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建築散步系列: 東京現代與復古名建築98選 (2冊合售) | 誠品線上

東京モダン建築さんぽ 東京レトロ建築さんぽ

作者 倉方俊輔
出版社 東美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東京建築散步系列: 東京現代與復古名建築98選 (2冊合售):三角形、圓形、四角形,所有現代形狀潛藏其間;磁磚、陶器、壓克力、不鏽鋼,各式各樣素材的現代化組合;豪華的燈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三角形、圓形、四角形,所有現代形狀潛藏其間; 磁磚、陶器、壓克力、不鏽鋼,各式各樣素材的現代化組合; 豪華的燈飾、圖案細膩的彩繪玻璃、如畫般的天花板…… 從江戶末期到1970年代,從古典唯美到現代主義, 跟著特寫鏡頭發現98件東京名建築的魅力! 《東京現代建築散步》《東京復古建築散步》由知名建築研究學者倉方俊輔帶領: ◆ 【細膩建築寫真,看懂隱藏在建築裡的每一道祕密】 專業攝影下村忍捕捉建築特色零死角,抓住建築大師的設計特色與精華,以特寫鏡頭看見每一個設計細節,視覺最豐富的東京現代建築導覽書。 ◆ 【總覽東京五大區、從江戶末期到戰後】 從江戶末、明治到大正,再走入戰後至一九七○年代,深入探索建築與時代的連結、解析人們活動與空間的關係,看見建築如何為歷史留下細膩而深刻的詮釋。 ◆【一次讀懂知名建築大師,輕鬆走入建築美學】 黑川紀章、丹下健三、坂倉準三……一本讀盡26位日本現代建築大師的設計與思想精華、生平故事,看見建築史上影響後世最深的一頁。 ★★推薦★★ 李清志 實踐大學建築設計學系副教授 李昀蓁 東京建築女子 吳東龍 日本設計觀察作家 謝宗哲 東京大學建築博士‧2019台南建築三年展策展人 工頭堅 米飯旅行社創辦人

各界推薦

各界推薦 ★★推薦★★ 李清志 實踐大學建築設計學系副教授 李昀蓁 東京建築女子 吳東龍 日本設計觀察作家 謝宗哲 東京大學建築博士‧2019台南建築三年展策展人 工頭堅 米飯旅行社創辦人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倉方俊輔 日本東京都出生,大阪市立大學副教授。除了從事建築史的研究及評論工作外,也擔任建築公開活動「大阪現存建築博物館節」執行委員等,努力讓大眾更親近建築與社會。著作有《東京復古建築散步》、《東京建築指南》(以上為合著,X-Knowledge出版)、《東京建築 走走看看說說》(合著,京阪神Lmagazine出版)、《名建築遺珠》(日經BP社出版)等。下村忍 攝影日本北海道出生,攝影師,專為雜誌、叢書、廣告等拍攝人物肖像、雜貨、料理及建築主題,並且定期舉辦攝影展。著作有《東京復古建築散步》(合著,X-Knowledge出版)、《老奶奶與貓咪的靜好歲月》(寶島社)。喜歡的建築為「皇居旁大廈」與「東京法語學院」。林美琪於出版界工作多年,現為專職譯者。對翻譯工作一往情深,譯作有《曼陀羅計畫表,讓你想要的都得到》、《愜意時光:咖啡屋風格早餐》、《鎌倉湘南咖啡店散步》等。享受每一趟異國文字之旅,快樂筆耕。洪于琇政治大學日文系畢。曾任出版社編輯,現為專職日文筆譯,平日以書、戲劇、電影餵養心靈。譯有《尋味巧克力》、《啟動心靈的對話》等書。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東京現代建築散步》 現代建築的魅力 東京現代建築散步MAP 本書標示法 Area-1丸之內、日比谷、新橋地區 新橋站前大廈一、二號館 新新橋大廈 三菱地所的大廈 新有樂町大廈 有樂町大廈 國際大廈 新東京大廈 帝國劇場 日本生命日比谷大廈 日生劇場 千代田區立日比谷圖書文化館(舊東京都立日比谷圖書館) NTT霞關大廈(舊霞關電話局) NTT日比谷大廈(舊日比谷電電大廈) 養樂多總部大廈 靜岡報紙暨靜岡廣播東京分部大廈 中銀膠囊塔大廈 卡薩相生 【Column】 現代風格的樓梯 Area-2澀谷、目黑地區 目黑區綜合廳舍(舊千代田生命本部大廈) 東京讚岐俱樂部(舊東京讚岐會館) 秀和青山公館 乃木會館 日本基督教團東京山手教會 碧央卡別墅 塞雷納別墅 現代別墅 FROM第一大廈 國際文化會館 代官山集合住宅 天主教目黑教會(聖安瑟姆教會) 【Column】建築師物語 1 村野藤吾 2 大江宏 昭和風格的標誌 Area-3上野、皇居周邊地區 皇居旁大廈 宮崎縣東京大廈 國立西洋美術館 東京文化會館 東京法語學院(舊東京日法學院) 國立國會圖書館 千鳥淵戰沒者墓園 【Column】 建築師物語3 前川國男 Aea-4新宿、四谷地區 東京聖瑪利亞主教座堂 安與大廈 麴町大樓 新宿西口廣場 Lawn珈琲 【Column】建築師物語 4 坂倉準三 Area-5世田谷地區 駒澤奧林匹克公園 體育館、管制塔、駒澤田徑場 尤加利文化幼稚園 駒澤大學深澤校園洋館(舊三越迎賓館) 滿願寺 【Column】建築師物語 5 吉田五十八 6 丹下健三 年表 《東京復古建築散步》 序 準備享受復古建築 區域地圖 閱讀本書的方法 Ⅰ上野、本鄉區 東京國立博物館 本館、表慶館 黑澤大廈 舊岩崎家住宅洋館 鳩山會館 根津教堂 mAAch ecute神田萬世橋 日本基督教團 本鄉中央教堂 東京大學綜合研究博物館 小石川分館 東京藝術大學 紅磚1號館、2號館 山本牙科診所/東京路德中央大廈 上田邸/榮大廈 【Column】建築師物語:喬賽亞‧康德(Josiah Conder) Ⅱ銀座、丸之內區 明治生命館 奧野大廈 日本橋高島屋 學士會館 堀商店 BORDEAUX 日本橋三越本店 太洋商會 丸石大廈 法務省舊本館/米井大樓 【Column】建築師物語:岡田信一郎 Ⅲ築地周邊區域 築地天主堂 聖路加禮拜堂、Teusler紀念館 山二證券株式會社 警視廳月島警察署 西仲通地區安全中心 舊東京市營店舖向住宅 桃乳舍 村林大廈 【Column】各種階梯 Ⅳ新宿、池袋區 早稻田大學 會津八一紀念博物館、演劇博物館 學生下宿日本館 晚香廬、青淵文庫 自由學園 明日館 豐島區立 雜司之谷舊傳教士館 目白聖公會 聖居普良聖堂 小笠原伯爵邸 學習院大學 史料館 立教大學 第一食堂 中央公園文化中心 舊豐多摩監獄正門 【Column】建築師物語 法蘭克‧洛伊‧萊特(Frank Lloyd Wright) Ⅴ澀谷、目黑區 赤坂王子古典宅邸 聖德紀念繪畫館 東京都庭園美術館 慶應義塾圖書館舊館、三田演說館 日本基督教團 麻布南部坂教堂 拉斐爾餐廳 駒澤大學 禪文化歷史博物館 高輪消防署二本榎辦事處 和朗公寓 壹號館、貳號館 【Column】各種燈飾 【Column】建築師物語:一柳米來留

商品規格

書名 / 東京建築散步系列: 東京現代與復古名建築98選 (2冊合售)
作者 / 倉方俊輔
簡介 / 東京建築散步系列: 東京現代與復古名建築98選 (2冊合售):三角形、圓形、四角形,所有現代形狀潛藏其間;磁磚、陶器、壓克力、不鏽鋼,各式各樣素材的現代化組合;豪華的燈
出版社 / 東美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ISBN13 /
ISBN10 / 9875660035
EAN / 4719875660030
誠品26碼 / 2681771138000
頁數 / 416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1X17X3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內文 : 人們會感受到「復古」,或許就是從中發現不同於現在「風格」的那一刻吧?所謂「風格」,指的是一種齊備各式要素的存在狀態。儘管不會閃閃發光,但當我們發現那獨特一致性的瞬間,「復古」便躍然眼前,我們會發現創造出這種獨特一致性的人們在房子建造當時不同於現在的生活方式。這些建築之所以迷人,除了隸屬過往時代、很壯觀、由名人建造等單純的原因外,更是因為它們呈現出不同於現在的整體感。在建築背後發生的生活、與場所之間的關係——各式各樣的要素宛如擁有生命般融入其中。
換句話說,「復古」就是有「風格」。從那些物品深處,感受不存在於此刻的人,萌生懷舊的心情,想著「過去的生活很有風格呢!」有時也會因為這樣的憧憬,讓我們重新檢視自己的生活方式。
前文雖說「復古建築」並非特定年代的建築,但本書介紹的內容將以日本近代,也就是江戶末期開國(1854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1945年)前所建造的西式建築為對象。因為,這個時期的建築最符合「不同於現在的風格就是復古」的論述。
我們試著看看「舊岩崎家住宅洋館」吧。它與現在的住宅並不相同,散發一種「洋館氛圍」的整體感。
為什麼它會呈現洋館氛圍呢?那是因為,距今超過百年前的人們故意將它設計成洋館風的緣故。這棟房子並非最近才讓人覺得是「復古建築」,它從建造當時就是所謂的「復古建築」了。因為,這棟房子是以比建成當時——十九世紀末更早以前的風格為範本。
以過去為範本、帶有整體感「氛圍」的房子就是出色的建築。日本開國當時,這是一種先進歐洲國家的常識,美國和世界各地的殖民地也是如此。日本亦然,為了能與西方平等對話,決定成為一個能靠自己建造出這種建築的國家。擁有如此堅定決心的,便是日本近代。
在凝視的過程中,打動自己的是哪個部分呢?提出這個問題,答案便會浮現:是豐富的裝飾?韻味十足的建材?還是凹凸下的陰影戲劇效果?由於本書介紹的時代建築特別強調這些要素,還請多多留意。
建築的另一項獨特之處便是包含了不只單一,而是為數眾多的要素。留心觀察建築中各種要素的整合方式便會有新發現:裝飾與裝飾之間的關係、建材與建材的配合、長度與長度間的平衡……最後一項稱為「比例」,是自古以來建築極為重視的部分。有時候,即使是看似繁複的建築,只要試著在腦海中將其替換成單純的線條,便能意外地發現在裝飾和建材外的比例之美。
因此,不論古今,建築設計師都會試著在旅行的地點素描。因為素描可以抽出感動自己的要素,將其內化為屬於自己的事物。素描無擅不擅長之分,請各位也一定要試試。
融入和風匠心的優美西洋建築
東京國立博物館‧表慶館、本館

Tokuma Katayama
1908
Jin Watanabe,
Kunaisho Takumiryo
1937
[表慶館]1908年/片山東熊/磚造 2層
[本館]1937年/渡邊仁+宮內廳內匠寮/SRC構造 2層、地下2層

表慶館,為「表」示對大正天皇成婚的「慶」賀之意,由日本國民捐贈建成的「館」邸。在表慶館威嚴莊重的身影旁,是戰前被稱做東京帝寶博物館的東京國立博物館本館。
當時,西方世界認為「皇室家族是美與傳統、近代化的守護者」。這兩棟建築物便是日本為了表示「自己也是如此」而設計,因而有著濃厚的西方色彩,同時,搭配了許多日本傳統設計。
在接觸皇室相關的品格,享受展示品後,不妨也仔細凝視建築裡小巧的設計吧。你將會看到先人企圖在和風與西洋間取得精準平衡,對「美」所下的功夫。


●Data
開=9:30~17:00(最後入館時間16:30)
休=星期一、年末年初
※不同時期會有所變動。特展的開館時間需另行確認
Access
東京都台東区上野公園13-9/自JR「上野」站(公園口)、「鶯谷」站(南口)步行10分鐘/東京Metro銀座線、日比谷線「上野」站步行15分鐘,千代田線「根津」站步行15分鐘/京成電鐵「京城上野」站步行15分鐘

盡情享受小川三知的彩繪玻璃
黑澤大廈
Kiichi Ishihara
1931
石原暉一/RC構造 3層、地下1層

小川三知,讓彩繪玻璃文化在日本落地生根的人。儘管出生於侍奉藩主的藩醫家庭,卻壓抑不了對繪畫的憧憬,進入了東京美術學校。他在橋本雅邦門下學習日本畫,一九○○年前往美國,習得彩繪玻璃的技術後返回日本。小川三知為鳩山會館(P.30)、小笠原伯爵邸(P.136)等諸多建築點綴裝飾,在彩繪玻璃界留下首屈一指的名號。
黑澤大廈原為小川眼科醫院。開業者是代替三知繼承家業的弟弟,劍三郎。診所興建時,劍三郎向兄長委託了多件作品。宛如雙眼聚焦時的抽象真實感、穿透光所創造出的無限中間色……從一件件作品中,可以清楚了解小川三知融合日本與西方傳統的作風。
這是座相信人類眼睛功能的兄弟所打造的博物館。

●Data
內部參觀需要預約/有一般對外開放日/聯絡洽詢=contact2014@kurosawa-bldg.com
Access
東京都台東区上野2-11-6/自東京Metro千代田線「湯島」站步行2分鐘,銀座線「上野廣小路」站步行5分鐘

保留繁華記憶的紅磚「萬世橋」站
mAAch ecute神田萬世橋
1912
1935
紅磚造+RC構造



就算不到廢墟的程度,但建築物經過長時間歲月洗禮而產生的自然韻味應該風靡了許多人吧。如果將這些建築整修得閃閃發光,如同全新的一樣,便會令人大失所望。
這裡卻並非如此。過去的萬世橋站於一九一二年完工,一九三五年大幅度修改,一九四三年後漸漸停用。mAAch ecute神田萬世橋便是利用了舊月台和階梯的商業設施,將累積的時間連結成令人想一訪再訪的魅力。
這裡是廣受世界歡迎的改建老屋。在與日本比鄰的台灣,日治時期的工廠和建築物轉換為饒富品味的設施後也十分受到大眾喜愛。看見mAAch ecute神田萬世橋,會讓人高興地想著日本終於也追上這個腳步了。

●Data
開=星期一~星期六11:00~22:00,星期日、國定假日11:00~20:30/「露天甲板平台」開=星期一~星期六11:00~22:30,星期日、國定假日11:00~20:30
※商店、餐廳需各自確認
Access
東京都千代田区神田須田町1丁目25番地4/自JR「秋葉原」站(電器街口)步行4分鐘,「神田」站步行6分鐘/東京Metro日比谷線「秋葉原」站(3號出口)步行6分鐘,銀座線「神田」站(6號出口)步行2分鐘,千代田線「新御茶水」站(A3出口)步行3分鐘


映襯綠意的朱牆,充滿個性的和洋折衷
東京大學綜合研究博物館
小石川分館 建築博物館

no.08
1876
木造 2層

容易移建、擴建、改建是日本木造建築的特徵之一。最早於一八七六年東京大學本鄉校區建為東京醫學校本館的建築,一九一一年從現在東大醫院的位置移到赤門旁。本次移建中,減短了建築的深度,也縮小了屋頂上乘載的鐘塔,為正面門廊添加了和風設計。就這樣,建築幾乎成為現在的模樣後,於一九六○年代從本鄉移建至小石川植物園內,二○○一年以東京大學綜合研究博物館小石川分館的姿態開館。
歷經多次移建的紀錄都刻在木頭之上。改建成博物館時,館方拿掉了二樓部分的天花板,讓民眾可以看到建材本身。無論是建築還是博物館的展品,那份「捨不得、很可惜」的心意,都會為下個時代留下意想不到的價值。

●Data
開=10:00~16:30(最後入館時間16:00)/休=星期一、二、三(逢假日則開館)、年末年初、其他館方訂定休館日
Access
東京都文京区白山3-7-1/自東京Metro丸之內線「茗荷谷」站步行8分鐘

跨越一百三十年的優雅紅磚建築
東京藝術大學
紅磚1號館、2號館

Tadayoshi Hayashi
1880
Noriyuki Kojima
1886
[1號館]1880年/林忠恕/紅磚造 2層
[2號館]1886年/小島憲之/紅磚造 3層

應該很少人聽過林忠恕這位木工出身、活躍於明治初期的專家吧。林忠恕建造了初代大藏省等眾多官廳建築,卻漸漸被接受過正統建築教育的建築家所取代。畢業於美國康乃爾大學建築系的小島憲之也是令人無法忘懷的人物。儘管他是日本最早接受建築教育的其中一人,回國後卻幾乎沒有什麼作品,他在第一高中擔任教師教授夏目漱石英文這件事或許還更為出名。
東京藝術大學的1號館和2號館分別是林忠恕與小島憲之的珍貴作品。距今大約四十年前,校方原定拆除這兩棟建築,在刮除牆壁表面灰漿時,確認它們竟然是古老的紅磚建築後決定保留下來。兩棟紅磚建築佇立在樹林中,讓林忠恕與小林憲之成為至今也不會被忘懷的存在。

Data
平常內部不對外開放
Access
東京都台東区上野公園12-8/自JR「上野」、「鶯谷」站步行10分鐘

思考如何連結建築內外的態度以及工業主義,確實是十九世紀之前沒有的。不過,讓光影進行戲劇性演出這點,則與學院派繪畫的明暗法相通。企圖以嶄新形態來展現一幢超越表面性功能的建築,從這座美術館,我們可以感受到柯比意的這份熱情。

雍容爾雅,清高的學士殿堂
學士會館
Teitaro Takahashi,
Toshikata Sano
1928
Akira Fujimura
1937

[舊館]1928年/高橋貞太郎+佐野利器/SRC構造 4層、地下1層
[新館]1937年/藤村朗/SRC構造 5層、地下1層

「學士」這個詞散發出凜然之氣——學士會館當年是為了自二次大戰前舊帝國大學畢業的學士會會員而蓋的社交設施,僅限會員專用。如今,延續過往驕傲,成為會議、婚禮、飲食、住宿的場所,也對會員以外的賓客敞開大門。
這類社交設施稱作俱樂部建築——也就是所有會員的家。俱樂部建築需要的是隨時能讓人感受到「回來了」的舒適感,而非吸引新訪客的刺激。會館外觀相對樸素,內部呈宅邸風格也都是因為這個緣故。學士會館如今成為了解日本戰前俱樂部建築是什麼模樣的珍貴空間。
舊館正門玄關處半圓拱上的橄欖樹是睿智的象徵。內部採用最先進的「分離派」風格。「莫忘年少希望以知性開拓未來的時光」——或許是建築師想要傳達的訊息吧。

Data
各餐廳有所不同,需個別詢問
Access
東京都千代田区神田錦町3-28/自JR「御茶水」站(御茶水橋口)步行15分鐘/東京Metro東西線「竹橋」站(3a出口)步行5分鐘/都營地下鐵三田線、都營新宿線、東京Metro半藏門線「神保町」站(A9出口)步行1分鐘

建築師物語
喬賽亞‧康德

Josiah Conder ◎1852年生於英國倫敦,1877年來日,於工部大學教授日本最早的正統建築教育,1920年卒。除了本書收錄之外,現存作品尚有綱町三井俱樂部(東京都港區,1913)、諸戶清六邸(現六華苑,三重縣桑名市,1913)、舊古河邸(東京都北區,1917)等。
(本書收錄=舊岩崎家住宅洋館→P.26)

用年輕的熱情打造日本建築設計、教育的基礎

康德身為所謂「御雇外國人」的其中一員,於1877年一月來到日本,此時的他,年方二十四歲。
雖然會令人覺得「太年輕了!」但他卻是政府為了奠定日本建築知識、制度而招攬的人才,支付的薪水可與當時的政府高層匹敵,應該不是隨隨便便挑選的人。康德在到日本前於知名建築師伯吉斯(William Burges)的事務所工作,並在英國皇家建築師協會索恩獎(Soane Medal)上展露鋒芒,是一位大有前途的年輕建築師。明治政府當時與他簽訂的契約為五年。儘管康德來日時職業生涯正值發展階段,但他或許打算前往這個以美術知名的遠東國家,帶著經驗回國後,在英國建立屬於自己的定位吧。
然而,康德最後並沒有回到英國,他與日本人久米(kume)結為夫妻,育有一女(這是康德年輕時與藝伎所生的女兒),在日本結束他的一生。
在康德以前,日本幾乎完全沒有正統的建築師。來日沒多久,他便造出了日本第一座博物館「上野博物館」(1881)、教科書上熟悉的「鹿鳴館」(1883)等國家級建築。1890年御雇外國人的契約一結束,康德直接成為三菱公司的顧問,設計了「三菱一號館」(1894)和「岩崎家住宅洋館」(1896)。直到最後,康得仍擁有源源不絕以宅邸為主的設計委託。
身為御雇外國人,大家最期待的除了他能建造正統西式建築外,另外一項便是教育。這方面,他也以辰野金吾、片山東熊為首,出色地養成了日本人可以只靠自己就能教育、設計建築的譜系。
他第一批學生中的曾禰達藏在1920年康德去世時,回想起這位與自己同年的老師時說:「老師對我們溫和又誠懇,真的好開心。」
帶著對日本的景仰和一身年輕熱情的康德能夠來到日本,是日本的幸福。想必,對歷史定位成「國家發展西式建築的起點」的康德而言,一定也有同樣的心情吧。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從江戶末、明治到大正,再走入戰後至一九七○年代,抓住建築大師的設計特色與精華,以特寫鏡頭看見每一個設計細節,深入探索建築與時代的連結,視覺最豐富的東京現代建築導覽書。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