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古風: 中國古典建築代表 | 誠品線上

古建古風: 中國古典建築代表

作者 何水明
出版社 崧燁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古建古風: 中國古典建築代表:隨著歷史的變遷,經過了漫長的演變過程,那精緻壯觀的外形以及深刻的寓意,是一代代心血和才智凝成的結晶⋯⋯◎擎天之柱──華表華表是中國古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隨著歷史的變遷,經過了漫長的演變過程, 那精緻壯觀的外形以及深刻的寓意, 是一代代心血和才智凝成的結晶⋯⋯ ◎擎天之柱──華表 華表是中國古時宮殿、宗廟、亭榭、墳墓等建築前面的一種柱形標誌,原為木製高柱,其頂端用橫木交叉成十字,似花朵狀,有著特殊標示作用,因此稱為「華表」。 ◎榮譽象徵──牌坊 牌坊是封建社會為表彰功勛、科第、德政以及忠孝節義所立的建築物。也有一些宮觀寺廟以牌坊作為山門,還有的是用來標明地名。又名牌樓,為門洞式紀念性建築物,宣揚封建禮教,標榜功德。 ◎古建眼睛──匾額 幾千年來,匾額把古老文化流傳中的辭賦詩文、書法篆刻、建築藝術融為一體,集字、印、雕、色的大成,以其凝鍊的詩文、精湛的書法、深遠的寓意、指點江山,評述人物,成為中華文化園地中的一朵奇葩。 ◎石刻古籍──碑石 碑石具有濃烈的東方色彩和極強的文化價值,長期以來一直影響著中國的文化、歷史、考古等眾多學科。在古代以紀念碑、書法碑刻和墓葬用品等形式呈現。 ►帝堯為博採眾諫締造誹謗木 ▎小樹杈多功能,能當「路標」又能當「留言板」! 原始社會時期,帝堯為了方便人們認路,便派人立了帶指示的小樹杈。小樹杈越立越多,人們又開始混亂了,所以有人就在小樹杈上畫記號以提醒自己。帝堯看到各種記號,就想「這記號能充分表達每個人的意思啊!何不讓他們寫出對部落的意見或要求呢?」於是,帝堯就讓大家把意見寫在小樹杈上。一時間,人們提出了很多很好的意見,帝堯虛心聽取並採納,極大地促進了部落的安定和發展。 ▎說好表達意見,怎麼就變成了誹謗? 人們把這種具有指示和表達意見的小樹杈稱為「桓木」或「表木」,因為古代的「桓」與「華」音相近,所以慢慢便讀成了「華表」。這華表也被稱為「誹謗木」,當時「誹謗」一詞不是貶義詆毀的意思,而是議論是非的意思。 ▎誹謗木跟升堂鼓也是有點關聯的! 堯宣布誰有意見不僅可以寫在到處插立的誹謗木上,還可以站在他宮門前的大木柱下發表演說,或直接把意見刻寫在大木柱上。敢諫之鼓也一樣,就是安放一面大鼓,要提意見的人便擊鼓告知。據說,後世衙門前的升堂鼓就是這麼演變而來的。 ►歷史上三大著名匾額 【留餘匾】 該匾是康家第15代莊園主用來訓示家中子弟的家訓匾, 是儒家「財不可露盡,勢不可使盡」中庸思想的展現。 「留餘匾」造型獨特,形似一面展開的上凹下凸型旗幟。 上凹意為:上留餘於天,對得起朝廷 下凸意為:下留餘於地,對得起百姓與子孫 【山海關匾】 該匾實際的名稱為「天下第一關」匾額。 匾上五個大字,每個字結構講究,布局章法得當,筆力沉雄,與形勢相稱,大有鎮關之風,為關口增添了威嚴和光輝,也道出了關口的戰略地位。 【正大光明匾】 據說,匾額上面的字是順治帝的筆跡, 經康熙皇帝臨摹後懸掛在乾清宮正殿。 匾額上的字體為行書,用筆結體肥厚豐滿,其撇捺隨意拖出,逸氣橫霄。 四個大字,結構蒼秀,超越古今,為中國清代書法作品中的精品之作。 ★本書特色:本書分為擎天之柱、榮譽象徵、古建眼睛、石刻古籍共四部分,主要內括帝堯為博採眾諫締造誹謗木、東漢時成為傳統裝飾石柱等。從歷史演變和組成分類等多方面講解中國古代建築中的華表與牌坊的結構、特徵和藝術特點,非常適合對古典建築有興趣的讀者閱讀和珍藏。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何水明何水明,專職作家,建築系畢業,長期從事建築設計與理論研究,對中國古代建築有著獨特且深入的見解。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序言 擎天之柱—古代華表 帝堯為博採眾諫締造誹謗木 東漢時成為傳統裝飾石柱 明永樂年間建成天安門華表 中國其他地區的著名華表 榮譽象徵—古代牌坊 由衡門演變而來的古老建築 以宗教祭祀為主的廟宇牌坊 以表彰忠孝節義的節孝坊 以表彰建立功績的功德牌坊 作為地方標誌的標示性牌坊 祭奠先人美德的陵墓牌坊 古建眼睛—古代匾額 發源於秦漢時期的題字牌 自表家門的官署門第類匾額 多懸於公堂之上的官家匾額 對人歌功頌德的功德聲望匾 用來讚頌女性的貞節賢孝匾 懸掛在廟宇門前的寺廟匾額 多用於樓閣建築的樓閣類匾 用於書院內外的書齋類匾額 中國歷史上三大著名匾額 石刻古籍—古代碑石 作為紀念物或標記的豎石 中華民族最古老的禹王碑 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四大碑林 中華著名的十大「三絕碑」

商品規格

書名 / 古建古風: 中國古典建築代表
作者 / 何水明
簡介 / 古建古風: 中國古典建築代表:隨著歷史的變遷,經過了漫長的演變過程,那精緻壯觀的外形以及深刻的寓意,是一代代心血和才智凝成的結晶⋯⋯◎擎天之柱──華表華表是中國古
出版社 / 崧燁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ISBN13 / 9786263325463
ISBN10 / 6263325461
EAN / 9786263325463
誠品26碼 / 2682202485007
頁數 / 180
開數 / 25K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1X14.8X0.9CM
級別 / N:無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本書分為擎天之柱、榮譽象徵、古建眼睛、石刻古籍共四部分,主要內括帝堯為博採眾諫締造誹謗木、東漢時成為傳統裝飾石柱等。從歷史演變和組成分類等多方面講解中國古代建築中的華表與牌坊的結構、特徵和藝術特點,非常適合對古典建築有興趣的讀者閱讀和珍藏。

試閱文字

自序 : 序言
  浩浩歷史長河,熊熊文明薪火,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滾滾黃河、滔滔長江,是最直接源頭,這兩大文化浪濤經過千百年沖刷洗禮和不斷交流、融合以及沉澱,最終形成了求同存異、兼收並蓄的輝煌燦爛的中華文明,也是世界上唯一綿延不絕而從沒中斷的古老文化,並始終充滿了生機與活力。中華文化曾是東方文化搖籃,也是推動世界文明不斷前行的動力之一。早在500年前,中華文化的四大發明帶動了歐洲文藝復興運動和地理大發現。中國四大發明先後傳到西方,對於促進西方工業社會發展和形成有著重要作用。
  中華文化的力量,已經深深熔鑄到我們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中,是中華民族的基因。中華民族的精神,也已深植於綿延數千年的優秀文化傳統之中,是我們的精神家園。
  總之,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是中華各族五千年來創造、傳承下來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總和,其內容包羅萬象,浩若星漢,具有很強文化縱深,蘊含豐富寶藏。我們要實現中華文化偉大復興,首先要站在傳統文化最前線,薪火相傳,一脈相承,弘揚和發展五千年來優秀的、光明的、先進的、科學的、文明的和自豪的文化現象,融合古今中外一切文化精華,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民族文化,向世界和未來展示中華民族的文化力量、文化價值、文化形態與文化風采。
肖東發

試閱文字

內文 : 發源於秦漢時期的題字牌
  匾額,也稱牌匾、橫額,簡稱匾,是一種懸掛在建築物主要出入口上方和室內堂壁上的題字牌。最常見的有矩形橫掛,矩形豎掛和方形3種形式。
  此外,還有書卷型,蕉葉型和扇形等小件式匾額,多散見於園林亭廊、洞門、書齋小室和民居寓舍之中。
  匾額是中國獨有的一種語言、文化符號,歷史相當悠久。中國古代匾額可以說是融漢語言、漢字書法、傳統建築、雕刻技巧於一體,集思想性、藝術性於一身的綜合藝術作品。
  由於匾額上的題字多為表彰良善、激勵進取、祝福吉祥、明志記趣等內容,加之匾額是集文學、書法、印章、雕刻、裝飾等的藝術特點為一體的綜合藝術形式,因此深受人們喜愛。掛匾者多,因而掛匾成為一種促進社會風氣和諧的習俗,自古迄今,經久不衰。
  追溯歷史,匾額最早發源於秦漢。據說秦始皇時,書體定為8種,即大篆、小篆、刻符、蟲書、摹印、署書、殳書和隸書。署書又稱榜書,就是寫匾額用的字體。
  在當時,匾額常常以其提名而出現。如秦漢時期建成的規模宏大的阿房宮中,殿閣宮舍門閥等建築上的門匾就有80餘處。
  如宣室殿、清涼殿、天祿閣、石渠閣、承明殿、金馬門、麒麟門;後宮有椒房殿、昭陽舍、漪瀾殿、柏梁臺等,這說明在當時,建築已有題名的做法。
  中國匾額最早的文字記載,在《說文解字》中便有提道:
  漢高六年,蕭何所定,以題蒼龍、白虎二闕。
  因此,匾額的正式形成,最晚應在西漢,宰相蕭何親自題寫「蒼龍」、「白虎」兩匾之時,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了。
  至三國時期,中國的古文獻中還有記載關於題寫匾額的故事。其中,在《太平廣記》中有這樣一段記載:著名的三國時書法家韋誕,善於書寫各種書體,尤其以題寫匾額的書法最為精湛。當時,魏文帝剛剛建成凌雲臺時,命令韋誕為其題寫匾額。後來洛陽許鄴三都宮觀建成,又詔令韋誕為宮殿題寫匾額,並且將其定為永遠的制度。
  然而,由於在宮殿,城樓上題寫匾額在當時是非常危險的事情。因為在當時,匾額多屬於石製,要題寫就要被繩子吊在城樓上,所以韋誕就告誡他的後人,為了避免危險,不要學習榜書。由此可見,在當時題寫匾額是一件非常危險的時期。
  至魏晉時期,王公貴族不僅開始熱衷於在宮殿城樓之上題寫匾額,而且十分重視匾文的書法,大家均願意出高價錢去請當時的書法大家來題寫。
  《太平廣記》中有這樣的記載:太元中,孝武帝改治宮室及廟諸門,並欲使王獻之隸草書題榜,獻之固辭。乃使劉環以八分書之。後又使文休以大篆改八分焉。
  至唐代,無論是朝廷還是書法家,對匾文書法已越加的重視。著名書法家顏真卿在《乞御書放生池碑額表》一文中,討論了碑額題寫書法的要點。
  身為吏部尚書,太子太師,封魯郡開國公的顏真卿,他所寫的這篇文章不僅僅代表了一個著名書法家的觀點,更是整個朝廷從上至下對匾額書法的重視。
  宋代時,中國的匾額文化更是進入了一個高峰期,關於匾額的故事在許多資料中都有記載。在宋代的散文筆記中《邵氏聞見錄》記載:
  太祖皇帝將展外城,幸朱雀門,親自規劃,獨趙韓王普時從幸。上指門額問普:「何不只書『朱雀門』,須著『之』字安用?」
  普對曰:「語助。」
  太祖大笑曰:「之乎者也,助得甚事。」
宋太祖趙匡胤是個馬上得天下的君王。他大約是不喜歡文縐縐習氣,所以有對門額「之」字才有了這樣的一番評論。但也足以見得,當時宋太祖對匾額的關注。
  皇帝尚且如此,下面的官員乃至百姓當然也就會爭相效仿。為此,在宋代,匾額作為給建築物命名的功能,已經不僅停留在單單起一個名字而已,而是開始對題字的內容字斟句酌了。
  在當時的古籍《桯史·劉蘊古》中記載,從宋代起,老百姓也開始以互贈匾額為禮品,而且某些有錢人,更是用金子打造匾額,以此能更長久的保存以達到留名青史的功效。
  也就是說,從宋代起,中國匾額在功能發生變化的同時,匾額的本質也發生了變化。
  在宋代,匾額除了用於互相贈送,還出現了皇帝御賜的情況,如宋徽宗時,就曾賜唐朝大將陳元光之廟以「威惠廟」的匾額,以追思其開發漳、潮地區之功。
  在這同一時期,匾額還用於商舖的標示性招牌使用。從著名的〈清明上河圖〉中,我們可以看到「趙太丞家」醫藥鋪首所懸掛「趙太丞家」的醫藥鋪字號橫匾便是作為商舖匾額出現的。
  此外,在這商匾的兩邊,還有4塊豎匾,分別寫有「大理中丸×養胃丸」、「治酒所傷良方集香丸」、「五勞七傷回春丸」、「趙太丞統理×婦兒科」等字樣,這些匾額使人們對該醫藥鋪的特點一目了然。
  這些商匾的作用和今天我們做看到的仍然掛滿大街小巷的店鋪的匾額,如北京「同仁堂」、「稻香村」,杭州「樓外樓」等的功能相同。
  至明清時期,中國匾額已經相當的盛行,形制也已經十分的完備,從齋堂雅號到官府門第,從修身立志到旌表賀頌,匾額已經滲透到人們生活的各方面。
  在明清時期,匾額作為官府以及皇室的一種表彰的方式,逐漸成為一種禮俗,承擔禮儀規範的功能。清朝律例規定,進士及第、孝子節婦和有貢獻之人,各級政府都可以以匾額的形式對其功績、德行進行表彰。
  在中國各地一些古建築上,如大天后宮、城隍廟等,都可見中國歷代帝王,尤其是明、清皇帝封贈的匾額。
  由此,可以得出,中國的匾額起步於兩漢時期,發展於唐代,完備於宋代,興盛於明清時期。
  自有匾額以來,它就與中國人民的文化生活密不可分,與建築、民俗、文學、藝術、書法相結合,深入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其寫景狀物,言表抒情,寓意深邃,具有極大的文學藝術感染力。
  懸於宅門則端莊文雅,掛在廳堂則蓬蓽生輝,裝點名勝則古色古香,描繪江山則江山增色。雖片辭數語著墨不多,望之卻巍然大觀,令人肅然起敬。
[旁注]
  殳書,秦書八體之一。是一種刻在兵器上的文字。從秦「大良造鞅戟」和「呂不韋戈」上的文字看,結構不脫小篆,書法作風和秦權、秦詔版上的一樣,草率省便而近於隸書。秦書八體是指秦朝的八體,指的是8種書寫的字體。
  《說文解字》,簡稱《說文》。作者是東漢的經學家、文字學家許慎,此書是他獻給漢安帝的。成書於121年。它是中國第一部按部首編排的字典。對古文字、古文獻和古史的研究作出了重要貢獻。
  《太平廣記》,是宋代人編的一部大書。全書500卷。書中收錄了先秦兩漢至北宋初年期間的野史、筆記、傳奇等作品,是中國第一部規模巨大、內容豐贍的古代文言小說總集。宋代李昉、扈蒙、李穆、徐鉉、趙鄰幾、王克貞、宋白、呂文仲等12人奉宋太宗之命編纂。
  《邵氏聞見錄》,又名《邵氏聞見前錄》。宋代邵伯溫撰寫。本書共有20卷,前16卷記宋太祖以來故事,其中雜及北宋著名文人王禹偁、柳開、穆修、尹洙、歐陽脩、蘇洵、王安石等,有助於了解北宋古文運動的興起和發展。
  宋太祖趙匡胤(927年~976年),北宋王朝的建立者。960年,他以「鎮定二州」的名義,領兵出征,發動陳橋兵變,代周稱帝,建立宋朝,定都開封。在位16年。在位期間,加強中央集權,提倡文人政治,開創了中國的文治盛世,是一位英明仁慈的皇帝。
  〈清明上河圖〉,是北宋張擇端的代表作,描繪了北宋故都汴京的景色,是北宋風俗畫,被稱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作品以長卷形式,生動記錄了中國12世紀城市生活的面貌,這在中國乃至世界繪畫史上都是獨一無二的。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
  城隍廟起源於古代對《周宮》八神之一水隍庸的祭祀。「城」原指挖土築的高牆,「隍」原指沒有水的護城壕。古人造城是為了保護城內百姓的安全,所以修了高大的城牆、城樓、城門以及壕城、護城河。他們認為與人們的生活、生產安全密切相關的事物,都有神在,於是城和隍被神化為城市的保護神。
[閱讀連結]
  在中國,匾額的題寫,雖然自古沒有強制的規定,但在大多數情況下,一個完整的匾額格式應該包括上款、下款和印章。同時,對上下款題寫的內容上也有一定的要求。
  上下款的內容主要包括:題匾者、受匾者、立匾者、年月日。有時一些匾額為了表彰受匾者,往往會在寫一段關於受匾者事跡的文字,這段文字根據匾額整體的形制以及上下款的規則,或是放在上款作為序或是放在下款作為跋。
  印章的位置一般是在題匾者名字的旁邊或下面,但也有不少匾額的印章是在匾文正中央偏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