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為藝術家: 普立茲藝評獎得主寫給藝術家的63條生存守則, 帶新手入門探索、老手突破瓶頸, 甚至解惑人生, 一本滿足 | 誠品線上

How to Be an Artist

作者 Jerry Saltz
出版社 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如何成為藝術家: 普立茲藝評獎得主寫給藝術家的63條生存守則, 帶新手入門探索、老手突破瓶頸, 甚至解惑人生, 一本滿足:★長踞亞馬遜書店藝術和創意啟發類書籍前茅★★海外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長踞亞馬遜書店藝術和創意啟發類書籍前茅★ ★海外版權銷售超過8個國家,當代最受矚目的「現象級」首席藝評家,首次出書★ ★所有創意工作者,都必須放在床頭的一本書,for藝文界的心靈雞湯★ 普立茲藝評獎得主、社群追蹤人數50萬+的《紐時》資深專欄作家, 第一本完整收錄關於「藝術」與「藝術家」的63個守則與體悟。 寫給所有徬徨茫然的作家、畫家、攝影師、表演者、音樂人……, 和「對人生充滿問號」的任何人;因為成為藝術家,或許是困頓人生的最佳解方。 從藝術學院休學生,到長途卡車司機,最終,成為當代最有影響力的藝評家; 大家都想問,他是如何辦到的? 「誠實面對自己、坦承弱點,才能堅定且無所畏懼; 如此,即便繞一個彎,也才能持續站在所愛的事物上。」 這就是薩爾茲放下畫筆後,卻仍有勇氣重起筆桿的原因, 因為無論如何,他都無法放棄對於藝術的狂熱! 只要不放棄所熱愛的事情,堅持做下去,體內的潛能基因就一定會被啟動! 道理簡單,人人都懂,卻不是人人都做得到, 因此需要這本書推一把(或打一個耳光)。 來吧! #開始做,就是藝術家。 我們,都是安迪沃荷的小孩,尤其是Instagram的世代。其實,在精心布置IG塗鴉牆排序、仔細選擇每張照片濾鏡、喬好每張拍照角度時,就已經是一位藝術家了。藝術,無所不在。在這個視覺思考的時代,隨時都可以「創作」,只要開始做就可以了。 #不要擔心作品是否「合理」。 藝術就像鳥鳴,可以忽長忽短、可以抑揚頓挫、可以尖銳低沉,即便我們聽不懂鳥語,還是能感受到鳥鳴的美妙;所以,即使無法詮釋創作的箇中含義,一切仍皆能左右人的情緒與感知。只要,這是發自內心的東西。 #講述自己的故事,就很有趣。 但也不要只因為講了自己的故事,別人就非得給掌聲不可。仍要努力吸引觀眾,且別期待只靠一件有趣作品就獲得掌聲。一步一步慢慢來,且要樂在其中;即便是虛構編造,也得讓作品看起來「真的」是自己的東西。 #放開心胸,仔細看。 所謂的「仔細觀看」不是盯著看,而是讓自己打開心眼,陶醉其中。抱持這種開放態度,周遭世界就會變得更開闊豐富;只要放開心胸,就能對舉目所見的各種小事,有所感悟。從這種角度觀看世界,便可擺脫絕望。 #準備好過窮日子。 只有1%之中的1%之中的1%的藝術家,能靠著販賣作品而致富。人人都在掙扎,但透過藝術,即便處於「這場」掙扎中,也能探究世事,使心靈更為澄澈,得以看透階級和社會不平等其他問題。儘管藝術家生活艱難,卻從未見過後悔當藝術家的人。 #「批評」是滋養創作的沃土。 批評是一把溫柔的雙面刃,有時,遭受批評的人說不定絲毫不覺得自己受傷!與掌聲相比,或許可以從噓聲中學到更多。作品中最讓人不舒服的特質,通常恰好是你應該要培養的特質。把它們從邪惡軸心上推得夠遠,才能轉換成美好的特質,長出花朵。 無一例外,每個人都會遇到瓶頸,尤其對藝術創作者而言,更是經常發生。因此,藝術家們需要一本專為藝術家撰寫的「解惑指南」。本書是作者成為藝評家的心得筆記。他發現不論是作為一名畫家,或文字工作者,其道理都是相通的,並不會因為創作媒介不同而有所改變。 若想以藝術家作為正職,「如何生存」就變成不得不面對的問題。這樣的轉變,也意謂者原先的藝術「世界」變成藝術「市場」。而如何保持創作初心,讓自己成為一位「不是藝術家的藝術家」,是本書不斷周旋、討論的核心。在書中,作者提供實質的建議、無形的過往經驗談,希望能幫助每一位想成為藝術家的人,皆能美夢成真。甚至讀到最後會發現,原來擁有一顆「藝術思維」不但能帶來創作靈感,還能為人生解惑,想通很多過去曾經困惑的生命難題。 ■ 本書特色: 1. 啟發新手靈感、幫助老手突破瓶頸,同時適合藝術業餘愛好者和已出師專家閱讀。 2. 文字精簡洗練、點到為止卻精闢十足;不用按照順序閱讀,隨手一翻都會心有戚戚焉。 3. 收錄超過60張歐美近當代藝術作品,一併認識在台鮮少被介紹的歐美當代藝術家。 4. 不想成為藝術家也能讀!許多突破創作瓶頸的方法,其實和突破人生瓶頸的方法雷同。

各界推薦

各界推薦 ★不困惑推薦★ (依姓氏筆劃排序) Hong Da | 設計師 牛俊強|藝術家‧實踐大學媒體傳達設計學系助理教授 古曉茵|插畫家 周東彥|狠主流多媒體總監‧狠劇場導演 范宸菲|演員‧歌手 馬欣|作家 陳易鶴|好室研究室室長 郭彥甫|藝術家 莊普|藝術工作者¬¬ 插畫觀測室|插畫家 源日工作室|新創影像團隊 奧斯卡|插畫工作者 「不論哪一個世代,都該深入閱讀薩爾茲的思想與用心品味其創作。文字如擁有生命般,活靈演繹於面前,薩爾茲已足以撐起無限大的創意宇宙。」──Hong Da | 設計師 「這不是藝術家的速成手冊,而是告訴我們如何喚回創造的喜悅。」──牛俊強|藝術家‧實踐大學媒體傳達設計學系助理教授 「絕對適合一看再看!它讓你停止恐懼與自我懷疑,並帶來令人振奮的鼓勵和啟發!」──古曉茵|插畫家 「這是一本我想要馬上分享給工作夥伴的書。不論是剛入門的藝術行政助理、面對龐大製作的藝術機構館方承辦,或合作的創作者。它就像是一本「解答之書」,隨手翻起,都能和此刻的你對話。」──周東彥|狠主流多媒體總監‧狠劇場導演 「步驟控的我,迫不及待要跟隨書中的指南,一步步成為更藝術家的藝術家。」──范宸菲|演員‧歌手 「成為藝術家不僅要修煉自身美感,更需要像薩爾茲這樣的引領者,以嶄新的思維,打通我們的藝術思考之穴道。」──陳易鶴|好氏研究室室長 「如果你是藝術家不必怕你不是藝術家,如果你不是藝術家,就算你是藝術家也不是藝術家。」──郭彥甫|藝術家 ¬¬「呈現藝術家們會遇到的各種情況、富含令人驚訝又智慧的見解,給你一窺藝術創作的推薦書。」──莊普|藝術工作者 「喜歡創作只是一個起點,如何找到脈絡、強化心智,了解市場並養活自己,才能夠持續地走在這條路上,並且愉快的享受它。」──插畫觀測室|插畫家 「藝術家不是一個如天高的神祕職業,只需要你從椅子上爬起來,動手開始把你想像的做出來!」──源日工作室|新創影像團隊 「平實生動地告訴創作者們如何面對自己的職涯、作品、生活,那些理所當然卻常被遺忘的事,不管是創作老手或新手一定都能從中獲得啟發。」──奥斯卡|插畫工作者 ☆國外媒體好評推薦☆ 「簡短、聰明……,不論你是一個驕傲的藝術業餘愛好者或充滿挫敗的藝術專家,這本書中的文字,都能撫慰你心。薩爾茲的知識脈絡猶如身體的靜脈一樣深沉;而他的聲音清脆、坦率、親切且緊迫。」──知名書評網站《書頁》(BookPage) 「薩爾茲為那些想知道『要如何成為藝術家?』的人提供熱情洋溢、務實且明智的建議。…是一本簡潔、熱情、有助培養創造力的實用指南。」──《科斯克書評》(Kirkus Reviews) 「一本極富想像力的『藝術工作手冊』;適用於各種創意工作者,囊括許多機智、實用和有見解的建議。」──美國文化雜誌《切割》(The Cut) 「薩爾茲對於『評論』有一種特殊魔力,他的文字大膽、直白,卻又不會咄咄逼人或流於說教……。儘管很多人提過失敗的恐懼就是追求創造的核心,但很少人像他這樣,提出這類失敗的具體建議。」──美國線上文化雜誌《石板》(The Slate) 「這本書不是寫給圈內人,而是寫給那些還未進入『圈內』的圈外新手;這個每位圈內人都曾經有過的時期與狀態。對於創作過程的寶貴見解,提供了令人驚訝的許多建議。」──英國藝術雜誌《門楣》(Frieze) 「你需要這本書的創意,來緩解自我懷疑並找到靈感。」──美國商業月刊《快公司》(Fast Company) 「《如何成為藝術家》是一本能餵養所有藝術家實踐智慧、靈感、幽默和誠實的好書。而對於喜愛薩爾茲充滿故事性的藝評方式和希望朝這個方向邁進的藝術家或任何創意工作者,這本書也提供了許多美麗豐富的資源。」──大衛‧格弗雷(David Graver),美國線上生活雜誌《酷獵》(Cool Hunting) 「『藝術皆源自於愛』,這是本書第五點中談到最令人值得深思的議題。讀《如何成為藝術家》這本書,可以感覺到薩爾茲對於藝術的愛與喜悅,躍然於紙上;這是我們值得去學習思考的:我們總是被告知,藝術或創作必須與你的原始情感做連結,並從錯誤中吸取教訓、擺脫批評,而這一切都是才是面對藝術的初衷:愛。」──法國男性文化雜誌《阿波羅》( Apollo) 「對於任何希望在現實世界中,找到令人振奮和鼓舞人心建議的潛在藝術家來說,這是一本好書。」──英國視覺與藝術雜誌《創意大爆發》( Creative Boom)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傑瑞‧薩爾茲傑瑞‧薩爾茲(Jerry Saltz) 24歲從芝加哥藝術學院退學、26歲進入紐約藝術界、41歲時是長途卡車司機;現在,是當今最具影響力、最受歡迎的作家與藝評家。 最早於美國著名文化週刊《鄉村之聲》(Village Voice)撰寫文章;2006年開始於《紐約雜誌》旗下的《Vulture》擔任資深藝評與專欄作家。迄今為止,他曾獲得普立茲批評獎(Pulitzer Prize for Criticism)三次提名,並於2018年以〈我失敗的藝術家生涯〉(My life as a failed artist)一文獲獎。 薩爾茲以「毒舌」聞名,並創作了一種新的藝評方式。他不使用艱澀難懂的學術詞彙去堆砌文章,而是善用社群媒體,透過臉書、Instagram、Twitter與觀者直接對話。他的文字風格,一如表現主義藝術家是直覺地、鮮明地、毫不保留地灑出,直指作品不真誠之處;「直言不諱」是他的最佳代名詞。他曾說過:「藝評家的作用,就是幫助普羅大眾,揭開所謂藝術的『神祕面紗』;因為其實藝術一點都不神祕,人人都可以是藝術家。」 他也經常應邀演講,曾在現代藝術博物館、古根漢、惠特尼博物館、哈佛大學、耶魯大學、哥倫比亞、羅德島設計學院、芝加哥藝術學院等地發表演說,對於當代藝術的評論,具有一定的地位與影響力。吳煒聲吳煒聲 美國蒙特瑞國際研究學院中英口筆譯組碩士,曾獲美國翻譯協會(ATA)英譯中檢定合格任證。目前任教於交通大學外國語文學系,致力於英語教學與中英翻譯研究。 2009年起建立「天地無用」英語學習部落格,將個人多年的學習英語心得逐一分享給廣大網友參考,以期拋磚引玉,吸引更多華人放棄教條式或填鴨式的英語學習法,以正確的方式逐步邁進多彩多姿的英語殿堂。「天地無用」英語學習部落格:http: english.ecominfozone.net。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前言】 你是不是藝術家的藝術家 STEP1 從一個門外漢做起___開始創作前要思考的事情 01 不要擔心是否合理 02 「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 03 「講述自己的故事,就會很有趣。」 04 認識藝術的「他性」 05 藝術不是為了「了解」或「精通」什麼 06 擁抱各種創作類型 07 承襲慣例,但要擺脫束縛 08 把網撒入水中 09 懂得「觀察」最重要 10 偶爾迷路是好事 11 做、做、做 12 現在就去做 STEP2 如何開始真正創作?___藝術家入門使用說明書 13 睡醒後立刻創作 14 描繪屬於自己的標記 15 關於透視法 16 模仿……,然後分離 17 工作室是很重要,想辦法弄一個 18 畢卡索和馬諦斯的「邊界」關係 19 把思想嵌入媒材中 20 藝術是不斷再生的扁蟲 21 仔細聆聽腦中最瘋狂的聲音 22 找到自己的聲音 23 卡關時就打掃工作室 24 沒有所謂「浪費的日子」 25 知道自己討厭什麼 26 完成你他媽的作品! STEP3 學習藝術家的思考模式___這是整本書最有趣的部分 27 藝術都是主觀的 28 放開心胸,仔細看 29 藝術家是貓,藝術則是狗 30 盡你所能的觀看 31 塞尚規則 32 藝術是動詞 33 掌握題材和內容的差異性 34 不要追求一致 35 把弱點轉化成優點 36 即便內疚,也要堅持做快樂的事 37 不要替未來、而是「現在」創造藝術 38 抓住機會,就能激發絕妙想像 STEP4一腳踏進藝術的世界___另一腳也要想辦法踏進來的生存指南 39 鼓起勇氣 40 不要用單一媒介限制創作 41 不,不用去讀研究所 42 擁有藝術「幫派」,很重要 43 準備好過窮日子 44 由你來定義成功 45 藝術與治療 46 只要這些人,就能輕鬆走進藝術圈 47 學習用文字詮釋作品 48 沒有所謂的「害怕成功」 STEP5 如何在藝術圈好好活著?___處理醜陋之事的內、外心理策略 49 一定要有企圖心 50 把嫉妒視為敵人 51 天堂捎來的交稿日期 52 被拒絕也要泰然自若 53 如何提升「被批評後」的自癒力 54 爆紅?過度吹捧? 55 成家立業?沒問題! STEP6 汲取宇宙萬物的智慧___由更棒的腦袋與心靈提出的雋語警句 56 「藝術,是揭露真相的謊言。」 57 「藝術家無權詮釋自己的作品。」 58 藝術不是線性成長的歷史 59 「討厭的」和「喜歡的」一樣重要 60 請珍惜自己最深層的脆弱 61 不要停止學習 62 隨時保持妄想 63 哦!一年一次,去跳舞吧! 【謝辭】也請勇敢的全然做自己

商品規格

書名 / 如何成為藝術家: 普立茲藝評獎得主寫給藝術家的63條生存守則, 帶新手入門探索、老手突破瓶頸, 甚至解惑人生, 一本滿足
作者 / Jerry Saltz
簡介 / 如何成為藝術家: 普立茲藝評獎得主寫給藝術家的63條生存守則, 帶新手入門探索、老手突破瓶頸, 甚至解惑人生, 一本滿足:★長踞亞馬遜書店藝術和創意啟發類書籍前茅★★海外
出版社 / 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9894111
ISBN10 / 9869894119
EAN / 9789869894111
誠品26碼 / 2681945674006
頁數 / 224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12.8X19X1.3CM
級別 / N:無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長踞亞馬遜書店藝術和創意啟發類書籍前茅★
★海外版權銷售超過8個國家,當代最受矚目的「現象級」首席藝評家,首次出書★

試閱文字

導讀 : ◎ 你是不是藝術家的藝術家
人人都能從事藝術創作;作為一名早已把自己累垮的「準」藝術家,說前面這句話時,全然發自內心。我最近發 表過文章探討這點,此後便不斷有人向我提問。每次演講或 參觀畫廊,旁人都要我給些建議;而多數人真正想問的是: 「如何才能成為藝術家?」在這個時代,藝術家、博物館和畫廊似乎比以往更多。新聞不斷報導藝術界的消息。當Instagram之類的社交平台,讓所有人透過視覺來思考時,若想從日常生活中找到審美刺激(aesthetic stimuli),套句安迪.沃荷(Andy Warhol) 的話,就要讓「小東西突然令你興奮」;此時,牽涉「創意」的問題便浮上檯面。
然而,該如何擺脫疑惑、邁出腳步,開始去創作真正、甚至偉大的藝術作品呢?
「如果不到學校進修,真的可以當藝術家嗎?假使我有全職工作呢?或者我要養小孩呢?甚至我擔心害怕呢?」
你當然能成為藝術家;要有所成就,方法比比皆是。每個人走的路都不同。然而多年來,我發現自己一次又一次重新擁抱某些核心思想,這些想法大多來自簡單的行為: 先瀏覽一些藝術品,然後再看更多的藝術品,以及回憶自己剛成為藝術家時的歲月。或者,聽取其他藝術家談論其創作時的經歷和掙扎;有時,我也會從我的妻子蘿伯塔那邊取得 某些想法與意見。
最近,我將這些點點滴滴的建議,整理成章,並替美國生活雜誌《紐約》(New York)撰寫特輯;雜誌社希望這樣的選輯,能幫助讀者「從毫無頭緒的藝術業餘愛好者,搖身一變成為不可多得的藝術奇才;或者,至少讓讀者的生活中 增添些許創意。」而這系列文章,似乎引起了不少共鳴,也 進而促使我去思考一些其他問題。為此沒過多久,我便著手 制訂「新」原則。
在雜誌中的文章,我已經提出了三十三項原則,涵蓋各種問題、思考和友善的引導,好比「不要等到將來,現在就去從事藝術」、「別想是否能做得好,只要做就可以了」或者「要友善寬容、誠心待人並顧好你的牙齒」等;以上這些,都是 為了要讓人們探尋隱藏在他們內心深處的事物,再將其轉化 為藝術。
此外,我也開始從嶄新的角度去思考最基本的藝術問題。 關於藝術的提問林林總總,不時引發揮之不去、古怪奇特,甚至令人驚恐的問題;這些問題可能會讓藝術家和旁觀者飽受驚嚇和心生懷疑,因而致使害怕起步或裹足不前,甚 至連我這樣的人都曾深受影響。
一般而言,某些阻礙人們的恐懼想法會視情況出現,如: 如果沒去學院學習藝術,能成為藝術家嗎?(我就沒有。)
太過於害羞該怎麼辦?(嗨,我也是如此。)
假使患有冒牌者症候群(impostor syndrome),該怎麼辦?(幾乎人人如此;這是踏入創意殿堂〔House of Creativity〕要付出的代價。)
或者,我幾乎沒有錢,該怎麼辦?(歡迎加入全球最大的窮人俱樂部。)
除了上述問題,還有其他屬於基礎層面的,如: 作品呈現的狀態等同於藝術家的心理狀態嗎?(不完全一致。誠如,《理性與感性》〔Sense and Sensibility〕的每個角色都帶有一點珍.奧斯汀〔Jane Austen〕的性格,不是嗎?這就像西班牙浪漫主義畫家哥雅〔Goya〕彩筆下的可怕人物,或多或少都展現他的性。但確實是如此嗎?)
如何知道你的作品是否合格?(英國歐普藝術家布里奇特.萊利〔Bridget Riley〕曾說:「如果感覺作品不對,那就是不對。」)
而最深、最難解的問題,則有:藝術到底是什麼?宇宙是透過這項工具來了解自我嗎?藝術就像美國畫家卡羅爾.鄧納姆(Carroll Dunham)所言,是一種「基於工藝的工具,足以用來研究意識」嗎?
我認為「確實如此」─藝術涵蓋這一切,甚至包羅萬象。各位的才華就像一頭猛獸,必須加以餵養。
以上這些問題既然懸而未決;那麼,心懷抱負的藝術家又該如何才能縱身一躍、放手一搏、無懼外部雜音並克服內心恐懼,盡全力創造最棒的作品呢?

◎觀者,也是作品的創作者之一
如果你想創作偉大的藝術品,不妨先問問自己「藝術」是什麼。
思考藝術的方法很多種,其中之一是把藝術當作視覺語言(visual language,通常是非語言的〔non-verbal〕,也可以說是語前的〔pre-verbal〕),眨眼之間(blink of an eye)便能告訴我們許多訊息,遠勝於花數小時聆聽或閱讀所能學到的東西。另外,藝術也是表達原始情感的方式,例如:寂寞、沉默、痛苦和其他感覺。舉例而言,早期尼德蘭(Nederland)畫家羅希爾.范德魏登(Rogier van der Weyden)於一四三五年創作的《卸下聖體》(Descent from the Cross);試問有哪個作家能用文字,去真切地描述畫中人物的內心苦痛與外表哀戚?
另外,藝術也是一種生存策略。對於許多藝術家而言,創作是精神食糧,與呼吸或飲食同等重要。時序移轉,光陰流逝,日子們向藝術家展示新思想和舊信念、綿延連續和戛然而止,以及歷久不衰的美麗與昨日黃花的衰敗。啟示(revelation)出現,然後悄然溜走。
藝術家至少每隔一段時間,都會像荷馬(Homer)史詩《奧德賽》(Odyssey)的潘妮洛普(Penelope),每天都要從自己蒐羅的故事或神話汲取素材,或者審視自身的恐懼、假想、懼怕與個人信念,以此編織花毯;而隔天早晨甦醒之後,又得將花毯盡數拆線,試圖變化、修整和改善,以及有 意圖地拆卸。
藝術家就是這樣不斷自我演化,縱使積累了經驗,卻總得從頭開始。
想成為藝術家,就得經歷這種過程,同時接受悖論(paradox),接受「事實不只一個」的觀點。藝術是開放的;它存在於闡釋(explanation)與作品(work)本身之間的鴻溝內。每件藝術品都遵循自身的結構邏輯(structural logic),令藝術家和觀眾充滿疑惑。然而,存疑便象徵信念:它會考驗你,使你謙卑,令你的生活煥然一新。最重要的是,只要存疑,便可拋棄令人窒息的確定性;因為確定性扼殺了好奇心與求新求變的態度。
此外,藝術家還得料到自己會有一種難以描摩的感覺,亦即完成一項新作品時,這個作品通常迥異於起初想要創作 的東西。這種出乎意料的感覺可能令讓人高興或失望。正如美國極簡主義畫家布萊斯.馬爾頓(Brice Marden)所觀察到的,人在創作時「根本不知道自己會創作出什麼」,直到完成作品時,才會恍然大悟。創作過程難以言喻,藝術家受到靈感啟發,逐步確立構想,猶如觀看作品之人,渾然不知作 品來自何處。
而美國女攝影師兼行為藝術家欣蒂.雪曼(Cindy Sherman)更指出,創造藝術品便如同「召喚我不知道的事物,我看到以後才能明瞭。」藝術家總愛拖延耽擱,但他們即使疏懶怠惰,其創造力仍在運作;即便他們害怕創作而畏縮退怯、裹足不前,但內心的珊瑚礁和潮汐仍不停翻騰攪動。
藝術,皆從這種時間背景的光輝,吸收能量,亦即從促成它誕生的所有決策的內外痕跡汲取力量。這便衍生出令人 驚訝的批判倒置(critical inversion):從新作品完成的那一刻起,藝術家便從作品抽離,觀眾反而開始參與創作;觀眾 完成了作品,先是拆解作品,再將其重組。
法國意識流作家馬歇爾.普魯斯特(Marcel Proust),說道:「讀者在閱讀時,都是閱讀『自己』的讀者。」事實 上,當閱讀、眼見或耳聞的是一部偉大的藝術作品(例如: 一曲巴哈的清唱劇〔cantata〕、一首重覆開啟你心智的詩詞,或者一幅令你一生不斷回頭欣賞的畫作)時,每次欣賞品味,必然都會有不同的感受。
這點透露了什麼?我們不僅用眼睛觀看,而是用全身的官能(faculty)去感受,包括我們的直覺、神經、記憶,以及對時間、地點和氛圍的感知。至於是否還有其他可感知的 官能,這便無人知曉。
因為,甚至傳統所謂的五種感覺官能(five senses)都是主觀的:我看到的字母顏色是否跟你看到的一樣?極致紅色(miracle of red)是什麼顏色?所謂「腐爛」,聞起來又是什麼味道?哪種音樂會讓你憂鬱傷感、興高采烈或手舞足蹈?
無論這些感覺受器(sensory receptor)如何與世界、自我相互作用來創作出藝術品,從結果來看,都是觀者的的突觸(synapse),成為他們在這個世界上自身體驗和意識的實際連結組合。

◎ 拿起筆或工具,立刻開始
希望本書不僅能替各位解答疑惑,也能向你們提出新的問題:你們與藝術有何關係?
藝術創作如同涓涓流水,過程變幻莫測、難以捉摸,涉及各種層面,好比深淺不一的頓悟、心靈的開啟和關閉,以及不斷變化的符號(symbol)和結構(structure)。
藝術的語言可能完全屬於非語言,甚至是抽象的,卻能承載意義(meaning)、形塑我們的記憶與改變我們的生活;無論藝術作品是根據基本形式(如:喜劇的完美結局或哥德 式戲劇〔Gothic drama〕的老套陰鬱情節之類的簡單結構)或全新設計而生,同樣都具有如此能力。
事實上,以上這些原則不僅適用於藝術作品,也是適用於其他領域。從我最初在《紐約》雜誌發表文章以來,已經 與許多作家、運動員、商人、音樂家、表演者、廚師和醫生, 以及數百名視覺藝術家(visual artist)分享意見,說明他們如何運用這些原則,從不同角度去看待自己的專業(同時提出新的原則)。無論運用何種媒介,藝術家就是藝術家。我們都能彼此切磋。
如果你是有抱負的藝術家,請記住這點:如果不做,什麼都不會發生;如果做了,任何事都可能發生。誠如美國文學大師亨利.米勒(Henry Miller)曾說:「如果無法創作(create),不妨去工作(work)」。英國劇作家諾爾.寇威爾(Noël Coward)則說:「工作比娛樂更有趣。」(我近來才學到這點。我以前沒有學位,開長途卡車謀生,直到快四十歲時還沒寫過文章,因為我心懷恐懼,總是逃避需要發 揮創意的工作。)
工作就像鍛鍊身體,「起步以前」都很痛苦,但只要一起步,就會感覺很好。要對工作投入足夠的時間、想法、精力和想像,至少要像你對待日常生活的其他層面一樣。
藝術能讓人獲得某種體驗或進入某些狀態,深切去感受人性、意義與愉悅之情,偶爾甚至會有「與眾不同」的感受。(這是很有趣的部分:那種「迷惘」令人興奮;你當下會問, 「這」是什麼?「它是從哪裡來的?」)希望這些構想能幫助各位探究這些狀態,哪天或許能將其幻形入世。
另外,也希望這裡提出的想法能幫助各位鬆開枷鎖,更加隨心所欲的創作,並對自己的作品深感信心,進而成為成功的藝術家,但所謂「成功」目標並非只有致富和成名(雖然我個人並不排斥這些);然而,我仍希望藝術家都能賺到錢,甚至糟糕的藝術家也不例外。
不,我要你相信自己,因為要度過創意的暗夜,需要隨時懷抱信心。我要你敞開心胸,聆聽奧地利哲學家路德維希.維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所言:「我的頭腦經常不知道我的手再寫什麼。」換言之:學習如何聆聽,作品會告訴你它要什麼。
現在,就去啟動你的引擎、縱身跳進去、釋放想像力,讓它與現實互動,打破限制和慣例,看著事情在你眼前發生變化。
千萬不要害怕!藝術只是把自己倒進去的容器。
捲起袖子去工作吧!

活動