與香港未來》,合著著作包括East Asia: Developments and Challenges﹑Hong Kong Under Chinese Rule: Economic Integration and Political Gridlock與《社運年代:香港抗爭政治的軌跡》。文章散見於The Diplomat、Asian Survey、香港《信報》、《明報》、《經濟日報》、《亞洲週刊》、《立場新聞》、《端傳媒》、《評台》、新加坡Channel NewsAsia、《聯合早報》、馬來西亞《當代評論》、《燧火評論》、台灣«上報»﹑《新新聞》﹑《風傳媒》、《關鍵評論網》、《故事》、中國《參差計劃》等。王經堯凡革創意首席設計師。近期作品2019 台北最high新年城跨年活動主視覺設計2018 小巨蛋超級體育表演 super star主視覺設計2017全國閱讀日視覺設計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導讀之一:印尼民主二十年--期待新政治導讀之二:印尼民主化之難能可貴--台灣人的泗水在地觀察中文版作者新序:關於全球第三大民主國的政治實驗--印尼與台灣民主進程比較背景:印尼國情印尼國家歷史年表印尼三十四省圖印尼國家政治體制圖印尼經濟發展數據印尼2019 年選舉前瞻序章第二章 革新時期:印尼民主政治之萌芽(1998~2004)2.1. 政治概況:國家政治結構與生態的蛻變2.2. 政治經濟:具印尼特色的國家經濟自由化2.3. 身份政治:民主化時期被釋放的邊緣族群政治力量2.3.1. 激進伊斯蘭教信徒2.3.2. 印尼華人2.3.3. 復興傳統的外島族群 第三章 滯緩時期:印尼民主改革夢想幻滅?(2004~2014)3.1. 政治概況:首位民選總統尤多約諾上任前後的印尼政治力量分佈3.2. 政治經濟:尤多約諾時代無為的國家經濟發展模式3.3. 身份政治:宗教與文化少數族群的處境第四章 對立時期:印尼民主進程處於十字路口?(2014~)4.1. 政治概況:當政治素人佐科威成為印尼總統4.2. 政治經濟:佐科威時代的國家資本主義發展模式4.3. 身份政治:保守伊斯蘭力量之下的印尼民主發展第五章 結論參考書目

商品規格

書名 / 印尼模式: 國家民主化二十年史1998~2018
作者 / 戴維信 (Jamie S. Davidson)
簡介 / 印尼模式: 國家民主化二十年史1998~2018:新加坡國立大學政治學者戴維信深入淺出分析印尼作為全球第四大國﹑全球第三大民主國,其國家民主化二十年龐雜政治實驗的成敗得失
出版社 / 季風帶文化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9745826
ISBN10 / 9869745822
EAN / 9789869745826
誠品26碼 / 2681741648003
頁數 / 200
開數 / 菊16K
注音版 /
裝訂 / H:精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1X14X1.1CM
級別 / N:無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新加坡國立大學政治學者戴維信深入淺出分析印尼作為全球第四大國﹑全球第三大民主國,其國家民主化二十年龐雜政治實驗的成敗得失。要理解2019年大選後,印尼政治與經濟發展﹑外交政策﹑區域影響的走向,《印尼模式:國家民主化二十年史(1998-2018)》是絕對不容錯過的民主化時代印尼國情入門讀本。

試閱文字

自序 : 節錄作者新序:關於全球第三大民主國的政治實驗——印尼與台灣民主進程比較 (節錄)
戴維信

台灣發展故事不能被忽略的另一部份,是政府主導經濟發展為台灣具創新力的中小企提供了肥沃的土壤。相較而言,印尼往出口導向工業化經濟發展模式之路更為顛簸,背後原因包括印尼擁有龐大本土市場與豐富天然資源、政府相對軟弱無力、官僚國族意識更強與更重保護主義等,印尼國家經濟增長因而受壓抑。但印尼民主化案例卻說明了一點:即使地方發展程度較低,民主進程仍能被啟動。這一點對台灣乃至世界上各處仍在力爭民主、抗拒暴政與不公義之地都應有啟示。

台灣與印尼民主發展的另一明顯差異,是台印的人口族群結構不同,台灣族群結構的複雜程度不如印尼。儘管台灣不如外界錯誤印象般由單一族群組成,但印尼的族群多元程度遠高於台灣。印尼族群多元為其民主進程製造了不少難題——不同族群向政府提出要求,令政府難以從整體利益角度思考管治、繼而有偏袒於某些族群之嫌,政策制訂最終變得混亂與隨意。對此問題,印尼的解決方法之一,是規定政黨在全國設置黨部、以全國型政黨為定位,同時嚴格限制地方政黨的發展( 曾出現政治動盪的亞齊省除外),目的是為避免出現政治分裂與分離主義問題。印尼另一個對應方法,是向各區域與地方政府下放重要的行政與財政權力。後蘇哈托時代的分權進程,令很多族群組織得以有機會分享地方權力,這些族群組織因而能夠透過各種政治裙帶關係與國家合約分沾國家龐大資源。這種分權安排也許會令貪腐問題變得嚴重、妨礙國家經濟增長,但卻為各族群組織擁護民主政制提供了重要誘因。對民主支持者來說,這是值得付出的成本;對經濟學者而言,這並非令人樂見的事。

試閱文字

推薦序 : 節錄導讀之一:印尼民主二十年——期待新政治 (節錄)
戴萬平
台灣正修科技大學國際企業系教授﹑《印尼產業的政治經濟學:資源詛咒》作者

要對整個印尼民主二十年作一整體評價,戴維信博士認為,相對於其他的東南亞國家近年來走向威權化,印尼可以說是一個「有缺失、但仍然是持續(longgue duree)的民主國家」。那麼,還有什麼力量可能會摧毀印尼民主?戴維信博士提出,包括:國家寡頭勢力(oligarchic power,指目前控制印尼政治經濟資源的人)、軍隊。最大的威脅還是來自伊斯蘭民族主義(Islamic Nationalism),戴維信博士認為,未來無論誰當領導者,都必須要面對:「為何一個擁有85% 穆斯林的國家,卻不能建立「伊斯蘭國」的問題。

面對這樣的提問,歷經二十年印尼民主過程,外界如何進一步解讀這一些民主挑戰? 個人認為最明顯的觀察指標就是2019年印尼大選與結果。在2019年總統大選佐科威與普羅博沃再次競爭,新秩序世代V.S. 網路世代、伊斯蘭V.S. 多元主義、私部門帶動經濟VS 國家引導經濟︙相關議題;這些議題,都是「老結構新把戲」,這次大選的過程中都會被再次受到炒作與檢驗。

台灣最近颳起素人旋風,傳統的、舊世代的政治人物,即使手上持續盤據資源,但是已經不被選民所青睞。同樣的,觀察印尼2019 年印尼大選隨著網路世代的出現,新一代、非典型的政治人物跳脫以往政治格局,已經開始逐漸改變印尼政治生態;印尼發達的「網路經濟」產生新的中產階級,特別是在都市中的菁英份子所展現出新的經濟力量,讓印尼政治經濟結構轉型。在2019 年大選中更有新生代投入印尼政治,縱使沒有傳統政治人物的資源,但是透過網路訊息的傳播依樣受到好評。因此,在新的網路生態作用下,使得政治素人出生的佐科威較獲得優勢;如佐科威能取得連任,代表印尼政治已經「徹底的世代交替」,「正式終結後蘇哈托時代的威權陰影」,印尼的「新政治」更值得期待。

節錄導讀之二:印尼民主化之難能可貴——台灣人的泗水在地觀察 (節錄)
吳英傑
印尼泗水大學講師﹑《獨立評論@天下》專欄作家

印尼人民民主意識的強化、貪污的防治、地方政府的官僚極端教義利用社群媒體興起、貧富差距的縮減、法治觀念的落實教育系統的改善融合三百個種族和七百種語言一萬七千多個島嶼的物理差距,加上後蘇哈托時期的利益團體拉扯,對印尼這個東協最大國,同時也是全球第四大國的領導人來講,任何改革都不是一件一蹴可及的事。不管採取什麼政策或方法,都會傷害到另一邊的利益,困難不可謂不大,挑戰也隨時都在。這也是印尼領導人天天面對的問題。在我們眼中看來理所當然的事,在印尼政府眼中卻可能不見得如此。而令人欣慰的是,即使可能跌跌撞撞,印尼經濟和民主還是在進步,這要歸功於印尼政府和人民的努力,讓印尼成為國際上吸引外資的標的物之一。

和台灣民主化發展的過程很類似,民主從來都不是天上掉下來的餡餅。2004年,印尼警方才從軍方獨立出來,軍方也才放棄國防和政治的雙重身分,將權力還給印尼人民。在2002 年,印尼也才通過法律,限制總統最多得連任一次,同時開放直選,即使現在執政黨主席梅加瓦蒂當年也拒絕開放直選,可見任何一項民主改革,面對的通常不是助力,而是來自利益團體無窮盡的杯葛和拒絕,而今天不管是印尼或台灣,民主化的結果都令人稱羨,因為都是人民不斷的努力和奮鬥才有的,這一點,不少印尼人和台灣人都感同身受。

為何我會提到這一點呢?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