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潔: 照顧空間與人的需要 | 誠品線上

Why Cleaning Has the Meaning?

作者 Linda Thomas
出版社 有限責任台灣友善書業供給合作社
商品描述 清潔: 照顧空間與人的需要:清潔是最古老的人類活動之一。這個工作始於對空間環境的覺察,之後進行分類、整理、打掃、擺飾,以此重建秩序,化混亂為整潔,把零散、各不相屬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清潔是最古老的人類活動之一。這個工作始於對空間環境的覺察,之後進行分類、整理、打掃、擺飾,以此重建秩序,化混亂為整潔,把零散、各不相屬的物品編織進一個整體、有機的脈絡中,於是轉化了空間,把環境提升到更高的層次。因此,清潔工作與療癒、教養、個人成長就有了相通的意義。 本書作者是長年的專業清潔工作者,服務領域包含社群公共空間、學校、醫院、療養中心、辦公室及個人住家等。她分享工作過程中累積的心得:如何感受一個空間的需要,如何轉化環境以符合使用者的需求,如何以友善生態的方式進行清潔,以及如何讓家務勞動和清潔工作成為個人修行練心的絕佳機會。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琳達.湯瑪斯(Linda Thomas)作者/琳達.湯瑪斯(Linda Thomas)1953年出生於南非,在那兒與他的六個兄弟姊妹度過了童年。1977年搬到瑞士定居,並在1988年三月創業成立生態清潔公司,1991年起至2012年,該公司負責歌德館的清潔工作。在這21年密集而專業的清潔事業中,琳達.湯瑪斯從工作中找到哲理,轉化清潔為環境照顧,發展出一系列清潔與靈性修練的課程。2011年出版《清潔--照顧空間與人的需要》,其後開始授課、教學、參與顧問工作等。2012年起,琳達開始於盧卡斯診所 (該人智醫學診所於2014年與伊塔維格曼診所合併)擔任總管,負責帶領服務部門工作。2017年退休,目前時常旅遊與教學。譯者/陳脩平譯者/陳脩平三元生活實踐社創始股東與員工,熱愛思考、享受藝術、實踐終生學習,深受人智學靈性科學的廣博、深刻、人性與美麗而吸引,願意投身於打造一個生機互動並符合三元社會精神的學習型社群。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一、我如何進入清潔與照護的領域 從南非到瑞士 清潔公司與危機 三個問題 清潔與照顧 住在孤島上? 二、清潔 早期文明 伊斯蘭文化裡的純淨 其他傳統 日本的除穢儀式 希臘與俄羅斯的習俗 春季大掃除的由來 耶誕節 三、人類、居家、幫手 智慧、敬虔、信任生命 人類 居所就是一個有機體 幫助一直都在 溝通 四大元素 元素的本質 元素的存在 不同的元素存在及其與我們的關係 其他自然界的存在 我們創造出來的 問題與回應 四、清潔與人生的基本任務 照護 更新與從頭開始 清潔中的喜悅 日常生活中的藝術 輕忽 古早時候的家務工作 今日的家務工作 清潔作為一項專業 喚醒美的意識 治療教育與社會療癒 問題與回應 五、日常生活中的靈性 赫絲蒂雅 日常生活中的宗教元素 克服壓力 六、創造秩序 失序不是混亂 失序與秩序 維持秩序的困難 失序從何處開始? 我要從哪裡著手? 灰塵與疏忽 七、我們與周遭物品的關係 斷捨離 關注的價值 囤積症 不是每一位沒有秩序的人都囤積 找到解方 問題與回應 八、韻律節奏 食物 衣著 整齊與清潔 居家維護 生活習慣 九、居家生活與成長中的孩童 親職的壓力 模仿 韻律節奏與達成協議 發展責任感 CLOSED FOR RECONSTRUCTION:青春期 有意義的工作 十、與學生一起打掃學校 學生清潔專案 有可能遇到的阻力 訓練 學生清潔專案的目的 學校就是一個活生生的有機體 問題與回應 十一、實務工作 我要由何處開始? 清潔的流程 家中的不同房間 零碎雜物 清潔劑與工具 友善環境的好點子 衣物洗濯 去除污漬、斑點

商品規格

書名 / 清潔: 照顧空間與人的需要
作者 / Linda Thomas
簡介 / 清潔: 照顧空間與人的需要:清潔是最古老的人類活動之一。這個工作始於對空間環境的覺察,之後進行分類、整理、打掃、擺飾,以此重建秩序,化混亂為整潔,把零散、各不相屬
出版社 / 有限責任台灣友善書業供給合作社
ISBN13 / 9789869716031
ISBN10 / 9869716032
EAN / 9789869716031
誠品26碼 / 2681810502007
頁數 / 448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1X14.8CM
級別 / N:無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清潔是最古老的人類活動之一。這個工作始於對空間環境的覺察,之後進行分類、整理、打掃、擺飾,以此重建秩序,化混亂為整潔,把零散、各不相屬的物品編織進一個整體、有機的脈絡中,於是轉化了空間,把環境提升到更高的層次。因此,清潔工作與療癒、教養、個人成長就有了相通的意義。

試閱文字

內文 : 多年前我聽過一個傳說,這個故事幫助我發現如何學習去愛上清潔。

在一個修道院裡住著一位僧侶,他要做所有卑微的奴僕工作,例如洗碗、掃地、擦地等。他不介意這些,並且把所有工作做得盡善盡美,總是一邊工作一邊唸著禱辭:「親愛的上帝,當我洗著這些碗時,請差遣您身邊的一位天使來清洗我的心,使我的心純淨。」或是:「親愛的上帝,當我打掃這片地板時,請派遣您身旁的一位天使來陪伴我,讓每一位踏在這面地板上的人都能被祢碰觸。」針對每一項工作,他都有一個禱辭,他持續做這些工作好多好多年。然後,有一天清晨,他醒來,得到一個醒悟。從那天起,人們不遠千里而來聆聽他的智慧開導。

這個故事讓我想起孩提時代的一次經驗。在我們的小農場上有煤油燈,若沒有每天清理燈罩的玻璃,火焰的光芒就沒有辦法透出光亮。我想,那傳說裡的僧侶一定也會遇到這樣的情形。這麼多年下來,這麼多的天使清潔、擦洗了他,他的智慧必然要閃耀煥發出來。我於是理解了我們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反映到自己的內在。

另一個我回想起來的事件是當我祖父意外喪生後,祖母搬來住在我們的農場。媽媽把我們姊妹叫去,向我們解釋祖母十分傷心,終日以淚洗面。她認為我們可以輪流每天早晨幫她鋪床來安慰祖母。因為我們從來不整理自己的床鋪,她帶我們到祖母的房間示範如何鋪床。那個年代沒有羽絨被這樣的東西,我必須小心地、以正確的方式折疊亞麻床單和毛毯,床鋪的四個角落才會平整、好看,上面那層床單必須反折回來才能看到刺繡的圖案。媽媽解釋最重要的是枕頭。她把枕頭拿到窗邊並示範如何用力地搖動、徹底地拍打,讓祖母所有的苦痛、淚水、悲傷都隨風而逝。然後要把枕頭放回去,輕柔地撫平它同時為祖母唸一小段禱辭,祝福她把頭靠在枕頭上休息時能得到安穩和舒適。

我當時快五歲了,這件事被我拋諸腦後三十多年,當我挑戰著自己、學習著如何愛上清潔工作時,才又想起這個回憶。我記起的不只是如何鋪床,也包含了那時做著這些事時,心中那股絕對虔誠與奉獻的感覺。在我小小的年紀裡,我把這件事視為神聖的,我把全副心力都投注在為祖母的安適所做的工作。現在,我是一名懷舊憶往的清潔工,我完全相信並且知道,只要曾經體會過這種在工作中充滿愛的奉獻,我就能夠真正學會去愛清潔。

我開始這麼做。一開始,這只是個練習,我充滿信心地做著這個練習,充份意識到我在做的每一件事。我把什麼東西從一樣物品上抖落下來,擦掉或是掃掉什麼東西。充滿覺知、意識地工作,全神地投入,就像是求生存的舉動一樣,這讓我有一個依靠。不間斷地重複練習,它變成了一個必要的儀式,我開始覺察我從事的工作有著更深刻的意義。我理解到我開始從工作中汲取力量。我深深感謝這股新加入的能量,伴隨著這感激之情,數個月來,我首度發現自己能夠在工作上體會到喜悅。我越能以這樣的態度投入工作,就越能從工作中得到力量。但是最重要的是這樣的態度豐富了我,我的靈魂更加飽滿,而這是任何人也拿不走的。

幾個月之後,當我作為華德福家長在清潔我女兒的幼兒園時,我注意到那些小巧的幼童專用馬桶。在那之後,我又在許多日托中心看見過這樣的小馬桶,但那次在我女兒的幼兒園是我第一次看見這樣東西。這些小馬桶深深地打動了我。我的個頭高大,要能好好地清理這些馬桶,我必須雙膝跪地。當我跪在小馬桶前面時,我女兒的影像浮現心頭。不久前我還在幫她換尿布,現在她的小屁股已經可以好好地坐在這個小馬桶上。就在那一刻,我經驗到一種全然獻身、全心事奉的感覺。這股感覺籠罩著我,像是強力水流沖刷著我,我第一次領悟到一件事實,我們幾乎都是在為他人做清潔工作。我了解到清潔就是最高意義的社會性活動。當然我們也會清潔自身,即便我們獨居,我們在期待訪客到來時會付出比較多的心力去打掃居家環境。

這個經驗也讓我清楚認識到清潔可以分為不同的層次。首先,我拿掉某些物品,清除一層老舊的灰塵。同時,我也在清理自己的內在,最後我希望留下一份小禮物給使用這個我照顧過的空間的人。現在,過了二十年,透過無數經驗的洗禮,我可以完全誠實地說我仍然熱愛清潔。

只有我們自己能決定我們要多認真看待一份職業。對我而言,照料一個空間是最重要的。任何有生命的有機體在其受到照顧時才能發展得最好,無論是小孩、一株植物、一棟像歌德館那樣供作社群活動的建築、一間學校或是我們的家——甚至,最重要的,我們的人際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